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论文和设计-李亭

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背板模组和显示装置,该背光模组包括:背光光源和导光板;所述导光板设置在所述背光光源出光面的一侧;所述背光光源包括:基底和设置在所述基底上的多个点光源;所述点光源包括两相对设置的发光单元,所述发光单元与所述基底之间在相对侧形成的夹角为锐角,所述发光单元的出光方向背离所述基底。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通过在一个点光源中集成一对发光单元,能够消除导光板入光侧的暗区,实现导光板入光侧边框变窄。

主设计要求

1.一种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背光光源和导光板;所述导光板设置在所述背光光源出光面的一侧;所述背光光源包括:基底和设置在所述基底上的多个点光源;所述点光源包括两相对设置的发光单元,所述发光单元与所述基底之间在相对侧形成的夹角为锐角,所述发光单元的出光方向背离所述基底。

设计方案

1.一种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背光光源和导光板;所述导光板设置在所述背光光源出光面的一侧;

所述背光光源包括:基底和设置在所述基底上的多个点光源;

所述点光源包括两相对设置的发光单元,所述发光单元与所述基底之间在相对侧形成的夹角为锐角,所述发光单元的出光方向背离所述基底。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点光源还包括一凸出所述基底的支架,所述发光单元位于所述支架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点光源还包括封装在两所述发光单元及所述支架外部的透镜,且所述透镜的横截面呈三角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单元的第一发光角度b,和所述发光单元与所述基底之间在相对侧形成的夹角a存在关系:2a+b≥180°、且a<b\/2。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发光角度b与所述夹角a存在关系:2a+b=180°。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单元的第一发光角度为120度时,所述发光单元与所述基底之间在相对侧形成的夹角均大于或等于30度,且小于60度。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单元与所述基底之间在相对侧形成的夹角均为30度。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透镜是以所述基底为底边的等腰三角形,且所述透镜的顶角与两相对设置的所述发光单元形成的顶角的度数相同。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板靠近所述背光光源出光面的一侧具有与所述点光源形状匹配的多个凹槽,以使所述点光源能够嵌入到对应的所述凹槽中。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点光源与所述导光板之间的间距小于或等于0.05mm。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各所述点光源沿所述基底的长度方向间隔排列成一行;相邻所述点光源之间具有预设间距。

12.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的横截面为等腰三角形或等腰梯形,且所述发光单元位于所述支架的两侧壁上。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模组导光板入光侧的边框宽度为5mm~6mm。

14.根据权利要求1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模组为侧入式背光模组。

15.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装置包括如权利要求1-14任意一项所述的背光模组。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背光板灯条中光源与光源之间存在一定间距,因此在光源之间形成了暗区,从而影响了发光效果。目前,为了消除暗区,需要在灯条侧设置较宽的边框来遮挡暗区,但这一方法无法实现全面窄边框的需求。采用减小光源之间的间距的方法能在一定能程度上消除暗区,但间距的减小,必然会带来光源数量的增加,从而导致背板功耗的升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背光模组,以解决现有技术背光模组在导光板入光侧具有暗区,无法实现导光板入光侧窄边框需求的问题。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背光模组,包括:背光光源和导光板;所述导光板设置在所述背光光源出光面的一侧;

所述背光光源包括:基底和设置在所述基底上的多个点光源;

所述点光源包括两相对设置的发光单元,所述发光单元与所述基底之间在相对侧形成的夹角为锐角,所述发光单元的出光方向背离所述基底。

优选的,所述点光源还包括一凸出所述基底的支架,所述发光单元位于所述支架上。

优选的,所述点光源还包括封装在两所述发光单元及所述支架外部的透镜,且所述透镜的横截面呈三角形。

优选的,所述发光单元的第一发光角度b,和所述发光单元与所述基底之间在相对侧形成的夹角a存在关系:2a+b≥180°、且a<b\/2。

优选的,所述第一发光角度b与所述夹角a存在关系:2a+b=180°。

优选的,当所述发光单元的第一发光角度为120度时,所述发光单元与所述基底之间在相对侧形成的夹角均大于或等于30度,且小于60度。

优选的,所述发光单元与所述基底之间在相对侧形成的夹角均为30度。

优选的,所述透镜是以所述基底为底边的等腰三角形,且所述透镜的顶角与两相对设置的所述发光单元形成的顶角的度数相同。

优选的,所述导光板靠近所述背光光源出光面的一侧具有与所述点光源形状匹配的多个凹槽,以使所述点光源能够嵌入到对应的所述凹槽中。

优选的,所述点光源与所述导光板之间的间距小于或等于0.05mm。

优选的,各所述点光源沿所述基底的长度方向间隔排列成一行;相邻所述点光源之间具有预设间距。

优选的,所述支架的横截面为等腰三角形或等腰梯形,且所述发光单元位于所述支架的两侧壁上。

优选的,所述背光模组导光板入光侧的边框宽度为5mm~6mm。

优选的,所述背光模组为侧入式背光模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包括如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背光模组。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背光模组,包括:背光光源和导光板;所述导光板设置在所述背光光源出光面的一侧;所述背光光源包括:基底和设置在所述基底上的多个点光源;所述点光源包括两相对设置的发光单元,所述发光单元与所述基底之间在相对侧形成的夹角为锐角,所述发光单元的出光方向背离所述基底。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通过在一个点光源中集成一对发光单元,能够消除导光板入光侧的暗区,实现导光板入光侧边框变窄。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背光光源和导光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背光光源和导光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点光源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发光单元设置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点光源发光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参照图1,目前,当每个点光源12具有一个发光单元121、且当发光单元的第一发光角度为120度时,由于各点光源12之间具有一定间距,致使在导光板入光侧,各点光源12之间形成暗区。而目前的发光单元121的第一发光角度b还无法达到大于或等于180度,因此,点光源12中只设置一个发光单元121,无法达到消除暗区,为了防止显示屏幕上显示出暗区,参照图2,需要将导光板入光侧的边框30的长度A做长,以满足遮挡暗区的作用。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参照图1,第一发光角度b是指所述发光单元121发出的绝大部分光线所分布的角度。

下面通过列举几个具体的实施例详细介绍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参照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包括:包括:背光光源10和导光板20;所述导光板20设置在所述背光光源10出光面的一侧。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参照图4,所述背光光源10包括:基底11和设置在所述基底11上的多个点光源12。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参照图4,各所述点光源12沿所述基底11的长度方向间隔排列成一行;相邻所述点光源12之间具有预设间距。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参照图5,所述点光源12包括两相对设置的发光单元121,所述发光单元121与所述基底11之间在相对侧形成的夹角a为锐角,所述发光单元121的出光方向背离所述基底11。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参照图5和图6,两相对设置的发光单元121包括:两发光单元以垂直所述基底11的一条虚拟轴为对称轴Z对称设置。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导光板20靠近所述背光光源10出光面的一侧具有与所述点光源12形状匹配的多个凹槽21,以使所述点光源12能够嵌入到对应的所述凹槽21中。其中,相邻凹槽21之间具有与相邻点光源之间相同的间距。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点光源12与所述导光板20之间的间距H小于或等于0.05mm。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在导光板20上设置与所述点光源12一一对应的凹槽,且间距H较小,可以防止漏光现象,使点光源12发出的光均可以进入导光板,提高光源的利用率。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背光模组导光板入光侧的边框宽度为5mm-6mm。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在每个点光源12中设置一对相对设置的的发光单元121,当发光单元的相对侧的角度均为锐角时,可以使点光源12的第二发光角度大于或等于180度,因此,可以达到消除暗区,参照图3,在暗区消除后,导光板入光侧的边框30不需要遮挡暗区,则可以将导光板入光侧边框30的长度A变短。通常情况下当存在暗区时的边框20的长度A为11-15mm时,参照图1,在消除暗区后边框20的长度A可以达到5-6mm。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二发光角度是点光源中两个发光单元发出的光线形成的发光角度。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在基底11上设置有接线引脚13,接线引脚13用于给点光源12提供信号。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点光源12还包括一凸出所述基底的支架122,所述发光单元121位于所述支架122上。其中,所述支架122的横截面为等腰三角形或等腰梯形,且所述发光单元121位于所述支架122的两侧壁上。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参照图5,支架122可以是设置在发光单元121下方支撑发光单元的一个部件,也可以是参照图6中的横截面为三角形或梯形的部件,发光单元121位于支架的两侧壁上。支架122的作用是支撑发光单元121。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参照图5,所述点光源12还包括封装在所述发光单元121及所述支架外部的透镜123,且所述透镜123的横截面呈三角形。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透镜123是以所述基底为底边的等腰三角形,且所述透镜的顶角与两相对设置的所述发光单元121形成的顶角的度数相同。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参照图5,点光源12还包括:填充物124、热沉125、金线126、荧光粉层127、和引脚128。其中,热沉125位于发光单元121和基底11之间,引脚128穿过一发光单元121和另一相对设置发光单元121连接。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热沉125包括高导热率的铜柱,可以使发光单元121发出的热量导向透镜123外部,使发光单元121在稳定的温度下工作。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发光单元121的第一发光角度b大于90度,且小于180度。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只有发光单元的第一发光角度b大于90度时,点光源12中设置两个相对的发光单元121才可以使点光源12的第二发光角度达到大于180度,才可以消除暗区的存在,如果发光单元的第一发光角度小于90度时,两个相对的发光单元121无论如何摆放都无法使点光源12的第二发光角度达到180度,依旧会有暗区的存在,而发光单元121的第一发光角度为90度时,则无法出现光线重合部分,在两个发光单元121的发光交界处会出现无光现象。而发光单元121只能向一侧发出光线,因此发光单元121的第一发光角度无法大于180度。因此,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发光单元的第一发光角度优选为大于90度,小于180度。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当所述发光单元121的第一发光角度为120度时,所述发光单元121与所述基底11之间在相对侧形成的夹角a均大于或等于30度,且小于60度。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发光单元121与所述基底11之间在相对侧形成的夹角a均为30度。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发光单元的第一发光角度b,和所述发光单元与所述基底之间在相对侧形成的夹角a存在关系:2a+b≥180°。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当发光单元121的第一发光角度为b时,夹角a和第一发光角度b满足关系,2a+b≥180°、且a<b\/2;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当第一发光角度b和夹角a满足上述关系时,首先,可以避免在导光板上形成暗区;其次,可以使一个点光源12中相对设置的两个发光单元121的发光区域存在重叠区域,提高发光效率。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第一发光角度b与所述夹角a存在关系:2a+b=180°。当2a+b=180°时,则没有其他光线向基底方向照射,提高光线的利用率。

具体的,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点光源发光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参照图7所示,当第一发光角度b为120度,夹角a大于30度且小于60度时,则两发光单元121组成的顶角为大于60度且小于120度时,可以使点光源12的第二发光角度大于180度,达到消除暗区的效果,但是各发光单元121均有一部分光照向基底11侧,使部分光无效。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为使发光单元121的发光效率达到最大,优选的,设置夹角a为30度,则两发光单元121的顶角为120度。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背光模组为侧入式背光模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包括如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背光模组。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背光模组,包括:背光光源和导光板;所述导光板设置在所述背光光源出光面的一侧;所述背光光源包括:基底和设置在所述基底上的多个点光源;所述点光源包括两相对设置的发光单元,所述发光单元与所述基底之间在相对侧形成的夹角为锐角,所述发光单元的出光方向背离所述基底。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通过在一个点光源中集成一对发光单元,能够消除导光板入光侧的暗区,实现导光板入光侧边框变窄。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设计图

一种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论文和设计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03360.5

申请日:2019-01-02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11(北京)

授权编号:CN209070884U

授权时间:20190705

主分类号:G09F 9/00

专利分类号:G09F9/00

范畴分类:15E;

申请人:北京京东方茶谷电子有限公司;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北京京东方茶谷电子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100176 北京市大兴区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西环中路8号

发明人:李亭;李麒麟

第一发明人:李亭

当前权利人:北京京东方茶谷电子有限公司;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代理人:莎日娜

代理机构:11319

代理机构编号:北京润泽恒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  ;  

一种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论文和设计-李亭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