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肠脱落细胞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细胞,粪便,端粒,大肠,定量,肿瘤,大肠癌。
肠脱落细胞论文文献综述
徐梅华,蔡克银[1](2012)在《粪便肠脱落细胞端粒酶活性检测对大肠癌的早期诊断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粪便肠脱落细胞、组织细胞中端粒酶活性表达对大肠癌早期诊断的意义。方法端粒酶PCR-ELISA检测法检测30例大肠癌患者、30例大肠腺瘤患者及30例对照组健康自愿者粪便肠脱落细胞及对应组织细胞标本中端粒酶活性表达。结果大肠癌组粪便肠脱落细胞标本中,端粒酶阳性表达率为83.3%(25/30)。大肠腺瘤组粪便肠脱落细胞标本中,端粒酶阳性表达率为66.6%(20/30)。对照组粪便肠脱落细胞中端粒酶阳性表达率为3.3%(1/30)。27例大肠癌组织端粒酶表达阳性的患者有25例其对应的粪便肠脱落细胞端粒酶活性也呈阳性表达。结论粪便肠脱落细胞端粒酶活性表达对大肠癌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临床军医杂志》期刊2012年05期)
陆宏[2](2003)在《粪便肠脱落细胞端粒酶活性表达及其核DNA含量分析在大肠癌诊断中的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大肠癌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是提高患者生存率的关键,探索对高危人群的筛查方法以助于早期诊断显得尤为重要。近年研究发现,端粒酶的活化是肿瘤细胞获得“永生化”的关键步骤,但目前关于端粒酶对大肠癌诊断意义的研究均建立在侵入性取材(如术中、腔镜、穿刺等)的基础上,寻找简易、敏感、特异的非侵入性取材方式诊断大肠癌具有诱人的广阔应用前景。然而,目前国内外尚未找到一种理想的非侵入性取材方法诊断本病。 目的:研究粪便肠脱落细胞、组织细胞端粒酶活性表达及DNA含量分析在大肠癌诊断中的意义。 方法:检测分析了38例大肠癌患者、20例非大肠癌粪便肠脱落细胞端粒酶活性表达、DNA含量情况和21例大肠癌组织、17例癌旁组织、10例正常大肠粘膜组织的端粒酶活性表达情况。 结果:1、粪便肠脱落细胞普通光镜形态学观察检查对大肠癌诊断的敏感性为55.26%,特异性为80.00%。2、粪便肠脱落细胞端粒酶活性表达对大肠癌诊断的敏感性达81.58%、特异性为90.00%;3、大肠癌组织端粒酶活性表达敏感性达90.48%,特异性高达100%。癌组织端粒酶阳性率显着高于癌旁组织和正常大肠粘膜组织。在19例癌组织端粒酶表达阳性的患者中,有16例粪便肠脱落细胞端粒酶活性也表达出阳性。4、大肠癌粪便肠脱落细胞端粒酶活性表达与肿瘤分期及淋巴结有无转移之间的差异无显着性意义,但与组织学分级关系密切,差异有显着性意义。5、大肠癌患者粪便脱落细胞的DNA均值、核面积、核异形指数、)sn细胞参数均显着高于非大肠癌组。上述四种核参数与淋巴结是否转移无关,但与分化程度有关,)5n细胞百分率高中低分化组间存在显着性差异。核DNA定量高分化与中、低分化间存在差异显着性。 结论二1、粪便肠脱落细胞端粒酶活性表达对大肠癌的诊断很可能具有重要意义。2、端粒酶很可能是大肠癌恶性浸润的早期事件,检测端粒酶活性可能有助于大肠癌的早期诊断。3、距肿瘤一定距离内的大肠癌癌旁组织中存在播散的肿瘤细胞,外科手术时应注意切除的彻底性。4、大肠癌细胞核DNA含量及倍体分布尤其)sn细胞可作为大肠癌诊断的重要参数。细胞核形态测量有利于大肠癌的诊断。5、大肠癌患者粪便肠脱落细胞核DNA倍体分布是判断大肠癌恶性程度的有用指标。(本文来源于《昆明医学院》期刊2003-06-01)
肠脱落细胞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大肠癌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是提高患者生存率的关键,探索对高危人群的筛查方法以助于早期诊断显得尤为重要。近年研究发现,端粒酶的活化是肿瘤细胞获得“永生化”的关键步骤,但目前关于端粒酶对大肠癌诊断意义的研究均建立在侵入性取材(如术中、腔镜、穿刺等)的基础上,寻找简易、敏感、特异的非侵入性取材方式诊断大肠癌具有诱人的广阔应用前景。然而,目前国内外尚未找到一种理想的非侵入性取材方法诊断本病。 目的:研究粪便肠脱落细胞、组织细胞端粒酶活性表达及DNA含量分析在大肠癌诊断中的意义。 方法:检测分析了38例大肠癌患者、20例非大肠癌粪便肠脱落细胞端粒酶活性表达、DNA含量情况和21例大肠癌组织、17例癌旁组织、10例正常大肠粘膜组织的端粒酶活性表达情况。 结果:1、粪便肠脱落细胞普通光镜形态学观察检查对大肠癌诊断的敏感性为55.26%,特异性为80.00%。2、粪便肠脱落细胞端粒酶活性表达对大肠癌诊断的敏感性达81.58%、特异性为90.00%;3、大肠癌组织端粒酶活性表达敏感性达90.48%,特异性高达100%。癌组织端粒酶阳性率显着高于癌旁组织和正常大肠粘膜组织。在19例癌组织端粒酶表达阳性的患者中,有16例粪便肠脱落细胞端粒酶活性也表达出阳性。4、大肠癌粪便肠脱落细胞端粒酶活性表达与肿瘤分期及淋巴结有无转移之间的差异无显着性意义,但与组织学分级关系密切,差异有显着性意义。5、大肠癌患者粪便脱落细胞的DNA均值、核面积、核异形指数、)sn细胞参数均显着高于非大肠癌组。上述四种核参数与淋巴结是否转移无关,但与分化程度有关,)5n细胞百分率高中低分化组间存在显着性差异。核DNA定量高分化与中、低分化间存在差异显着性。 结论二1、粪便肠脱落细胞端粒酶活性表达对大肠癌的诊断很可能具有重要意义。2、端粒酶很可能是大肠癌恶性浸润的早期事件,检测端粒酶活性可能有助于大肠癌的早期诊断。3、距肿瘤一定距离内的大肠癌癌旁组织中存在播散的肿瘤细胞,外科手术时应注意切除的彻底性。4、大肠癌细胞核DNA含量及倍体分布尤其)sn细胞可作为大肠癌诊断的重要参数。细胞核形态测量有利于大肠癌的诊断。5、大肠癌患者粪便肠脱落细胞核DNA倍体分布是判断大肠癌恶性程度的有用指标。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肠脱落细胞论文参考文献
[1].徐梅华,蔡克银.粪便肠脱落细胞端粒酶活性检测对大肠癌的早期诊断价值[J].临床军医杂志.2012
[2].陆宏.粪便肠脱落细胞端粒酶活性表达及其核DNA含量分析在大肠癌诊断中的意义[D].昆明医学院.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