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夹结构论文_俞蓓,陈时建,徐天雄,占忠旭,赖卫华

导读:本文包含了发夹结构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发夹,激酶,结构,蛋白,谐振器,电化学,受体。

发夹结构论文文献综述

俞蓓,陈时建,徐天雄,占忠旭,赖卫华[1](2018)在《DNA发夹结构自组装信号放大策略应用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DNA发夹结构自组装因具有无酶参与、等温以及识别序列能力强等优点,在生物分子和金属离子检测方面展现了良好的发展前景。该文梳理了DNA发夹结构自组装信号放大策略的类型,综述了近年来该策略在致病菌、核酸肿瘤标记物、蛋白质、无机金属离子,以及生物小分子检测中应用的研究进展,并对其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旨在为基于DNA发夹结构自组装检测生物分子提供一定的参考。(本文来源于《分析测试学报》期刊2018年12期)

王鹏,李青[2](2018)在《基于催化发夹结构自组装的新型电化学传感器用于microRNA检测》一文中研究指出设计了一种基于催化发夹结构自组装(CHA)技术的电化学传感器,用于miRNA21的检测。miRNA21启动CHA循环体系,最终产生大量的发夹H1-H2杂化双链,双链DNA产物与电极表面的捕获探针杂交,生物素标记的双链DNA和链霉亲和素标记的碱性磷酸酶(ST-AP)进一步结合,通过酶催化反应放大电化学信号。实验条件优化后,该传感器在1~1×105pmol/L浓度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其检测限为0. 92 pmol/L。(本文来源于《分析试验室》期刊2018年11期)

俞蓓[3](2018)在《DNA发夹结构自组装信号放大在产呕吐毒素蜡样芽孢杆菌检测中应用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蜡样芽孢杆菌是食品常见的致病菌,由其引起的食物中毒通常会出现两种临床症状——呕吐和腹泻。呕吐与热稳定的呕吐毒素有关,而腹泻则是由于部分菌株产生了多种肠毒素。与肠毒素不同,呕吐毒素具有较强的耐受性(耐酸、耐热、耐蛋白酶酶解),由产呕吐毒素的蜡样芽孢杆菌产生。有研究表明,当食物中仅存在10~3 CFU/g产呕吐毒素蜡样芽孢杆菌时,就可引起人呕吐,甚至死亡。因此,应建立快速简便的蜡样芽孢杆菌检测方法,以有效避免和控制因食用被该菌污染的食物而引起中毒事件的发生。DNA发夹结构自组装反应是指无需酶催化,DNA链即可在吉布斯自由能或位形熵的推动下自行组装,实现信号级联放大的杂交反应。该方法因操作简便、选择性多、反应稳定而在现代分析领域中被广泛关注。本研究为了缩短检测时间,进一步提高灵敏度,建立了基于DNA发夹结构自组装信号放大方法,并结合流式微球技术、氧化石墨烯荧光传感器用于检测牛奶加标样中产呕吐毒素的蜡样芽孢杆菌。各章内容分述如下:第一章综述了DNA发夹结构自组装信号放大策略应用的研究进展。第二章首先建立了基于杂交链式反应(HCR)-流式微球分析技术用于检测产呕吐毒素蜡样芽孢杆菌的方法,以生物素修饰的探针作为磁性微球和HCR产物的“桥梁”,以磁珠表面的荧光作为信号输出,通过测定磁珠表面的荧光信号来定量检测产呕吐毒素蜡样芽孢杆菌。采用琼脂糖凝胶电泳及倒置荧光显微镜来验证所建立的方法可行性,且优化了生物素化探针的用量,荧光素(FAM)标记发夹探针H1/H2的浓度以及HCR反应时间,并对该方法的灵敏度、特异性进行了研究。基于最适的反应条件,该方法在纯培养液中的检测限为7.6×10~0CFU/mL;牛奶加标样中的检测限为9.2×10~2 CFU/mL。第叁章建立了基于催化发夹型DNA自组装反应(CHA)-氧化石墨烯荧光传感器检测产呕吐毒素蜡样芽孢杆菌的方法,通过PCR对产呕吐毒素的蜡样芽孢杆菌中的DNA进行扩增,并通过加热变性得到目的单链,通过目的单链引发CHA反应产生双链体,从而远离GO表面来恢复其荧光。基于最适的反应条件,该方法在纯培养液中的检测限为6.2×10~1 CFU/mL;牛奶加标样中的检测限为5.9×10~2 CFU/m L。(本文来源于《南昌大学》期刊2018-05-26)

张盼盼[4](2017)在《基于发夹结构DNA空间构象变化的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对特异性DNA序列的检测在疾病诊断中越显重要,因此建立灵敏度高、特异性好的检测特定DNA的方法就具有重要意义。其中,具有简单快速、低成本和高灵敏度的电化学检测方法受到科学工作者的广泛关注。在电化学检测DNA的方法中,科学工作者设计的一种发夹型DNA因其本身具有优异的特异性被应用于电化学法对特异性DNA序列的检测中。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在于以发卡型DNA为探针,芦丁为电活性物质,构建一种基于空间构象变化的、简单的发卡型DNA电化学生物传感新方法,用于检测不同目标序列的DNA。第一章,首先介绍了DNA传感器、DNA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和发卡型DNA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的原理、分类,对叁种传感器检测特定序列DNA的方法分别进行了阐述,并介绍了在各自领域的应用;介绍了修饰于传感器之上的金纳米材料的应用,最后阐述了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和思路。第二章,构建了一种性能优良的基于发卡型DNA的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实现了对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相关基因b3a2的检测。实验将金纳米粒子和发卡型DNA依次修饰于电极表面,随后将该电极上的发卡型DNA与目标DNA结合,之后将该电极置于含有芦丁的溶液中,采用电化学方法将芦丁修饰于上述电极表面,并考察修饰于电极表面的芦丁的电化学信号。实验发现,修饰有发卡型DNA的电极在与目标DNA结合前后,芦丁的电化学信号明显增强,增强作用可能基于发卡型DNA与目标DNA结合后,使电极表面空间构象发生变化,更多的芦丁可以被固定于电极表面,从而引起电极表面电化学信号的改变。基于此我们实现了对特异性序列目标DNA的检测,并通过实验证明构建的发卡型DNA传感器具有良好的特异性识别能力。第叁章,本章在第二章实验的基础上,将此传感器用于对嗜肺军团菌的相关基因进行检测,进一步验证了上述新型传感方法的可行性。而实验结果证实了构建的发卡型DNA电化学生物传感新方法具有一定的适用性,可用于建立多种检测不同序列的目标DNA的分析方法,这为发卡型DNA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的发展拓宽了思路。第四章,本章分别研究了在荧光物质罗丹明B、原卟啉、荧光素存在条件下,芦丁电化学行为的改变,并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和荧光分光光度法对其进行了检测。该研究对本论文所涉及的基于芦丁电化学活性而建立的发卡型DNA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的设计具有重要研究意义。(本文来源于《新疆师范大学》期刊2017-05-26)

邓大庆,蔡义林,王立梅,朱颖越,齐斌[5](2015)在《基于DNA发夹结构的新型汞离子生物传感器》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T-Hg2+-T特异性结合作用,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的高灵敏性和高选择性,建立了测定汞离子的新方法。在最佳实验条件下,CT值与汞离子的浓度有很好的线性关系,其线性范围为5~150 nmol/L,检测限为3 nmol/L,其回收率为95%~107%,标准差<5%。该方案可用于水样品中汞离子的检测。(本文来源于《化学试剂》期刊2015年07期)

姚庆安,郑虹,王涛[6](2014)在《利用发夹结构分子实现栈式结构的DNA计算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使DNA计算机能像电子计算机一样解决数据的组织与存储问题,提出了一种利用发夹结构分子实现栈式数据结构的DNA计算模型,描述了数据的存储和组织方式以及元素入栈、出栈等操作的生物操作过程。经验证,DNA计算模型求解数据的组织问题是可行的,有助于DNA计算机走向实际应用。(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期刊2014年05期)

朱正华,张宁,胡志毅,殷国勇[7](2011)在《GIT1发夹结构对骨折愈合过程中破骨细胞招募分化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G蛋白偶联受体激酶结合蛋白1(GIT1)的RNA发夹结构对骨折愈合过程中破骨细胞分化的影响。方法制作闭合性大鼠左侧胫骨标准骨折模型,将40只大鼠分成两组,每组20只。对照组于骨折端注射含GIT1WT的慢病毒,实验组骨折端注射含GIT1的RNA发夹结构(GIT1-RNAh)慢病毒。用Western blot检测蛋白表达;骨折愈合7、14、21 d,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破骨细胞在骨折端的招募,免疫荧光染色方法检测骨折端的血管形成。结果对照组骨折端的骨痂内检测到GIT1蛋白的表达。实验组骨折端的骨痂内GIT1蛋白的表达明显被抑制,破骨细胞在骨折端的数量明显减少,骨折端的新生血管的形成明显被抑制。结论 GIT1-RNAh通过降低GIT1蛋白的表达抑制了破骨细胞的分化和血管形成,从而影响骨折愈合。(本文来源于《江苏医药》期刊2011年19期)

罗远材,瞿全新,糜若然,张灏[8](2011)在《靶向人乳头瘤病毒18E6的短发夹结构RNA慢病毒载体的构建》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构建含有靶向人乳头瘤病毒18型E6癌基因(HPV18E6)的短发夹结构RNA(shRNA)的慢病毒载体。方法:根据HPV18E6癌基因的相关信息,设计并合成shRNA干扰序列,连入pGCSIL-GFP质粒,构建并鉴定含有shRNA的重组质粒pGC-shRNA;将重组质粒pGC-shRNA和病毒包装质粒pHelper1.0、pHelper2.0共转染293T细胞,进行病毒包装,收集病毒液并进行浓缩、纯化;所得病毒液感染293T细胞,测定病毒滴度,并验证其对宫颈癌HeLa细胞HPV18E6癌基因的干扰效果。结果:HPV18E6的shRNA干扰序列与人类基因组没有同源性,此插入序列转录后得到的RNA二级结构能形成发夹状结构;重组质粒pGC-shRNA经PCR鉴定及DNA测序结果显示该重组质粒构建成功;成功对病毒进行包装、浓缩及纯化后,所得病毒滴度为3×108TU/mL,并能很好地抑制HPV18E6癌基因的表达。结论:成功构建了HPV18E6-RNAi-LV慢病毒载体,为后续RNA干扰研究的开展提供了工具。(本文来源于《天津医药》期刊2011年09期)

谭诗平,张宁,胡志毅,殷国勇[9](2011)在《GIT1发夹结构对成骨细胞内局部黏附激酶的磷酸化和分布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索G蛋白偶联受体激酶结合蛋白1的RNA发夹结构(GIT1-RNAh)对成骨细胞内局部黏附激酶(FAK)的磷酸化和分布的影响。方法成功构建含GFP-RNAh和GIT1-RNAh的腺病毒,在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刺激的条件下,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成骨细胞内FAK的蛋白分布,Western blot检测FAK的磷酸化水平,Image J软件检测成骨细胞的扩增面积。结果与感染GFP-RNAh的成骨细胞相比,在PDGF刺激条件下,GIT1-RNAh明显抑制FAK磷酸化水平(P<0.05),扰乱FAK的分布,抑制成骨细胞的面积扩增(P<0.05)。结论 GIT1-RNAh通过扰乱FAK的分布及其磷酸化抑制成骨细胞的面积扩增。(本文来源于《江苏医药》期刊2011年15期)

王辉[10](2011)在《基于阶梯阻抗的发夹结构低通滤波器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一种基于阶梯阻抗发夹谐振器的小型化微波低通滤波器,该滤波器仅由包含四节微带的阶梯阻抗发夹谐振器构成。设计结果表明,滤波器3dB通带从直流到2.8G,带内反射小于-20dB,带外抑制达到40dB。这种滤波器尺寸小,易制造,且具有陡峭的截止频率响应特性,可用于许多微波系统中。(本文来源于《信息通信》期刊2011年04期)

发夹结构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设计了一种基于催化发夹结构自组装(CHA)技术的电化学传感器,用于miRNA21的检测。miRNA21启动CHA循环体系,最终产生大量的发夹H1-H2杂化双链,双链DNA产物与电极表面的捕获探针杂交,生物素标记的双链DNA和链霉亲和素标记的碱性磷酸酶(ST-AP)进一步结合,通过酶催化反应放大电化学信号。实验条件优化后,该传感器在1~1×105pmol/L浓度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其检测限为0. 92 pmol/L。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发夹结构论文参考文献

[1].俞蓓,陈时建,徐天雄,占忠旭,赖卫华.DNA发夹结构自组装信号放大策略应用的研究进展[J].分析测试学报.2018

[2].王鹏,李青.基于催化发夹结构自组装的新型电化学传感器用于microRNA检测[J].分析试验室.2018

[3].俞蓓.DNA发夹结构自组装信号放大在产呕吐毒素蜡样芽孢杆菌检测中应用的研究[D].南昌大学.2018

[4].张盼盼.基于发夹结构DNA空间构象变化的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的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7

[5].邓大庆,蔡义林,王立梅,朱颖越,齐斌.基于DNA发夹结构的新型汞离子生物传感器[J].化学试剂.2015

[6].姚庆安,郑虹,王涛.利用发夹结构分子实现栈式结构的DNA计算模型[J].吉林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14

[7].朱正华,张宁,胡志毅,殷国勇.GIT1发夹结构对骨折愈合过程中破骨细胞招募分化的影响[J].江苏医药.2011

[8].罗远材,瞿全新,糜若然,张灏.靶向人乳头瘤病毒18E6的短发夹结构RNA慢病毒载体的构建[J].天津医药.2011

[9].谭诗平,张宁,胡志毅,殷国勇.GIT1发夹结构对成骨细胞内局部黏附激酶的磷酸化和分布的影响[J].江苏医药.2011

[10].王辉.基于阶梯阻抗的发夹结构低通滤波器设计[J].信息通信.2011

论文知识图

内皮细胞小窝的电镜图氨基酸序列的结构(a)GPIbα单体的晶体结构传统两种紧凑微带谐振单元CMRC瑞氏木霉疏水蛋白HFBII的空间结构示意...发夹结构的例子Fig.7.2Theinst...

标签:;  ;  ;  ;  ;  ;  ;  

发夹结构论文_俞蓓,陈时建,徐天雄,占忠旭,赖卫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