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伟1刘进炼2张叶松2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苏州九龙医院江苏苏州215000
【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快速体位复位联合经皮内固定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在2012年1月到2014年1月中收治的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在手术前实施快速体位复位,然后采用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进行治疗。观察所有患者在治疗前和治疗后椎体前缘压缩率,疼痛感评分(VAS评分)、JOA评分,症状和体征计分,以及术中出血和手术时间等各项指标。结果:所有患者手术时间为47.5~105.0min,平均为(55.5±3.6)min;术中出血量为(48.0±19.3)ml,平均为36.6ml;经过随访,患者的椎体前缘压缩率由治疗前的(0.425±0.134)降低为(0.103±0.028),VAS评分由(6.35±1.35)降低为(0.21±0.12);JOA评分由(14.25±1.73)增加为(27.85±0.97),症状和体征计分由(17.58±1.25)减少到(2.15±0.32)。结论:对于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采用快速体位复位联合经皮内固定治疗,恢复和维持椎体高度的效果显著,减轻疼痛感,提升患者预后,值得应用推广。
【关键词】快速体位复位;经皮内固定;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疼痛感评分
胸腰椎压缩性骨折多是由于高空坠落、坠物砸伤以及车祸等导致,随着工业建设以及城市建设不断发展,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发生率呈现不断上升趋势,一旦发生需要及时进行治疗[1]。当前临床上认为对于这种压缩性骨折,即使没有损伤脊髓,若压缩大于1/3,也需要进行手术治疗。随着医疗技术不断进步,内固定术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应用,其中椎弓根钉由于具有良好生物特性和稳定性强的特点,被应用内固定中[2]。本文主要观察分析快速体位复位联合经皮内固定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回顾分析我院治疗的50例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临床资料,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将我院在2012年1月到2014年1月中收治的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在入院后给予X线和CT诊断确诊,将糖尿病患者、肝肾功能障碍患者、凝血功能障碍以及心肺功能不全患者排除。在50例患者中,男性32例,女性18例;年龄为23.5~75.5岁,平均为(50.24±7.35)岁;体重为51.2~80.5kg,平均为(58.87±6.28)kg;致病原因:车祸10例,高处坠落伤25例,重物砸伤15例;18例为T12骨折,16例为L1骨折,8例为T11骨折,8例为L2骨折。术前同患者家属进行沟通,且家属签署治疗协议书。
1.2治疗方法
复位方法:患者取仰卧位,在受伤椎体下用枕垫垫高,如果患者压缩没有超过高度的1/3,枕垫高度为6cm;压缩超过1/3小于2/3的患者,枕垫高度为8cm。医生行双下肢牵引,而助手行腋下牵引对抗。维持过伸体位40分钟,复位后固定患者腰部周围。对于难以忍受疼痛患者,在实施手术前进行麻醉。在实施手术前利用C型臂X线透视,只有在复位良好情况才能够进行经皮内固定手术,若复位效果不理想,调节手术床和枕垫,使骨折椎体过伸,在受伤椎体处给予适当压力,直到透视显示复位良好。
内固定方法:患者内固定主要采用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术,在C形臂机正位透视指导下,利用4枚克氏针确定出钉点的正确位置,一般位于克氏针投影线交点。在患者椎弓根定位点做纵向长度约为1.5厘米的切口,将定位导针通过切口插入。将扩张管沿着定位导针插入,放置操作通道管,进行固定。在C型臂机辅助下,将手术视野中的软组织进行清除干净,显露出椎弓根的进针点,在C形臂机引导下拧入椎弓根钉,完成骨折椎体复位,就从皮肤切口将弯固定棒置入并进行有效固定,利用生理盐水对手术切口进行清洗消毒,最后放置引流管并缝合切口。
1.3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随访12~22个月,平均16个月后,统计判定患者椎体前缘压缩率,疼痛感评分(VAS评分)、JOA评分,症状和体征计分,和治疗前的分值进行对比。
1.4统计学方法
对试验中记录数据进行相应的汇总和分类,利用统计学处理软件SPSS18.0进行相应分析,其中均数±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利用t检验,计数资料利用x2检验。若P<0.05说明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所有患者手术时间为47.5~105.0min,平均为(55.5±3.6)min;术中出血量为(48.0±19.3)ml,平均为36.6ml。经过随访,治疗后患者椎体前缘压缩率,椎体前缘压缩率、症状和体征计分相比治疗前显著降低,而JOA评分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1.
表1治疗前后患者临床指标对比
3.讨论
临床数据显示,胸腰椎骨折的发生率相比于脊柱性骨折概率的50%,严重影响患儿正常生活和工作,给患者和家属带来生理和心理的困扰,临床上如何有效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恢复患者正常生活具有重要意义[3]。
临床治疗目的为最大限度恢复伤椎体复位,恢复椎管管径,保持畅通性,恢复神经功能,避免晚期不稳定。快速体位复位能够有效恢复脊柱生理弯曲,减轻患者疼痛,重建椎体高度代价低。在复位过程中,沿腰椎背纵轴的牵引力同过伸力形成合力,不但可以显著降低椎体后缘压力,防止因压力过大引起后柱损伤,同时还可以增加椎间孔空间,避免压迫神经根。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具操作简单、创伤小等优点,在治疗中利用脊柱前后韧带以及椎间盘纤维环的牵拉作用,使椎体前缘和内突出的骨块以及塌陷椎体复位,恢复椎体原有外形[4]。两种方式联合应用,既避免了术后椎体高度丢失,还能降低患者疼痛和并发症的发生,临床疗效显著,为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参考文献:
[1]王人彦,华永均,陈金洪,等.经肌间隙入路单节段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研究[J].中国骨伤,2012,25(1):42-46.
[2]王秀会,朱汉光,吴祖民,等.经皮微创相邻节段椎弓根钉植入治疗单节段胸腰椎脊柱骨折[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10,10(9):785-787.
[3]宓士军,高景春,吴立明,等.骨盆牵引复位联合单侧入路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压缩骨折[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10,10(9):788-791.
[4]张立强.经皮椎体成形术与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比较[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14,37(2):6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