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喻理解论文_帅江云,晏小琴

导读:本文包含了隐喻理解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学习者,汉语,认知,驯兽师,概念,策略,表征。

隐喻理解论文文献综述

帅江云,晏小琴[1](2019)在《英语专业学习者的隐喻理解能力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比两组不同水平的英语专业大学生隐喻理解能力,分析语言水平在隐喻理解中的作用,以期了解英语专业大学生的隐喻理解能力总体水平。结果发现:高水平被试的隐喻理解能力总体高于低水平的被试,但在个别隐喻句的理解上,语言水平差异的解释力不大;隐喻判断和隐喻解释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本文来源于《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6期)

郭艳君[2](2019)在《基于概念表征的英语学习者隐喻理解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理解英语隐喻是掌握英语应用逻辑的重要前提。我国的学习者,通常会采用"分析型"模式解析英语隐喻,这一问题将降低隐喻理解的准确性。本文将首先提出概念表征的基本特征,并提出制约我国学习者理解英语隐喻的主要因素,同时将依据概念表征,对这一问题进行详细分析。(本文来源于《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10期)

吴媚,余涛[3](2019)在《隐喻意义及其理解的具身性考察》一文中研究指出意义是语言研究的核心问题。隐喻意义的获得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隐喻理解主要是对隐喻意义的理解。以往的隐喻理解理论没有理清隐喻及其意义的本质。认知语言学的具身理论为隐喻及其意义的理解开辟了新的视角。隐喻的意义及其理解需要具身经验及与身体相关的意象图式。(本文来源于《文教资料》期刊2019年19期)

陆兮婷[4](2019)在《大学英语词汇教学中学生隐喻理解能力的培养途径探索》一文中研究指出语言学习者的隐喻能力研究是当前隐喻研究的热点和重点之一。认知语言学认为,隐喻是语言的自然属性,该属性在词语构成、语义转化、一词多义等方面都有所体现,隐喻属性是词汇发展变化的原动力。语言的隐喻属性给大学英语词汇教学带来了诸多启示,教师应以隐喻认知理论为指导,通过有效途径,着力培养学生的隐喻理解能力。(本文来源于《开封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裴于兵[5](2019)在《中国英语学习者的隐喻理解策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Richards认为,在我们的日常对话中,每3句话中,就会有一个隐喻的出现。可见,隐喻对于学习者的语言学习与理解有着重要影响。因此,本文以英语学习为例,探讨如何提高中国英语学习者的隐喻理解能力,进而促进他们英语学习能力和应用能力的发展。(本文来源于《北方文学》期刊2019年18期)

陶然[6](2019)在《关于留学生对汉语隐喻表达的认知理解调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当代认知的隐喻研究,隐喻表达在汉语中已不再是单一的修辞方式,人们通常在表达时,通过隐喻表达的方式来表述情感、思想方式、意义等。认知语言学认为,隐喻在人类认知以及社会活动中都十分重要,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它基于一定的语言环境,使实际中并不相连的事物联系在一起,产生暗示的意味,使表达生动有趣。对于将汉语作为目的语的学习者来说,这样的表达方式对学习者的理解和交际表达是否有推动作用,值得研究。因此,汉语隐喻表达的研究就显得十分重要。《中国微镜头:视听说系列教材》是近年来编着的关于视、听的立体化综合性教材。教材中的语言表述真实自然,为学习者展现最基本的交际场景,拉近课堂学习与实际生活的距离。该教材利用了丰富的线上视频资源,其素材包括了生活、社会、当代经济、旅行、文化、教育、商务交际常用话语等。其中的词汇较初级阶段的义项更为丰富,并且具有一定的文化内涵,其中包含了丰富的汉语隐喻表达。本文从隐喻理论着手,将隐喻理论运用到二语习得和教学当中,以上述教材为研究文本,考察教材中隐喻表达的分布并结合理论将其分类、归类。根据教材中的隐喻表达进行问卷设计,以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的中高级水平留学生为调查对象,考察留学生对汉语隐喻表达的认知理解,根据隐喻表达的分类及学生的学习时间、年龄、文化圈等方面分析影响其认知隐喻表达的因素,最后根据所发现的问题提出对教学方面相关的建议。本文一共包括六个章节,第一章绪论,主要介绍该选题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流程与方法、论文基本结构。第二章主要梳理隐喻理论的界定,以及国内外该理论的现状和发展,通过中英隐喻表达的对比来发现二者的不同及相同之处,为研究打下基础。第叁章,考察与分析了《中国微镜头:视听说系列教材》中的隐喻表达,提取其中所有的隐喻表达,进行分类与统计,接着在第四章对中高级汉语学习者进行关于对该教材中隐喻表达的认知与应用调查研究,统计数据并分析造成其认知理解困难的各种因素,在第五章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及教学建议,第六章总结本研究的闪光点及不足之处。(本文来源于《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期刊2019-06-04)

李瑶[7](2019)在《二语时间概念理解中的空间隐喻认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隐喻存在于人类思想和行为的各个方面,是语言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不是语言的“偏误”或者“异类”。人类的概念系统是隐喻性的。第一代认知科学是一种离身认知。离身认知强调概念、类别、关系等独立于人的主观意识,他们和人的身体经验无关。第二代认知科学对第一代认知科学予以尖锐的批评。第二代认知科学是一种具身认知,主要观点是概念、范畴、心智源自身体经验,人类借助自身身体结构感知万物。在人类的概念系统中,逻辑推理这种复杂的认知方式是来源于身体对世界的体验。隐喻作为一个桥梁把身体经验映射到抽象事物之上。Lakoff&Johnson(l 999)也谈到,我们对时间的多数理解是我们对空间运动的理解的隐喻说法,这就是时间-空间隐喻。时间的抽象性决定了它要通过空间隐喻的方式被人们理解。孙毅(2013)指出空间隐喻产生较早,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基本隐喻,可被人们直接理解。时间-空间隐喻在不同语言之中得到了证实。当前针对时间-空间隐喻的研究存在叁个问题:一、当前研究针对以英语为代表的拼音文字居多,汉语研究有限,其中汉语二语研究非常有限;二、当前研究未考察语言背景对二语者的时间-空间隐喻认知是否产生影响;叁、当前研究得出影响时间-空间隐喻的因素比较片面,缺少从认知、语言和文化综合角度进行分析。综上,本人参考Boroditsky(2000,2001)的实验范式,通过两个实验分别考察了英汉双语者在二语汉语和母语英语的情况下时间-空间隐喻情况。并且从具身认知、语言习得、民族文化等角度对实验结果进行了解释。实验一考察英汉双语者在第二语言汉语的语言背景下对时间-空间隐喻的加工状况,实验结果显示,水平空间启动下的反应时和垂直空间启动下的反应时差异边缘显着,前者比后者反应时略短,时间表征类型的主效应不显着。从中看出,英汉双语者在使用汉语时,表现出既不同于英语母语者时间-空间隐喻加工特点,也不同于汉语母语者时间-空间隐喻加工特点,因此英汉双语者在理解汉语时间-空间隐喻时是基于母语和二语双重经验。实验二考察英汉双语者在母语英语的语言背景下对时间-空间隐喻的加工,实验结果表明,英汉双语者在水平空间启动条件下的反应时更短,水平时间表征句的反应时最短,这意味着英汉双语者表现出英语时间-空间隐喻加工特点,这与前人的研究保持一致。由此可以得出英汉双语者理解英语时间-空间隐喻时是基于母语经验。但是,由于从具身认知视角研究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成果十分有限,而对汉语二语时间-空间隐喻的研究更少,本文关于英汉双语者的时间-空间隐喻研究还处于探索阶段,对于实验的假设和结论仍然需要进一步相关实证研究的验证和支持。(本文来源于《北京外国语大学》期刊2019-06-03)

李丹悦[8](2019)在《汉语二语学习者隐喻理解策略研究及模型构建》一文中研究指出隐喻的本质是一种认知现象。隐喻不是基于客观相似性,而是源于经验相似性,是将一个概念域(原始域)的图式结构投射到另一个概念域(目的域)之上,从而使我们能够通过前者来理解后者的一种认知方式。隐喻具有不同的类别,可以分为基本隐喻和复杂隐喻。基本隐喻的来源是直接身体经验,复杂隐喻由基本隐喻构成,同时包含了文化传统、价值观、信仰等因素,形成过程较为复杂。本研究主要着眼于汉语二语学习者隐喻理解策略使用情况,归纳总结汉语二语学习者隐喻理解过程中使用的策略类型。从隐喻类别和学习者母语文化背景出发,考察隐喻类别和学习者母语文化背景对隐喻理解正确率、策略使用次数、策略使用正确率的影响。研究从汉语二语学习者隐喻理解策略使用情况入手,通过分析策略使用情况,尝试构建隐喻理解过程模型。本研究采用有声思维法,23位汉语二语学习者进行了隐喻理解有声思维法报告,其中10位是泰语母语者,13位是马来语母语者。随后将所有报告数据进行转写,在质性分析的基础上,使用SPSS 25.0统计分析软件对收集到的有声思维报告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汉语二语学习者主要使用了9种隐喻理解策略,包括:字面解释、语法分析、随意猜测、词义解释、句子语境、联想类比、一般常识、目的语文化知识、母语知识。策略类型对策略使用次数和策略使用正确率产生显着影响。使用频率排名前叁的策略是句子语境、联想类比、一般常识。这叁种策略与语境相关,说明了语境(背景知识)对汉语二语学习者隐喻理解的重要作用。隐喻理解过程,是学习者相关背景知识和经验被激活的过程,隐喻理解依赖于句子语境,也依赖于学习者已有的经验知识。语法分析策略使用较少,汉语二语学习者较少依靠语法和语言知识理解汉语隐喻。策略使用的正确率反映了策略使用时的实际效率,从策略使用正确率的角度看,句子语境策略和词义解释策略在隐喻理解中的使用频率高,使用正确率也高;目的语文化知识、母语知识、语法分析的使用频率较低,但正确率高;一般常识策略使用频率高,但策略使用正确率低,说明这种策略虽然常用,但实际效率较差。研究中还探讨了隐喻类别和母语文化背景对隐喻理解策略使用的影响情况。主要发现有:一、隐喻类别和母语文化背景不影响策略使用次数和策略使用正确率。二、联想类比、一般常识这两种策略上,基本隐喻和复杂隐喻策略使用的正确率存在显着差异,基本隐喻的策略使用正确率显着高于复杂隐喻的策略使用正确率。隐喻类别是影响特定策略类型使用效率的一个因素。这一结果还进一步证明了与语境相关的不同类型策略在使用效率上存在差异,隐喻类别是影响其使用效率差异的一个因素。叁、在联想类比策略的使用正确率上,马来母语者显着高于泰语母语者。这说明特定隐喻理解策略的使用具有文化特殊性,不同母语文化背景的学习者对于特定策略的使用具有文化上的差异性。本研究基于汉语二语学习者隐喻理解策略使用情况,构建了“整体型”隐喻理解模型。汉语二语学习者“整体型”隐喻理解模型呈现出意义理解为先、以整体意义理解为主的特征,其隐喻理解过程依赖于语境和背景知识,较少使用语法分析等分析过程。进行隐喻理解时,与该隐喻相关的句子内部语境、学习者具身体验、百科常识、信仰价值观念、文化传统、母语文化,以及相关的语义联想都可能被激活。(本文来源于《北京外国语大学》期刊2019-05-31)

陆玮[9](2019)在《叁个隐喻——师生关系之理解与行动》一文中研究指出掐指一算,我在教育田地里已经耕耘了19个年头。期间,我不断完善对师生关系的理解:从懵懂期最浅层的"训斥与服从"到教师生涯生长期的"自由与约束",再到成熟期的"发现与生长"。我想,对师生关系逐步参悟的过程正是我教育观逐步形成的过程。(本文来源于《江苏教育》期刊2019年38期)

廖秋盈[10](2019)在《道德概念黑白隐喻理解中的映射:双向性及不平衡性》一文中研究指出道德概念黑白隐喻的内部映射机制是近年概念隐喻研究领域的重要课题,对隐喻内部机制的研究,可以为概念隐喻理论提供新的数据支撑,且对于我们深入了解概念隐喻映射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其中,关于道德概念黑白隐喻映射方向性的探讨还较少,且目前具身领域对于隐喻映射的单双向问题,还没有得出一致性的结果。关于道德概念黑白隐喻映射的平衡性,目前尚无学者研究。因此,为了探讨道德概念黑白隐喻映射的内部机制(映射方向性及平衡性),本研究设计4个实验,从各实验间的逻辑关系入手,研究道德概念黑白隐喻理解中映射机制的方向性和平衡性问题。实验1考察黑白视觉线索是否会影响被试对道德两难故事中道德行为的判断,结果显示:被试更倾向于认为白色背景下的人物行为是更道德的,而黑色背景下的人物行为是更不道德的。黑白视觉线索使被试对同一个道德两难故事人物道德性的判断产生了影响。实验2运用词汇翻译迫选任务,在意识层面研究道德概念黑白隐喻中目标域向始源域的映射。结果显示:当屏幕中央出现道德词时,被试倾向于选择白色的希腊非词为其正确翻译,当屏幕中央出现的是不道德词时,被试倾向于选择黑色的希腊非词为其正确翻译。因此在意识层面,被试将道德与白,不道德与黑进行了联结。实验3采用分离式Stroop范式探讨在黑白颜色方块的启动下,是否存在道德概念黑白隐喻始源域向目标域这一方向的映射,结果显示;当被试对白色方块判断后,对随后出现的道德词汇的判断反应时显着快于不道德词,对黑色方块判断后,对随后出现的不道德词汇的判断反应时显着快道德词。实验4采用与实验叁相同的分离式Stroop范式,探究在道德词(或不道德词)的启动下,是否存在道德概念黑白隐喻目标域向始源域这一方向的映射,结果显示;被试判断完词汇性质后,对随后呈现在屏幕中央的黑白方块反应时的差异不显着,即没有发现词汇类型对黑白方块判断速度的影响。4个实验的结果表明,在道德概念黑白隐喻理解中,不仅存在始源域向目标域方向的映射,也存在目标域向始源域方向的映射,即隐喻映射具有双向性的特点。且从始源域到目标域的映射力量相较于从目标域向始源域的映射力量更强,说明隐喻映射具有不平衡性的特性。(本文来源于《云南师范大学》期刊2019-05-15)

隐喻理解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理解英语隐喻是掌握英语应用逻辑的重要前提。我国的学习者,通常会采用"分析型"模式解析英语隐喻,这一问题将降低隐喻理解的准确性。本文将首先提出概念表征的基本特征,并提出制约我国学习者理解英语隐喻的主要因素,同时将依据概念表征,对这一问题进行详细分析。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隐喻理解论文参考文献

[1].帅江云,晏小琴.英语专业学习者的隐喻理解能力研究[J].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2].郭艳君.基于概念表征的英语学习者隐喻理解研究[J].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19

[3].吴媚,余涛.隐喻意义及其理解的具身性考察[J].文教资料.2019

[4].陆兮婷.大学英语词汇教学中学生隐喻理解能力的培养途径探索[J].开封大学学报.2019

[5].裴于兵.中国英语学习者的隐喻理解策略研究[J].北方文学.2019

[6].陶然.关于留学生对汉语隐喻表达的认知理解调查研究[D].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2019

[7].李瑶.二语时间概念理解中的空间隐喻认知研究[D].北京外国语大学.2019

[8].李丹悦.汉语二语学习者隐喻理解策略研究及模型构建[D].北京外国语大学.2019

[9].陆玮.叁个隐喻——师生关系之理解与行动[J].江苏教育.2019

[10].廖秋盈.道德概念黑白隐喻理解中的映射:双向性及不平衡性[D].云南师范大学.2019

论文知识图

朗香教堂隐喻理解的多义性thei...具身视域下隐喻理解的情绪启动...结构映射的叁阶段Fig.2.1threestages...1英语隐喻习语理解路径模型来表示:

标签:;  ;  ;  ;  ;  ;  ;  

隐喻理解论文_帅江云,晏小琴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