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初中物理课的创新思维训练(论文文献综述)
谭潇[1](2021)在《信息技术在初三物理总复习中的实践研究》文中提出
张成林[2](2021)在《初中物理课堂导入的研究和实践》文中指出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调控学生学习状态和课堂氛围,提高课堂效率、优化教学首要环节。但目前我国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升学压力的增加,对导入教学重视程度不高甚至忽略,长期高强度的应试教学导致学生对物理学习兴趣不高,教学效率低下等弊端。本文针对如何利用课堂导入优化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提高学生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物理核心素养等问题做了以下研究:首先利用文献研究法,阐明课题研究意义、内容和方法,梳理了国内外对课堂导入的研究现状及成果。利用调查研究法对初中物理课堂导入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发现存在以下问题:教师对课堂导入环节不够重视甚至忽略,导入设计和实践时对学生参与度和培养考虑欠缺;导入内容时而偏离主题,时间把控不好以及导入方法陈旧;教师专业素养不高。依据课程标准对学科的要求和现存问题,基于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先行组织者理论、STEAM教育理论、教学最优化理论、人本主义理论提出了七条设计原则:针对性、科学性、趣味性、启发性、生活性、关联性、时效性原则。以及五条导入策略:目标指向明确策略、生动新颖激趣策略、强化课堂掌控策略、发散启迪思维策略、强化师生活动策略。融合原则和策略,精心设计了《运动的快慢》、《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汽化和液化》、《光的色散》和《生活中的透镜》五个教学案例,利用实验研究法和案例分析法进行案例研究,分实验班和对照班进行实践研究,通过观察学生课堂表现、单元检测分析成绩变化以及调查问卷的方式了解影响学生物理学习综合因素三方面综合对比分析,数据显示实验班各项指标都高于对照班,间接反映出课堂导入设计原则和策略的有效性。实践表明课堂导入实现了学生兴趣、学习意愿和上课状态等方面明显的提升,课堂氛围大幅升温,优化了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说明课堂导入于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具有重要实际意义。最后笔者对本课题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结合实践研究对初中物理课堂导入教学现状进行原因分析总结并提出自己的建议。希望本文研究成果能为相关研究者提供一些参考,为推进物理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孙颖迪[3](2021)在《人教社两版高中生物教师教学用书编写结构的比较研究》文中提出2018年1月教育部颁布了《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我国生物学教学从坚持“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双基”导向转变为以“生物科学核心素养”为导向。教师教学用书是教材编者与教师沟通的桥梁,帮助教师在新课标、新理念的指导下进行好教学工作。现行人教社2019年版生物教师教学用书必修模块页码每本均在三百之上,比之2007年版的一百多页多了一倍有余,对此的相关研究却几乎没有。本研究将两个版本的教师用书采用内容分析法进行质性对比,分别从框架结构、栏目设置、具体内容以及编写理念四方面进行比较。在此基础上对一线生物教师进行问卷调查,结合对新版教师用书所体现的教学理念及使用现状调查结果,提出使用建议,同时对于问卷调查中发现的教师需求提出编写建议。从文本分析来看,在框架结构上,两个版本差别不大,依然按照“模块整体介绍——章教材分析——节具体建议”的顺序编排,19版章节顺序依据教材的变动有所调整,在结构编排上章与节之间的内容区分明确,层次更加分明。在栏目设置上,两版本栏目数量相差不多,名称上看变动较大,但实质存在内容上的分散重排和丰富扩充,真正增加的栏目只有“探究·实践指导”。在具体内容上,19版每章知识框图不再局限于07版按照章节顺序的模式,形式和内容都更加多样化;“核心素养侧重点”栏目对标07版“教学目的要求”栏目,以核心素养四个维度重新编写了章教学目标;“编写思路”是19版在章栏目中变化最大、内容丰富最多的栏目,系统地总结了每章对应的课程标准中的概念,更加注重每章的内容安排特点以及章首页的设计意图。在编写理念上,19版教师用书体现了建构学科大概念,核心素养显性化;课程内容情境化,倡导学生主动学习与实践;增强指导性和可操作性,助力教师专业化发展这三个突出特点。基于文本分析的结论,对一线教师的教师用书使用现状和编写建议进行问卷调查,发现“探究·实践指导”和“教学案例与评析”栏目教师普遍认可其有助于教师教学、育人和自我提升,但使用率相对较低,建议教师对于这两个栏目予以关注。在编写建议方面,经文本比对发现19版在解读教材方面做到了内容上的丰富细致,增强了教师用书的可操作性和应用性,但过于以教师和教材为中心,对于学生的关注度不够,结合调查结果,建议新版教材在编写上增加与学生的学习相关指导可能对于教师教学会有进一步的参考价值。
蒋静,宿静瑶[4](2021)在《基于Moodle的混合式教学设计及教学质量评价》文中提出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以学生为中心"教育理念的提出很快成为国内外教育界共同关心的热点。将在线教学平台和教学过程有机统一,从而达到高素质人才培养的最终目标需要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和教学实践探索。文章在对南京某高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科学交流"课程混合式教学设计探讨的基础上,采用问卷调查对其教学质量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该课程的混合式教学效果显着,是值得深入实践的教学模式。
况苗苗[5](2021)在《课前预习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文中提出课前预习是一种非常值得研究的学习策略,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对学生课堂听课效率的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学生学习探究兴趣的培养、良好的学习品质的形成有着很大的帮助;物理实验教学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初中物理知识,降低逻辑思维理解难度,更有利于核心素养的培养。而预习和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结合一方面能有效帮助学生更好理解物理实验,更好地学习物理知识,能够帮助新入职教师走出课前预习的困惑,帮助物理教师进行施教,另一方面这样的应用研究有助于提升我国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水平,进而为初中物理教学水平的提升奠定基础。本研究以认知-发现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自主学习理论为基础,利用文献研究法对国内外有关预习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内容进行研读,确立了研究的主要内容。利用问卷调查法调查了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当中教师对预习的看法、使用预习的程度以及如何评价预习方式;同时调查了初中学生对预习使用的情况、学生对预习的看法、学生对预习的作用认识以及学生期望的预习指导;结合调查中发现的问题,提出初中物理实验课前预习策略,同时也根据实验分类,给出了相应的预习案例,并在具体的教学当中实施了操作,验证其可行性。本研究的结论是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预习是可以进行结合的,只不过两者的结合要因不同实验的特点而进行适当的调整,并且物理教师在预习这一方式的使用当中必须对学生进行相应的指导和评价。
吴凡[6](2021)在《物理学科素养下安徽中考物理电学试题命题趋势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初升高”升学压力的逐渐增大,学校、教师、家庭以及考生对中考的重视程度逐年提升。因此,分析中考命题趋势有助于指导教师的教学改革以及学生针对重、难点知识的有效复习。电学知识是初中物理知识体系的重要内容,包括基本电路、电路计算以及电学实验等。然而学生对于复杂电路的认识、动态电路的计算、电学实验的掌握以及初、高中电学衔接的考查普遍不太理想。本文基于当前基础教育提出的发展学生物理学科素养的目标要求,通过对近五年来安徽省中考物理电学相关真题展开系统地剖析与研究,剖析题中所体现的物理学科素养,初步整理中考电学命题的内容与特点,分析电学部分命题趋势,给一线物理教师提供一些教学及教研参考。分析研究安徽中考物理电学试题的命题趋势,一方面,能够帮助老师和学生掌握中考电学考试的重难点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精准把握整体电学知识结构,促进教师的教学效率以及教学模式的变革。另一方面,仔细剖析电学试题,能够帮助教师对课程标准所提倡的课程理念的深切理解与有效落实,即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发展学生的物理学科素养,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挖掘学生的科学创新潜能,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铸就学生的科学精神。本研究第一章介绍了研究的背景、目的、现状和方法,第二章内容是理论基础部分,包括核心素养、物理学科素养的概念界定、有意义学习理论等;第三章内容是对部编版初中物理课本中电学所属知识点的剖析,主要运用思维导图和表格的方式呈现知识点与重点知识;第四章内容是对近五年安徽省中考物理试题中电学部分试题的剖析,包括中考电学概念在物理学科核心素养中四部分内容的体现;第五章内容是对安徽省中考物理电学试题命题趋势分析,包括对重点知识点考查分值的统计分析。
孙雯[7](2021)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模型思维的策略研究》文中认为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化,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已成为教育研究领域的热点话题。物理模型思维属于科学思维范畴,是物理建模能力的核心要素和内在驱动力,是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中物理教学中落实模型思维的培养对学生的终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在研读初高中物理课程标准、高考评价体系以及相关文献的基础上,界定了物理模型思维的核心概念,构建出模型思维能力的结构模型,梳理了模型思维与相关概念的关系,并以物理思维论、情境认知与学习论作为理论基础。其次,分别采用问卷调查法和文本分析法,从物理模型知识和模型思维品质两个角度展开调查,诊断普通高中学生物理模型思维的发展现状及问题。在模型知识上,高中生对模型本质的认识不够深刻、全面,尤其体现在“作为精确复制品的模型”(ER)维度,且在ER、CNM维度上存在显着的性别差异。在思维品质上,高三生的模型思维水平整体处于合格状态,呈现正态分布,但两极分化严重;模型思维障碍主要有凝固性、片面性、干扰性三种;在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批判性上均存在较大问题,且具体的问题表现不同。接着,剖析初高中物理课程标准的有关内容,明确不同学段模型思维的培养要求。综合以上研究结果,从课程类型和教学方法两个角度给出模型思维的培养策略。在课程类型上,提出“在概念课中加强概念模型化教学,凸显物理概念的本质含义”“在规律课中显化模型的多种表征方式,构建清晰的理论架构”等5条策略。在教学方法上,提出“运用情境化、去情境化、再情境化教学手段,显化模型思维过程”“设置明确的任务驱动教学进程,逐步提升学生的思维容量与活跃度”等6条策略。最后,选取有代表性的教学内容,运用以上策略设计出《牛顿运动定律的运用》《曲线运动》《向心加速度》《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4个教学案例,其中《曲线运动》《向心加速度》两个案例进行了教学实践与效果检验,以期为提升高中物理教学质量、优化学生模型思维品质提供一些参考。
刘昭岩[8](2021)在《高一物理学困生成因及“脱困”策略研究》文中提出新高考政策下,物理面临着重重挑战。在从物理高考的层面对人才提出更高“质”的同时,选择物理学生的“量”上却跌宕起伏。从2017年起到2019年,全国各个省市选择物理的人数逐年降低,而2020年人数上升。一面高呼“物理难学分低”,一面又高呼“物理有用,好选专业易就业”。所以根据学生理想大学专业关于高考科目的要求,使不少传统意义上的文科生选择物理,同时因为高考的“按排名折分”的方法,使不少成绩中等的理科生放弃物理的学习。这种情况下,全国整体选择物理的学生数量呈现出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物理学困生在选择物理的学生中占比高居不下。本文立足当下高考物理的选科形式的与学生选择物理的趋势从教育心理学、初高中物理课程跨度难度分析、教学方法与策略三方面进行论述物理学困生的成因与“脱困”策略。第一章绪论分三部分:第一部分将课题的研究背景以及研究目的和意义展开详尽的说明;第二部分通过文献综述的研究方法对国内外关于物理学困生的研究情况进行梳理;第三部分系统地罗列出文章所涉及到的研究方法并结合文章粗略说明用处。第二章课题理论基础分两部分:第一部分采用文献综述的研究方法将前人已成文的结论运用于本文,并将其理论结合笔者理解展开进一步的阐述,阐述中体现该理论与本文的相关度;第二部分结合当前物理的选科与排名明确本研究中学困生的定义,同时说明本次的研究对象着重在高一年级学生。第三章调查研究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将高一年级第一次月考作为前测实验,选取平均分相似的两个班级作为实验班和对照班。前测实验根据对学生现有物理水平的真实检测并保证两个班级物理水平相似;第二部分是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全部以客观题形式展开,客观题的形式对于调查学生学习物理时的心理和学情更为方便。笔者进一步统计并分析问卷的情况以便于总结学习困难成因;第三部分是进行个别学困生和教师的访谈,进一步访谈学生学习情况,和对一线教师进行关于学生学习情况及对初高中教材难度差异的认知。对实验班进行为期三个月的教育实践。期末考试作为实验的后测,并将前后测进行数据分析。第四章“学困生”之“困因”分为三部分:分别从学生学习及心理、教师教学课堂设置和物理课程难度与衔接三个方面依次对物理学习困难进行归因。第五章“学困生”之“脱困策略”学生学习、教师教学课堂设置和物理课程难度与衔接制定策略。第六章总结与展望分成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本研究的不足,笔者认为研究的不足:其一在于无科学依据将调查问卷进行赋值量化,仅局限于占比和程度的研究;其二是前后测的主要依据依旧停留在书面成绩,没有合适的方法和标准去检验和衡量学生的动手能力等;其三是实践时间较短,效果仅限于实践期间的知识点的学习,未能对学生的物理学习能力进行质的提升。第二部分是总结与展望,总结本文主要的研究工作以及本文浅显的创新点,希望将一己拙见带入未来工作中能继续展开教研。与已有的和本文研究方向相同或者相似的论文相比,本文还特别增加了研究初高中的难度跨度研究,研究对象主要集中在初中升高一的学生,将教师的教、学生的学和课本进行整合分析。本文创新点是本研究重新对学困生进行定义,并根据学习困难的原因分析对学困生进行分类研究。
蒲欢[9](2020)在《基于思维地图的小学英语板书设计研究》文中认为板书是一节课的总领提纲,对教学具有重要的辅助作用。但随着多媒体教育技术的广泛运用,小学英语教师对板书设计的重视度日益降低,小学英语板书设计面临着巨大的挑战,现状堪忧。因此增加板书的竞争力势在必行。思维地图作为一种知识可视化工具、模式语言与新的思维方式,具有固定性、灵活性、发展性、整合性和反思性,将其运用于小学英语板书设计之中可以优化教师的教学和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能力与思维能力,使板书真正服务于教学。本研究主要采用课堂观察法对四川省W小学、X小学、Y小学和Z小学四所小学进行实地考察和进行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视频观摩,再结合访谈法了解小学英语普通板书设计现状和小学英语运用思维地图设计板书现状。通过调查发现小学英语普通板书主要存在以下问题:板书内容概括性不佳、板书布局缺乏组织性、板书缺乏思维引领性、板书艺术性不强和板书生成性不够。在此基础上,本研究通过数据分析,发现运用思维地图设计小学英语板书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板书的概括性、组织性、思维性、艺术性和生成性,突出思维地图在小学英语板书中的运用优势。但思维地图在小学英语板书中的运用仍存在一些问题:教师板书设计中思维地图应用较少;思维地图偏重于运用在公开课的板书之中;未体现基于思维地图的板书设计应有的特征;教师基于思维地图设计的板书类型单一。根据小学英语板书设计现状中的问题和基于思维地图设计小学英语板书的相对优势,构建基于思维地图设计小学英语板书的策略:确保基于思维地图设计小学英语板书的物质前提、思想前提和技能前提;遵循目的性原则、注重发展学生思维原则、组织性原则、示范性原则、艺术性原则和师生互动性原则。在确保前提和遵循原则的基础上按照以下步骤设计板书:研读教材,探明教学内容的逻辑关系;仔细分析,选好思维地图的基本类型;确定中心,明确关键词的数量与内容;遵循板书设计的基本原则,构画初稿;改善美化,增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依据板书设计的基本原则,进行反思。在遵循前提与原则和步骤与方法的基础上利用思维地图设计出的小学英语板书类型主要有单一型和复合型。最后按照提出的板书设计步骤设计出不同类型的小学英语板书,进行案例展示,从而为小学英语教师提供具体可行的实践建议。
高璇[10](2019)在《教育心理学理论在初中物理说课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教育教研的形式也在不断创新,说课这种形式越来越受到初中物理教研人员和广大教师的重视。然而,根据笔者查阅的文献和调查发现,在物理学科的说课过程中教师往往只考虑如何设计教学,会忽视对教学设计理论依据的阐述,尤其会忽略教育心理学理论在说课中的应用价值。因此,研究将不同的教育心理学理论应用于具体的每一节初中物理课程的说课中是非常有必要的。为了在前人研究上有所突破,笔者首先运用文献法来了解前人对于物理说课的研究思路与进程。其次,查阅大量教育心理学书籍,寻找能支撑初中物理说课的教育心理学理论依据。本文以青岛市初中物理教研与教学为例,利用案例分析法和访谈法等教育研究方法对初中物理说课现状进行研究。通过对教师的说课实录分析和对在职教师和考生进行访谈,不难发现教育心理学理论及其他教育理论在初中物理说课应用不足的现状。根据调查结果,笔者将适合的教育心理学理论应用到初中物理说课最重要的九个环节中去,以不同的教育心理学理论对初中物理说课进行因素分析,希望可以指导和丰富初中物理说课的每一个环节。每一节初中物理课都有着自己的特点,将教育心理学理论合理科学地应用于说课稿的撰写中,丰富初中物理说课才是本文的主要研究目的。所以,本文最后一章选择以教育心理学理论指导下的教学模式为主进行分类,选择了较为典型的四节课例,综合应用教育心理学理论进行完整的说课稿地撰写。
二、初中物理课的创新思维训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初中物理课的创新思维训练(论文提纲范文)
(2)初中物理课堂导入的研究和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的要求 |
1.1.2 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要求 |
1.1.3 国家政策对人才培养的要求 |
1.2 研究目的 |
1.3 研究内容 |
1.4 研究方法 |
第2章 文献综述 |
2.1 国外课堂导入相关研究 |
2.2 国内课堂导入相关研究 |
第3章 课题相关的理论 |
3.1 相关概念 |
3.2 相关理论 |
3.2.1 人本主义理论 |
3.2.2 先行组织者理论 |
3.2.3 教学最优化理论 |
3.2.4 STEAM教育理论 |
3.2.5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 |
3.2.6 相关理论综合运用 |
第4章 初中物理课堂导入现状调查 |
4.1 学生问卷调查 |
4.1.1 问卷的编制与实施 |
4.1.2 调查结果分析 |
4.2 教师调查问卷 |
4.2.1 问卷的编制与实施 |
4.2.2 调查结果分析 |
4.3 学生和教师调查问卷总结分析 |
第5章 初中物理课堂导入设计原则 |
5.1 初中物理课堂导入针对性原则 |
5.2 初中物理课堂导入科学性原则 |
5.3 初中物理课堂导入趣味性原则 |
5.4 初中物理课堂导入启发性原则 |
5.5 初中物理课堂导入生活性原则 |
5.6 初中物理课堂导入关联性原则 |
5.7 初中物理课堂导入时效性原则 |
第6章 初中物理课堂导入教学策略 |
6.1 目标指向明确策略 |
6.2 生动新颖激趣策略 |
6.3 发散启迪思维策略 |
6.4 强化课堂掌控策略 |
6.5 强化师生活动策略 |
第7章 教学案例与评析 |
7.1 教学案例实践研究 |
7.1.1 案例一《运动的快慢》 |
7.1.2 案例二《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
7.1.3 案例三《汽化和液化》 |
7.1.4 案例四《光的色散》 |
7.1.5 案例五《生活中的透镜》 |
7.2 教学案例实践结果分析 |
第8章 总结与思考 |
8.1 研究的总结 |
8.2 研究的不足 |
8.3 后续的研究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 关于初中物理课堂导入情况的问卷(学生卷) |
附录二 关于初中物理课堂导入情况的问卷(教师卷) |
附录三 教学实践回访问卷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致谢 |
(3)人教社两版高中生物教师教学用书编写结构的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缘起 |
1.2 研究内容 |
1.3 研究方法 |
第2章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述评 |
2.1 核心概念界定 |
2.2 国内教师教学用书研究的现状 |
2.3 国外教师教学用书研究 |
第3章 人教社两版教师教学用书的编写比较 |
3.1 版式设计的比较 |
3.2 框架结构的比较 |
3.3 组织内容的比较 |
3.4 编写理念的比较 |
第4章 教师用书使用现状与编写建议问卷调查 |
4.1 调查方法 |
4.2 调查对象 |
4.3 调查结果 |
第5章 结论与建议 |
5.1 编写比较结论 |
5.2 使用建议 |
5.3 编写建议 |
5.4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人教版高中生物教师教学用书使用情况问卷调查表 |
致谢 |
(4)基于Moodle的混合式教学设计及教学质量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混合式教学与Moodle在线教学平台 |
2 基于Moodle的“科学交流”课程混合式教学设计 |
2.1 教学目标设定 |
2.2 学习任务与教学资源设计 |
2.3 混合式教学设计与组织 |
2.4 混合式教学学生学习评价 |
3 基于Moodle的混合式教学质量分析 |
3.1 混合式教学的总体满意度 |
3.2 Moodle在线教学平台资源的组织和利用 |
3.3 对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 |
3.4 对多项学习任务的认同 |
3.5 影响学生混合式教学参与度的因素 |
4 结语 |
(5)课前预习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 |
1.4 研究方法 |
1.5 研究意义 |
2 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
2.2 理论依据 |
2.2.1 认知-发现学习理论 |
2.2.2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2.2.3 自主学习理论 |
2.3 初中物理实验分类 |
3 物理实验课前预习调查与分析 |
3.1 初中学生物理实验课前预习调查与分析 |
3.2.1 调查的实施 |
3.2.2 调查数据处理与分析 |
3.2 初中物理教师实验课前预习调查与分析 |
3.2.1 调查的实施 |
3.2.2 调查数据的处理与分析 |
3.3 调查结果与分析 |
3.3.1 学生实验参与感低 |
3.3.2 学生预习能力弱 |
3.3.3 教师预习指导少 |
4 初中物理实验课前预习策略与实践 |
4.1 初中物理实验课前预习策略 |
4.1.1 转变预习实验的认识 |
4.1.2 落实预习任务的布置 |
4.1.3 发挥不同实验的特色 |
4.2 教师指导下初中物理实验课预习案例 |
4.2.1 物理测量性实验预习案例 |
4.2.2 物理探究性实验预习案例 |
4.2.3 物理验证性实验预习案例 |
4.3 初中物理实验课前预习实践分析 |
4.3.1 实验题成绩分析 |
4.3.2 实践结论 |
5 结论与展望 |
5.1 研究的结论 |
5.2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着)及科研情况 |
(6)物理学科素养下安徽中考物理电学试题命题趋势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4 研究方法 |
第二章 理论基础 |
2.1 名词界定 |
2.2 理论基础 |
第三章 初中物理电学知识概述 |
3.1 思维导图—初中物理电学知识点 |
3.2 初中物理电学重点知识点剖析 |
3.3 安徽近5 年中考物理电学试题情况分析 |
第四章 基于核心素养的近五年安徽中考物理电学试题剖析 |
4.1 基于“物理观念”的中考试题剖析 |
4.2 关于“物理思维”的考查 |
4.3 “科学探究”素养的考查 |
4.4 对于科学态度与价值观的考查 |
第五章 近五年安徽省中考物理电学试题命题趋势分析 |
5.1 近五年安徽省中考电学试题考查的整体情况分析 |
5.2 近五年安徽省中考电学试题的命题趋势 |
5.3 对重点知识点分值的单因素方差分析 |
第六章 不足与总结 |
参考文献 |
附录 1:一线教师关于中考物理电学知识备考的访谈摘录 |
附录2:“近五年安徽中考物理电学试题剖析”的试题节选 |
致谢 |
(7)高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模型思维的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本课题相关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现存问题 |
1.3 研究目标与内容 |
1.3.1 研究目标 |
1.3.2 研究内容 |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1.4.1 研究方法 |
1.4.2 技术路线 |
第2章 物理核心素养下开展模型思维教学的理论探讨 |
2.1 物理模型思维 |
2.1.1 物理模型 |
2.1.2 物理模型思维 |
2.1.3 物理模型思维能力的结构模型 |
2.1.4 物理模型思维与相关概念的关系 |
2.2 理论基础 |
2.2.1 物理思维论 |
2.2.2 情境认知与学习论 |
第3章 高中生对物理模型本质的认识现状调查 |
3.1 调查的整体设计 |
3.1.1 调查的目的和对象 |
3.1.2 调查内容与问卷设计 |
3.2 调查实施与数据处理 |
3.2.1 调查实施 |
3.2.2 数据处理 |
3.3 调查结果的统计分析 |
3.3.1 问卷信度 |
3.3.2 高中生对模型本质认识的整体情况 |
3.3.3 高中生对模型本质认识的性别差异 |
3.3.4 高中生对模型本质认识的年级差异 |
3.3.5 高中生对模型本质认识的项目维度差异 |
3.4 调查结论与启示 |
3.4.1 调查结论 |
3.4.2 研究启示 |
第4章 基于高三生答题样本分析的模型思维品质诊断 |
4.1 基于高考评价体系的试题选择与分析 |
4.2 分析框架与实施过程 |
4.2.1 分析框架 |
4.2.2 实施过程 |
4.3 高三生物理模型思维品质的诊断结果 |
4.3.1 高三生物理模型思维的整体发展水平 |
4.3.2 高三生物理模型思维品质的问题及表现 |
4.3.3 总结与讨论 |
第5章 物理模型思维培养的策略探讨与案例设计 |
5.1 初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对模型思维的培养要求 |
5.2 从课程类型角度探究模型思维的培养策略 |
5.3 从教学方法角度探究模型思维的培养策略 |
5.4 物理模型思维培养的案例设计与实践 |
5.4.1 《牛顿运动定律的运用》案例设计 |
5.4.2 《曲线运动》案例设计与实践 |
5.4.3 《向心加速度》案例设计与实践 |
5.4.4 《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案例设计 |
第6章 研究总结与反思 |
6.1 研究总结 |
6.2 研究反思 |
附录 |
附录A 《高中生对物理模型本质的认识现状》调查问卷 |
附录B 不同年级学生在各维度上得分的LSD事后多重比较 |
附录C 高三生答题样本的问题截图 |
附录D 《曲线运动》测试卷 |
附录E 《曲线运动》测试卷的得分情况 |
附录F 《向心加速度》测试卷 |
附录G 《向心加速度》测试卷的得分情况 |
参考文献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致谢 |
(8)高一物理学困生成因及“脱困”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
1.1.1 当前社会背景 |
1.1.2 课题研究目的 |
1.1.3 课题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综述 |
1.3 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3.3 研究思路 |
第2章 课题理论基础 |
2.1 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 |
2.1.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2.1.2 元认知理论 |
2.1.3 课程难度定量分析模型 |
2.2 物理学困生的界定与分类 |
2.2.1 物理学困生的界定 |
2.2.2 物理学困生的分类 |
第3章 问卷调查与访谈分析 |
3.1 前测实验与分组 |
3.2 问卷调查 |
3.2.1 问卷编制目的 |
3.2.2 调查问卷的编制 |
3.2.3 调查问卷的实施 |
3.3 问卷结果统计与分析 |
3.4 访谈与分析 |
3.4.1 访谈目的 |
3.4.2 访谈内容 |
3.4.3 访谈结果分析 |
第4章 “学困生”之“困因”分析 |
4.1 学生学习及其心理分析 |
4.2 教师教学问题分析 |
4.3 物理课程难度与衔接分析 |
4.3.1 教材广度 |
4.3.2 教材深度 |
4.3.3 教材难度及梯度 |
第5章 “学困生”之“脱困策略” |
5.1 教师教学新方法 |
5.1.1 新课讲授法 |
5.1.2 分层作业法 |
5.1.3 思维导图复习法 |
5.2 学生学习策略研究 |
5.2.1 科学思维开发策略 |
5.2.2 物理传授高效化与知识结构化策略 |
5.2.3 精准扶困策略 |
5.3 实验班和对照班物理成绩后测数据对比分析 |
第6章 不足与展望 |
6.1 总结与展望 |
6.2 反思与不足 |
参考文献 |
附录A 前测试卷 |
附录B 后测试卷 |
附录C 调查试卷 |
附录D 调查问卷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9)基于思维地图的小学英语板书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导论 |
(一)问题提出 |
(二)核心概念界定 |
(三)文献综述 |
(四)研究目的与意义 |
(五)研究思路与方法 |
(六)研究的重难点及创新点 |
一、基于思维地图设计小学英语板书的理论阐释 |
(一)思维地图的内涵与特征 |
(二)思维地图的分类与绘制方式 |
(三)小学英语板书的价值与功能 |
(四)基于思维地图的小学英语板书特征与意义 |
二、小学英语板书设计现状 |
(一)小学英语普通板书设计现状 |
(二)小学英语运用思维地图设计板书现状 |
三、基于思维地图的小学英语板书设计策略 |
(一)基于思维地图的小学英语板书设计前提与原则 |
(二)基于思维地图的小学英语板书设计步骤与方法 |
(三)基于思维地图设计的小学英语板书类型 |
四、基于思维地图的小学英语板书设计案例 |
(一)基于思维地图的小学英语单一型板书设计案例 |
(二)基于思维地图的小学英语复合型板书设计案例 |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10)教育心理学理论在初中物理说课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研究问题的提出 |
二、研究现状 |
三、研究思路 |
四、研究方法 |
(一) 文献法 |
(二) 案例分析法 |
(三) 访谈法 |
第一章 初中物理说课的理论基础 |
第一节 说课 |
第二节 教育心理学理论基础和依据 |
第三节 物理学理论基础和依据 |
第二章 教育心理学理论在初中物理说课中的应用现状调查 |
第一节 访谈调查 |
第二节 案例分析 |
第三节 调查结果分析 |
第三章 初中物理说课中的教育心理学因素分析 |
第一节 说教材 |
第二节 说学情 |
第三节 说教学目标 |
第四节 说重点与难点 |
第五节 说教法与学法 |
第六节 说教学过程 |
第七节 说板书设计 |
第八节 说教学测评 |
第九节 说教学反思 |
第四章 教育心理学理论在初中物理说课中应用的案例研究 |
第一节 以“启发—引导模式”为主的初中物理说课稿设计 |
第二节 以“探究模式”为主的初中物理说课稿设计 |
第三节 以“探究模式”和“合作学习模式”相结合的初中物理说课稿设计 |
第四节 以“启发—引导模式”和“自学—讨论模式”相结合的初中物理说课稿设计 |
结语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四、初中物理课的创新思维训练(论文参考文献)
- [1]信息技术在初三物理总复习中的实践研究[D]. 谭潇. 西南大学, 2021
- [2]初中物理课堂导入的研究和实践[D]. 张成林. 湖南理工学院, 2021
- [3]人教社两版高中生物教师教学用书编写结构的比较研究[D]. 孙颖迪. 天津师范大学, 2021(09)
- [4]基于Moodle的混合式教学设计及教学质量评价[J]. 蒋静,宿静瑶. 江苏科技信息, 2021(14)
- [5]课前预习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 况苗苗. 江西师范大学, 2021
- [6]物理学科素养下安徽中考物理电学试题命题趋势研究[D]. 吴凡. 合肥师范学院, 2021(09)
- [7]高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模型思维的策略研究[D]. 孙雯. 南京师范大学, 2021
- [8]高一物理学困生成因及“脱困”策略研究[D]. 刘昭岩. 上海师范大学, 2021(07)
- [9]基于思维地图的小学英语板书设计研究[D]. 蒲欢. 西南大学, 2020(01)
- [10]教育心理学理论在初中物理说课中的应用研究[D]. 高璇. 青岛大学, 201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