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建筑工程施工用多功能降尘装置,包括水泵、喷水管、雾化喷嘴及连接管;连接管包括第一插接头、第一套接头及连接软管;第一套接头包括套管、卡接管、弹簧、锁紧球及密封圈,套管一端与连接软管连接、另一端开设有导孔,锁紧球与导孔一一对应,卡接管滑动套设于套管,且其具有楔形面,弹簧套设于套管弹性抵接卡接管,使卡接管的楔形面抵紧于锁紧球。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可拆卸密封连接的第一插接头和第一套接头,以使得多个连接管可依次串联;同时,第一套接头通过弹簧给予卡接管弹力以驱动锁紧球将套管与第一插接头和\/或第二插接头密封连接,且拆卸时驱动卡接管压缩弹簧即可,其操作方便、连接稳定性高。
主设计要求
1.一种建筑工程施工用多功能降尘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水泵、一喷水管、设于所述喷水管上的至少一个雾化喷嘴以及依次可拆卸连接于所述水泵和喷水管之间的至少一个连接管;每个连接管包括第一插接头、能够与所述第一插接头可拆卸密封连接的第一套接头及连接所述第一插接头和第一套接头的连接软管;所述水泵的出水端设有与所述第一套接头相配合的第二插接头,所述喷水管的进水端设有一与所述第一插接头相配合的第二套接头;所述第一套接头包括套管、卡接管、弹簧、锁紧球及密封圈,所述套管一端与所述连接软管连接、另一端管壁沿其周向均匀开设有至少三个导孔,每个所述导孔具有一与套管外壁相对应的第一端及一与所述套管内壁相对应的第二端,其第一端与所述锁紧球配合,第二端的内径小于锁紧球的直径,所述锁紧球与所述导孔一一对应,且能够部分内置于所述导孔且另一部分突出于所述第一端和\/或第二端,所述卡接管滑动套设于所述套管,且其具有一由卡接管中部至其一自由端内径逐渐增大的楔形面,所述弹簧套设于所述套管且一端连接于所述套管、另一端弹性抵接所述卡接管,并能够使所述卡接管的楔形面抵紧于所述锁紧球,所述密封圈内嵌于所述套管并能够所述第一插接头和第二插接头配合抵接或过盈套接;其中,所述第一插接头和第二插接头的外壁分别同轴开设有第一弧形槽和第二弧形槽,所述第一弧形槽和第二弧形槽均与所述锁紧球相契合。
设计方案
1.一种建筑工程施工用多功能降尘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水泵、一喷水管、设于所述喷水管上的至少一个雾化喷嘴以及依次可拆卸连接于所述水泵和喷水管之间的至少一个连接管;每个连接管包括第一插接头、能够与所述第一插接头可拆卸密封连接的第一套接头及连接所述第一插接头和第一套接头的连接软管;所述水泵的出水端设有与所述第一套接头相配合的第二插接头,所述喷水管的进水端设有一与所述第一插接头相配合的第二套接头;所述第一套接头包括套管、卡接管、弹簧、锁紧球及密封圈,所述套管一端与所述连接软管连接、另一端管壁沿其周向均匀开设有至少三个导孔,每个所述导孔具有一与套管外壁相对应的第一端及一与所述套管内壁相对应的第二端,其第一端与所述锁紧球配合,第二端的内径小于锁紧球的直径,所述锁紧球与所述导孔一一对应,且能够部分内置于所述导孔且另一部分突出于所述第一端和\/或第二端,所述卡接管滑动套设于所述套管,且其具有一由卡接管中部至其一自由端内径逐渐增大的楔形面,所述弹簧套设于所述套管且一端连接于所述套管、另一端弹性抵接所述卡接管,并能够使所述卡接管的楔形面抵紧于所述锁紧球,所述密封圈内嵌于所述套管并能够所述第一插接头和第二插接头配合抵接或过盈套接;其中,所述第一插接头和第二插接头的外壁分别同轴开设有第一弧形槽和第二弧形槽,所述第一弧形槽和第二弧形槽均与所述锁紧球相契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工程施工用多功能降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导孔包括相对其第一端的活动孔及相对其第二端的抵接孔,所述活动孔呈圆形,所述抵接孔内壁与所述锁紧球相契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工程施工用多功能降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接管远离其楔形面一端外壁沿其轴向向所述弹簧延伸形成一管套,所述套管外壁径向向外延伸形成一与所述管套相契合的抵接凸台,所述弹簧一端抵接于所述抵接凸台、另一端弹性抵接于所述卡接管远离其楔形面一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建筑工程施工用多功能降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抵接凸台远离所述弹簧一端径向向外延伸形成一限位凸台。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降尘技术,尤其是涉及一种建筑工程施工用多功能降尘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在建筑工程施工时,为了避免产生的建筑灰尘飘散,需要经常性通过喷水雾以达到降尘的目的。然而,在实际应用时,由于建筑物在建造时,其高度在不断的发生变化,故降尘的高度也需要不断的增加,也即降尘的水管的长度需要不断的增加,而现有技术中多采用卡箍式的管连接器,其操作较为繁琐,效率低下,且连接稳定性差,容易脱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至少一种技术不足,提出一种建筑工程施工用多功能降尘装置。
为达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提供一种建筑工程施工用多功能降尘装置,包括一水泵、一喷水管、设于所述喷水管上的至少一个雾化喷嘴以及依次可拆卸连接于所述水泵和喷水管之间的至少一个连接管;每个连接管包括第一插接头、能够与所述第一插接头可拆卸密封连接的第一套接头及连接所述第一插接头和第一套接头的连接软管;所述水泵的出水端设有与所述第一套接头相配合的第二插接头,所述喷水管的进水端设有一与所述第一插接头相配合的第二套接头;所述第一套接头包括套管、卡接管、弹簧、锁紧球及密封圈,所述套管一端与所述连接软管连接、另一端管壁沿其周向均匀开设有至少三个导孔,每个所述导孔具有一与套管外壁相对应的第一端及一与所述套管内壁相对应的第二端,其第一端与所述锁紧球配合,所述锁紧球与所述导孔一一对应,且能够部分内置于所述导孔且另一部分突出于所述第一端和\/或第二端,所述卡接管滑动套设于所述套管,且其具有一由卡接管中部至其一自由端内径逐渐增大的楔形面,所述弹簧套设于所述套管且一端连接于所述套管、另一端弹性抵接所述卡接管,并能够使所述卡接管的楔形面抵紧于所述锁紧球,所述密封圈内嵌于所述套管并能够所述第一插接头和第二插接头配合抵接或过盈套接;其中,所述第一插接头和第二插接头的外壁分别同轴开设有第一弧形槽和第二弧形槽,所述第一弧形槽和第二弧形槽均与所述锁紧球相契合。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可拆卸密封连接的第一插接头和第一套接头,以使得多个连接管可依次串联;同时,第一套接头通过弹簧给予卡接管弹力以驱动锁紧球将套管与第一插接头和\/或第二插接头密封连接,且拆卸时驱动卡接管压缩弹簧即可,其操作方便、连接稳定性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建筑工程施工用多功能降尘装置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连接管在第一种实施方式下的剖视连接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连接管在第二种实施方式下的剖视连接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套接头与第二插接头在第一种实施方式下的的插接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建筑工程施工用多功能降尘装置,包括一水泵10、一喷水管20、设于所述喷水管20上的至少一个雾化喷嘴30以及依次可拆卸连接于所述水泵10和喷水管20之间的至少一个连接管40,本实施例的水泵10可采用市场购买的常规水泵10,其可将水源加压以使其通过位于高出的喷水管20上的雾化喷嘴30喷出,进而将高处的灰尘潮湿化,以便于增加灰尘重量,达到降尘的目的;喷水管20及雾化喷嘴30可采用市场购买的常规设备,不作详细赘述。
每个连接管40包括第一插接头41、能够与所述第一插接头41可拆卸密封连接的第一套接头42及连接所述第一插接头41和第一套接头42的连接软管43,本实施例的连接软管43为市场购买的常规柔性塑料管,其可便于操作使用,且连接软管43两端分别与第一插接头41和第一套接头42固定连接,其连接的方式可采用现有的常规方式,不作赘述。
如图1~3所示,为了便于本实施例的连接管40与水泵10及喷水管20的配合,本实施例所述水泵10的出水端设有与所述第一套接头42相配合的第二插接头11,所述喷水管20的进水端设有一与所述第一插接头41相配合的第二套接头21,具体来说,第一插接头41和第二插接头11的结构大致相同,第一套接头42和第二套接头21的结构也大致相同,从而使得即可在水泵10端直接加入连接管40,也可在喷水管20端加入连接管40,更可以在任意两个连接管40 之间再串联一个连接管40,通过上述方法,提高了连接管40加入的便利性。
如图1~4所示,所述第一套接头42包括套管421、卡接管422、弹簧423、锁紧球424及密封圈425,所述套管421一端与所述连接软管43连接、另一端管壁沿其周向均匀开设有至少三个导孔421a,为了便于描述,本实施例的导孔 421a设置为四个,每个导孔421a均沿套管421的径向布置,且每个所述导孔 421a具有一与套管421外壁相对应的第一端及一与所述套管421内壁相对应的第二端,其第一端与所述锁紧球424配合,具体为第一端的内径与锁紧球424 相配合,而第二端的内径则小于锁紧球424的直径;具体设置时,本实施例所述锁紧球424与所述导孔421a一一对应,即每个导孔421a内均布置有一锁紧球424,且锁紧球424的直径应大于导孔421a的轴向长度,故锁紧球424能够部分内置于所述导孔421a且另一部分突出于所述第一端和\/或第二端,即锁紧球424可沿导孔421a运动使得其可至少部分突出于导孔421a的其中一端;所述卡接管422滑动套设于所述套管421,卡接管422和套管421同轴滑动连接,且其具有一由卡接管422中部至其一自由端内径逐渐增大的楔形面422a,该楔形面422a具体设置卡接管422远离连接软管43一端;所述弹簧423套设于所述套管421且一端连接于所述套管421、另一端弹性抵接所述卡接管422,该弹簧423其产生驱动卡接管422远离连接软管43的弹力,使得卡接管422沿套管 421向其设置有导孔421a的一端运动,进而能够使所述卡接管422的楔形面422a 抵紧于所述锁紧球424,所述密封圈425内嵌于所述套管421并能够所述第一插接头41和第二插接头11配合抵接或过盈套接;其中,所述第一插接头41和第二插接头11的外壁分别同轴开设有第一弧形槽和第二弧形槽,所述第一弧形槽和第二弧形槽均与所述锁紧球424相契合。
本实施例的第一套接头42与其相邻的连接管40的第一插接头41或第二插接头11连接的方式基本相同,为了便于说明,先以第一套接头42与第二插接头11连接为例进行说明,如图4所示,当需要将第二插接头11和第一套接头42进行配合套接时,首先手部驱动卡接管422相对套管421向与该套管421连接的连接软管43运动,此时弹簧423压缩,而楔形面422a的内径较大的一端运动至与导孔421a相对应的位置,从而为锁紧球424沿导孔421a向其第一端运动提供的空间,然后将第二插接头11插入套管421远离连接软管43一端,在插接头的作用力下,锁紧球424被挤压沿导孔421a运动,使得锁紧球424部分内置于导孔421a、另一端突出于导孔421a并位于套管421外壁与楔形面422a 之间的空间内,当第二插接头11上的第二弧形槽正对导孔421a时,松开卡接管422,在弹簧423的作用力下,卡接管422沿套管421运动,且楔形面422a 抵紧于锁紧球424并给予锁紧球424沿导孔421a向其第二端运动的作用力,进而使得锁紧球424部分突出于其第二端并内置于第二弧形槽内,进而将套管421与第二插接头11锁紧固定;而当需要将第二插接头11与第一套接头42拆解时,直接手部驱动卡接管422压缩弹簧423即可给予锁紧球424向导孔421a的第一端运动的空间,从而便于锁紧球424处于活动状态,进而直接将第二插接头11 抽出即可,上述方式操作简单,使用方向,利于提高生产效率,而且,采用锁紧球424锁紧,其锁紧的稳定性好,第一套接头42及第二套接头21与第一插接头41及第二插接头11之间不同发生脱离;其中,本实施例的密封圈425内嵌于套管421,其可通过抵紧于第二插接头11自由端端面或者过盈套设于第二插接头11外壁实现套管421与第二插接头11的密封连接。
其中,本实施例每个导孔421a包括相对其第一端的活动孔及相对其第二端的抵接孔,所述活动孔呈圆形,且其内径与锁紧球424大致相同,可便于锁紧球424沿其运动,所述抵接孔内壁与所述锁紧球424相契合,故当锁紧球424 部分锁紧于第一弧形槽或第二弧形槽内时,锁紧球424外球面也契合抵接于抵接孔的内壁。
而为了增加楔形面422a与锁紧球424配合的稳定性,本实施例楔形面422a 的第二端的内壁沿其轴向向弹簧423端延伸形成一锁紧面422b,锁紧面422b远离楔形面422a一端延伸形成一弧形面422c,该弧形面422c可与锁紧球424相契合,便于给予锁紧球424作用力。
由于弹簧423暴露于外时,手部给予卡接管422作用力弹簧423发生压缩,稍不注意弹簧423压缩时其会将手部卡住而导致手部卡伤,为了避免上述状况的发生,本实施例所述卡接管422远离其楔形面422a一端外壁沿其轴向向所述弹簧423延伸形成一管套422d,所述套管421外壁径向向外延伸形成一与所述管套422d相契合的抵接凸台421b,该抵接凸台421b呈圆环状并与套管421同轴,所述弹簧423一端抵接于所述抵接凸台421b、另一端弹性抵接于所述卡接管422远离其楔形面422a一端,通过管套422d的布置,可使得弹簧423容置于管套422d与套管421外壁之间的空间内。
为了避免卡接管422沿套管421运动距离过大而导致卡接管422自由端错开导孔421a,进而导致锁紧球424掉出,故本实施例所述抵接凸台421b远离所述弹簧423一端径向向外延伸形成一限位凸台421c,该限位凸台421c可采用环形,也可采用柱形,其限位凸台421c与抵接凸台421b外壁可拆卸连接,例如当限位凸台421c可为一螺母,抵接凸台421b远离弹簧423一端设置有外螺纹,该限位凸台421c可直接旋紧于抵接凸台421b上。当需要更换锁紧球424时,可将限位凸台421c由抵接凸台421b上旋下,然后驱动卡接管422压缩弹簧423直至其自由端端面与导孔421a错开,此时锁紧球424可直接由导孔421a至掉出,上述方式方便了整个第一套接头42的装配。
本实施例的第二套接头21与第一套接头42的结构基本相同,其与第一插接头41的连接方式与第一套接头42和第二插接头11的连接方式基本相同,故不作赘述。
以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定。任何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所做出的各种其他相应的改变与变形,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设计图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65459.8
申请日:2019-01-16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41(河南)
授权编号:CN209653412U
授权时间:20191119
主分类号:E04G 21/00
专利分类号:E04G21/00;B01D47/06
范畴分类:36E;
申请人:河南国控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河南国控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457600 河南省郑州市管城区金城街36号
发明人:魏海林;王善松
第一发明人:魏海林
当前权利人:河南国控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代理人:王程远
代理机构:11496
代理机构编号:北京君泊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96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