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射偏移成像论文-孟祥羽,孙建国,孙章庆,魏脯力,徐则双

反射偏移成像论文-孟祥羽,孙建国,孙章庆,魏脯力,徐则双

导读:本文包含了反射偏移成像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起伏海面,不等距差分,逆时偏移,地下照明

反射偏移成像论文文献综述

孟祥羽,孙建国,孙章庆,魏脯力,徐则双[1](2019)在《起伏海面对反射地震偏移成像结果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实际海面受风浪的影响是个随机起伏的复杂曲面.一个随机起伏的自由表面对地震波形成相当复杂的散射,进而影响波场在靶区的二次照明与成像结果;此外,起伏海面具有小尺度随机起伏的特性,难以用贴体网格等处理大尺度起伏地表的常规方法和技术对其进行逼近和处理.鉴于此,利用不等距有限差分法实现小尺度起伏海面的波场自由表面边界条件,以此进行正演、波场照明分析;利用逆时偏移(Reverse Time Migration,RTM)进行起伏海面下的成像并对成像结果进行分析.不同模型的试算结果表明:起伏海面引起的复杂散射使靶区地下照明不均匀、成像界面发生弯曲和畸变,从而降低成像结果的分辨率和信噪比.(本文来源于《地球物理学报》期刊2019年08期)

刘鑫池,耿建华[2](2019)在《一次反射波与自由表面多次波联合偏移成像:模拟数据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逆时偏移互相关成像条件,一次反射波与自由表面多次波联合偏移成像可以提供更宽的地下照明成像,以弥补一次反射波覆盖不足,同时不需要预测分离多次波,但是,在成像过程中也引入了偏移假象。首先对一次反射波与自由表面多次波联合偏移成像条件进行分析,通过对模拟数据成像结果分析,提出利用多次波信息进行成像,需要用震源子波和相位反转的地震记录作为逆时偏移中的源端波场做正向传播,原始地震记录作为检波端波场做反向传播,方可获得具有自由表面多次波成像贡献的结果。数值试验结果表明,尽管一次反射波与自由表面多次波联合逆时偏移可以提供更宽的地下照明成像,但是,随着自由表面多次波能量的增强,偏移假象也随之增强;当自由表面多次波能量减弱时,尽管偏移假象相应减弱,但是自由表面多次波对宽角照明成像贡献也随之减弱。因此,一次反射波与自由表面多次波联合偏移成像需要更深入研究。(本文来源于《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期刊2019年04期)

邹强,黄建平,刘定进,魏巍,郭旭[3](2019)在《基于最小二乘逆时偏移的场声反射成像测井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声反射成像测井技术(ARILT)在井旁裂缝、孔洞性储层评价中成为研究热点。常规ARILT的探测深度一般在20 m以内,且对复杂构造边界刻画能力不足。本文基于测井观测系统及采集参数,将最小二乘逆时偏移(LSRTM)地震成像技术引入ARILT中,以提高井旁区域有效成像范围和成像精度。本文在实现偏移算法及处理流程基础上,将算法用于典型模型和实际资料,重点分析不同频率、深度和偏移方法成像效果的差异。成像结果对比发现:(1)偏移算法影响ARILT成像精度,LSRTM具有较高分辨率,并能揭示构造体横向变化特征;(2)激发源频率也影响成像分辨率,提高频率会改善分辨率,但会降低探测深度;(3)在给定的测井观测参数下,LSRTM能有效探测23 m范围内的井旁构造。(本文来源于《CT理论与应用研究》期刊2019年01期)

李建国,黄建华,李彦鹏,陈沅忠,吴俊军[4](2018)在《Walkaway VSP反射层析建模及迭前深度偏移成像》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VSP技术飞速发展,Walkaway VSP、3D VSP广泛应用于油气勘探开发领域。VSP地面激发、井中接收的观测方式,导致不对称射线路径,使得地面地震成熟的速度分析方法无法用于VSP速度分析。如何建立准确的2D、3D速度场,是Walkaway VSP、3D VSP精确成像的关键所在。本文以中国东部某井Walkaway VSP数据为基础,研究了Walkaway VSP反射层析建模及迭前深度偏移成像。主要技术思路:分别计算Walkaway VSP相同观测系统下理论模型数据和实际资料,在井底以下标志层反射波的旅行时及其残差;建立层析反演矩阵并求解;迭代更新速度模型直至模型与实测旅行时的残差达到给定精度;采用ω-x域单程波算子和相关成像条件实现迭前深度偏移。经实例验证,本文方法能建立准确的2D速度场,成像精度高。(本文来源于《CPS/SEG北京2018国际地球物理会议暨展览电子论文集》期刊2018-04-24)

李龙[5](2016)在《阵列声波测井反射波偏移成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油气藏的勘探开发工作正在逐渐从常规型转向非常规型油气藏,而这些非常规小型隐蔽的油气藏,通常具有井旁地层发育断层、裂缝、孔洞等小型地质构造的特点。因为传统的陆表地震勘探和VSP的分辨率低,而常规的声波测井由于其原理的限制,探测深度较浅,这些方法都难以有效的探测上述的小型地质构造。作为一种新型的测井技术,声波反射成像测井相对于地震勘探和常规声波测井同时具有较高的分辨率和较深的径向探测深度的特点,能够有效的探测到井旁十米到二十米的地质构造。针对复杂的地质构造选择合适的偏移成像方法是十分重要的。由于常规的迭后偏移分辨率不够高并且不能应用于速度变化特别剧烈的地区,所以在复杂的地质条件和非常规油气藏中应用有限,不适用于井旁微小地质构造的探测。而迭前时间偏移虽然计算效率较高,但不适用于速度变化剧烈地区。相比,迭前深度偏移成像分辨率高,且能够适应地质条件复杂,横向速度变化剧烈的地质构造,能够比较准确的描述这些微小构造的。本文首先推导了二维情况下的声波与弹性波方程,其次采用有限差分正演模拟了井眼模式条件下的弹性波传播情况,然后用傅立叶有限差分迭前深度偏移成像方法做了偏移。本文还研究了影响偏移成像结果的因素,包括速度模型、信噪比、井周侵入层,进而提出了有效解决这些影响因素的方案。最后,本文用多种理论模型做了偏移成像处理,通过处理分析结果,证明了迭前深度偏移成像的准确性以及我们改进方案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期刊2016-05-01)

朱瑞[6](2016)在《基于逆时偏移的地震反射波成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地震偏移是地震数据处理中的关键技术,直接影响成像效果,在众多偏移方法中,迭前逆时深度偏移是最精确的一种偏移方法。主要原因是逆时偏移采用双程波动方程,没有倾角限制,能适应空间速度剧烈变化的情况,因此是解决复杂地质构造成像的理想方法。本文主要包含六个方面的内容,分别是逆时偏移的发展现状、波动方程正演基本理论、波场正演模拟及特征分析、逆时偏移基本理论、逆时偏移、结论与展望。正演模拟是实现逆时偏移的基础,文章介绍了地震波正演模拟的基本原理,详细推导了二维声波和弹性波的一阶速度应力方程及其交错网格差分格式,并对有限差分的稳定性和数值频散问题进行了探讨。通过编程实现了二维声波和弹性波的正演模拟,对波场特征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交错网格有限差分法模拟结果符合实际情况,并且与地震波理论相一致。本文采用PML吸收边界条件,对边界入射波进行有效的吸收衰减,效果良好。本文的核心是:采用基于高阶交错网格法的声波方程进行正演模拟,同时对接收波场进行逆时延拓,利用互相关成像条件,PML吸收边界条件,实现了断层模型和Marmousi模型的逆时偏移,偏移结果与Kirchhoff迭前深度偏移对比验证了逆时偏移的有效性。文章通过实测数据的逆时偏移处理,并与传统迭前时间偏移对比,更突出了逆时偏移的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期刊2016-03-21)

肖承文,李军孝,吴兴能,徐明,张承森[7](2014)在《远探测声反射成像测井裂步式傅里叶法偏移成像》一文中研究指出远探测声反射成像测井相比地震勘探有更高的分辨率,相比常规声波测井有更深的横向探测深度,可以对井外裂缝、孔洞及其他地质界面进行探测,进而对复杂、隐蔽性油气藏进行评价。有效的偏移成像算法是声反射成像测井资料应用的关键。提出远探测声波井下裂步傅里叶迭前深度偏移方法进行偏移成像处理。该方法基于地震资料处理方法中的裂步式傅里叶偏移方法,针对声反射测井作了相应的改进,不受倾角限制和频散的影响,同时,可以适应速度场中等程度的垂向变化。通过数值模拟数据以及实际资料的处理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测井技术》期刊2014年02期)

张振波,刘杰明,李叁福,王新领,但志伟[8](2013)在《共反射角偏移在礁滩复杂地质体成像中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生物礁滩地质体具有高速、侧翼边界陡的特点,提出应用共反射角偏移成像技术(CRAM)进行生物礁滩地质体的成像。模型分析表明,虽然CRAM与Kirchoff偏移均属于射线类偏移技术,但是与Kirchhoff迭前深度偏移技术相比较,考虑了多路径的CRAM具有适应大倾角反射面、高速层下反射界面的成像,振幅保真性好、分辨率高的优势。通过建立速度变化大的礁滩模型,证实速度的强烈变化影响射线追踪和波形的稳定性,适当的速度平滑可以改善CRAM技术对复杂地质体的成像质量,有助于提高礁滩复杂地质体的地震识别。(本文来源于《物探化探计算技术》期刊2013年02期)

陈瑜,李绪宣,孙渊,范廷恩[9](2012)在《斜井井间反射波逆时偏移成像技术及应用效果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解决油田开发过程中地面地震资料无法解决的高分辨率精细储层和隔夹层描述等问题,同时满足实际油田开发过程中既有直井又有斜井的井间地震资料成像需要,探讨了井间地震交错网格有限差分逆时偏移算法以及吸收边界等问题,针对共面斜井井间地震的理论模型和实际地震资料进行了逆时偏移成像。结果表明,偏移算法实现正确,实际资料逆时偏移成像剖面的信噪比和分辨率远高于地面地震成像剖面,且层间细节变化更丰富,与实际地层变化特征吻合较好,结果可信,为解决油田开发过程中地面地震资料无法解决的高分辨率精细储层和隔夹层描述等问题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地质科技情报》期刊2012年04期)

魏周拓,陈雪莲,范宜仁,邓少贵[10](2010)在《井旁地质界面的反射波模拟及f-k偏移成像》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现有阵列声波测井仪器,对井旁不同角度和不同位置井旁地质界面的全波波列进行了物理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在现有仪器源距范围内,可以从全波波形中观测到清晰的反射纵波。在此基础之上,针对阵列声波全波数据特点,对Stolt的f-k偏移方法进行了改进,使其更适应于阵列声波测井需要。该方法不受地质界面倾角的限制,而且一次可以有效地处理大量现场数据,可以分别得到上倾和下倾井旁地质界面图像。最后,应用该方法对一个倾斜井的阵列声波数据进行了处理,得到了井旁地层界面成像图,验证了该方法的可靠性。(本文来源于《科学技术与工程》期刊2010年36期)

反射偏移成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基于逆时偏移互相关成像条件,一次反射波与自由表面多次波联合偏移成像可以提供更宽的地下照明成像,以弥补一次反射波覆盖不足,同时不需要预测分离多次波,但是,在成像过程中也引入了偏移假象。首先对一次反射波与自由表面多次波联合偏移成像条件进行分析,通过对模拟数据成像结果分析,提出利用多次波信息进行成像,需要用震源子波和相位反转的地震记录作为逆时偏移中的源端波场做正向传播,原始地震记录作为检波端波场做反向传播,方可获得具有自由表面多次波成像贡献的结果。数值试验结果表明,尽管一次反射波与自由表面多次波联合逆时偏移可以提供更宽的地下照明成像,但是,随着自由表面多次波能量的增强,偏移假象也随之增强;当自由表面多次波能量减弱时,尽管偏移假象相应减弱,但是自由表面多次波对宽角照明成像贡献也随之减弱。因此,一次反射波与自由表面多次波联合偏移成像需要更深入研究。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反射偏移成像论文参考文献

[1].孟祥羽,孙建国,孙章庆,魏脯力,徐则双.起伏海面对反射地震偏移成像结果的影响[J].地球物理学报.2019

[2].刘鑫池,耿建华.一次反射波与自由表面多次波联合偏移成像:模拟数据分析[J].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2019

[3].邹强,黄建平,刘定进,魏巍,郭旭.基于最小二乘逆时偏移的场声反射成像测井模拟[J].CT理论与应用研究.2019

[4].李建国,黄建华,李彦鹏,陈沅忠,吴俊军.WalkawayVSP反射层析建模及迭前深度偏移成像[C].CPS/SEG北京2018国际地球物理会议暨展览电子论文集.2018

[5].李龙.阵列声波测井反射波偏移成像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北京).2016

[6].朱瑞.基于逆时偏移的地震反射波成像研究[D].华北水利水电大学.2016

[7].肖承文,李军孝,吴兴能,徐明,张承森.远探测声反射成像测井裂步式傅里叶法偏移成像[J].测井技术.2014

[8].张振波,刘杰明,李叁福,王新领,但志伟.共反射角偏移在礁滩复杂地质体成像中的研究[J].物探化探计算技术.2013

[9].陈瑜,李绪宣,孙渊,范廷恩.斜井井间反射波逆时偏移成像技术及应用效果初探[J].地质科技情报.2012

[10].魏周拓,陈雪莲,范宜仁,邓少贵.井旁地质界面的反射波模拟及f-k偏移成像[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0

标签:;  ;  ;  ;  

反射偏移成像论文-孟祥羽,孙建国,孙章庆,魏脯力,徐则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