导读:本文包含了咬合关系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关系,颌骨,外科,畸形,坚固,不良,参数。
咬合关系论文文献综述
宋圆圆[1](2019)在《牙列缺损修复中转移咬合关系的护理体会》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总结牙列缺损修复中临床常用转移咬合关系的护理配合经验。方法:通过查阅文献,结合临床经验,从恢复咬合关系的意义、转移咬合关系的传统咬蜡法、面弓转移、咬合分析仪转移法等,总结当前转移咬合关系的护理配合、操作要点及、注意事项,并对其进行分析讨论。结果:各类转移咬合关系的方法应根据不同的患者情况进行选择,口腔科护士掌握熟练、专业的护理配合将有助于缩短患者就诊时间,提升医生的工作效率,从而提高患者的就诊满意度。结论:通过总结不同转移咬合关系的适应症、方法及护理配合要点,使口腔护理人员更为系统地掌握本项操作的护理配合,更好地提升护理服务质量,保证正确咬合的成功率。(本文来源于《第四届上海国际护理大会论文汇编》期刊2019-09-24)
蔡志刚,单小峰,张雷,王威,康一帆[2](2018)在《咬合关系引导下的颌骨修复重建——解决腓骨修复下颌骨高度不足方法的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过去近四十年中,随着显微外科技术、牙种植技术、骨牵引成骨技术以及数字化外科技术的发展和普及,口腔颌面及头颈部重建外科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特别是颌骨缺损的修复重建的目标已经不再单单是建立骨性连结,关闭切除手术后缺损创面那么简单,越来越多的学者对于颌骨重建的目标提高到了咬合关系恢复的高度。随着1989年Hidalgo首先将血管化腓骨应用于下(本文来源于《第十四次中国口腔颌面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期刊2018-10-19)
曾维,汤炜[3](2018)在《数字化虚拟咬合关系量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目的:分析虚拟咬合关系的量化参数用于辅助手术重建咬合关系研究方法:分别获取特定层厚或精度的头颅CT数据及牙列CBCT数据,导入计算机,重建出叁维模型,然后配准两个模型,这样在CT数据建立的坐标系可以用于CBCT牙列数据上。然后在CT模型上建立颅颌面部3D标准坐标系,提取牙列模型中牙尖特征点坐标,用于分析咬合量化关系。自主研发了咬合关系测量算法用于分析咬合关系he曲线和覆he覆盖的量化关系。研究结果:结果通过统计分析,获得了每个牙尖位点的覆he覆盖的量化参数,用于辅助咬合关系重建。研究结论:研发了咬合关系量化算法,实现了咬合关系定义术语向数字关系的转化,提高了手术重建的精确性,并为更多量化参数的转化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第十四次中国口腔颌面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期刊2018-10-19)
吴灵,李自力,刘筱菁,王兴[4](2018)在《数字化平台确立正颌外科患者终末咬合关系的流程及精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目的:建立数字化技术平台下直接利用数字化方法确立正颌外科患者终末咬合关系的流程,并评估其精确度。研究方法:选取已完成正颌术前正畸、利用石膏模型可拼对良好终末咬合关系的正颌外科患者牙列模型30副,获取携带清晰牙列数据的上、下颌骨数据。以手工拼对石膏模型确立的终末咬合关系作为对照标准。虚拟环境下按规则整体移动上颌骨模块靠近下颌骨模块确立的终末咬合关系作为实验组。将实验组与对照标准的下颌骨进行图形配准,获得实验位置与对照位置的上颌骨位置,采用直线距离法分析两上颌牙列同质标志点的位置差异,计算每个标志点的误差值。研究结果:30副牙列模型进行虚拟咬合确立的牙位平均误差为0.57±0.29mm,显着小于1mm,且每颗牙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结论:使用数字化正颌外科终末咬合关系的确立流程,确立的终末咬合关系的精确度具有临床可行性。(本文来源于《第十四次中国口腔颌面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期刊2018-10-19)
张彬,安虹[5](2018)在《异常前牙美容联冠修复不同咬合关系下的应力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全瓷联冠的修复方案拟为前牙牙槽骨吸收、牙齿松动的患者解决美观与功能两大问题,运用叁维有限元的方法分析全瓷联冠在不同咬合关系下的应力分布,以期为前牙全瓷联冠修复中咬合关系的优化处理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材料和方法:选择牙列完整,牙体形态正常,牙齿排列整齐,咬合关系良好,无牙体及牙周疾病的(本文来源于《第十二次全国口腔修复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期刊2018-07-22)
曾维,姚洁,田卫东,汤炜[6](2018)在《数字化虚拟咬合关系量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虚拟咬合关系的量化参数用于辅助手术重建咬合关系方法:分别获取特定层厚或精度的头颅CT数据及牙列CBCT数据,导入计算机,重建出叁维模型,然后配准两个模型,这样在CT数据建立的坐标系可以用于CBCT牙列数据上。然后在CT模型上建立颅颌面部3D标准坐标系,提取牙列模型中牙尖特征点坐标,用于分析咬合量化关系。自主研发了咬合关系测量算法用于分析咬合关系曲线和覆牙合覆盖的量化关系。结果:结果通过统计分析,获得了每个牙尖位点的覆牙合覆盖的量化参数,用于辅助咬合关(本文来源于《第十六次全国口腔医学数字化学术会议暨中华口腔医学会第四届口腔医学计算机专业委员会第二次全体委员会议论文汇编》期刊2018-07-05)
吴灵[7](2018)在《数字化平台确立正颌外科患者终末咬合关系的流程及精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建立数字化技术平台下直接利用数字化方法确立正颌外科患者终末咬合关系的流程,并评估其精确度。方法:选取已完成正颌术前正畸、利用石膏模型可拼对良好终末咬合关系的正颌外科患者牙列模型30副。分别获取该30名患者的颅骨螺旋CT数据及石膏模型扫描数据,进行数据匹配融合,获取携带清晰牙列数据的上、下颌骨数据。以手工拼对石膏模型确立的终末咬合关系作为对照标准。虚拟环境下直接确立终末咬合关系的流程为:将上下颌骨数据导入3shape软件,在虚拟环境下按规则整体移动上颌骨模块靠近下颌骨模块以确立终末咬合关系,导出虚拟环境下确立的终末咬(本文来源于《第十六次全国口腔医学数字化学术会议暨中华口腔医学会第四届口腔医学计算机专业委员会第二次全体委员会议论文汇编》期刊2018-07-05)
韩杰[8](2018)在《颌骨骨折钛板坚固内固定术后发生咬合关系不良的原因及防治措施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颌骨骨折患者行钛板坚固内固定术后发生咬合关系不良的原因及防治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1 200例颌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均行钛板坚固内固定术治疗。统计患者术后咬合关系不良的发生率及发生原因,并提出防治措施。结果:患者术后咬合关系不良发生率为9.58%(115/1 200),出现咬合关系不良的主要原因为:骨折类型复杂、骨折复位时间晚于2周、骨折断端存在移位、不稳定现象、内固定材料松动、无有效的颌间牵引制动。根据上述原因,提出以下防治措施:保证复位的及时性、准确性、稳定性和及时进行牵引制动。结论:受多种因素影响,颌骨骨折患者钛板坚固内固定术后易发生咬合关系不良,临床上应积极采取防治措施,以减少咬合关系不良发生率。(本文来源于《中国民康医学》期刊2018年11期)
张松[9](2018)在《正畸联合修复疗法对牙列缺损伴牙颌畸形患者修复效果及咬合关系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在牙列缺损伴牙颌畸形中采用正畸联合修复疗法对咬合关系与修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2月~2017年8月收治的牙列缺损伴牙颌畸形患者60例,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修复疗法,观察组采用正畸联合修复疗法。比较两组修复效果与咬合功能。结果观察组修复效果优于对照组,观察组咬合力与咀嚼效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牙列缺损伴牙颌畸形中采用正畸联合修复疗法能够加促进牙齿的整齐排列,加快咬合能力恢复,提高修复效果,改善患者预后。(本文来源于《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期刊2018年32期)
孙铖铖[10](2017)在《四手操作在正畸咬合关系转移过程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正畸医生对颞下颌关节这方面的越来越重视,颌架与面弓在正畸治疗中的应用也愈加频繁,但其操作复杂,耗时较长一直未能在临床上广泛使用,并且对正畸护理工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目的探讨在利用颌架与面弓进行咬合关系转移时,临床护理配合工作的规范与合理性。方法选取2016.5-2017.1来我院就诊正畸患者60名(需进行咬合关系转移,男性28名,女性32名),随机将其分为两组,每组30人。其中组一在医生转换咬合关系时结合四手操作护理,组二由医生独立进行操作。四手护理操作组包括:器械准备、患者心理疏导、协助医生转移咬合关系、进行颌位记录等。组二则由护士将所需机械准备完毕,其余操作由医生独立完成。分别记录两组操作时间、记录患者体验和评价(通过问卷调查表形式)以及转移后咬合关系的准确性。得到数据利用SPSS 17.0进行t检验分析数据有无统计学差异。结果四手护理组的操作时间明显短于医生独立操作组,同时四手操作组的患者舒适感也是明显高于医生独立操作组。但是在转移咬合关系的准确性上两组差异并无显着性。结论在正畸临床咬合关系的转移需要更高质量的护理配合,通过四手操作的配合可以有效的提高医生的工作效率,不仅可以减少患者的张口时间、等待时间,还可以提高患者在就诊过程中的舒适感。(本文来源于《2017年国际正畸大会暨第十六次全国口腔正畸学术会议论文汇编》期刊2017-09-17)
咬合关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过去近四十年中,随着显微外科技术、牙种植技术、骨牵引成骨技术以及数字化外科技术的发展和普及,口腔颌面及头颈部重建外科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特别是颌骨缺损的修复重建的目标已经不再单单是建立骨性连结,关闭切除手术后缺损创面那么简单,越来越多的学者对于颌骨重建的目标提高到了咬合关系恢复的高度。随着1989年Hidalgo首先将血管化腓骨应用于下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咬合关系论文参考文献
[1].宋圆圆.牙列缺损修复中转移咬合关系的护理体会[C].第四届上海国际护理大会论文汇编.2019
[2].蔡志刚,单小峰,张雷,王威,康一帆.咬合关系引导下的颌骨修复重建——解决腓骨修复下颌骨高度不足方法的探讨[C].第十四次中国口腔颌面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2018
[3].曾维,汤炜.数字化虚拟咬合关系量化研究[C].第十四次中国口腔颌面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2018
[4].吴灵,李自力,刘筱菁,王兴.数字化平台确立正颌外科患者终末咬合关系的流程及精度研究[C].第十四次中国口腔颌面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2018
[5].张彬,安虹.异常前牙美容联冠修复不同咬合关系下的应力分析[C].第十二次全国口腔修复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2018
[6].曾维,姚洁,田卫东,汤炜.数字化虚拟咬合关系量化研究[C].第十六次全国口腔医学数字化学术会议暨中华口腔医学会第四届口腔医学计算机专业委员会第二次全体委员会议论文汇编.2018
[7].吴灵.数字化平台确立正颌外科患者终末咬合关系的流程及精度研究[C].第十六次全国口腔医学数字化学术会议暨中华口腔医学会第四届口腔医学计算机专业委员会第二次全体委员会议论文汇编.2018
[8].韩杰.颌骨骨折钛板坚固内固定术后发生咬合关系不良的原因及防治措施分析[J].中国民康医学.2018
[9].张松.正畸联合修复疗法对牙列缺损伴牙颌畸形患者修复效果及咬合关系的影响[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8
[10].孙铖铖.四手操作在正畸咬合关系转移过程中的应用[C].2017年国际正畸大会暨第十六次全国口腔正畸学术会议论文汇编.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