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有效提高灌浆料流动性的墙体连接结构,涉及预制墙体连接技术领域,旨在解决灌浆间隙内灌浆料流动不畅的技术问题,其技术方案要点是所述上墙体的下端壁和叠合板现浇层之间设置有灌浆间隙,所述上墙体和叠合板现浇层之间且位于灌浆间隙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封堵件;所述上墙体下端壁设置有上让位凹槽,所述叠合板现浇层上表面设置有下让位凹槽;所述上让位凹槽和下让位凹槽相对应设置;所述上墙体设置有与上让位凹槽相通的灌浆套筒;上让位凹槽和下让位凹槽的设置,有效增大灌浆间隙的横截面,实现有效提高灌浆料的流动性。
主设计要求
1.一种有效提高灌浆料流动性的墙体连接结构,包括下墙体(1),所述下墙体(1)的上端壁设置有预制楼板(2)和叠合板现浇层(3);其特征在于:所述叠合板现浇层(3)上方设置有上墙体(4),所述上墙体(4)的下端壁和叠合板现浇层(3)之间设置有灌浆间隙(41),所述上墙体(4)和叠合板现浇层(3)之间且位于灌浆间隙(41)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封堵件(5);所述上墙体(4)下端壁设置有上让位凹槽(42),所述叠合板现浇层(3)上表面设置有下让位凹槽(31);所述上让位凹槽(42)和下让位凹槽(31)相对应设置;所述上墙体(4)设置有与上让位凹槽(42)相通的灌浆套筒(6)。
设计方案
1.一种有效提高灌浆料流动性的墙体连接结构,包括下墙体(1),所述下墙体(1)的上端壁设置有预制楼板(2)和叠合板现浇层(3);其特征在于:所述叠合板现浇层(3)上方设置有上墙体(4),所述上墙体(4)的下端壁和叠合板现浇层(3)之间设置有灌浆间隙(41),所述上墙体(4)和叠合板现浇层(3)之间且位于灌浆间隙(41)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封堵件(5);所述上墙体(4)下端壁设置有上让位凹槽(42),所述叠合板现浇层(3)上表面设置有下让位凹槽(31);所述上让位凹槽(42)和下让位凹槽(31)相对应设置;所述上墙体(4)设置有与上让位凹槽(42)相通的灌浆套筒(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效提高灌浆料流动性的墙体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墙体(1)的内部设置有连接钢筋(11),所述连接钢筋(11)延伸至灌浆套筒(6)的内部,所述灌浆套筒(6)的内径尺寸大于连接钢筋(11)的外径尺寸。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有效提高灌浆料流动性的墙体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灌浆套筒(6)连通有入浆管(61)和出浆管(62),所述入浆管(61)位于出浆管(62)的下方。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有效提高灌浆料流动性的墙体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墙体(4)外侧壁位于入浆管(61)和出浆管(62)处均设置有让位环槽(43)。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有效提高灌浆料流动性的墙体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入浆管(61)外侧壁和出浆管(62)外侧壁均设置有固定凸环(611),所述固定凸环(611)位于让位环槽(43)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有效提高灌浆料流动性的墙体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让位环槽(43)内设置有混凝土封堵块(431)。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效提高灌浆料流动性的墙体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封堵件(5)的内部向下让位凹槽(31)方向延伸设置有固定钢筋(51)。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有效提高灌浆料流动性的墙体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钢筋(51)分别与上墙体(4)下端壁、叠合板现浇层(3)上表面相抵。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预制墙体连接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有效提高灌浆料流动性的墙体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商品房等建筑物更多的使用预制板进行搭建,以提高建筑效率;上墙体和下墙体需要进行浇注,以实现墙体之间整体性较好的目的。
现有授权公告号为CN204551820U的中国专利提供了一种预制墙体,其包括下层外墙板和上层外墙板;下层外墙板的上端壁设置有预制楼板,预制楼板搭建后,需要在预制楼板上浇注混凝土层,混凝土层凝固后安装上层外墙板;上层外墙板上设置有灌浆通道,下层外墙板上设置有连接钢筋;当安装上层外墙板时,连接钢筋插设至灌浆通道内;上层外墙板和下层外墙板之间留有通道;当上层外墙板安装后,通过灌浆通道进行灌浆,灌浆料经灌浆通道流至通道内,从而完成上层外墙板和下层外墙板之间的对接。
但是,上层外墙板和下层外墙板之间的通道减小,实际流动的过程中,灌浆料流动不畅,从而导致上层外墙板和下层外墙板之间存在较多的间隙,故有待改善。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有效提高灌浆料流动性的墙体连接结构,其具有有效提高灌浆料流动性的优势。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有效提高灌浆料流动性的墙体连接结构,包括下墙体,所述下墙体的上端壁设置有预制楼板和叠合板现浇层;所述叠合板现浇层上方设置有上墙体,所述上墙体的下端壁和叠合板现浇层之间设置有灌浆间隙,所述上墙体和叠合板现浇层之间且位于灌浆间隙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封堵件;所述上墙体下端壁设置有上让位凹槽,所述叠合板现浇层上表面设置有下让位凹槽;所述上让位凹槽和下让位凹槽相对应设置;所述上墙体设置有与上让位凹槽相通的灌浆套筒。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上让位凹槽和下让位凹槽的设置,有效增大灌浆间隙的横截面,实现有效提高灌浆料的流动性。另一方面,灌浆料凝固后,凝固的灌浆料分别插设在上让位凹槽和下让位凹槽内,从而提高上墙体与叠合板现浇层之间的固定效果。
进一步地,所述下墙体的内部设置有连接钢筋,所述连接钢筋延伸至灌浆套筒的内部,所述灌浆套筒的内径尺寸大于连接钢筋的外径尺寸。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连接钢筋插入灌浆套筒的内部,当灌浆套筒与连接钢筋之间的灌浆料凝固后,有效提高上墙体与下墙体之间的固定效果。
进一步地,所述灌浆套筒连通有入浆管和出浆管,所述入浆管位于出浆管的下方。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灌浆料经入浆管注入灌浆套筒的内部,随后流入灌浆间隙内;当灌浆间隙内注满灌浆料时,灌浆料经出浆管溢出,从而表示灌浆间隙内注满灌浆料。
进一步地,所述上墙体外侧壁位于入浆管和出浆管处均设置有让位环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让位环槽的设置,以便于后期使用混凝土对入浆管和出浆管的端部进行封堵。
进一步地,所述入浆管外侧壁和出浆管外侧壁均设置有固定凸环,所述固定凸环位于让位环槽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固定凸环的设置,有效提高入浆管远离灌浆套筒方向的端部、出浆管远离灌浆套筒方向的端部的强度。
进一步地,所述让位环槽内设置有混凝土封堵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封堵块有效封堵让位环槽,提高上墙体外侧壁的表面质量。
进一步地,所述封堵件的内部向下让位凹槽方向延伸设置有固定钢筋。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灌浆间隙内的灌浆料凝固后,固定钢筋位于封堵件外部的一端凝固在灌浆间隙内的灌浆料内,从而提高对封堵件的固定效果。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钢筋分别与上墙体下端壁、叠合板现浇层上表面相抵。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塞入混凝土时,能够有效减少固定钢筋的移动,提高固定钢筋的固定效果。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灌浆间隙处上让位凹槽和下让位凹槽的设置,有效增大灌浆间隙的横截面积,从而提高灌浆料的流动性;
2、通过固定凸环的设置,以及在让位环槽内设置有混凝土封堵块,固定凸环和混凝土封堵块相嵌固,能够有效提高对混凝土封堵块的固定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中有效提高灌浆料流动性的墙体连接结构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中用于体现上墙体内部结构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部分的放大图;
图4为实施例中用于体现入浆管和混凝土封堵块之间配合关系的示意图。
图中:1、下墙体;11、连接钢筋;2、预制楼板;3、叠合板现浇层;31、下让位凹槽;4、上墙体;41、灌浆间隙;42、上让位凹槽;43、让位环槽;431、混凝土封堵块;5、封堵件;51、固定钢筋;6、灌浆套筒;61、入浆管;611、固定凸环;62、出浆管。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
一种有效提高灌浆料流动性的墙体连接结构,参照图1,其包括下墙体1,下墙体1的上端壁设置有预制楼板2和叠合板现浇层3;当预制楼板2搭建在下墙体1上端壁后,在预制楼板2上表面和下墙体1上表面浇注混凝土,凝固后形成叠合板现浇层3。
参照图2和图3,叠合板现浇层3上方设置有上墙体4,上墙体4的下端壁和叠合板现浇层3之间设置有灌浆间隙41。上墙体4下端壁设置有上让位凹槽42,叠合板现浇层3上表面设置有下让位凹槽31,上让位凹槽42和下让位凹槽31相对应设置,以增大灌浆间隙41的横截面,便于灌浆料的流动。
参照图2和图3,上墙体4和叠合板现浇层3之间且位于灌浆间隙41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封堵件5,封堵件5由混凝土凝固形成。
参照图3,封堵件5的内部向下让位凹槽31方向延伸设置有固定钢筋51,当灌浆料进入灌浆间隙41内时,固定钢筋51位于灌浆料内,灌浆料凝固后,固定钢筋51能够很好的固定封堵件5和灌浆料凝固后的块体;固定钢筋51的上端两端分别与上墙体4的下端壁、叠合板现浇层3的上表面相抵;在涂抹封堵件5处的混凝土时,有效减少固定钢筋51的移动。
参照图2和图3,上墙体4的内部设置有灌浆套筒6,灌浆套筒6与上让位凹槽42相通设置,以便于灌浆料进入灌浆间隙41内;下墙体1的内部设置有连接钢筋11,连接钢筋11的上端延伸至灌浆套筒6的内部;灌浆套筒6的内径尺寸大于连接钢筋11的外径尺寸,以便于灌浆料能够顺畅的经过灌浆套筒6内侧壁和连接钢筋11的外侧壁之间的间隙。
参照图2和图3,灌浆套筒6连通有入浆管61和出浆管62,入浆管61位于出浆管62的下方;当需要向灌浆套筒6内注入灌浆料时,从入浆管61注入;当灌浆套筒6及灌浆间隙41注满灌浆料时,灌浆料能够经出浆管62流出,以用于表示灌浆间隙41内已经注满灌浆料。
参照图2和图4,上墙体4外侧壁位于入浆管61和出浆管62处均设置有让位环槽43,入浆管61远离灌浆套筒6方向的一端和出浆管62远离灌浆套筒6方向的一端均位于让位环槽43内;以避免入浆管61和出浆管62对施工人员造成剐蹭。
参照图2和图4,入浆管61外侧壁和出浆管62外侧壁均设置有固定凸环611,固定凸环611位于让位环槽43内;两个固定凸环611分别与相对应的入浆管61、出浆管62一体成型;以提高入浆管61位于让位环槽43内端部、出浆管62位于让位环槽43内端部的强度。让位环槽43内设置有混凝土封堵块431,以便于后期对让位环槽43进行封堵。
工作原理如下:
当灌浆时,将灌浆料经入浆管61注入灌浆套筒6的内部;由于重力作用,灌浆料经灌浆套筒6进入上让位凹槽42、灌浆间隙41和下让位凹槽31内,由于上让位凹槽42和下让位凹槽31的设置,使得灌浆间隙41的流动性更好,有效提高灌浆料的流动性。
当灌浆间隙41内全部填充灌浆料后,灌浆料逐渐经出浆管62溢出;此时,停止注入灌浆料;然后使用混凝土塞入让位环槽43内,让位环槽43内的混凝土凝固后形成混凝土封堵块431,从而使上墙体4具有较好的表面质量。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设计图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22319.2
申请日:2019-01-07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84(南京)
授权编号:CN209413041U
授权时间:20190920
主分类号:E04B 2/00
专利分类号:E04B2/00;E04B1/68;E04B1/38
范畴分类:36C;36D;
申请人:俞香
第一申请人:俞香
申请人地址:211807 江苏省南京市浦口区星甸镇街道三组3号
发明人:钱志兵;林育
第一发明人:钱志兵
当前权利人:俞香
代理人:代理机构:代理机构编号: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