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菌灵抗药性论文_陈洪娜,李建文,孙文秀

导读:本文包含了多菌灵抗药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抗药性,病菌,微管,炭疽,赤霉病,蛋白,葡萄。

多菌灵抗药性论文文献综述

陈洪娜,李建文,孙文秀[1](2017)在《水稻纹枯病病菌β-微管蛋白基因克隆及其与多菌灵抗药性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测定湖北省不同地区水稻纹枯病病菌对多菌灵的敏感性,结果发现,抗性菌株的抗药性水平不高。根据常见植物病原真菌β-微管蛋白基因设计引物,从水稻纹枯病病菌对多菌灵的敏感和抗性菌株中扩增β-微管蛋白基因,均获得了大小为695 bp的基因片段,其中含有1个53 bp的内含子,与粗糙脉孢菌具有较高的同源性。序列分析结果表明,水稻纹枯病病菌抗性菌株β-微管蛋白基因的第271、第453、第612位碱基发生了突变,分别由T、T、T突变为G、C、C,但这3个位点相对应的氨基酸却没有发生变化。此外,内含子的第15位碱基由G突变为A。由此可见,水稻纹枯病病菌对多菌灵抗药性的产生与β-微管蛋白基因的变异有一定的关系。(本文来源于《江苏农业科学》期刊2017年21期)

段亚冰,效雪梅,杨莹,曹君红,施一渊[2](2016)在《一种基于LAMP技术快速检测小麦赤霉病菌对多菌灵抗药性方法的建立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传统的植物病原菌抗药性检测方法存在检测周期长、操作繁琐、效率低等诸多缺点,建立一种小麦赤霉病菌(Fusarium graminearum)对多菌灵抗药性快速检测的方法尤为重要。[方法]基于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AMP),以小麦赤霉病菌对多菌灵抗药性基因型F167Y的β2微管蛋白基因为靶标,经过人工错配,设计并筛选LAMP特异引物,对检测体系各组分浓度配比进行优化,并通过人工接种试验验证该检测技术的可靠性。[结果]建立了一种小麦赤霉病菌对多菌灵抗性的快速、高通量的分子检测技术,该检测技术能特异性鉴定小麦赤霉病菌对多菌灵的抗药性菌株;证实了该检测技术在生产中可靠、稳定、可操作性强,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结论]该检测方法是LAMP技术在小麦赤霉病菌抗药性监测中的首次应用,可用于抗药性群体的动态监测与抗性风险评估,为小麦赤霉病的抗药性治理提供用药指导。(本文来源于《南京农业大学学报》期刊2016年01期)

周泽华[3](2015)在《禾谷镰刀菌多菌灵抗药性的温度敏感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由禾谷镰孢菌(Fusarium graminearum)引起的小麦赤霉病是世界上重要的小麦病害之一,给小麦生产造成了严重的损失。我国主要使用以多菌灵为代表的苯并咪唑类杀菌剂防治小麦赤霉病。实验室早期发现,温度会影响禾谷镰孢菌对多菌灵的抗性。本研究测定了2013年田间分离的89株对多菌灵具有不同抗性水平的禾谷镰孢菌菌株在不同温度下抗药性程度的差异,测定了20株高抗菌株的不同温度下的EC_(50)。89株菌株在低温下对多菌灵的抗性水平均会降低,20株高抗菌株中,部分菌株在不同温度下EC_(50)有极显着差异,部分菌株差异较小。测定β_2微管蛋白基因定点突变菌株及2021在不同温度下的EC_(50),发现EC_(50)有不同程度的差异。Western结果表明,低温下β2微管蛋白表达量有不同程度的增加。(本文来源于《植物病理学研究进展——中国植物病理学会第十二届青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选编》期刊2015-10-23)

于春生,张雨竹,张风娇,宋志儒,杨月[4](2015)在《紫外-氯化锂复合诱变哈茨木霉产生多菌灵抗药性菌株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多菌灵是植物病害防治中常用的化学杀菌剂,野生型哈茨木霉对多菌灵比较敏感。为了能够更好地将哈茨木霉菌应用于实践,本试验采用紫外线-氯化锂复合诱变的方法,实现哈茨木霉菌株对多菌灵的抗性改良。试验共获得315株正向突变菌株,其中hcb-35菌株抗性能力较强。利用毒力测定方法检测了多菌灵对hcb-35有效抑菌中浓度,及hcb-35对多菌灵的抗药遗传稳定性;并利用对峙试验及显微观察检测其抑菌能力。结果显示,与哈茨木霉出发菌株hc相比,多菌灵对哈茨木霉突变株hcb-35菌株的有效抑菌中浓度提升285%;连续转接12代后,hcb-35菌株抗药性相对稳定且抑菌效果较出发菌株无明显差异,表明应用紫外-氯化锂复合诱变哈茨木霉可以获得遗传稳定的耐多菌灵突变株。(本文来源于《植物保护》期刊2015年05期)

晏立英,雷永,万丽云,程柯,廖伯寿[5](2015)在《山东临沭花生焦斑菌株多菌灵抗药性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从山东临沭花生田表现焦斑病症状的花生叶片上分离病原菌,对该地及其他地方采集的焦斑病病原菌进行r DNA-ITS区的核苷酸序列分析,测定多菌灵和其他杀菌剂对焦斑病菌的抑制能力,比较了不同焦斑病菌分离物在PSA培养基上的生长速率。结果表明,焦斑症状的病原菌为落花生小光壳菌(Leptosphaerulina arachidicola)。12株临沭分离物中3株对多菌灵具有抗药性,抗药性比例达25%。在PSA平板上,33.33~1 666.7mg/L的多菌灵对临沭多菌灵抗性分离物的抑菌率为9.4%~14.2%,3 333.3mg/L的多菌灵对抗性菌的抑菌率为45.2%。多菌灵抗性菌对20%戊唑醇+烯肟菌胺悬浮剂,30%醚菌酯和70%代森联同样具有抗药性,但是对70%丙森锌可湿性粉剂、30%戊唑醇悬浮剂、25%代森锰锌+8%叁唑酮可湿性粉剂、丙环唑乳油等敏感。在PSA培养基上培养12d,临沭多菌灵抗性菌的生长速率曲线呈直线,与其他多菌灵敏感菌的生长速率无显着差异。(本文来源于《中国油料作物学报》期刊2015年04期)

杨敬辉,陈宏州,肖婷,张文文,庄义庆[6](2015)在《葡萄炭疽病菌对多菌灵的抗药性检测》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和区分剂量法检测了采自江苏省句容市的98株葡萄炭疽病菌对多菌灵的抗药性。菌丝生长速率法检测结果表明:多菌灵抑制葡萄炭疽病菌菌丝生长的EC50值在0.0610~2.2991μg/m L之间,平均为0.5285μg/m L;敏感、中抗和高抗菌株分别占55.10%、43.88%和1.02%。区分剂量法检测结果表明:敏感、低抗、中抗和高抗菌株分别占51.02%、45.92%、3.06%和0%。(本文来源于《江西农业学报》期刊2015年01期)

张新怡,李雪,高兆银[7](2014)在《热带亚热带水果胶孢炭疽菌对多菌灵的抗药性测定》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生长速率法对来自海南18种热带亚热带水果的893株胶孢炭疽菌(C.gloeosporioides)进行多菌灵抗药性测定。结果表明:在供试菌株中,11.87%的菌株对多菌灵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性,且高抗菌株达9.63%,具有抗多菌灵的C.gloeosporioides菌株主要来自芒果、荔枝和龙眼等14种水果。多菌灵对供试菌株的毒力存在差异,EC50值的最高值与最低值相差4.17×105倍,EC90值的最高值与最低值相差7.49×106倍。建议在热带亚热带水果病害防治中,慎用多菌灵等苯并咪唑类杀菌剂,选择作用机制不同的杀菌剂交替使用,延缓抗药性的产生,提高杀菌剂的防效。(本文来源于《热带农业科学》期刊2014年11期)

芦帆,张佳,张璨,张国珍[8](2014)在《草莓灰霉病菌对多菌灵和异菌脲的抗药性检测》一文中研究指出草莓属蔷薇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因其果实鲜美、香味浓郁而被广大人民群众喜爱。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草莓产业蓬勃发展。目前,我国的草莓产量和种植面积均位居世界第一。草莓灰霉病是草莓上的重要病害之一,其病原菌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是一类极易产生抗药性的高风险真菌。检测灰霉病菌对杀菌剂的抗药性对于指导生产过程中科学合理使用杀菌剂具有重要指导作用。本研究2013年从北京、河北、安徽、新疆、辽宁、四川等六个省市的草莓产区分离得到283株草莓灰霉病菌单孢菌株。采用最低浓度抑制法(MIC)检测了草莓灰霉病菌对常用杀菌剂苯并咪唑类的多菌灵和二甲基甲酰胺类的异菌脲的抗药性。多菌灵和异菌脲的最低抑制浓度分别设定为1 mg/L和5mg/L。将283株待测菌株接种在含药PDA平板培养基上20℃培养72h后观察结果,每个处理重复3皿。将在含药平板上不能生长的菌株定为敏感菌株,在含药平板上能够生长的菌株定为抗性菌株。试验结果表明,除新疆地区外,其他五个省市的草莓灰霉病菌对多菌灵和异菌脲均产生了较为普遍的抗药性,且不同程度地出现了双抗菌株。对多菌灵的抗性频率由高到低依次排序为北京(9667%)、四川(7333%)、河北(7321%)、辽宁(6444%)、安徽(5357%)和新疆(2459%)。对异菌脲的抗性频率由高到低依次排序为河北(6964%)、辽宁(4800%)、安徽(4667%)、北京(4483%)和新疆(984%)。双抗菌株出现频率由高到低依次为河北(5517%)、安徽(4286%)、四川(4000%)、北京(3428%)、辽宁(34.14%)和新疆(9.23%)。所有检测菌株对2类杀菌剂的抗性类型有4种:Ben~RDic~R、Ben~RDic~S、Ben~SDic~R和Ben~SDic~S,所占百分率分别是38.87%、26.15%、1.06%和36.75%。因此,在生产中需要尽量减少这两种杀菌剂的使用或与其他不同类型的杀菌剂轮换使用,同时选择一些替代的新型杀菌剂和生物农药,以提高对草莓灰霉病的防治效果。(本文来源于《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1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4-07-30)

蒲金基,杨石有,张贺,赵丹阳,刘晓妹[9](2014)在《129株杧果炭疽病菌株对多菌灵的抗药性测定》一文中研究指出从国内及泰国、美国夏威夷等杧果产区采集病样分离、纯化杧果炭疽病菌,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其对多菌灵的敏感性。结果表明,分离获得的129株菌株对多菌灵的EC50为0.02~111.66μg/mL,平均6.298 4μg/mL,最大的EC50是最小EC50的5 583倍,抗性菌株23株,占供试菌株总数的17.83%。不同地区和侵染部位的杧果炭疽病菌对多菌灵的敏感性不同,泰国的菌株EC50平均值最高,广东的次之;叶片分离的菌株EC50变化幅度最大。杧果炭疽病菌对多菌灵已产生一定程度的抗药性,应高度重视杧果炭疽病菌的抗药性问题。(本文来源于《中国南方果树》期刊2014年04期)

陈子豪[10](2014)在《藤仓镰孢菌对多菌灵抗药性分子机制及检测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水稻恶苗病是一种重要的水稻病害,其产生的毒素威胁食品安全。在藤仓赤霉复合种(Gibberella fujikuroi species complex, GFC)中有叁种交配群和水稻恶苗病相关:(1)交配群A(无性态为Fusarium verticillioides即F. moniliforme);(2)交配群C(无性态为F. fujikuroi);(3)交配群D(无性态为F. proliferatum)。其中,藤仓镰孢菌(F. fujikuroi)在1890年首次从水稻病株上被发现并被鉴定为主要的水稻恶苗病病原菌。苯并咪唑类杀菌剂是一种具有广谱、高效、低毒的内吸性杀菌剂,主要包括苯菌灵、多菌灵(MBC)、噻菌灵和甲基硫菌灵。这类药剂主要作用于病原菌的微管蛋白尤其是β微管蛋白,能够阻止菌体细胞纺锤体的形成,从而抑制有丝分裂。在1970年以前,苯并咪唑类杀菌剂能够很好地防治水稻恶苗病。但是,由于该类药剂的长期单一使用,导致抗药性产生,防治效果日趋式微。为此,本文通过构建藤仓镰孢菌(F.fujikuroi)β2微管蛋白基因的敲除和回复突变体,揭示其产生多菌灵抗药性的分子机制;建立抗药性菌株快速分子检测技术。本实验室已有研究表明:多菌灵敏感菌株MIC值小于5 μg/ml,中抗菌株MIC值介于50-100μg/ml,高抗菌株MIC值大于100μg/ml;藤仓镰孢菌(F. fujikuroi)的β1微管蛋白与多菌灵抗性无关。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 F. fujikuroi β2微管蛋白基因突变导致其对多菌灵产生抗药性。根据藤仓镰孢菌的近缘种拟轮枝镰孢菌(F. verticillioides)测序菌株7600核基因组的β2微管蛋白核苷酸序列(Broad Institute登录号:FVEG_05512.3)设计了用于克隆F. fujikuroi β2微管蛋白基因的全长。藤仓镰孢菌(F. fujikuroi)β2微管蛋白基因全长1704bp,含有6个内含子,编码由448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蛋白质,分子量为50.16 kDa, G+C含量为52.46%,等电点为4.38。藤仓镰孢菌β2微管蛋白与β1微管蛋白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77%。分别克隆了56株多菌灵抗性菌株和12株多菌灵敏感菌株β2微管蛋白基因的全长,再对他们进行了核苷酸序列比对分析。结果表明:多菌灵中抗菌株β2微管蛋白基因第200位TTC(phe)→TAC(tyr)和第235位GGC(gly)→GGT(gly)发生突变;高抗菌株β2微管蛋白基因第198位GAG(glu)→GTG(val)和第235位GGC(gly)→GGT(gly)发生突变。为了探究β2微管蛋白氨基酸突变是否与多菌灵抗药性相关,利用正负筛选标记(hph和hsv-tk)和同源双交换构建了对多菌灵不同敏感性水平藤仓镰孢菌(F. fujikuroi)β2微管蛋白基因原位敲除和回复突变体,经过PCR和Sorthern杂交等遗传学验证,在离体条件下测定了亲本菌株和突变体对多菌灵敏感性以及生物学表型。结果表明:不同敏感性水平F. fujikuroi菌株β2微管蛋白基因敲除突变体对多菌灵药剂均表现为超敏感(多菌灵敏感菌株EC50值1.08→0.302μg/ml,多菌灵中抗菌株EC50值2.41→0.300μg/ml,多菌灵高抗菌株EC50值3.32→0.306μg/ml,敲除突变体MIC值均为1μg/ml),产孢能力下降50-80%,对番茄果实致病力降低20-30%,菌丝生长速率下降6.5-17.1%。将对多菌灵不同敏感性水平菌株β2微管蛋白基因分别回复到敲除突变体后,回复突变体均获得了对多菌灵相应的敏感性水平和其他生物学表型。2.所建立的PIRA-PCR检测技术能够快速鉴别藤仓镰孢菌对多菌灵不同水平的抗药性。根据藤仓镰孢菌(F. fujikuroi)的应微管蛋白基因的突变位点,设计特异性引物对扩增待测菌株的β2微管蛋白基因,再利用巢式PCR引物对引入限制性内切酶Acc Ⅱ和PmaC I的酶切位点,并进行酶切、电泳,鉴定抗药性基因型。与传统鉴别方法需要7-8天时间相比,PIRA-PCR能够在10小时内快速、准确地鉴别出藤仓镰孢菌菌株对多菌灵抗药性水平。3.所研发的ASO-PCR检测技术能够快速鉴别藤仓镰孢菌对多菌灵抗、感表型,但是不能确定待测菌株的基因型。对68个单孢菌株β2微管蛋白基因克隆、比对分析,发现在该基因的第235位密码子(第1006位核苷酸)在敏感和抗性菌株中存在明显差异。通过对田间藤仓镰孢菌菌株抗药性频率监测发现,多菌灵高抗菌株在田间抗性群体中占主导地位(55%),因此,快速检测田间抗性频率对于农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根据F.fujikuroi β2微管蛋白基因第1006位核苷酸(第235位氨基酸)突变的基因型,设计特异性引物对,通过allele-specific oligonucleotide PCR (ASO-PCR滞测方法将多菌灵敏感菌株和抗性菌株加以区分。相比于传统药剂检测方法,该ASO-PCR技术能够迅速(6-7小时)并准确地区分多菌灵敏感与抗性菌株,准确率为100%。(本文来源于《南京农业大学》期刊2014-06-01)

多菌灵抗药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传统的植物病原菌抗药性检测方法存在检测周期长、操作繁琐、效率低等诸多缺点,建立一种小麦赤霉病菌(Fusarium graminearum)对多菌灵抗药性快速检测的方法尤为重要。[方法]基于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AMP),以小麦赤霉病菌对多菌灵抗药性基因型F167Y的β2微管蛋白基因为靶标,经过人工错配,设计并筛选LAMP特异引物,对检测体系各组分浓度配比进行优化,并通过人工接种试验验证该检测技术的可靠性。[结果]建立了一种小麦赤霉病菌对多菌灵抗性的快速、高通量的分子检测技术,该检测技术能特异性鉴定小麦赤霉病菌对多菌灵的抗药性菌株;证实了该检测技术在生产中可靠、稳定、可操作性强,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结论]该检测方法是LAMP技术在小麦赤霉病菌抗药性监测中的首次应用,可用于抗药性群体的动态监测与抗性风险评估,为小麦赤霉病的抗药性治理提供用药指导。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多菌灵抗药性论文参考文献

[1].陈洪娜,李建文,孙文秀.水稻纹枯病病菌β-微管蛋白基因克隆及其与多菌灵抗药性的关系[J].江苏农业科学.2017

[2].段亚冰,效雪梅,杨莹,曹君红,施一渊.一种基于LAMP技术快速检测小麦赤霉病菌对多菌灵抗药性方法的建立及应用[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2016

[3].周泽华.禾谷镰刀菌多菌灵抗药性的温度敏感性[C].植物病理学研究进展——中国植物病理学会第十二届青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选编.2015

[4].于春生,张雨竹,张风娇,宋志儒,杨月.紫外-氯化锂复合诱变哈茨木霉产生多菌灵抗药性菌株的研究[J].植物保护.2015

[5].晏立英,雷永,万丽云,程柯,廖伯寿.山东临沭花生焦斑菌株多菌灵抗药性的研究[J].中国油料作物学报.2015

[6].杨敬辉,陈宏州,肖婷,张文文,庄义庆.葡萄炭疽病菌对多菌灵的抗药性检测[J].江西农业学报.2015

[7].张新怡,李雪,高兆银.热带亚热带水果胶孢炭疽菌对多菌灵的抗药性测定[J].热带农业科学.2014

[8].芦帆,张佳,张璨,张国珍.草莓灰霉病菌对多菌灵和异菌脲的抗药性检测[C].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1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2014

[9].蒲金基,杨石有,张贺,赵丹阳,刘晓妹.129株杧果炭疽病菌株对多菌灵的抗药性测定[J].中国南方果树.2014

[10].陈子豪.藤仓镰孢菌对多菌灵抗药性分子机制及检测方法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4

论文知识图

一3:江苏省1998一2007年四月中下旬雨日...3.1抗药性检测中的多菌灵抗性菌株芒果炭疽病菌野生菌株对多菌灵敏感性...一1.1994一2007年江苏省小麦赤霉病杭多...稻瘟病菌在不同异稻瘟净浓度下的相对...芦笋茎枯病菌对多菌灵敏感性的频率分布

标签:;  ;  ;  ;  ;  ;  ;  

多菌灵抗药性论文_陈洪娜,李建文,孙文秀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