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养老个人需求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需求,养老保险,日照,老龄,设计规范,老年,经济发展水平。
养老个人需求论文文献综述写法
芮菁,尹媛媛[1](2018)在《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地区个人养老理财需求的影响因素——以江苏省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对江苏省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地区的7个市城镇居民进行问卷调查,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地区居民个人养老理财需求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在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高的苏南苏中地区,对个人养老理财需求有显着性影响的因素由大到小依次是居民对养老理财的了解程度、风险偏好、银行实力认知、受教育程度和收入。在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的苏北地区,居民的银行实力认知、年龄层次、了解程度和风险偏好显着影响着个人养老理财需求。此外,理财收益认知因素在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地区没有显着性影响。(本文来源于《中国市场》期刊2018年31期)
隋国辉,蔡山彤[2](2015)在《养老服务专业产学研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基于老龄产业需求和个人价值实现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养老服务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是我国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分析了我国养老服务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和问题,提出了基于老龄产业需求与个人价值实现的养老服务专业产学研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以培养综合能力为目标,以产学研为依托,以可操作化的人才培养机制为载体,培养既符合社会需要又能实现个人价值的养老服务人才。(本文来源于《老龄科学研究》期刊2015年12期)
王蔚[3](2012)在《硬指标:人均10平米日照2小时》一文中研究指出养老院内,每位老人至少拥有多少居住面积?每天能保证多少日照时间?必须采取哪些安全措施让老人“无障碍”?这些“机构养老”的需求,都将通过新的养老建筑设计“国家标准”得到满足和保障。记者昨天获悉,历经两年编制的我国《养老设施建筑设计规范》已报审住建部标准定额(本文来源于《文汇报》期刊2012-10-23)
陆青华[4](2010)在《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市场需求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面对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剧,如何健全我国的养老保险体系,已成为一项重要研究课题。我国已初步建立起以―社会基本养老保险‖为第一支柱、―企业年金‖为第二支柱、―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为第叁支柱的养老保险体系。目前对“第一支柱”、“第二支柱”的研究比较深入,但是对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论文以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为研究对象,以其市场需求为研究内容,介绍并分析了澳大利亚、智利、新加坡等国的养老保险政策,调查了在沪企业职工对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的认识,了解了其养老规划,剖析了可能影响其参与或购买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的因素,分析了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市场发展的优势和劣势、机会和威胁,提出了发展和完善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的策略,最后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和调查研究结果的基础上创新性地提出了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的新概念。论文以文献研究法收集资料并设计调查问卷,通过非随机抽样调查法对在沪企业职工进行调查,通过国际比较法探求澳大利亚、智利和新加坡的养老保险政策对我国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发展的启示,运用因子分析方法、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方法、K均值聚类分析方法对上海市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市场需求进行定量分析,并建立了数学模型,运用SWOT分析法建立了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SWOT战略矩阵模型,最后运用归纳法总结前人成果并提出了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新概念。研究结果表明,个人在跨期选择及拖延行为等方面,并没有表现出很强烈的未来养老投资倾向,但同时个体表现出很强的现状改进动机,已拥有社会基本养老保险或商业养老保险的个体更愿意参与或购买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此外,研究还发现经办机构服务水平、经办机构知名度、经办机构信誉、当前银行利息、当前股市行情、当前失业率、资金保值增值能力、资金安全性、资金投资回报率、经办人员业务知识、经办人员工作责任心、经办人员服务态度、合同保障范围、合同条款清晰无歧义、领取养老金方式、领取养老金年龄等16个因素是影响个人参与或购买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的主要因素,其中合同保障范围是最主要因素。论文通过学科之间的交叉和融合研究来推动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理论建设,以期为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产品的设计、经办机构服务策略的制定和政府政策制定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期刊2010-12-01)
王丽郦[5](2006)在《个人需求与政府供给: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评价体系与实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农村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是根据国家“七五”计划要求和国务院文件决定,从1986年开始探索,1991年进行试点,逐步开展起来的。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已经将探索与发展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列入了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实际上,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理论研究滞后于其在实践领域的探索与创新。因此,笔者引入公共产品的分析视角,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视为一种“俱乐部产品”式的准公共产品,并以此为逻辑起点和研究主线,创造性地提出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评析的二维框架体系,即微观层面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农民个人需求与宏观层面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政府供给,并结合北京市大兴区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实践进行实证分析。论文共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发展历程与基本内容,在分析其公共产品属性的基础上,提出论文的研究假设与前提:“实然”状态下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是一种“俱乐部产品”式的准公共产品。第二部分从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需求现状入手,从微观层面构建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个人需求的评价体系,主要包括需求的内容,影响因素与评价方法的介绍。第叁部分从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供给现状入手,从宏观层面构建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政府供给的评价体系,主要包括指标体系的构建与评价方法的介绍。第四部分选取北京市大兴区作为实证研究对象,首先对其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进行概括介绍;其次分别运用第二、第叁部分的个人需求评价方法与政府供给评价方法对大兴区进行实证分析。构建一个全新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二维评价理论体系,对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实践进行评析是本文的研究重点与终极目标。但是,限于笔者的学术水平和资料的有限性,本文框架的构建和实证分析还有很多不足,希望在今后的学习与深入研究中加以改进。(本文来源于《厦门大学》期刊2006-05-01)
养老个人需求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养老服务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是我国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分析了我国养老服务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和问题,提出了基于老龄产业需求与个人价值实现的养老服务专业产学研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以培养综合能力为目标,以产学研为依托,以可操作化的人才培养机制为载体,培养既符合社会需要又能实现个人价值的养老服务人才。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养老个人需求论文参考文献
[1].芮菁,尹媛媛.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地区个人养老理财需求的影响因素——以江苏省为例[J].中国市场.2018
[2].隋国辉,蔡山彤.养老服务专业产学研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基于老龄产业需求和个人价值实现的研究[J].老龄科学研究.2015
[3].王蔚.硬指标:人均10平米日照2小时[N].文汇报.2012
[4].陆青华.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市场需求研究[D].上海工程技术大学.2010
[5].王丽郦.个人需求与政府供给: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评价体系与实证研究[D].厦门大学.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