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道路施工的临时路面铺设装置,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顶部外壁开有减震槽,且减震槽的底部内壁设置有减震弹簧,减震弹簧的顶部外壁设置有顶板,顶板的顶部外壁设置有波纹防滑齿,所述顶板的相邻两侧外壁顶部均设置有压板,且压板的底部外壁均设置有限位块,所述顶板的另一个相邻两侧外壁底部均设置有撑板,且撑板的顶部外壁均开有限位槽,撑板的顶部外壁和压板的底部外壁均设置有防水硅胶垫,所述底板的底部外壁四角均设置有连接板。本实用新型通过转动支撑套筒能调节底板的高度,使该铺设装置能适应不同深度的基坑,能放置于不同倾斜度的基坑中,能防止积水进入基坑中,便于后期路面的修补。
主设计要求
1.一种用于道路施工的临时路面铺设装置,包括底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的顶部外壁开有减震槽,且减震槽的底部内壁设置有减震弹簧(2),减震弹簧(2)的顶部外壁设置有顶板(13),顶板(13)的顶部外壁设置有波纹防滑齿(14),所述顶板(13)的相邻两侧外壁顶部均设置有压板(11),且压板(11)的底部外壁均设置有限位块(10),所述顶板(13)的另一个相邻两侧外壁底部均设置有撑板(15),且撑板(15)的顶部外壁均开有限位槽(16),撑板(15)的顶部外壁和压板(11)的底部外壁均设置有防水硅胶垫(12),所述底板(1)的底部外壁四角均设置有连接板(20),且连接板(20)的底部外壁均设置有卡板(19),卡板(19)的顶部外壁均开有滑槽(18),所述滑槽(18)的内壁滑动连接有升降杆(8),且升降杆(8)的顶部外壁设置有卡块(17),所述升降杆(8)的外壁套接有支撑套筒(4),且支撑套筒(4)的底部外壁设置有支撑底座(5),支撑底座(5)的侧面外壁开有锯齿(6)。
设计方案
1.一种用于道路施工的临时路面铺设装置,包括底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的顶部外壁开有减震槽,且减震槽的底部内壁设置有减震弹簧(2),减震弹簧(2)的顶部外壁设置有顶板(13),顶板(13)的顶部外壁设置有波纹防滑齿(14),所述顶板(13)的相邻两侧外壁顶部均设置有压板(11),且压板(11)的底部外壁均设置有限位块(10),所述顶板(13)的另一个相邻两侧外壁底部均设置有撑板(15),且撑板(15)的顶部外壁均开有限位槽(16),撑板(15)的顶部外壁和压板(11)的底部外壁均设置有防水硅胶垫(12),所述底板(1)的底部外壁四角均设置有连接板(20),且连接板(20)的底部外壁均设置有卡板(19),卡板(19)的顶部外壁均开有滑槽(18),所述滑槽(18)的内壁滑动连接有升降杆(8),且升降杆(8)的顶部外壁设置有卡块(17),所述升降杆(8)的外壁套接有支撑套筒(4),且支撑套筒(4)的底部外壁设置有支撑底座(5),支撑底座(5)的侧面外壁开有锯齿(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道路施工的临时路面铺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块(10)和限位槽(16)的尺寸相匹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道路施工的临时路面铺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的顶部外壁设置有缓冲棉(9),且缓冲棉(9)的顶部外壁设置于顶板(13)的底部外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道路施工的临时路面铺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底座(5)为圆锥形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用于道路施工的临时路面铺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杆(8)的外壁开有内螺纹(7),支撑套筒(4)的内壁开有外螺纹(3),且内螺纹(7)和外螺纹(3)相适配。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用于道路施工的临时路面铺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螺纹(7)和外螺纹(3)均为矩形螺纹。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道路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道路施工的临时路面铺设装置。
背景技术
道路在长期使用时,由于车辆的碾压,道路一般会出现很多的基坑,且又不能得到及时的修补,为方便车辆的通行,一般需要在基坑上搭设临时路面以方便车辆的通行。
经检索,中国专利申请号为CN201820024648.6的专利,公开了一种用于道路施工的临时路面铺设装置,包括防滑板、前板、螺栓、导向孔、连接板、后板、固定套管、卡钩、右侧板、上顶板、下底板、减震缓冲装置。上述专利中的防滑板、前板、螺栓、导向孔、连接板、后板、固定套管、卡钩、右侧板、上顶板、下底板、减震缓冲装置存在以下不足:
1、一般路面基坑的深度不同,而该铺设装置高度无法调节,无法适用于不同深度的基坑。
2、路面基坑的倾斜度一般不同,而该铺设装置的下底板为平面结构,无法放置在不同倾斜度的基坑中。
3、当多个铺设装置同时使用时,连接处未设置防水装置,积水容易进入基坑中,不利于后期修补。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用于道路施工的临时路面铺设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道路施工的临时路面铺设装置,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顶部外壁开有减震槽,且减震槽的底部内壁设置有减震弹簧,减震弹簧的顶部外壁设置有顶板,顶板的顶部外壁设置有波纹防滑齿,所述顶板的相邻两侧外壁顶部均设置有压板,且压板的底部外壁均设置有限位块,所述顶板的另一个相邻两侧外壁底部均设置有撑板,且撑板的顶部外壁均开有限位槽,撑板的顶部外壁和压板的底部外壁均设置有防水硅胶垫,所述底板的底部外壁四角均设置有连接板,且连接板的底部外壁均设置有卡板,卡板的顶部外壁均开有滑槽,所述滑槽的内壁滑动连接有升降杆,且升降杆的顶部外壁设置有卡块,所述升降杆的外壁套接有支撑套筒,且支撑套筒的底部外壁设置有支撑底座,支撑底座的侧面外壁开有锯齿。
进一步的,所述限位块和限位槽的尺寸相匹配。
进一步的,所述底板的顶部外壁设置有缓冲棉,且缓冲棉的顶部外壁设置于顶板的底部外壁。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底座为圆锥形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升降杆的外壁开有内螺纹,支撑套筒的内壁开有外螺纹,且内螺纹和外螺纹相适配。
进一步的,所述内螺纹和外螺纹均为矩形螺纹。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通过设置升降杆和支撑套筒,在底板的底部设置升降杆和支撑套筒,且升降杆和支撑套筒通过螺纹连接,继而通过转动支撑套筒能调节底板的高度,使该铺设装置能适应不同深度的基坑,且螺纹为矩形螺纹,增大了支撑强度。
2、通过设置支撑底座,在支撑套筒的底部设置支撑底座,且支撑底座为圆锥形结构,继而能放置于不同倾斜度的基坑中,提高了适用范围。
3、通过设置防水硅胶垫,在顶板的侧面设置有压板和撑板,且在压板和撑板上均设置防水硅胶垫,当多个铺设装置同时使用时,防水硅胶垫能防止积水进入基坑中,便于后期路面的修补。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用于道路施工的临时路面铺设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用于道路施工的临时路面铺设装置的升降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用于道路施工的临时路面铺设装置的卡板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板、2-减震弹簧、3-外螺纹、4-支撑套筒、5-支撑底座、6-锯齿、7-内螺纹、8-升降杆、9-缓冲棉、10-限位块、11-压板、12-防水硅胶垫、13-顶板、14-波纹防滑齿、15-撑板、16-限位槽、17-卡块、18-滑槽、19-卡板、20-连接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 “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参照图1-3,一种用于道路施工的临时路面铺设装置,包括底板1,底板1的顶部外壁开有减震槽,且减震槽的底部内壁焊接有减震弹簧2,减震弹簧2的顶部外壁焊接有顶板13,顶板13的顶部外壁焊接有波纹防滑齿14,顶板13的相邻两侧外壁顶部均焊接有压板11,且压板11的底部外壁均焊接有限位块10,顶板13的另一个相邻两侧外壁底部均焊接有撑板15,且撑板15的顶部外壁均开有限位槽16,撑板15的顶部外壁和压板11的底部外壁均粘接有防水硅胶垫12,底板1的底部外壁四角均焊接有连接板20,且连接板20的底部外壁均焊接有卡板19,卡板19的顶部外壁均开有滑槽18,滑槽18的内壁滑动连接有升降杆8,且升降杆8的顶部外壁焊接有卡块17,升降杆8的外壁套接有支撑套筒4,且支撑套筒4的底部外壁焊接有支撑底座5,支撑底座5的侧面外壁开有锯齿6。
本实用新型中,限位块10和限位槽16的尺寸相匹配,底板1的顶部外壁粘接有缓冲棉9,且缓冲棉9的顶部外壁粘接于顶板13的底部外壁,支撑底座5为圆锥形结构,升降杆8的外壁开有内螺纹7,支撑套筒4的内壁开有外螺纹3,且内螺纹7和外螺纹3相适配,内螺纹7和外螺纹3均为矩形螺纹。
工作原理:转动支撑套筒4能使外螺纹3和内螺纹7相对滑动,继而能调节升降杆8在支撑套筒4中的伸出量,继而能调节顶板13的高度,使用前,先根据道路基坑的深度调节好顶板13的高度,将该铺设装置放置在道路基坑中,圆锥形的支撑底座5能放置在不同地形的道路基坑中,锯齿6能增大支撑底座5和地面的摩擦力,防止支撑底座5打滑,当道路基坑比较大时,则可同时放置多块铺设装置,并将相邻两个铺设装置的压板11和撑板15压合在一起,并将一个铺设装置的限位块10卡入另一个铺设装置的限位槽16中,当车辆经过时,减震弹簧2则能起到减震作用,防止铺设装置长时间震动而损坏,防水硅胶垫12和缓冲棉9则能提供顶板13震动时的位移量,压板11和撑板15上的防水硅胶垫12能防止顶板13上的积水从缝隙漏下,防止基坑中积水,当需要转运铺设装置时,可将卡块17卸下,方便了转运。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设计图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77120.X
申请日:2019-01-17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14(山西)
授权编号:CN209759939U
授权时间:20191210
主分类号:E01C9/08
专利分类号:E01C9/08
范畴分类:36A;36E;
申请人:山西路桥第三工程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山西路桥第三工程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034000 山西省忻州市五台山南路10号(原新建北路13号)
发明人:贺锋;郅乃荣;田改枝;王仑;贾招弟;李义;李亚琴
第一发明人:贺锋
当前权利人:山西路桥第三工程有限公司
代理人:李静
代理机构:11548
代理机构编号:北京华仲龙腾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48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