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烷氧基化催化剂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催化剂,吲哚,乙烯,载体,环氧乙烷,乙胺,粒径。
烷氧基化催化剂论文文献综述
王关炼,汪军鑫,杨楷模,刘雄利,邓国栋[1](2019)在《新型3-烷氧基-四取代氧化吲哚的无催化剂无溶剂合成》一文中研究指出以3-氯氧化吲哚和甲醇(或甘油)为原料,在无催化剂无溶剂条件下经S_N1反应合成了10个新型的3-甲氧基-四取代氧化吲哚(产率36%~93%)和10个新型的3-甘油拼接四取代氧化吲哚(产率71%~87%),其结构经~1H NMR,~(13)C NMR和HR-MS(ESI-TOF)表征。(本文来源于《合成化学》期刊2019年08期)
侯瞬,安维中,安然,林子昕,别海燕[2](2018)在《叁乙胺为催化剂正丁醇乙氧基化过程模拟与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以叁乙胺为催化剂,正丁醇乙氧基化反应合成乙二醇单丁醚(EGMBE)的可行性和反应动力学行为。依据建立的催化反应动力学模型,模拟考察了体积为10 L、带冷凝回流的连续搅拌釜式反应器中的反应行为,取得优化的操作参数,并将模拟结果和实验结果进行比较。在优化条件下环氧乙烷的转化率达到99.2%,EGMBE选择性为68.2%,约有2.6%的环氧乙烷被Hoffman消去副反应及N,N-二乙基乙醇胺乙氧基化副反应消耗。研究表明,与传统的正丁醇钠催化剂比较,由于存在Hoffman消去副反应,叁乙胺为催化剂条件下环氧乙烷的反应速率和乙二醇单丁醚的选择性均更低,工艺经济可行性的关键是回收更多有价值的副产物。(本文来源于《化学反应工程与工艺》期刊2018年04期)
王帆,张润聪,李红明,南枫,于洪超[3](2017)在《烯烃配位聚合Ziegler-Natta催化剂烷氧基镁载体的研制》一文中研究指出制备了直径在26.9~52.6μm区间的乙氧基镁颗粒,考察了搅拌速率以及二氧化硅、癸烷、戊五醇对乙氧基镁载体颗粒形态的影响。研究发现,在制备乙氧基镁载体的过程中加入适量的二氧化硅、癸烷和交联剂戊五醇,可以提高烷氧基镁颗粒的机械性能、堆密度、流动性。(本文来源于《弹性体》期刊2017年06期)
王帆,南枫,张润聪,李红明,程璐[4](2017)在《烷氧基镁载体型Ziegler-Natta催化剂及其催化乙烯聚合》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烷氧基镁为载体,添加多杂硅氧烷类给电子体得到烷氧基镁负载型Ziegler-Natta催化剂,通过预聚改变催化剂乙烯聚合行为,利用XPS、SEM、粒径分布等方法研究了催化剂和聚乙烯颗粒的性质。实验结果表明,叁甲基硅基磷酸酯(ED1)和叁甲基硅基硼酸酯(ED3)给电子体可提高催化剂的钛负载量和催化活性,当n(ED1)∶n(Mg(EtO)_2)=0.25时,常压活性与MgCl_2载体型催化剂相当。加入给电子体的催化剂均较好地保持了乙氧基镁载体颗粒的形态。乙氧基镁负载型催化剂催化乙烯聚合基本无活性,但预聚后进行乙烯聚合,活性可达13 700 g/g,添加ED1后活性提高至17 000 g/g。ED1和ED3均能显着提高催化剂活性,且聚合速率较稳定。(本文来源于《石油化工》期刊2017年12期)
[5](2015)在《合成烷氧基封端聚二甲基硅氧烷的催化剂》一文中研究指出广州市白云化工实业有限公司的张震宇等人将黏度20 000 mP a·s的α,ω-二羟基聚二甲基硅氧烷与正硅酸甲酯反应,制备了黏度约3 000 mP a·s的烷氧基封端聚二甲基硅氧烷,考查了硅醇钾、脂肪醇钠、环己酮肟、二醋酸二丁基锡和四甲基氢氧化铵5种催化剂对反应的影响(本文来源于《有机硅材料》期刊2015年05期)
张震宇,陈思斌[6](2015)在《烷氧基封端聚二甲基硅氧烷合成催化剂的选择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了硅醇钾、脂肪醇钠、环己酮肟、二醋酸二丁基锡和四甲基氢氧化铵5种催化剂合成烷氧基封端聚二甲基硅氧烷,考查了催化剂种类和用量对合成反应的影响,以及5种催化剂合成烷氧基封端聚二甲基硅氧烷对脱醇型胶表干时间和电性能影响。(本文来源于《粘接》期刊2015年08期)
尹艳洪[7](2014)在《烷氧基化产品的生产工艺、催化剂及其特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烷氧基化产品的生产工艺、催化剂及应用。应用方面主要介绍了烷氧基化产品接人特殊基团后的改性应用,即各种封端聚醚的特殊用途。(本文来源于《日用化学品科学》期刊2014年09期)
程璐[8](2014)在《烷氧基镁载体负载型Ziegler-Natta催化剂的制备和催化乙烯聚合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镁粉与醇反应制备得到粒子形态好的烷氧基镁颗粒,用其作为载体与过渡金属卤化物反应能制备得到高催化活性的烯烃聚合催化剂。相对于MgCl2载体,Mg(OR)2载体制备工艺简单,而且可以对载体的颗粒大小进行控制。本工作采用镁粉与乙醇反应,制备Mg(OEt)2载体,载体与TiCl4反应制备乙烯高效Ziegler-Natta催化剂。系统讨论了载体制备基本条件、分散剂和SiC14对载体性能的影响,探讨了催化剂的最佳制备条件,并考察了催化剂用于乙烯工业聚合小试装置的催化性能、聚合动力学以及氢调敏感性。本工作实现了载体颗粒大小和结晶性能的控制,镁粉5次加料、醇镁摩尔比为20、载体制备温度为80℃、卤镁摩尔比为0.0050时,制备得到平均粒径大小D(50)为53.3μm、堆密度为0.27g/cm3、结晶度为14.8%的Mg(OEt)2载体;制备过程中加入惰性有机溶剂癸烷,且n(癸烷)/n(乙醇)=0.3时,Mg(OEt)2载体平均粒径大小D(50)为28.5μm、堆密度为0.36g/cm3、结晶度为7.2%;用SiC14处理载体,Mg(OEt)2载体与SiC14发生氯化反应,Si/Mg摩尔比为0.1时,载体平均粒径大小D(50)为17.7μm、堆密度为0.38g/cm3、WAXD结晶衍射峰消失。并用ICP、FTIR和SEM表征了不同条件下制备得到的Mg(OEt)2载体的Mg含量、结构和形态。Mg(OEt)2载体制备催化剂的最佳条件为:TiCl4滴加温度为-10℃、TiC14载钛温度为80℃、TiC14加入量为20ml(1g Mg(OEt)2);最佳催化剂制备条件下,不同平均粒径大小D(50)和结晶性能的Mg(OEt)2载体,制备得到的催化剂的Ti含量不同,分别为4.2%、5.0%和6.2%。Ti含量6.2%的催化剂催化乙烯聚合,活性高达17700g PE/g Cat,聚合反应动力学平稳,且氢调敏感性高。P(H2):P(C2H4)=28:45时,聚合物的熔融指数(MI)为0.69g/10min;P(H2): P(C2H4):73:27时,聚合物的MI为158.52g/10min。采用SEM.WAXD.FTIR.13C NMR、GPC表征了聚合物的颗粒形态、结晶性能、微观结构和分子量及分子量分布。(本文来源于《北京化工大学》期刊2014-06-03)
周阳,王静,刘伟,余朦山,黄启谷[9](2013)在《环境友好新型烷氧基硅烷内给电子体用于丙烯高等规聚合高效催化剂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工业上应用于丙烯聚合的最广泛的催化剂是以氯化镁为载体的高效钛系Ziegler-Natta催化剂,通过内外给电子体的使用,可以得到高等规度的聚丙烯。其中,常用的内给电子体为芳香族二酯,如邻苯二甲酸二正丁酯等。随着对环境的重视,迫切的需要研究出可以取代传统芳香族二酯类剧毒物质的环境友好型给电子体。本文中通过以MgCl2为载体、(本文来源于《2013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主题O:高分子与工业》期刊2013-10-12)
帅虎,张大伟,赵贤俊[10](2013)在《脂肪醇乙氧基化反应催化剂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论述了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的发展现状,并总结了用于合成窄分布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的催化剂研究进展。(本文来源于《化学工业》期刊2013年06期)
烷氧基化催化剂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研究了以叁乙胺为催化剂,正丁醇乙氧基化反应合成乙二醇单丁醚(EGMBE)的可行性和反应动力学行为。依据建立的催化反应动力学模型,模拟考察了体积为10 L、带冷凝回流的连续搅拌釜式反应器中的反应行为,取得优化的操作参数,并将模拟结果和实验结果进行比较。在优化条件下环氧乙烷的转化率达到99.2%,EGMBE选择性为68.2%,约有2.6%的环氧乙烷被Hoffman消去副反应及N,N-二乙基乙醇胺乙氧基化副反应消耗。研究表明,与传统的正丁醇钠催化剂比较,由于存在Hoffman消去副反应,叁乙胺为催化剂条件下环氧乙烷的反应速率和乙二醇单丁醚的选择性均更低,工艺经济可行性的关键是回收更多有价值的副产物。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烷氧基化催化剂论文参考文献
[1].王关炼,汪军鑫,杨楷模,刘雄利,邓国栋.新型3-烷氧基-四取代氧化吲哚的无催化剂无溶剂合成[J].合成化学.2019
[2].侯瞬,安维中,安然,林子昕,别海燕.叁乙胺为催化剂正丁醇乙氧基化过程模拟与分析[J].化学反应工程与工艺.2018
[3].王帆,张润聪,李红明,南枫,于洪超.烯烃配位聚合Ziegler-Natta催化剂烷氧基镁载体的研制[J].弹性体.2017
[4].王帆,南枫,张润聪,李红明,程璐.烷氧基镁载体型Ziegler-Natta催化剂及其催化乙烯聚合[J].石油化工.2017
[5]..合成烷氧基封端聚二甲基硅氧烷的催化剂[J].有机硅材料.2015
[6].张震宇,陈思斌.烷氧基封端聚二甲基硅氧烷合成催化剂的选择研究[J].粘接.2015
[7].尹艳洪.烷氧基化产品的生产工艺、催化剂及其特殊应用[J].日用化学品科学.2014
[8].程璐.烷氧基镁载体负载型Ziegler-Natta催化剂的制备和催化乙烯聚合的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4
[9].周阳,王静,刘伟,余朦山,黄启谷.环境友好新型烷氧基硅烷内给电子体用于丙烯高等规聚合高效催化剂的研究[C].2013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主题O:高分子与工业.2013
[10].帅虎,张大伟,赵贤俊.脂肪醇乙氧基化反应催化剂研究进展[J].化学工业.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