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电荷转移与能量转移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电荷,能量,复合物,质子,光合作用,色素,染料。
电荷转移与能量转移论文文献综述
严运安,Jorge,A.Morales[1](2018)在《H~++CO_2散射在30电子伏能量下电荷转移和非电荷转移的非绝热分子动力学模拟(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大气化学、天体物理学和癌症质子疗法中都涉及到高能H++CO_2散射反应.本文在最简电子-核动力学(SLEND)基础上系统研究在30 eV下的H~++CO_2散射.SLEND用经典力学描述核,用单行列式Thouless波函数描述电子.本文模拟了CO_2在42个取向共3402条轨线,为理解H~++CO_2散射中的各个反应过程和机制提供了系统描述:非电荷转移散射(NCTS),电荷转移散射(CTS)和C=O双键的断裂,这些关于反应的有用信息不能完全从实验中获取.本文提供了散射的详尽细节,包括随CO_2取向不同主彩虹角和次彩虹角的出现和合并.SLEND NCTS和CTS的微分散射截面通过高等半经典方法计算,显示NCTS散射截面对所有散射角都同实验符合得很好,而CTS散射截面只大散射角时同实验结果符合得很好而在小角散射时稍差.无论是CTS还是NCTS SLEND都预言了主彩虹角的特征,这同实验完全一致.(本文来源于《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Physics》期刊2018年03期)
张渊[2](2018)在《电荷转移态的非辐射复合损失及能量无序度对非富勒烯有机太阳能电池开路电压影响的机制研究(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The considerable improvement on the power conversion efficiency(PCE)for emerging non-fullerene polymer solar cells is still limited by considerable voltage losses that have become one of the most significant obstacles in further boosting desired photovoltaic performance.Here we report a comprehensive study to understand the impacts of charge(本文来源于《第五届新型太阳能电池学术研讨会摘要集(有机太阳能电池篇)》期刊2018-05-26)
朱园园,张佳,古双喜,薛敏钊,刘燕刚[3](2011)在《TBT/CuPc复合薄膜的制备及能量/电荷转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4,7-二(4-叁苯胺基)-2,1,3-苯并噻二唑[4,7-bis(4-triphenylamino)-2,1,3-benzothiadiazole,TBT]和酞菁铜(copper phthalocyanine,CuPc)的混合硝基甲烷溶液中,采用质子化-共电沉积(PCD)的方法制备得到了TBT:CuPc共混复合薄膜。当沉积液中TBT的摩尔百分含量为70%时,得到的复合薄膜具有TBT纳米球和CuPc纳米线的共混互穿网络结构。复合薄膜的XRD结果显示,在共电沉积的过程中,TBT的存在使α-相CuPc部分转化为β-相,同时CuPc的存在也影响了TBT的结晶行为。从复合薄膜中TBT吸收带的蓝移和强的荧光淬灭效率揭示了体系中分子间电荷转移的发生,以及电子给体-受体(D-A)异质结的形成。复合薄膜表现出的场诱导表面光电压(FISPS)增强效应不仅进一步验证了TBT/CuPc界面处分子间光诱导电荷转移的发生,而且表明得到的这类复合薄膜在光电器件,特别是光伏器件中具有潜在的应用研究价值。(本文来源于《光学与光电技术》期刊2011年05期)
张洪英[4](2009)在《激光感生碰撞能量转移和电荷转移的理论与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激光感生碰撞(laser-induced collision)是指在两个不同粒子的碰撞过程中,利用激光场与粒子间碰撞的共同作用将其中一个粒子的激发能选择性地转移到另一个粒子的特定能级的一种光学过程。它只有在碰撞和激光场同时存在时才能产生,单独激光或单独碰撞不能产生这种跨越粒子之间的能级跃迁现象。由于激光的参与,使得不同粒子之间通过碰撞传递能量变得更加快速和有效;通过粒子间的碰撞作用,又可以实现直接单光子激发难以完成的跃迁,达到预期的高激发态,形成粒子数反转,获得短波长激光。因此,研究激光感生碰撞过程对于发展短波长激光光源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此外,激发所选粒子的特定靶能级的能力也使其在控制化学反应通道方面具有巨大的潜在应用价值。激光感生碰撞过程包括激光感生碰撞能量转移和激光感生碰撞电荷转移。在激光感生碰撞能量转移的传统研究中,所有的理论模型都假设了在碰撞过程中粒子的相对运动速度保持不变,以往的理论计算也是在此基础上进行的,这很显然不符合实际情况;此外,激光感生碰撞电荷转移的传统实验研究都是在混合金属蒸汽系统中进行,对于气体系统则未见报道。针对这两个问题,本文对这两种重要的激光感生碰撞过程做出了一些创新性的改进和完善,并进行了理论和实验研究。在原子间激光感生碰撞能量转移的理论研究方面,考虑到碰撞过程中原子运动速度的统计分布,对现有的激光感生碰撞能量转移的四能级理论模型进行了完善。根据热平衡状态下的麦克斯韦速度分布函数推导了两原子间相对运动速度的分布函数,并给出了对相对运动速度统计平均的碰撞截面。在此基础上,对以往研究不完善的Eu-Sr、Ba-Sr以及我们新提出的Eu-Sr系统进行了数值计算。这叁个系统具有典型的代表性:前两个系统分别满足激光感生碰撞能量转移的两种极限情况,从而可以通过忽略一个中间能级而由四能级系统过渡为叁能级系统;而我们提出的Eu-Sr系统则不满足这两个极限条件,因此不能简化为叁能级系统,而必须采用四能级模型进行求解。分别计算了叁个系统在不同的系统温度和转移激光强度下的激光感生碰撞跃迁几率和碰撞截面,并从准分子势能曲线的角度解释了各个系统的谱线特征。本文对于弱场情况计算得到的碰撞截面谱线形状与以往的结论相同:碰撞截面谱线明显不对称,一侧为非稳态翼,碰撞截面下降非常迅速;另一侧为准稳态翼,在很宽的转移激光失谐范围内都可以得到较大的碰撞截面。但计算表明,原子间相对运动速度的统计分布对碰撞截面的大小有明显影响,因此有必要在计算时加以考虑。在强场下激光感生碰撞能量转移谱表现出了明显区别于弱场情况的特征:(1)强场时谱线的宽度显着变窄,并且谱线形状失去了弱场时的明显不对称性,随着激光强度的提高逐渐趋于对称;(2)谱线的峰值位置明显偏离了共振频率而向着非稳态翼一侧发生偏移,偏移量的大小随着转移激光强度近似成线性增加。(3)峰值碰撞截面随着转移激光强度的增加而增大,并在增大到一定程度时出现了饱和现象。在激光感生碰撞电荷转移的研究方面,本文提出了一个新的单光束Xe~+-N激光感生碰撞电荷转移系统,这在国内外的研究中尚未见过报道。由于其特殊的能级结构,利用一束~440nm激光即可完成从反应初始能态Xe~+的制备到激光感生碰撞电荷转移产生N~+的整个过程,这与通常的激光感生碰撞过程需要两束激光完全不同。在理论方面,首先推导了与之相应的激光感生碰撞电荷转移的二能级理论模型,得到了态振幅的运动方程,并给出了碰撞跃迁几率和碰撞截面的表达式。在此基础上,对此Xe~+-N系统进行了数值计算,得到了不同转移激光强度和失谐量时的碰撞跃迁几率和碰撞截面。对~440nm波长转移激光的计算结果表明,在此波长附近激光感生碰撞电荷转移截面随转移激光波长的变化处于水平线性区,并且随着激光强度的增加近似成线性增大,证明了在该系统中实现本文提出的单光束激光感生碰撞电荷转移过程的可行性。在实验上,将分子束技术和飞行时间质谱检测技术相结合,对Xe~+-N系统的激光感生碰撞电荷转移过程进行了实验研究,据我们所知,迄今为止国内外尚未发表过相关的报道。首先利用~440nm染料激光多光子共振电离的方法制备了该系统的初始储能态Xe~+,并测得了Xe在440nm波长附近的多光子共振电离谱,在不同参数条件下的实验结果表明利用光阑对光束进行模式净化以及适当减小束源压力有利于抑制电离谱的宽度以及避免离子信号出现饱和现象。在此基础上,利用一束~440nm染料激光从实验上实现了该系统由Xe~+产生N~+的激光感生碰撞电荷转移过程。利用飞行时间质谱检测法对反应的产物离子(Xe~+、N~+和N~(2+))进行了探测,并对束源压力、激光波长和强度等参数对离子强度和产额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实验结果证实了在440nm波长附近,碰撞截面随激光波长的变化近似恒定,随激光强度的增加近似成线性增大的结论,与理论计算结果相一致,证明了理论计算的合理性。(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期刊2009-11-01)
马菲,于龙江,王鹏,艾希成,大友征宇[5](2009)在《嗜热菌Thermochromatium tepidum核心复合物的结构与超快能量传递和电荷转移动力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光合作用被认为是地球上最重要的化学反应,为生物生存提供物质基础。天然光合作用体系拥有高效的原初能量传递和电荷转移机制,以及完善的自我保护机制,是创制(本文来源于《生物物理学报》期刊2009年S1期)
马菲,于龙江,王鹏,艾希成,大友征宇[6](2009)在《嗜热菌Thermochromatium tepidum核心复合物的结构与超快能量传递和电荷转移动力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光合作用被认为是地球上最重要的化学反应,为生物生存提供物质基础。天然光合作用体系拥有高效的原初能量传递和电荷转移机制,以及完善的自我保护机制,是创制(本文来源于《第十一次中国生物物理学术大会暨第九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摘要集》期刊2009-07-12)
张海燕[7](2006)在《纳米氟化物中稀土离子间能量传递及电荷转移》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十六烷基叁甲基溴化铵/正丁醇/正辛烷/水微乳体系制备出了以KMgF_3为基质的双掺和单掺稀土离子的纳米粒子。运用XRD确认了制各所得样品为立方晶系;研究了掺杂体系的光谱性质,并与高温固相法制备的产物进行了比较,讨论了掺杂体系中稀土离子间的能量传递及电荷转移过程。 制备所得的KMgF_3:Eu纳米粒子的尖峰发射峰位于360nm,宽带最大激发峰值位于250nm,与体相的多晶粉末和单晶相比分别蓝移了62nm和80nm。KMgF_3:Gd纳米粒子在311nm处有一线发射峰,对应于Gd~(3+)的~6P_(7/2)→~8S_(7/2)跃迁发射。 通过实验证明在KMgF_3:Ce,Yb纳米微粒中存在Ce~(3+)→Yb~(3+)的电荷转移过程。在KMgF_3:Ce,Tb和KMgF_3:Ce,Gd、KMgF_3:Ce,Eu纳米粒子中存在Ce~(3+)→Tb~(3+)、Ce~(3+)→Gd~(3+)、Ce~(3+)→Eu~(2+)的能量传递过程。(本文来源于《长春理工大学》期刊2006-12-01)
张国志[8](2006)在《电容间电荷转移前后能量守恒问题的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电容器是常见的电路元件之一,电容器方面的习题涉及电容的电压、电流、电量及电容器的储能;但电容间电荷转移前后能量守恒问题是容易被忽视、同时也是值得探讨的问题.这方面的讨论不但能加深学生对电容有关知识的理解、掌握,而且对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方法、踏实的学习态度也大有好处.本文通过例题讨论(本文来源于《技术物理教学》期刊2006年03期)
刁丽颖,顾文祥,陈跃辉,马凤才[9](2006)在《吲哚染料的电荷转移和能量转移:应用于无金属的染料敏感太阳能电池(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对于应用于无金属染料敏感太阳能电池的吲哚染料用量子化学方法进行研究.对比研究吲哚染料的基态和激发态性质,揭示了随着绕丹宁环数目的增加,HOMO和LUMO的能量差减少,吸收光谱红移,但是束缚能增加,跃迁偶极矩减少;依据电荷差分密度,电荷和能量从苯乙烯转移到吲哚环和绕丹宁;电子空穴相干性主要表现在吲哚环和绕丹宁环,对于吲哚染料系统,存在一个绕丹宁环的体系的激子数目为30个原子,带有两个绕丹宁环的体系激子数目有40个原子.理论计算结果可以应用于无金属的染料敏感太阳能电池的吲哚染料的计算机辅助设计中.(本文来源于《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Physics》期刊2006年03期)
周效信,李白文[10](1999)在《中等能量入射的质子,α粒子与氦原子碰撞的电荷转移》一文中研究指出将最近引入的渐近两态原子轨道展开方法用来研究双电子碰撞体系 H+ + He 和 He2 + + He 的电荷转移过程.结果表明,由该方法得到的电子俘获截面在中高能区与满足边界条件的一级波恩近似( 即 B1 B 近似) 和实验结果符合得很好,并且在中低能区,比 B1 B 方法有很大改善,然后指出了由一级微扰理论所得结果在中低能区与实验结果不符的原因.(本文来源于《物理学报》期刊1999年08期)
电荷转移与能量转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The considerable improvement on the power conversion efficiency(PCE)for emerging non-fullerene polymer solar cells is still limited by considerable voltage losses that have become one of the most significant obstacles in further boosting desired photovoltaic performance.Here we report a comprehensive study to understand the impacts of charge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电荷转移与能量转移论文参考文献
[1].严运安,Jorge,A.Morales.H~++CO_2散射在30电子伏能量下电荷转移和非电荷转移的非绝热分子动力学模拟(英文)[J].ChineseJournalofChemicalPhysics.2018
[2].张渊.电荷转移态的非辐射复合损失及能量无序度对非富勒烯有机太阳能电池开路电压影响的机制研究(英文)[C].第五届新型太阳能电池学术研讨会摘要集(有机太阳能电池篇).2018
[3].朱园园,张佳,古双喜,薛敏钊,刘燕刚.TBT/CuPc复合薄膜的制备及能量/电荷转移研究[J].光学与光电技术.2011
[4].张洪英.激光感生碰撞能量转移和电荷转移的理论与实验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
[5].马菲,于龙江,王鹏,艾希成,大友征宇.嗜热菌Thermochromatiumtepidum核心复合物的结构与超快能量传递和电荷转移动力学研究[J].生物物理学报.2009
[6].马菲,于龙江,王鹏,艾希成,大友征宇.嗜热菌Thermochromatiumtepidum核心复合物的结构与超快能量传递和电荷转移动力学研究[C].第十一次中国生物物理学术大会暨第九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摘要集.2009
[7].张海燕.纳米氟化物中稀土离子间能量传递及电荷转移[D].长春理工大学.2006
[8].张国志.电容间电荷转移前后能量守恒问题的探讨[J].技术物理教学.2006
[9].刁丽颖,顾文祥,陈跃辉,马凤才.吲哚染料的电荷转移和能量转移:应用于无金属的染料敏感太阳能电池(英文)[J].ChineseJournalofChemicalPhysics.2006
[10].周效信,李白文.中等能量入射的质子,α粒子与氦原子碰撞的电荷转移[J].物理学报.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