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群众文化建设促进农村社会和谐袁凤

加强群众文化建设促进农村社会和谐袁凤

黄山区乌石镇综合文化站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项巨大的系统工程,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任务中最繁杂的一项。而完成这项任务的主体是农民群众。也就是说,农民群众的科学文化和思想道德素质的高低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成败的关键。要不断提高农民群众的科学文化和思想道德素质。就必须大力加强农村文化建设。而文化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灵魂。如何适应和满足新农村建设的需求。作为一名基层文化工作者,结合实际工作,在黄山区乌石镇范围内作了如下调研。

一、社会主义新农村群众文化建设的意义

(一)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提高农民群众科学文化水平,是新农村建设的必然要求。

(二)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提高农民群众的思想道德水平,是新农村建设的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

(三)加强农村文化建设,不断满足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目标之一。

二、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任务艰巨。

(一)基础设施落后,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健全。

(二)文化人才匮乏。

(三)文化产品严重不足。

(四)农民的文化消费能力低。

三、如何加强群众文化建设促进农村社会和谐。

基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重要且紧迫,公益性十分鲜明的特点。乌石镇综合文化站作为第一线公益性事业单位的性质,更是创新机制,调整职能,明确责任。

(一)整合资源,建立和完善农村文化公共服务体系。一是整合一切用于农村、服务农民的各项文化资源,统筹规划,综合利用。如教育、科技、党员电教、村级活动室建设等。二是建设好三个层次的阵地。即市、区的文化馆、图书馆、剧团;乡镇文化站;村级农家书屋。特别是要把乡镇文化站建成集图书阅读、广播影视、宣传教育、文艺演出、科技推广、科普培训、体育和青少年校外活动等于一体的综合性文化站。三是实施好广播电视“村村通”、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农村电影数字化放映“2131”、农民图书、农民健身、民间艺术发掘利用这六大工程。四是继续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积极探索“三下乡”活动的长效机制。

(二)不断发掘创新民间非遗物质文化的活力,加强农村文化人的培育。努力建设一支属于农民自己的文化骨干队伍,他们长期扎根农村,重拾传承即将遗失的民俗节庆,并发扬成具有地方代表特色的文化精品,如:舞龙灯、纸扎龙灯会和茶乐节等项目。将文化与地方特色旅游项目充分融合,在增加农民就业、提高农民收入的基础上传承发扬地方文化,丰富农民的精神生活,促进新农村建设的和谐。

(三)充分发挥基层“两代表一委员”和基层群众创业致富带头人在文化建设中的示范联络带动作用。基层群众文化建设和社会的和谐不仅需要党委政府的规范引领更需要地方人民的配合支持。基层“两代表一委员”和基层群众创业致富带头人不仅具有良好的政治素养和丰富的社会实践经验还有广阔的人脉资源,而且他们生活在群众中,更能理解群众实际的精神文化需求,所创造的文化产品也更能迎合群众的精神需求。乌石镇杨家寨景区的负责人杨康是黄山区基层的政协委员,他所带动创立的文化活动“茶乐节”和“鱼乐节”以及投资建立的非遗民宿馆不仅传承了乌石的文化习俗,而且为周边的村民提供了就近就业岗位,带动了村民脱贫致富,改变了群众经济收入低,精神文化生活空虚的现状。

(四)加大改革力度,创新农村文化建设的体制和机制。从体制上讲,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要真正做到竞争上岗、全员聘用,干部能上能下,人员能进能出,收入能高能低。切实增强事业的内部活力。尤其是乡镇文化站的体制,要十分明确。乡镇文化站,是农村文化建设的前沿阵地,是农村文化建设的主要载体,是满足农民精神文化需求的主要桥梁和纽带。乡镇党委和政府,既要贯彻落实中央对发展农村基层文化建设出台的一系列优惠政策,更要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出相应的文化优惠政策,切实有效地推进地方文化建设,保证基层群众得到真正文化上的实惠。

总之,农村文化建设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任重道远。我们作为基层的文化工作者,更需要长期扎根农村,发奋图强,开拓创新,扎实工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标签:;  ;  ;  

加强群众文化建设促进农村社会和谐袁凤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