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造山带西段镁铁-超镁铁质岩年代学、地球化学研究及其地质意义

江南造山带西段镁铁-超镁铁质岩年代学、地球化学研究及其地质意义

论文摘要

江南造山带(JOB)位于中国华南大陆,传统上被认为是存在于扬子地块和华夏地块之间的碰撞缝合带。新元古代岩浆岩广泛分布于江南造山带西段,包括镁铁-超镁铁质杂岩体,这为研究华南大陆前寒武纪的构造演化提供了良好的视角。本文报导了江南造山带西段花桥和双朗(龙胜地区)出露的镁铁-超镁铁质岩石,主要运用全岩主微量地球化学、矿物电子探针、Re-Os同位素分析测试、锆石U-Pb年代学等技术手段对其开展了系统的研究工作。橄榄岩样品相对较高的Mg#(0.78-0.81)、Cr(2185-3087 ppm)和Ni(1238-1561ppm)含量,显示地幔橄榄岩的特征。MgO与SiO2、Al2O3、TiO2含量的具有负相关关系和Ni、Cr的正相关关系,表明了橄榄石、单斜辉石和铬铁矿矿物发生了明显的堆晶过程。相对较低的稀土元素含量(15.79-22.27 ppm)、轻稀土元素显示轻微富集的配分形式,无明显的Nb、Ta、Ti亏损、大离子亲石元素富集的特征,表明其不同于典型特征的岛弧岩浆岩和亏损轻稀土元素特征的深海橄榄岩,我们推断橄榄岩可能形成于陆内环境并且受到交代作用的改造。橄榄岩中单斜辉石矿物Mg#的变化(0.91-0.93、0.83-0.86)反映了橄榄岩堆晶过程中矿物成分的变化。全岩Re-Os同位素分析中,橄榄岩具有较高的Re(116-633 ppt)、Os(837-2468 ppt)含量,相似的187Os/188Os(0.1496-0.1896)、187Re/188Os(0.5939-2.2937)同位素比值、均一的γOs(6.4-26.9),良好的187Os/188Os与1/192Os比值的线性关系,表明了岩浆岩系统中初始Os同位素的不均一性,结合橄榄岩样品尖晶石相反映的深度较浅的特征,我们认为高于球粒陨石的187Os/188Os同位素比值(0.1296)可能与大陆岩石圈地幔经历了多次高比例的流体/熔体的渗透反应有关。橄榄岩具有较高的TMA模式年龄(1.71-4.41 Ga),说明龙胜地区至少在古元古代到太古代存在古老的大陆岩石圈地幔。相比橄榄岩,辉长岩样品具有较低的Mg#(0.41-0.50)、Cr(34-85 ppm)和Ni(27-67ppm)含量,MgO与SiO2、CaO、Al2O3、TiO2显示明显的负相关关系,表明镁铁质岩浆上升过程中发生了分离结晶作用。辉长岩相对较高的稀土元素含量(35.77-53.20ppm),更加平坦的稀土配分形式,以及轻微富集的轻稀土元素,具有类似于E-MORB的特点,明显不同于典型的岛弧岩浆岩和OIB的特征,很可能形成于一个陆内的环境,而微量元素特征则记录了后期交代作用的影响。辉长岩中角闪石矿物具有较低的Mg#(0.43-0.61)、TiO2、Na2O和Al2O3含量,继承了辉石的成分特征,其可能为辉石交代富Si流体而成。斜长石矿物成分比较均一,具有低含量的CaO(0.08-0.31 wt.%)和K2O(0.03-0.07 wt.%)、较高含量的Na2O(10.7-11.9 wt.%)和Al2O3(15.6-19.0 wt.%),显示为钠长石,为典型的镁铁质岩浆分离结晶的产物。全岩Re-Os同位素分析中,辉长岩具有比较低的Re(199-452 ppt)、Os(7.6-30.8 ppt)含量,变化程度较大的187Re/188Os(37.37-4528.49)和187Os/188Os(1.19-444.67)比值,以及良好的187Os/188Os与1/192Os比值的线性关系,表明了岩浆岩系统中初始Os同位素的不均一性。结合187Re/188Os和187Os/188Os明显的趋势线,我们认为辉长岩成岩过程中经历了分离结晶作用,后期可能经历了富Si流体的交代作用。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显示,辉长岩的加权平均年龄为810.5±3.9 Ma,解释为辉长岩的结晶年龄,代表了龙胜地区镁铁质杂岩体的侵位年龄。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我们得出龙胜地区的橄榄岩具有堆晶岩的特征,可能来源于古老的大陆岩石圈地幔。辉长岩在成岩的过程中发生了分离结晶作用。最终,结合区域镁铁-超镁铁质岩浆的地球化学特征和研究成果,我们推断龙胜地区的镁铁-超镁铁质岩石更可能形成于“板内裂谷”环境,而非“地幔柱”或者“岛弧”相关的构造环境。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
  •     1.1.1 选题依据及科学意义
  •     1.1.2 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   1.2 研究对象和内容
  •   1.3 研究思路和技术路线
  •   1.4 主要工作量及硕士期间取得的研究进展
  •     1.4.1 主要工作量
  •     1.4.2 硕士期间取得的研究进展
  • 第二章 区域地质概况
  •   2.1 区域大地构造背景
  •   2.2 江南造山带地质概况
  •     2.2.1 新元古代岩浆作用
  •     2.2.2 前寒武纪沉积地层
  •   2.3 桂北龙胜地区地质背景
  • 第三章 野外地质特征及岩相学工作
  •   3.1 龙胜地区镁铁-超镁铁质岩的分布及产状
  •   3.2 龙胜花桥橄榄岩和双朗橄榄岩
  •   3.3 龙胜花桥辉长岩
  • 第四章 样品分析测试方法
  •   4.1 全岩主、微量元素
  •   4.2 矿物电子探针成分分析
  •   4.3 锆石U-Pb同位素定年
  •   4.4 全岩Re-Os同位素
  • 第五章 分析测试结果
  •   5.1 主、微量地球化学特征
  •   5.2 矿物成分特征
  •   5.3 锆石U-Pb同位素定年
  •   5.4 全岩Re-Os同位素分析测试
  • 第六章 讨论
  •   6.1 江南造山带西段镁铁-超镁铁质岩石的形成年代
  •   6.2 江南造山带西段镁铁-超镁铁质岩石成因
  •   6.3 江南造山带西段新元古代构造背景和地球动力学过程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文章来源

    类型: 硕士论文

    作者: 朱喜

    导师: 何艳红,龙晓平

    关键词: 江南造山带西段,新元古代镁铁超镁铁质岩石,同位素,板内裂谷,大陆岩石圈地幔,堆晶作用,分离结晶作用

    来源: 西北大学

    年度: 2019

    分类: 基础科学

    专业: 地质学,地质学,地质学

    单位: 西北大学

    分类号: P587;P597.3

    总页数: 79

    文件大小: 5051K

    下载量: 88

    相关论文文献

    • [1].中国东部苏鲁造山带的印支期俯冲极性及其造山过程[J].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2017(04)
    • [2].江南造山带的形成与演化[J].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2017(05)
    • [3].造山带:认识地球的窗口[J]. 地球 2017(09)
    • [4].西昆仑造山带区域成矿规律研究[J]. 世界有色金属 2016(10)
    • [5].复合造山作用和中国中央造山带的科学问题[J]. 中国地质 2010(01)
    • [6].辽-吉造山带东南边界位置探讨[J]. 科学通报 2017(24)
    • [7].兴蒙造山带构造演化过程探讨[J]. 地下水 2013(05)
    • [8].造山带沉积地质学研究进展[J]. 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 2012(09)
    • [9].苏鲁造山带碱性岩的成因研究——主微量元素地球化学证据[J]. 矿物学报 2010(02)
    • [10].浅析大陆造山带沉积地质学研究中的几个问题[J]. 化工管理 2019(02)
    • [11].中国造山带动力学研究中的数值模拟应用与发展[J]. 地质力学学报 2019(02)
    • [12].江南造山带内二叠系硅质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J].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2013(05)
    • [13].鄂尔多斯盆地北部晚古生代沉积充填与兴蒙造山带“软碰撞”的耦合[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1(04)
    • [14].雪峰造山带新元古代构造演化框架[J].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2011(03)
    • [15].江南造山带是否格林威尔期造山带?——关于华南前寒武纪地质的几个问题[J]. 高校地质学报 2008(01)
    • [16].造山带概念的由来与演变及问题探讨[J]. 吉林地质 2008(03)
    • [17].苏鲁造山带地壳上地幔结构层析成像研究[J]. 地球科学 2020(07)
    • [18].滇西漕涧地区崇山造山带伟晶岩的发现与地质意义[J]. 矿物学报 2020(05)
    • [19].兴蒙造山带的基底属性与构造演化过程[J]. 地球科学 2019(05)
    • [20].黑龙江完达山造山带填图方法实践及意义[J]. 地质通报 2017(11)
    • [21].苏鲁造山带深部构造的接收函数图象[J]. 岩石学报 2009(07)
    • [22].汇聚造山带变质矿物冠状反应边及生长环带[J]. 云南地质 2008(04)
    • [23].兴蒙陆内造山带[J]. 岩石学报 2018(10)
    • [24].喜马拉雅造山带南北向裂谷的冷缩成因模型[J].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2017(02)
    • [25].喜马拉雅造山带的变质作用与部分熔融[J]. 岩石学报 2017(08)
    • [26].江南造山带东段新元古代弧盆构造格局[J]. 地质论评 2016(02)
    • [27].兴蒙造山带前中生代构造单元划分初探[J]. 岩石学报 2014(07)
    • [28].内蒙古中-东部兴蒙造山带古生代沉积记录:对物源特征及中亚造山带构造演化的指示[J]. 科学通报 2012(07)
    • [29].中国东北兴蒙-吉黑造山带造山作用结束的标志——来自晚三叠世磨拉石(大地构造相)的证据[J]. 地质与资源 2011(06)
    • [30].大别-苏鲁造山带在朝鲜半岛可能的构造表现[J]. 地质通报 2008(10)

    标签:;  ;  ;  ;  ;  ;  ;  

    江南造山带西段镁铁-超镁铁质岩年代学、地球化学研究及其地质意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