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哲学手稿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手稿,马克思,经济,学哲学,哲学,本质,海德格尔。
哲学手稿论文文献综述
唐玉生[1](2019)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学术影响力和研究热点分析——基于CSSCI(1998-2016)数据》一文中研究指出《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作为马克思最重要的着作之一,对我国学术研究的影响巨大,不仅被各研究领域学者所重视和广泛引用,研究成果广泛分布在20多个学科;吉林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等在《手稿》研究方面具有较强实力。通过CiteSpace构建的论文关键词共现知识图谱,可呈现我国近20年来《手稿》研究的热点和发展历程。(本文来源于《东岳论丛》期刊2019年12期)
张艳涛,钟文静[2](2019)在《青年马克思的能力思想及其当代中国意义——基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蕴涵的能力思想,构成了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人的解放和发展的重要思想资源。青年马克思将人的类能力和需要能力看作本质力量的重要构成部分,批判了异化劳动造成的人的类能力异化和人的尊严丧失,进而考察了资本增殖带来的需要能力异化和人与人的对立。透过资本与劳动的关系,马克思揭示出现代社会财富积累在人的发展问题中的悖论。他提出通过共产主义运动,实现人对自身能力的全面占有和日益丰富,从而富人不是占有财富的人,而是具有内在丰富性的人。青年马克思的能力思想启示我们: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和社会和谐有赖于人力资源和人才资源能力建设;在大国迈向强国关键期,改革开放应在更高水平上深化和扩展;只有把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才能有效摆脱贫困,实现共同富裕。(本文来源于《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6期)
代利刚[3](2019)在《分析哲学与欧陆哲学关系的康德式溯源和沟通——以康德“遗世手稿”的场域思想为反思向度》一文中研究指出莱特等呼吁分析哲学与欧陆哲学的冲突和融合问题是全球化视域下当今西方哲学讨论的首要问题。一些学者认为两种哲学的分野只是"分析(或逻辑)和综合(或非逻辑)的区分",此种论断是一种遗忘学术史的表征区分。从早期分析哲学和大陆哲学的生成来看,分析哲学推进康德与马堡学派对精密科学的先验分析方法,发展出具有客观性的逻辑系统。大陆哲学推进了康德理性的调节功能,以及西南学派的有效性维度,转向非数学的"意向结构"与实践生存论。因此,二者哲学的分歧集中在逻辑与有效性的关系问题上。当代新康德主义科学哲学的重要学者弗里德曼提出叁层结构的理性动力学力图整合二者关系,但堕入外在论、松散论和空洞论。"回到康德"是更为本源性的进路,作为康德思想"最后综合"的《遗着》提出"自我设定""以太运动力"为核心的场域思想,给出整合两种哲学的一元论的解题思路,此种进路并非斯宾诺莎主义的翻版,且避免了内在论和外在论的偏执。(本文来源于《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期刊2019年06期)
张自永[4](2019)在《马克思“劳动”概念的历史性生成——以《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为中心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居于马克思思想体系核心地位的劳动概念,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得以历史性地呈现。一方面,马克思对国民经济学家将劳动视为"私有财产的本质"进行了批判与扬弃;另一方面,他又从哲学层面对劳动加以理解与把握,即强调劳动之于人的生命活动、社会历史发展的积极意义。劳动概念是马克思构筑唯物史观的理论基石,也是科学揭示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钥匙。(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6期)
戈士国[5](2019)在《摄入与输出:《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书写方式》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马克思现代性批判的首个总体性文本,《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作为"哲学家"的马克思首次遭遇政治经济学所碰撞出的丰硕成果。通过视域拓展与融合,马克思既确立了探讨异化劳动条件下人的生存境遇及其超越的多重场景和视域,也开启了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出场方式,从而克服了思辨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空想社会主义因支离破碎所导致的有"原则缺陷"的理论状态。全面呈现《手稿》精神生产实验中的"摄入—输出"之书写方式,传达浸润文本内外的整体感、逻辑感、历史感和境界感,构成了《手稿》文本阐释的重要任务。(本文来源于《江海学刊》期刊2019年06期)
芮飞军[6](2019)在《马克思异化范畴的多视角阐释和现时代转化——基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再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马克思异化范畴经历了较长时间的讨论和争议,但仍有视角尚未充分展开,就是马克思的异化范畴对历史和现实的阐释功能和现时代的转化。异化范畴包含了劳动异化、技术异化、货币异化和精神异化等,异化范畴多视角解读能够帮助人们在历史唯物主义的轨道中分析众多社会缺陷和弊端。异化范畴只有划清与人道主义的错误立场,落实到历史唯物主义的轨道之中,才能使异化范畴在现时代发展运用中得以继承和发扬。异化范畴科学理解和运用,体现了马克思哲学的原生态意蕴,增强了马克思主义话语权建设。(本文来源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5期)
夏淼[7](2019)在《青年马克思共产主义思想的哲学意蕴及其当代意义——基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青年马克思以对人类社会发展"历史之谜"的解答为思考线索,对共产主义思想进行了集中而详细的系统阐述。重新透视《手稿》中关于共产主义思想的历史趋向、原则高度和存在论基础,探析马克思早期共产主义思想所蕴含的哲学意蕴,深刻领会其摆脱奴役、扬弃异化、实现人的解放的精神本质,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本文来源于《科学社会主义》期刊2019年05期)
王筱米[8](2019)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生态思想研究综述》一文中研究指出《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马克思青年时期的一部重要着作,尽管马克思没有在文本中明确提出过"生态"一词,但马克思却将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探讨贯穿始终。当前学术界对《手稿》中人与自然关系主要从四个方面进行研究:一是由对象性关系解读人与自然关系;二是从"人化自然"角度考察人与自然关系;叁是从劳动异化理论探析人与自然关系;四是构想共产主义社会中的人与自然关系。(本文来源于《现代交际》期刊2019年19期)
王佳宁[9](2019)在《马克思共产主义思想人学之维及其现实启示——基于对《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提出的共产主义思想,具有深厚的人学底蕴:在《手稿》中马克思分析了他所处时代人的物质贫困和精神贫乏及其背后的原因,指出了异化劳动与私有财产之间的相互作用,提出共产主义就是要通过"工人解放"达到私有财产的扬弃从而实现人的本质的复归。尽管《手稿》通常被认为是马克思哲学思想不成熟时期的作品,但其中将共产主义建构在人的需要的满足基础之上的思想,对新时代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美好生活需要等理念的提出提供了重要现实启示。(本文来源于《长江论坛》期刊2019年05期)
刘敏敏[10](2019)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生态思想及其现实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把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大力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中华民族向来尊重自然,热爱自然,绵延5000多年的中华文明孕育着丰富的生态文化。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是马克思思想史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篇章。其中,《手稿》中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论述为当今社会探寻人与自然和解之路提供了积极的理论思路。(本文来源于《求知》期刊2019年10期)
哲学手稿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蕴涵的能力思想,构成了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人的解放和发展的重要思想资源。青年马克思将人的类能力和需要能力看作本质力量的重要构成部分,批判了异化劳动造成的人的类能力异化和人的尊严丧失,进而考察了资本增殖带来的需要能力异化和人与人的对立。透过资本与劳动的关系,马克思揭示出现代社会财富积累在人的发展问题中的悖论。他提出通过共产主义运动,实现人对自身能力的全面占有和日益丰富,从而富人不是占有财富的人,而是具有内在丰富性的人。青年马克思的能力思想启示我们: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和社会和谐有赖于人力资源和人才资源能力建设;在大国迈向强国关键期,改革开放应在更高水平上深化和扩展;只有把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才能有效摆脱贫困,实现共同富裕。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哲学手稿论文参考文献
[1].唐玉生.《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学术影响力和研究热点分析——基于CSSCI(1998-2016)数据[J].东岳论丛.2019
[2].张艳涛,钟文静.青年马克思的能力思想及其当代中国意义——基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分析[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
[3].代利刚.分析哲学与欧陆哲学关系的康德式溯源和沟通——以康德“遗世手稿”的场域思想为反思向度[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19
[4].张自永.马克思“劳动”概念的历史性生成——以《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为中心的分析[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
[5].戈士国.摄入与输出:《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书写方式[J].江海学刊.2019
[6].芮飞军.马克思异化范畴的多视角阐释和现时代转化——基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再思考[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7].夏淼.青年马克思共产主义思想的哲学意蕴及其当代意义——基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分析[J].科学社会主义.2019
[8].王筱米.《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生态思想研究综述[J].现代交际.2019
[9].王佳宁.马克思共产主义思想人学之维及其现实启示——基于对《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分析[J].长江论坛.2019
[10].刘敏敏.《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生态思想及其现实意义[J].求知.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