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反应合成论文-刘月松

光反应合成论文-刘月松

导读:本文包含了光反应合成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均孔膜,液晶分子,自组装,纳米结构

光反应合成论文文献综述

刘月松[1](2018)在《光反应型扇形液晶齐聚物材料的设计、合成及其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膜分离技术广泛应用于生物化学、制药、食品及水处理等领域。理想的分离膜应是由连续、垂直排列的纳米孔组成,并具有孔径分布窄的特点。然而,现有的大多数多孔膜都不具有上述特点,由此导致渗透性和选择性之间的trade-off效应。与传统的制膜材料相比,通过可聚合的液晶分子在磁场或热场作用下诱导自组装形成具有垂直排列的纳米有序结构是一种新的均孔膜制备方法,现已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因此,开发新型液晶分子对于制备自组装均孔膜具有重要意义。本论文设计和合成了系列两亲性液晶单体,研究了这些材料的性质和分子结构之间的关系。以没食子酸甲酯和11-溴-1-十一醇为原料,制得中间体叁臂苯甲酸,再与甲氧基聚乙二醇(MPEG)、对甲苯磺酰氯和5-羟基-2-硝基苯甲酸为原料合成的5-PEG-2-硝基苯甲醇反应,合成新型扇形齐聚物TM1-1、TM1-2、TM1-3和TM1-4,并优化了合成工艺。采用核磁分析了产品的化学结构,并系统研究了MPEG链长对齐聚物热力学性能的影响。以尼泊金甲酯、11-溴-1-十一烯和没食子酸甲酯为原料,制得新型液晶分子TM2,并优化了合成工艺。采用核磁对目标产物的化学结构进行了分析,采用差示扫描量热仪对对液晶行为进行了研究。通过加入适量的叁氟甲磺酸锂与合成得到的新型扇形齐聚物TM1-1、TM1-2、TM1-3和TM1-4进行络合可以诱导产生液晶行为,发现叁氟甲磺酸锂的添加量对络合物的液晶温度区间有一定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叁氟甲磺酸锂与扇形齐聚物的适宜添加比例在1:1到1:2之间,在该区间范围里,齐聚物和锂盐的络合物都能表现出明显的液晶属性。与TM1相比较,TM2从玻璃态到液晶态的转变温度得到了较大的提高。(本文来源于《浙江工业大学》期刊2018-06-01)

郭永康[2](2018)在《二吡啶与多酚类超分子晶体的合成、表征及光反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超分子化学主要研究的是两个或多个组分通过分子间的弱相互作用而构建的有序分子聚集体。近年来,由于超分子体系在医药、信息、材料等领域表现出的良好应用前景引起研究者的广泛关注。合理利用分子间相互作用设计新颖结构、构型可控的超分子聚集体一直是晶体学家研究的热点。氢键作为重要的分子间作用力,因其显着的定向性和高强度的特征,为晶体结构的合理化设计和晶体结构的可预测性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本文以1,2-二(4-吡啶基)乙烯(bpe)与叁类不同的酚类分子利用挥发法自组装得到了一组相似结构的共晶和两组同质多晶,叁组共晶拥有不同堆积构型。我们对其中两组进行了固态光反应,探究了晶体结构与光反应的关系、参照结构与设计结构的内在关联性以及不同取代基对晶体堆积结构和合成子结构的影响,探索应用了晶体学领域常用的相似结构合成方法,并对其稳定性做了初步讨论,为晶体结构的合理化、可预测性设计提供了重要参考。本论文的主要内容如下:1.选用含双吡啶基的1,2-二(4-吡啶基)乙烯(bpe)分别与4-氯间苯二酚、4-溴间苯二酚通过溶剂挥发法制备了一组相似结构的两种晶体,并通过紫外光照射,实现了单晶到单晶转化,得到了含四元环衍生物的两种单晶,通过X-单晶衍射仪测定了其中叁种单晶的结构,通过粉末XRD测定了所得晶体的纯度,通过核磁氢谱证实两种结构相似的晶体均能够进行光反应,且随着双键距离的增加,光反应完成时间也随之变长。2.选用含双吡啶基的1,2-二(4-吡啶基)乙烯(bpe)与5-甲基间苯二酚通过控制实验条件制备了一组双键排列方式不同的同质多晶,通过X-单晶衍射仪测定了两种单晶的结构,两种单晶具有不同的堆积方式,双键平行排列的结构内部无ππ堆积作用,而在双键交叉排列的结构内存在ππ堆积作用,证实溶剂和比例双重因素诱导下产生的ππ堆积作用对晶体结构的影响。通过粉末XRD测定了晶体的纯度,通过核磁氢谱证实双键平行和交叉排列方式均能够进行光反应,且双键交叉排列的结构光反应速率高于双键交叉方式。3.选用含双吡啶基的1,2-二(4-吡啶基)乙烯(bpe)与1,2,3-叁羟基邻苯叁酚通过控制实验条件制备了一组赝同质多晶,通过X-单晶衍射仪测定了两种单晶的结构,并对晶体结构进行了分析。1,2,3-叁羟基邻苯叁酚为自补型官能团,易形成同性合成子。由于氢键供体较多,氢键的方向性受到显着影响,构建出新颖的氢键排列方式。除此之外,我们对晶体结构和溶剂诱导下产生的ππ堆积作用对晶体结构的影响做了一些讨论,并利用X射线衍射对晶体纯度和多晶型做出分析,利用热重曲线讨论了晶体的热稳定性。(本文来源于《河南师范大学》期刊2018-05-01)

潘慧芬[3](2017)在《亚硝酰钌配合物[RuCl(2mqn)_2NO]的合成及其光反应动力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金属钌(Ru)配合物具有丰富的基态和激发态的光物理和光化学性质以及热力学性质稳定、激发态反应活性高以及寿命长等优点,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钌配合物在光照条件下会发生异构反应。光异构体是分子“开关”、分子“马达”的基础。同时,钌配合物的光异构和光解离反应也是光动力疗法的基础[1-3],亚硝酰钌在光照情况下既可以发生异构反应,也可能发生解离反应,只有真正的清楚亚硝酰钌配合物在光照条件下的反应机制,才能将钌配合物的研究成果应用于实践中。在本论文中,根据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方法采用B3lyp,利用6-311++g(d,p)+lanl2DZ/Aug-cc-pVDZ-PP混合基组对亚硝酰钌配合物叁种构型的几何结构、核磁共振谱、电子吸收光谱和红外振动光谱进行了计算,之后将实验测定的结果与计算结果比较,发现基本吻合。除此之外,将电子吸收光谱和能级跃迁、分子振动频率和模式以及化学位移进行了分析。利用NMR和IR,研究了亚硝酰钌配合物的异构体在不同波长、不同溶剂以及不同取代基时在光激发下的光动力学过程。利用二维相关红外光谱(2D COS)分析得到亚硝酰钌配合物在光照条件下的光反应次序,获得了调控亚硝酰钌配合物的光反应过程的基本实验方法。本文的主要内容包括:一、总结介绍了钌配合物的光反应特性以及研究进展。二、合成并分离得到了配体为-Cl和2-甲基-8-羟基喹啉(2mqn)的亚硝酰钌配合物cis-1、cis-2和trans[RuCl(2mqn)_2NO]这叁种异构体,并测定了trans[RuCl(2mqn)_2NO]的晶体结构。根据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方法采用B3lyp,利用6-311++g(d,p)+lanl2DZ/Aug-cc-pVDZ-PP混合基组对叁种异构体几何构型进行了优化,并计算了叁种光谱(IR、UV、NMR)。结果表明:几何构型优化合理,氢原子自旋耦合的化学位移值、电子吸收峰位置以及红外振动频率都与实测值能较好吻合,并在此基础上合理解释了亚硝酰钌配合物分子轨道的电子跃迁、分子振动频率和模式。这些是进一步研究光反应的理论依据。叁、利用NMR,检测了cis-1和trans构型的[RuCl(2mqn)_2NO]的光异构动力学过程。根据异构体的吸收光谱选择了420 nm、全光作为激发波长,定量计算了不同激发波长下,在溶剂CDCl3、DMSO-d6中光异构反应的速率常数和可逆反应平衡常数。得到不同波长照射下,其光异构反应的速率常数的大小关系为:V全光>V420 nm;cis-1和trans构型的[RuCl(2mqn)_2NO]在CDCl3溶液中发生了光异构反应和光解离反应,在DMSO-d6溶液中仅发生了光解离反应。四、利用IR,用420 nm和全光照射cis-1和trans[RuCl(2mqn)_2NO],研究这两种异构体的光反应动力学过程。通过二维相关红外光谱研究了不同构型的[RuL(2mqn)_2NO](L=-Cl or-OAc)异构体分子在不同溶剂(CHCl3溶剂、CHCl3和DMSO以1:1混合的溶剂、DMSO溶剂)中光反应次序,发现了亚硝酰钌配合物[RuCl(2mqn)_2NO]的光反应次序可能为:先解离后异构,而亚硝酰钌配合物[Ru(OAc)(2mqn)_2NO]的光反应次序受溶剂的影响是不同的。(本文来源于《山西大学》期刊2017-06-01)

周新丰[4](2017)在《有机硼化物合成及辅酶NADH模型物的光反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光催化的有机反应已成为化学研究的热点,其中光催化剂发挥了关键作用。传统的金属光催化剂适用范围广、催化效果好,但毒性高、难回收、稀有金属价格昂贵,所以发展有机光催化剂成为国内外科学家关注的重点。辅酶NADH具有较低的还原电势,可以在光的作用下激发给出电子,具有光催化剂的潜质。我们使用辅酶NADH模型物作为光催化剂,进行光催化的两分子或多分子间有机反应的研究。在本论文中我们介绍了 NADH模型物的研究进展,主要作为还原剂用于有机反应中,近年来国际上对NAD+模型物作为光催化剂的研究引人注目,而作为NAD+的还原态,NADH模型物作为光催化剂将会成为国际社会下一个研究的热点。我们目前的重点是找出合适的底物可以接受NADH模型物在光照下给出的电子,暂时发现了两种:一种是重氮盐,另一种是高价碘鎓盐。尤其是高价碘鎓盐,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吸引了很多科学家的关注。我们也介绍了近几年高价碘鎓盐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希望选择合适的高价碘鎓盐用于NADH模型物作为催化剂的光反应。我们还介绍了 C(sp3)-CF3和合成喹啉衍生物的研究进展。通过实验我们发现了叁氟甲基的高价碘鎓盐可以获得辅酶NADH模型物提供的电子,得到叁氟甲基自由基参与有机反应。我们对反应的条件进行优化,还拓展了底物。我们在实验中证明重氮盐可以得到NADH提供的电子成为苯基自由基。在乙腈和烯烃或炔烃存在的条件下发生反应,得到喹啉的衍生物。我们对反应进行优化和底物拓展,最后还研究这个反应在药物合成中的应用。我们还研究了有机硼化物的合成。有机硼化物是一种很有用的有机物,在有机合成中有广泛的用途,我们首先介绍合成有机硼化物的研究进展,虽然有很多关于合成有机硼化物的报道,但是这些方法仍有很多缺点,如需要配体、强碱等。我们通过纳米催化剂可以不需要使用任何配体或碱,实现了在非常温和条件下合成有机硼化物,而且官能团的兼容性很好。我们也对使用的纳米金属催化剂进行了表征。(本文来源于《合肥工业大学》期刊2017-04-01)

洪立水[5](2016)在《光致异构偶氮苯化合物的合成及其光反应储能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也面临着日趋严峻的环境和能源问题,开发和利用可再生能源已成为我国保持可持续性发展的战略任务之一。太阳能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将是替代传统化石能源的最佳选择。由于太阳能的利用受地域性和时间性问题的制约,如何有效存储和高效转换是开发及利用太阳能急需解决的的关键技术问题。光化学储能作为一种重要的化学储能技术,在太阳能存储领域中具备诱人的应用前景。光响应化合物偶氮苯类分子由于其具有良好的吸收、可循环的异构化和特殊基团结构的设计等优点,可利用自身的光异构化反应实现太阳能的存储和释放,是一种极具潜力的新型太阳能储能材料。由于偶氮苯化合物的异构化速率、吸收光谱范围等性能受其取代基团、溶剂极性等因素影响,研究偶氮苯化合物异构化性能的影响因素对偶氮苯类化合物储能材料的设计、制备与应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针对不同偶氮苯化合物的光致顺反异构性能,采用实验与分子动力学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展开了如下工作:(1)选取对二甲基氨基偶氮苯磺酸钠、对硝基苯偶氮水杨酸和1-[4-(苯基偶氮)苯基偶氮]-2-萘酚叁种常见的偶氮苯化合物,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衍射分析(XRD),热重分析(TGA)等多种分析手段对偶氮苯化合物的微观、结构及热学特性进行表征。采用紫外-可见光(UV-Vis)分光光度法对偶氮苯化合物的光致顺反异构化性能进行研究。并比较了丙酮、乙醇、甲苯这叁种不同极性的溶剂对偶氮苯化合物的光致顺反异构化性能影响,发现随着溶剂极性的增大,化合物的n-π*跃迁吸收带蓝移现象更为明显。(2)采用Materials Studio构建对二甲基氨基偶氮苯磺酸钠、对硝基苯偶氮水杨酸和1-[4-(苯基偶氮)苯基偶氮]-2-萘酚叁种常见的偶氮苯化合物的分子模型,对它们的顺反异构化过程进行分子动力学模拟,将模拟数据与实验结果进行对比研究。以此为基础设计并建模4-羟基-4’-羧基偶氮苯、4-羟基-4’-乙氧基偶氮苯、4-羧基-4’-二甲胺偶氮苯叁种新型的对位取代基团的化合物,模拟其分子顺反异构化过程并分析异构化前后的能量、结构等参数的变化情况,发现六种偶氮苯化合物的储能大小主要体现在势能变化上,约为30-70 kJ mol-1。(3)运用重氮-偶合法制备出4-羟基-4’-羧基偶氮苯、4-羟基-4’-乙氧基偶氮苯、4-羧基-4’-二甲胺偶氮苯叁种不同对位取代基团化合物,采用核磁共振波谱仪(1H-NRM)和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对所制备的偶氮苯化合物的结构进行表征,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粉末衍射、热重分析对化合物的形貌、结晶度和热稳定性进行分析,再采用UV-Vis分光光度计测试了偶氮苯化合物的光致顺反异构化性能。实验发现叁种合成偶氮苯化合物因含有羟基、羧基等结构比较简单的取代基团,分子异构化的受到的空间阻碍较小,反顺转化率比较高,分别为70.27%、55.16%、62.3%。(本文来源于《广东工业大学》期刊2016-06-01)

宋爽[6](2016)在《光反应合成6-叁氟甲基菲啶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独特的含氟官能团,叁氟甲基具有体积小、吸电子能力强等特点,在医药、农药及材料上有着广泛的应用。在有机分子结构中,引入叁氟甲基,可显着地改变分子的电子效应和极性,进而改善化合物分子的溶解性、亲油性及新陈代谢性等生物活性。因此,含叁氟甲基化合物在生命科学、高新技术产业、电子工业和国防工业等领域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在一些天然产物和生物活性分子当中,菲啶类化合物是一类重要的结构单元。由于其具有较好的生物活性、潜在的药用价值以及独特的光电性能,菲啶类化合物被广泛应用于医药、农药、功能性材料等多个研究领域。菲啶类化合物和含叁氟甲基化合物的合成已经有了很多方法,但关于6-叁氟甲基菲啶化合物的合成报道还相对较少,因此,寻找简单高效的策略来构建此类化合物成为了有机合成领域的重要课题之一。光催化作为近年来绿色化学研究的热点之一,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成为目前有机合成的一个新兴领域。本文主要研究了在光照条件下,无光敏剂参与的2-联苯异腈与叁氟甲磺酰氯的自由基串联环化反应,合成了6-叁氟甲基菲啶类化合物。通过对反应中所使用的碱、溶剂等条件的筛选,确定了最优反应条件,并在最优条件下以23-89%的产率获得了19个目标产物。该方法操作简单,反应条件温和,对环境友好,且具有广泛的底物普适性,为合成菲啶类化合物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在合成学上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天津大学》期刊2016-05-01)

葛书旺[7](2014)在《维生素D_3的光反应合成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简述了维生素以及维生素D的发展史,维生素D3的作用。维生素D3不仅用来调节钙磷的吸收促进骨骼生长,而且对其它疾病也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包括肿瘤、心血管、糖尿病等。还介绍了维生素D3在人体中的代谢过程,它在人体中代谢生成1,25-二羟基维生素D3,主要由该活性物质对人体的各个方面进行调节,包括调节钙磷的吸收,以及对免疫细胞方面也有一定的作用。本论文经过理论分析和实践尝试,设计了维生素D3的合成路线,并对路线的可行性进行了探索,详细地考察了维生素D3的合成路线的工艺,确定了维生素D3的制备方法。以胆固醇为原料,通过酯化对胆固醇的羟基进行保护,再用N-溴代丁二酰亚胺进行溴代,2,4,6-叁甲基吡啶进行脱溴,再经KOH的醇溶液水解制得中间化合物7-去氢胆固醇。最后在经紫外光照,加热获得维生素D3粗品。经层析柱分离得到维生素D3纯品。该方法具有操作简单,污染少,条件易控,收率高等优点,最终维生素D3的收率为23%。采用红外光谱、核磁氢谱、质谱、熔点等方法对其进行结构表征,确定得到目标产物。本论文的创新之处在于:1.本文开发的维生素D3的合成工艺研究综合了文献报道的合成路线的优点,避免了缺点,使合成变得更加安全、环保、反应条件简单、易操作。2.本论文探索了一种胆固醇羟基保护的有效的方法,反应简单易进行,且更容易后处理,得到很纯的产品。还比较了空间位阻对胆固醇羟基保护的影响,得出了一种最佳保护试剂。3.在溴代的过程中,本论文选择了一种具有选择性溴代的试剂N-溴代丁二酰亚胺,并且找到了一种既经济又环保的试剂正己烷作为反应溶剂,最佳投料比和投料次数。4.光反应过程中,找到一种简单可操作的方法,且得到了最佳波长,温度和时间的影响,提高了产率。(本文来源于《东南大学》期刊2014-12-01)

庄丽梅,姜鹤,侯云雷,王丽杰,金英学[8](2012)在《光反应合成异吲哚酮并环苄基甘氨酸肽》一文中研究指出N-(末端叁甲基硅苄基甘氨酸肽链)邻苯二甲酰亚胺在甲醇溶液中被光照射,其激发态发生光诱导单电子转移(SET)反应,以很高的区域选择性生成双自由基.双自由基偶合以很高的区域选择性生成异吲哚酮并环苄基甘氨酸肽.(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期刊2012年06期)

冯伟[9](2012)在《NorrishⅡ型光反应及环戊基碳环核苷假糖基的合成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环戊基碳环核苷具有很好的生物活性和抗病毒性,是很好的药物前驱体,而且环戊基的合成很具有挑战性,因此无论从药物开发还是方法学角度出发,探索环戊基碳环核苷新的合成路线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本文旨在探索Norrish Ⅱ型光化学反应作为关键步合成环戊基碳环核苷的新方法。本文主要探索二环[3.1.0]己基酮羰基衍生物的液相光化学和固相不对称光化学的行为以及利用液相光化学底物合成环戊基(环戊烷基和环戊烯基)碳环核苷假糖基。首先以二环庚二烯为起始原料,经过七步反应得到液相光化学底物。液相光照条件下,反应时间延长,二级光化学反应加剧,裂解产率降低。固相光照条件下,反应时间和反应温度会对裂解产率和产物的ee产生影响,ee值最高达到75%。然后以液相光化学产物为原料,经过催化氢化、NaBH4还原、弱酸条件下脱水、氧化双键断链、LiAlH4还原和3%HCl甲醇体系脱保护得到环戊烷基碳环核苷假糖基;液相光化学底物经过双键氧化、叉丙酮保护、NaBH4还原、醇羟基溴代、DBU消除、氧化双键断链、NaBH4还原和TBAF/THF体系脱保护,得到环戊烯基碳环核苷假糖基。本文实现了利用Norrish Ⅱ型光化学合成环戊基碳环核苷假糖基的目的,对探索环戊基碳环核苷新的合成方法具有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期刊2012-06-01)

李成杰[10](2012)在《基于四吡咯大环化合物的人工光反应中心的合成及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设计并合成了中位相连的卟啉-富勒烯化合物、中位相连的corrole-富勒烯化合物、中位相连的卟啉-蒽醌化合物,轴向相连的卟啉-富勒烯化合物,位相连的corrole-富勒烯化合物,作为供体-受体型人工光反应中心。通过稳态和瞬态光谱,研究了其光诱导电子转移过程。同时,在合成卟啉-蒽醌化合物时,发现了邻羧基偶氮化合物在酰胺化过程中发生重排而形成氨基取代的吲唑二酮类化合物。以单氨基苯基卟啉为原料,合成了3个末端含有醛基的不对称卟啉化合物,将其分别与肌氨酸反应得到1,3-偶极体,再与富勒烯发生1,3-偶极环加成反应而得到3个桥接基团长度和空间构型不同的中位卟啉-富勒烯化合物作为人工光反应中心。通过~1H NMR和MALDI-Tof表征了新化合物的结构,通过UV-Vis、荧光、瞬态荧光和瞬态吸收光谱研究了这些人工光反应中心的光致电荷分离性能,发现在邻位的卟啉-富勒烯化合物2C3中,电子供体和受体在空间和化学键两方面的距离比另外2个化合物都要短,电子可能同时通过空间和化学键进行转移,增加了电子转移效率,产生了96%的荧光淬灭。同时运用DFT计算得出了这些化合物的能量最低结构以及分子轨道,从理论上对上述实验结果进行解释。利用吡嗪环双配位的特点,合成了2个吡嗪-富勒烯型和1个吡嗪-蒽醌型电子受体。通过荧光光谱和~1H NMR研究了电子受体型配体与TPPZn的非共价键相互作用,并通过UV-Vis光谱确定了电子受体配体3C_1与TPPZn的络合比为1:1。设计并合成了轴向相连的二茂铁-卟啉-二茂铁化合物,同时以卟啉-富勒烯化合物2C2为原料,通过与金属Sn的络合得到轴向含有羟基的锡卟啉-富勒烯化合物,再与含羧基的二茂铁发生反应而形成二茂铁-卟啉-富勒烯化合物。在该化合物的瞬态吸收光谱中观察到了二茂铁阳离子(Fc~+)在620nm处的特征吸收,证明在该化合物中发生了光诱导电子转移,通过拟合发现该阳离子自由基寿命长达29.01s,可能是由于二茂铁作为第二电子供体向卟啉阳离子基提供电子而形成最终电荷分离态,增加了正负电荷之间的距离,同时二茂铁基团处于轴向位置,也在一定程度上阻止了电子重组,进而得到长寿命的电荷分离态。研究了corrole环上两种吡咯环的反应活性。以砜基吡咯为原料,与醛缩合形成了二砜基吡咯烷4DPMS,并就HCl浓度、反应时间和温度对该反应进行了优化。以4DPMS为中间体,通过[2+1]的方法合成了3个四砜基corrole化合物。以corrole4C1为原料与富勒烯在高温下反应,在短时间(9min)内可以定向的形成双加成产物,环加成位置发生在直接相连的吡咯环上,说明在直接相连的吡咯环A和环D上SO_2基团离去的活性更高。在4C1-C60荧光发射光谱中,四砜基吡咯4C1的特征荧光几乎被完全淬灭,说明在该分子内存在着光诱导电子转移,因此该分子具备作为人工光反应中心的潜在价值。以二吡咯烷为原料,通过与含蒽基醛4A的[2+1]反应,成功的制备了3个中位连有蒽基的corrole化合物。利用蒽与富勒烯的Diels-Alder反应得到了corrole-富勒烯化合物4C_4-C_(60),通过~1H NMR和质谱表征了该化合物的结构。在4C_4-C_(60)的瞬态吸收光谱中观察到了670nm处corrole阳离子基(Cor+)的特征吸收,说明激发态corrole和富勒烯之间存在着光诱导电子转移,通过动力学衰减拟合得到该电荷分离态寿命为0.98s。同时运用DFT计算得出了这个化合物的能量最低结构和分子轨道,从理论上说明电子可以从corrole (HOMO)部分转移到富勒烯部分(LUMO)。设计并合成了以吲唑酮为桥连基团的卟啉-蒽醌化合物,并通过X-ray对化合物的结构进行了鉴定。在该化合物的荧光发射光谱中观察到了十分强烈的荧光淬灭,通过DFT计算发现,该化合物的LUMO轨道几乎全部在桥连基团吲唑二酮上,而不是预期的蒽醌上,说明吲唑二酮拉电子的能力比蒽醌强,因此在供体-受体型人工光反应中心中,吲唑二酮可以作为一种新型的电子受体。研究了邻羧基偶氮化合物在酰胺化过程中的重排反应,推测了该重排反应的机理,研究了不同脱水剂、原料摩尔比、反应溶剂以及添加物对该反应的影响,优化了反应条件。在此基础上,研究了该重排反应的应用范围,发现该反应可以应用于不同取代基类型(拉电子型或者供电子型)的原料,制约该反应的主要因素是反应物的立体位阻效应。由于该重排反应条件温和,原料简单易得,无需借助金属催化剂,而且收率适中,因此为合成吲唑酮提供了一条新途径。(本文来源于《天津大学》期刊2012-03-01)

光反应合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超分子化学主要研究的是两个或多个组分通过分子间的弱相互作用而构建的有序分子聚集体。近年来,由于超分子体系在医药、信息、材料等领域表现出的良好应用前景引起研究者的广泛关注。合理利用分子间相互作用设计新颖结构、构型可控的超分子聚集体一直是晶体学家研究的热点。氢键作为重要的分子间作用力,因其显着的定向性和高强度的特征,为晶体结构的合理化设计和晶体结构的可预测性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本文以1,2-二(4-吡啶基)乙烯(bpe)与叁类不同的酚类分子利用挥发法自组装得到了一组相似结构的共晶和两组同质多晶,叁组共晶拥有不同堆积构型。我们对其中两组进行了固态光反应,探究了晶体结构与光反应的关系、参照结构与设计结构的内在关联性以及不同取代基对晶体堆积结构和合成子结构的影响,探索应用了晶体学领域常用的相似结构合成方法,并对其稳定性做了初步讨论,为晶体结构的合理化、可预测性设计提供了重要参考。本论文的主要内容如下:1.选用含双吡啶基的1,2-二(4-吡啶基)乙烯(bpe)分别与4-氯间苯二酚、4-溴间苯二酚通过溶剂挥发法制备了一组相似结构的两种晶体,并通过紫外光照射,实现了单晶到单晶转化,得到了含四元环衍生物的两种单晶,通过X-单晶衍射仪测定了其中叁种单晶的结构,通过粉末XRD测定了所得晶体的纯度,通过核磁氢谱证实两种结构相似的晶体均能够进行光反应,且随着双键距离的增加,光反应完成时间也随之变长。2.选用含双吡啶基的1,2-二(4-吡啶基)乙烯(bpe)与5-甲基间苯二酚通过控制实验条件制备了一组双键排列方式不同的同质多晶,通过X-单晶衍射仪测定了两种单晶的结构,两种单晶具有不同的堆积方式,双键平行排列的结构内部无ππ堆积作用,而在双键交叉排列的结构内存在ππ堆积作用,证实溶剂和比例双重因素诱导下产生的ππ堆积作用对晶体结构的影响。通过粉末XRD测定了晶体的纯度,通过核磁氢谱证实双键平行和交叉排列方式均能够进行光反应,且双键交叉排列的结构光反应速率高于双键交叉方式。3.选用含双吡啶基的1,2-二(4-吡啶基)乙烯(bpe)与1,2,3-叁羟基邻苯叁酚通过控制实验条件制备了一组赝同质多晶,通过X-单晶衍射仪测定了两种单晶的结构,并对晶体结构进行了分析。1,2,3-叁羟基邻苯叁酚为自补型官能团,易形成同性合成子。由于氢键供体较多,氢键的方向性受到显着影响,构建出新颖的氢键排列方式。除此之外,我们对晶体结构和溶剂诱导下产生的ππ堆积作用对晶体结构的影响做了一些讨论,并利用X射线衍射对晶体纯度和多晶型做出分析,利用热重曲线讨论了晶体的热稳定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光反应合成论文参考文献

[1].刘月松.光反应型扇形液晶齐聚物材料的设计、合成及其性能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8

[2].郭永康.二吡啶与多酚类超分子晶体的合成、表征及光反应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8

[3].潘慧芬.亚硝酰钌配合物[RuCl(2mqn)_2NO]的合成及其光反应动力学研究[D].山西大学.2017

[4].周新丰.有机硼化物合成及辅酶NADH模型物的光反应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7

[5].洪立水.光致异构偶氮苯化合物的合成及其光反应储能特性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16

[6].宋爽.光反应合成6-叁氟甲基菲啶的研究[D].天津大学.2016

[7].葛书旺.维生素D_3的光反应合成研究[D].东南大学.2014

[8].庄丽梅,姜鹤,侯云雷,王丽杰,金英学.光反应合成异吲哚酮并环苄基甘氨酸肽[J].哈尔滨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12

[9].冯伟.NorrishⅡ型光反应及环戊基碳环核苷假糖基的合成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2

[10].李成杰.基于四吡咯大环化合物的人工光反应中心的合成及性能研究[D].天津大学.2012

标签:;  ;  ;  ;  

光反应合成论文-刘月松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