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科学与人文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人文,社会科学,期刊,科学,学刊,爱默生,评价。
科学与人文论文文献综述
本报记者,冯丽妃[1](2019)在《互联网经济如何向善?》一文中研究指出当前,由科技革命孕育的互联网经济已成GDP重头,但其迅猛发展中伴生的责任与诚信等问题愈加突显,对监管向善提出严峻挑战。在新科技革命方兴未艾的背景下,如何减缓其双刃剑效应中的负面作用日益受到社会关注。12月28日,由中国科学报社、中国高等科学技术中(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报》期刊2019-12-30)
廖静[2](2019)在《首届科技人文国际学术研讨会暨《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创刊四十周年高端论坛综述》一文中研究指出2019年10月11日至13日,首届科技人文国际学术研讨会暨《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创刊四十周年高端论坛召开,会议围绕"科技人文命运共同体""‘新文科’知识体系建构""一流期刊建设与科技人文跨学科平台搭建"叁个中心议题展开,就科技人文的历史使命和责任担当、科技人文与高等教育、"新文科"知识体系建构的机遇与挑战以及一流期刊的办刊理念等问题进行了讨论。来自国内外高校、科研机构及学术期刊的专家学者对科技人文跨学科研究的发展前景达成了广泛一致,对存在的问题和挑战提出了建设性意见,对"数字技术与文学研究""人工智能与情感""新兴医学伦理""大数据分析建模与民俗学"等前沿问题进行了探讨和交流。本文回顾了会议的主要内容,梳理了科技人文跨学科研究的最新动态和成果。(本文来源于《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6期)
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杨靖,整理,韩天琪[3](2019)在《霍桑:科学的忧思与新人文主义》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对所谓“客观科学”的追求中扭曲了人性,迷失了自我--这是霍桑对科学至上观念最为峻切的反思:缺乏道德情感的理性活动是刻板、片面和危险的。对于内在世界而言,它将导致情感世界的萎缩,甚至败坏人性;对于外部世界而言,工具理性的肆虐无可避免地会引起事实和价值的分(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报》期刊2019-12-25)
杨春松,刘琳[4](2019)在《高职院校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融合的实施策略研究——以武汉城市职业学院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的高职教育以培养技术技能人才为目标,如何在高等职业院校中实施"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实现立德树人,是当前高职院校着重思考的问题,本文以武汉城市职业学院为样本,分析现状,提出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融合的实施策略。(本文来源于《科技风》期刊2019年35期)
[5](2019)在《热烈祝贺《高教学刊》被《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AMI综合评价报告(2018)》评定为新刊入库期刊》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评价研究院于2018年11月16日在"第五届全国人文社科高峰论坛暨期刊评价会"上发布《中国人文社科学期刊AMI综合评价报告(2018年)》(简称《报告》)。《报告》基于学科与期刊特点构建了不同的期刊评价指标体系,对我国1291种人文社会科学期刊(2012年及以前创刊)、164种新刊(2013-2017年创刊或更名)及68种英文期刊进行了评价。本次新刊评价从2013-2017年创刊或更名的期刊中遴选出164种新刊,采用《新刊AMI评价指标体系》,《新刊AMI评价指标体系》以《A刊AMI评价指标体系》为基础,由3个一级指标、6个二级指标、11个叁(本文来源于《高教学刊》期刊2019年25期)
浩淼[6](2019)在《第八届全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高层论坛在海口召开》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海南省社会科学院主办的第八届全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高层论坛于2019年11月29日在海口召开。来自全国各省区社科院、社科联系统以及个别高校的人文社会科学期刊的主编、社长等百余名代表参加了会议。本届论坛的主题是"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术体系构建与人文社会科学(本文来源于《中州学刊》期刊2019年12期)
[7](2019)在《热烈祝贺《高教学刊》被《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AMI综合评价报告(2018)》评定为新刊入库期刊》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评价研究院于2018年11月16日在"第五届全国人文社科高峰论坛暨期刊评价会"上发布《中国人文社科学期刊AMI综合评价报告(2018年)》(简称《报告》)。《报告》基于学科与期刊特点构建了不同的期刊评价指标体系,对我国1291种人文社会科学期刊(2012年及以前创刊)、164种新刊(2013-2017年创刊或更名)及68种英文期刊进行了评价。本次新刊评价从2013-2017年创刊或更名的期刊中遴选出164种新刊,采用《新刊AMI评价指标体系》,《新刊AMI评价指标体系》以《A刊AMI评价指标体系》为基础,由3个一级指标、6个二级指标、11个叁(本文来源于《高教学刊》期刊2019年24期)
吴磊,马孝义[8](2019)在《新时代高等院校“科学与人文”相结合的拔尖创新人才持续改进培养模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借鉴美国名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成功经验,我国高校应从课程体系、教育教学方法、国际化、教研管理制度、培养环境与平台、保障措施等多方面不断完善与改进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在培养过程中注重科学与人文相结合,专业教育和通识教育相融通,鼓励创新、引导创新、激励创新的机制相配套,构建新时代我国高等教育"科学与人文"相结合的拔尖创新人才持续改进培养模式。以期培养越来越多具有国际化视野的拔尖创新人才,推动我国国民经济和国防事业不断向高端发展。(本文来源于《高教学刊》期刊2019年24期)
李霞,李冲[9](2019)在《我国人文社会科学评价研究发展的历程、特征与趋势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建立中国特色人文社会科学评价体系是我国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的一项重要战略要求。明晰我国人文社会科学评价研究发展的历程、特征与趋势,对于繁荣和发展人文社会科学意义重大。本研究基于CNKI数据库1983年至2017年间的7046条人文社会科学评价研究主题文献,运用Cite Space知识图谱软件对该研究主题的总体发展历程、样态和热点主题进行可视化展示与剖析。研究发现,人文社会科学评价研究的对象和主体多样性显着;人文社会科学评价研究的理论创新性不足;人文社会科学评价研究比较热衷于对量化评价方法的探讨。(本文来源于《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期刊2019年12期)
高莹[10](2019)在《建立科学权威公开透明的学术评价体系》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 (记者高莹)11月22日,由中国社会科学评价研究院主办的第六届全国人文社会科学评价高峰论坛在京举行。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党组副书记王京清,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原会长姜增伟,湖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周洪宇,中国期刊协会副会长李(本文来源于《中国社会科学报》期刊2019-12-02)
科学与人文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2019年10月11日至13日,首届科技人文国际学术研讨会暨《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创刊四十周年高端论坛召开,会议围绕"科技人文命运共同体""‘新文科’知识体系建构""一流期刊建设与科技人文跨学科平台搭建"叁个中心议题展开,就科技人文的历史使命和责任担当、科技人文与高等教育、"新文科"知识体系建构的机遇与挑战以及一流期刊的办刊理念等问题进行了讨论。来自国内外高校、科研机构及学术期刊的专家学者对科技人文跨学科研究的发展前景达成了广泛一致,对存在的问题和挑战提出了建设性意见,对"数字技术与文学研究""人工智能与情感""新兴医学伦理""大数据分析建模与民俗学"等前沿问题进行了探讨和交流。本文回顾了会议的主要内容,梳理了科技人文跨学科研究的最新动态和成果。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科学与人文论文参考文献
[1].本报记者,冯丽妃.互联网经济如何向善?[N].中国科学报.2019
[2].廖静.首届科技人文国际学术研讨会暨《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创刊四十周年高端论坛综述[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
[3].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杨靖,整理,韩天琪.霍桑:科学的忧思与新人文主义[N].中国科学报.2019
[4].杨春松,刘琳.高职院校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融合的实施策略研究——以武汉城市职业学院为例[J].科技风.2019
[5]..热烈祝贺《高教学刊》被《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AMI综合评价报告(2018)》评定为新刊入库期刊[J].高教学刊.2019
[6].浩淼.第八届全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高层论坛在海口召开[J].中州学刊.2019
[7]..热烈祝贺《高教学刊》被《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AMI综合评价报告(2018)》评定为新刊入库期刊[J].高教学刊.2019
[8].吴磊,马孝义.新时代高等院校“科学与人文”相结合的拔尖创新人才持续改进培养模式研究[J].高教学刊.2019
[9].李霞,李冲.我国人文社会科学评价研究发展的历程、特征与趋势分析[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9
[10].高莹.建立科学权威公开透明的学术评价体系[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