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协调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模型,生态,城市,空间,耦合度,西安市,距离。
协调度论文文献综述
穆晓央,王力,黄巧艺[1](2019)在《基于耦合协调度模型的物流业高质量发展路径探讨——以新疆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经济发展正处于由高速增长转变为高质量增长的关口,物流业作为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先导性产业,也进入了向高质量发展转型的关键期,而能否协调发展是实现高质量发展亟需解决的问题。以新疆为例,从经济环境、规模水平、投入水平、产出效应4个维度构建物流业内部协调发展的指标体系,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从时空双维角度对2007年~2017年新疆14地州市物流业耦合协调发展状况进行分析。结果显示:11年间新疆物流业发展水平持续优化但耦合协调度不高且呈现空间异质性,14地州市物流业协调发展差距并未缩小且各地州在滞后系统及阻力因素上均有差异,新疆物流业高质量发展任重道远。据此,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建议。(本文来源于《价格月刊》期刊2019年12期)
杨立,黄涛珍[2](2019)在《基于耦合协调度模型的生态文明与新型城镇化作用机理及关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生态文明与新型城镇化耦合协调机理,并在此基础上通过构建耦合协调度模型,建立综合评价体系,对无锡市2006—2017年生态文明与新型城镇化耦合协调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在过去12年中,无锡市生态文明与新型城镇化耦合协调水平先略有下降再逐年稳步上升,但生态文明综合水平稍滞后于新型城镇化综合水平,两者耦合协调度等级也从勉强协调上升到良好协调,其中2006—2008年为勉强协调阶段,2009—2011年处于初级协调时期,2012—2016年步入中级协调阶段,2016年接近良好协调等级,2017年已达到良好协调等级。随着耦合协调度提高,反映出生态文明与新型城镇化两大子系统处于良性磨合期,但总体说来,其耦合协调效应还需要进一步增强。应推进新型城镇化,统筹城乡一体化,将生态文明的原则及理念全面融入新型城镇化建设全过程,构建生态文明与新型城镇化耦合协调的体制机制,进一步采取措施协调好两个子系统之间的关系。(本文来源于《生态经济》期刊2019年12期)
王文和,刘林精,张爽,李凤,米红甫[3](2019)在《城市综合应灾能力的耦合协调度评估》一文中研究指出城市综合应灾能力能否在城市灾害过程中相互协调、互相配合,是衡量一座城市在未来是否能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指标。首先,在阐述城市综合应灾能力内部耦合关系的基础上,综合利用熵权法和耦合度理论,建立了能够量化城市综合应灾能力内部关联程度的耦合度模型;其次,利用耦合协调理论,建立了能够评价城市综合应灾能力协调程度的耦合协调度模型;最后,以某一城市为例,对2007—2018年该城市的综合应灾能力进行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评估。结果表明:2007—2018年该城市的综合应灾能力的耦合度一直处于高水平耦合状态,且其值波动幅度较小,说明该城市综合应灾能力内部各应灾子能力之间的关联程度极强;其耦合协调类型由最初的初级协调型发展成为良好协调型,且呈稳步上升趋势,说明该城市的综合应灾能力呈良好发展态势。(本文来源于《安全与环境工程》期刊2019年06期)
张军涛,翟婧彤[4](2019)在《中国“叁生空间”耦合协调度测度》一文中研究指出"叁生空间"即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基于"叁生空间"所反映的经济—社会—自然系统间的互动关系及其耦合协调机制,构建了"叁生空间"耦合协调度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Arc GIS对2016年中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叁生空间"的耦合协调水平及其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中国"叁生空间"耦合协调整体水平较低,不同地区的生产、生活、生态功能具有明显的空间差异;"叁生空间"耦合协调度的空间格局呈沿海地区相对较高、内陆地区相对较低的分布特征。(本文来源于《城市问题》期刊2019年11期)
赵涛,于晨霞,潘辉[5](2019)在《低碳城市3E1S系统耦合协调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从经济、能源、环境和社会四个维度提出了低碳城市系统概念模型,在此基础上,对传统的经济-能源-环境(3E)系统进行扩展,把社会系统单独作为和经济系统、能源系统、环境系统并列的系统加以研究,进而构建了低碳城市经济-能源-环境-社会(3E1S)综合系统;并以天津市为例,选取2007—2016年共10年的相关数据,对其低碳城市3E1S系统耦合度和协调度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能源系统是影响天津市3E1S系统耦合度和协调度的关键因素,在进行低碳城市发展过程中应该着重加快能源系统建设的步伐。(本文来源于《统计与决策》期刊2019年22期)
王映月,李朦[6](2019)在《西安市城市“叁生”空间综合利用评价与耦合协调度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从市域角度运用熵值法、耦合协调度模型,对西安市城市生产、生活和生态的"叁生"国土空间综合利用进行耦合协调度评价,为市域国土空间的合理利用与规划提供依据。研究结果表明,2003~2017年西安市"叁生"空间综合利用水平整体持续增长,持续增长的生活空间指数贡献率最高,生产空间指数和生态空间指数虽在动态波动变化中也得以增长,但未来仍需进一步提升。发展度、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均显现出一定程度的增长,"生产—生活—生态"叁生空间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程度不断增强,耦合协调度变化趋势从严重失调型逐渐稳定在临界协调型的态势。探究西安城市"叁生"空间耦合协调度变化,主要与国内外经济发展形势冲击、政策调整、土地产权制度改革等因素有关。因此,提出综合考量区域发展实际,协调衔接各类规划合一形成地方国土规划"一张图",建立健全城市国土空间规划的法律、产权和制度等对策,从而实现西安城市"叁生"空间的合理规划布局与科学质量发展。(本文来源于《西部大开发(土地开发工程研究)》期刊2019年11期)
陈双,陈垒[7](2019)在《基于生态正义视角的湖北省工业用地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工业用地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是促进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的重要基础.以湖北省17个地级市为样本,基于生态正义视角,运用熵权法、耦合协调度模型、ArcGIS空间分析等方法,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对湖北省工业用地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协调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从总体上来看,在系统内部不断磨合的同时也在不断优化;从各地级市上来看,呈现差异化的发展趋势;从空间变化上来看,整体上处于中度失调向勉强协调和显着协调转变的状态,且呈现以武汉为中心,向其他地级市逐渐下降的"放射状"空间格局.建议湖北省应立足区域发展特点及优势,大力发展绿色循环经济,引导新兴产业兴起;地方政府要形成生态正义的发展理念,提高区域工业用地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度;统筹区域总体的生态利益关系,努力促进绿色协调发展.(本文来源于《湖北文理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11期)
邢颖,杨芳,张杭杭[8](2019)在《乡村振兴战略下的都匀市农村发展水平耦合协调度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都匀市为研究区,构建了都匀市农村发展的人口—经济—社会—生态环境评价模型,综合引用层次分析法和熵值法对评价指标赋予权重值,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对都匀市农村发展水平耦合协调度进行了定量评价。结果显示:2012—2017年,都匀市农村发展耦合协调度呈不断上升趋势,从失调阶段进入低度协调阶段;农村发展系统中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系统发展较快,人口系统较为滞后。建议今后都匀市在农村发展方面,提升人口发展水平,加快基础设施和生态文明建设,同时以茶产业为主导推动产业融合发展,早日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本文来源于《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期刊2019年11期)
刘芳,王云中[9](2019)在《江苏高等教育与经济发展水平协调度研究——基于改进熵-耦合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立足江苏经济转型升级,建立高等教育和经济发展两系统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首次建立改进熵-耦合协调度模型测度江苏高等教育和经济发展水平协调度。研究发现,2000年~2017年江苏高等教育和经济发展系统综合得分均呈现稳定上升趋势。其中2000年~2004年,高等教育发展相对滞后,两系统的互动主要体现于经济发展对高等教育的支撑和拉动作用上;2005年~2017年,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两系统的互动主要体现于高等教育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上。样本期间两系统表现出较高的耦合度,协调度不断提高。其中2000年~2003年两系统处于失调衰退阶段,2004年~2006年处于过渡调和阶段,2007年~2017年处于较稳定的协调发展阶段。(本文来源于《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6期)
安慧,金镁,刘畅[10](2019)在《基于距离协调度模型的资源型城市转型主导产业选择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资源型城市经过一段时间的快速发展后开始出现颓势,为实现资源型城市的科学转型,本文以城市转型途径中的产业转型为研究对象,借助距离协调度模型对城市主导产业的选择进行了定量分析。首先,总结相关文献建立产业与经济协调发展评价体系并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权重;然后,根据建立的指标体系与距离协调度模型对产业发展子系统与经济发展子系统之间的系统协调度进行了计算;最后,以黄石市为例进行实证分析,分别对黄石市多个产业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系统协调度进行了测算,根据结果分析总结并提出相关建议。(本文来源于《中国矿业》期刊2019年11期)
协调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研究生态文明与新型城镇化耦合协调机理,并在此基础上通过构建耦合协调度模型,建立综合评价体系,对无锡市2006—2017年生态文明与新型城镇化耦合协调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在过去12年中,无锡市生态文明与新型城镇化耦合协调水平先略有下降再逐年稳步上升,但生态文明综合水平稍滞后于新型城镇化综合水平,两者耦合协调度等级也从勉强协调上升到良好协调,其中2006—2008年为勉强协调阶段,2009—2011年处于初级协调时期,2012—2016年步入中级协调阶段,2016年接近良好协调等级,2017年已达到良好协调等级。随着耦合协调度提高,反映出生态文明与新型城镇化两大子系统处于良性磨合期,但总体说来,其耦合协调效应还需要进一步增强。应推进新型城镇化,统筹城乡一体化,将生态文明的原则及理念全面融入新型城镇化建设全过程,构建生态文明与新型城镇化耦合协调的体制机制,进一步采取措施协调好两个子系统之间的关系。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协调度论文参考文献
[1].穆晓央,王力,黄巧艺.基于耦合协调度模型的物流业高质量发展路径探讨——以新疆为例[J].价格月刊.2019
[2].杨立,黄涛珍.基于耦合协调度模型的生态文明与新型城镇化作用机理及关系研究[J].生态经济.2019
[3].王文和,刘林精,张爽,李凤,米红甫.城市综合应灾能力的耦合协调度评估[J].安全与环境工程.2019
[4].张军涛,翟婧彤.中国“叁生空间”耦合协调度测度[J].城市问题.2019
[5].赵涛,于晨霞,潘辉.低碳城市3E1S系统耦合协调度研究[J].统计与决策.2019
[6].王映月,李朦.西安市城市“叁生”空间综合利用评价与耦合协调度分析[J].西部大开发(土地开发工程研究).2019
[7].陈双,陈垒.基于生态正义视角的湖北省工业用地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分析[J].湖北文理学院学报.2019
[8].邢颖,杨芳,张杭杭.乡村振兴战略下的都匀市农村发展水平耦合协调度评价[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2019
[9].刘芳,王云中.江苏高等教育与经济发展水平协调度研究——基于改进熵-耦合模型[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10].安慧,金镁,刘畅.基于距离协调度模型的资源型城市转型主导产业选择研究[J].中国矿业.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