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武安市第十中学刘建波
摘要:不要让高中数学课堂成为优生的专利,人为导致课堂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不平等,应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机会成长,以便及时了解各层次学生的学习状况,及时调整教学.可把问题多设几个台阶,深入浅出,使他们经过思考后能回答正确,从而让学困生尝到“我能行”的成功体验,
关键词:高中数学学困生转化
高中数学不必小学的形象直观和初中的相对浅显,具有相当深奥的思维含量,抽象难懂,变得越来越不可领教,以至于很多高中生望而生畏,力不从心,学困生就因此产生了。每个人在自己的成才路上都离不开老师,尤其是学困生,要想在学习的大路上走下去,更需老师的鼎力帮助,教学是一种良心活,要做到三个代表,千万不能只喜欢优等生,而摔下学困生置之不理,不种地,荒废一年,对一个学生不负责,就是荒废一生,所以做好学困生的帮扶工作也是功德无量的大事。
一、学困生的成因
首先是在课堂上的精力不集中,甚至打磕睡等,缺乏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情,其次是看书少,课前课后根本不会看书,看书也只是敷衍了事,对基本的概念和定理只是看到一个表面,而看不到其内涵,导致对概念和定理模糊不清,没法做到真正的应用,再次是缺乏自学能力。比如:在看书时不能找出问题的重点和难点,不能回答教材中基本的问题,说不清楚自己掌握了哪些,同时也提不出问题、运用学过的知识解题,阅读程度慢且易受外界干扰,读书十分被动,没有自觉性.第四是课堂上缺乏积极性。对教师提出的问题布置的练习漠不关心,若无其事.缺乏积极思考的动力,不肯动脑筋,总是漫不经心,避而不答。还有一点就是不配合老师的教学。对于老师布置的练习、作业,只是应付,胡做乱做,更有甚者抄袭了事,不能说明解题的依据,不能说出这些作业是哪些知识点的运用,不想寻根问底.解题时不遵循一定的步骤,解题过程没有逻辑性,语言不规范.
二、在数学教学中转化学困生应注意的问题
1.强化课堂教学,适当降低教材难度
一般来说,学困生的理解和接受能力是比较差的,上课时多注意抽象的数学概念、公式、定理的理解一时转不过弯时.因此,教师在授课时尽可能地采用教具、模型、多举数学与生活联系的例子、多打一些比方等.在讲课时,教师对学困生可适当降低一些教学要求,提高学生的可接受性,增强学习信心.等到学困生的学习步入正轨后,再提高教学要求.帮助学困生,不仅要注意课堂的教学,而且必须在课后多了解和熟悉学困生学习数学存在困难的原因,只有这样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好方法.
2.树立学生学习的信心,克服偏见
要使学困生转化,首先,教师的观念也要转变,偏见也要改变.长期以来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形成了“只要成绩差就是差生”的思维模式.错误地认为学困生是不可调教的“朽木”,把学困生打入“另册”.有的长期歧视、冷落,上课从来不提问,表扬从来没有份;有的隔离、孤立他们,把座位调到教室的最后排;有的进行惩罚(罚作业、罚打扫卫生)、体罚,等等;使他们对学习失去信心和希望,造成自卑、自暴、自弃,甚至放弃学习而踏入社会.对于这些学困生,我们要引起注意,随时关心他们,爱护他们;我们要应该确立这样的观念:
学困生不是天生就差.有的是社会环境因素所造成的,如家庭关系、交友关系、师生关系;有的属于学校教育因素,就是由于教师教育方法不当,引导不得法,简单粗暴,缺乏细心、爱心、耐心,甚至缺乏良心所造成的.
学困生不是一切都差.在他们的身上往往专长突出,特长明显.在这些专长、特长中却闪烁着智慧的光芒.有的思想品德比成绩优秀的学生都好.
今天差明天不一定差,现在差将来不一定差.当年的学困生现在成为企业的强人、社会的能人、家乡致富的带头人比比皆是.
表面差实质并不差.大发明家爱迪生小时候模仿老母鸡孵小鸡,把老母鸡赶开自己坐上去,人们从表面现象上看,认为这孩子愚蠢透顶;在动手制作课上他打了一个三只脚的凳,老师、同学纷纷嘲笑,认为愚不可及.其实这不也体现出小爱迪生善于模仿,善于创新、发明吗?因此,教师必须转变观念,克服偏见,消除成见.
在课堂提问中,教师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程度的问题.不要让问题成为优生的专利,人为导致课堂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不平等,应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机会回答问题,以便及时了解各层次学生的学习状况,及时调整教学.课堂上教师应鼓励学困生回答问题,为避免学生回答不出而感到尴尬,可把问题拆成若干小问题,多设几个台阶,深入浅出,使他们经过思考后能回答正确,从而让学困生尝到“我能行”的成功体验,逐步树立信心.
3.加强课外辅导,进一步提高学困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要不厌其烦,耐心地辅导;由于学困生个性特点和形成原因的复杂性,转化过程也具有复杂性,往往教师付出了许多辛勤努力,却收效甚微.即便收到一些效果,但不多时日又旧病复发.于是教师往往会失去信心,甚至放弃.教师不能要求所有学生都按照一个模式发展,不能有急躁情绪,要真正走到学生的心里,要满怀耐心,做到“抓反复,反复抓”,持之以恒,常抓不懈,以心教心,以心育心,直到学困生的思想、学业进入稳步发展的轨道.要坚信:“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为了使学困生能对新授内容有所适应,教师可对他们进行课前辅导,并对辅导中用到的旧知识及时补充,以减少因旧知识而带来的学习上的困难,增强他们学习新知识的信心和能力,培养他们学习新知识的兴趣.同时,教师在课堂上必须做到既面向全体学生又兼顾学困生,新授结束后,教师要有重点地对他们进行辅导,分别点拨难点、弄清道理,安排一些他们能完成的作业,使他们同样尝到成功的喜悦.学困生是课堂学习的暂时落伍者,尽管在教学中教师已降低了要求,减少了梯度,但由于基础的原因他们有的还是不能完全消化吸收全部,这就要求教师抓好课外辅导,使学困生既能理解当堂所学,又能把握前后联系,巩固所学知识.对一些学困生我注意对课前预习的辅导,主要是辅导新课所需涉及的旧知识,使学困生领先一步将课堂教学中用到的基础知识领会掌握,帮他们铺平道路,使他们能和其他同学一起学习新课,以防止新课中的“夹生饭”现象.课后我在批改作业时进行面批,发现问题,当面辅导,及时解决,避免了重新跌入“恶性循环”的深渊.在课外辅导方面要经常要求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优秀生必须帮助学困生,共同完成合作内容,在课后要进行优秀生和学困生的结对互帮小组,让优秀生做学困生学习上的小老师.同时还要加强与家长的联系,利用家访、电访等方法争取他们的合作,利用亲情的力量教育和督促学困生在家时也能认真温习功课、完成作业,这对学困生成绩的提高有很大的作用.
总之,学困生的转化教育思想很难一劳永逸,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它是一个长期、反复的教育过程.对这项十分艰巨的工作,教师一定要有满腔热情,因势利导,使学困生始终保持不断前进的动力和信心,以期实现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