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西部大开发新格局下西部地区高层次人才的培养路径论文

□王:西部大开发新格局下西部地区高层次人才的培养路径论文

[摘 要]西部地区高层次人才是推进西部大开发战略、实现西部经济社会繁荣发展的关键因素。随着西部大开发不断深入,国家针对西部地区高层次人才培养的扶持政策和人才项目计划相继实施,西部地区高层次人才队伍状况得到显著改善。但西部地区高层次人才培养中依旧存在培养重点不够突出、培养质量存在短板、培养投入较为弱化等问题。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新格局背景下,西部地区高层次人才培养应突出生态环保型、基础建设型、高新产业型等重点领域高层次人才的培养;提升高层次人才科研创新能力和人才涉外技能;发挥“一带一路”的引领带动作用,增加高层次人才培养综合投入,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水平。

[关键词]西部大开发 新格局 高层次人才 人才培养

2019年3月19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七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关于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指导意见》中指出,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要围绕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通过发挥共建“一带一路”的引领带动作用,加快建设内外通道和区域性枢纽,提高对外开放和外向型经济发展水平。特别是要更加注重推动高质量发展,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人力资源:截至目前为止,西矿企业在册员工达一万五千多人,但在公司职工中硕士学位以上的有147人,高级职称以上的有184人,其中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青海省优秀专家等有18人,在全员中的占比较小,仍然缺乏高学历高技术人才,在人力资源方面竞争优势不大,所以公司应通过绩效管理、薪酬福利等方式吸引优秀人才为公司服务。

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形成,其关键在于人才,尤其是高层次人才,西部高层次人才作为西部地区的战略性资源和发展增长极,必须将其培养工作视为第一要务摆在突出位置。优化西部高层次人才培养,进一步加强西部地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对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西部地区高层次人才培养的政策演进与成效

自中共中央、国务院2000年正式提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到党的十九大确定新时代以来,西部地区高层次人才的培养政策一直处于稳步出台状态,其顶层设计不断推陈出新,相关培养计划稳步有效落实,并在西部高层次人才培养中取得了较大成效。

(一)西部地区高层次人才培养的政策演进

200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2002年2月,为了配合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党中央、国务院又制定了《西部地区人才开发十年规划》,要求积极支持和帮助西部地区搞好人才开发工作,提高总体人才水平,建设高层次人才队伍,以保证西部大开发战略决策的顺利实施。

2002年5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的《2002—2005年全国人才队伍建设规划纲要》中,在加大对人力资源开发的投入中明确指出特别要加大对西部地区人才开发的投入,相应促进了西部地区高层次人才培养投入。

2003年1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召开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首次全国人才工作会议,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中,强调要突出重点,切实加强高层次人队伍建设,把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摆上重要位置。中高级领导干部、优秀企业家和各领域高级专家等高层次人才,是人才队伍建设的重点。同时明确指出要进一步做好西部地区人才培养工作,这使得西部高层次人才的培养迎来了新的历史发展机遇。

2007年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西部地区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强调要加强继续教育,依托重大建设项目和各类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着力提高专业技术人才的创新能力,加大“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高等学校高层次创造性人才计划”“百人计划”“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等各类高层次人才培养项目向西部地区的倾斜力度,同时启动“高层次专业人才援西工程”。

综上,采用全程健康教育模式对糖尿病患者进行护理,患者对疾病知识的了解更充分,治疗依从性更高,血糖控制情况更好,建议推广。

可见,本次改造工程仅有厂区西侧的细长地块和东侧厂前区少量预留用地可作为深度处理设施用地,综合比较,我们选择占地面积最小、工艺流程最简单、运行费用较低、运行管理简单的方案三 “磁混凝澄清池+纤维转盘滤池”作为本工程的深度处理工艺。

2010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召开了第二次全国人才工作会议,并在会后颁布了《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其中明确提出“为西部地区特别是边疆地区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这标志着西部地区高层次人才培养进入了一个更高的阶段,西部各省市自治区也都制定了各自相应的人才规划纲要,均明确要求加强高层次人才培养。

1.4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9.0版本统计学软件,对结果数据展开处理与分析。当P值在0.05以上时说明统计结果无显著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

(二)西部地区高层次人才培养的政策成效

以2017年的部分数据为例,西部12省市自治区建设工程监理企业高、中职称人员总数仅为120,186人,勘察设计机构高、中职称人员总数为231,682人,两者总数均连同期东部发达地区同类型基础设施建设高层次人才总量的一半都不到。除此之外,在高新科技产业型高层次人才总量上与中东部地区差距更是明显,2017年西部地区工业企业研究与试验发展(R&D)人员总数为277,321人,全国占比仅为10.13%,与同期中部、东部地区总量比例为1∶1.78∶6.75。这一系列数据足以反映当前西部高层次人才培养重点不够突出、关键型高层次人才稀缺的窘境,如果不及时加以改善,将导致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关键型高层次人才培养速度难以满足西部大开发推进新格局过程中形成的人才空缺,进而对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形成较大阻碍。

截至2017年年底,西部地区12省市自治区普通高等院校总量为675所,全国占比25.6%,基本与中部地区总量持平,远超2000年时的西部普通高等院校总数249所,使得高层次人才培养规模与中、东部的差距逐渐缩小。以普通高校本专科在校生规模为例,2000年东中西部分别为23.1万人、13.6万人和11.8万人,其规模比例为1.96∶1.15∶1,西部地区同中、东部地区差距明显;然而2017年数据显示,东中西部普通高校本专科在校生规模分别为1,053.9万人、763.7万人、700.0万人,其综合比例为1.50∶1.09∶1。

这一系列数据显示西部地区高层次人才培养无论是在体量上,还是在比例上均与中、东部地区差距明显缩小。随着西部地区高层次人才培养政策成效持续产出,西部高层次人才规模、质量及结构不断丰富完善,累计培养了近50万名德才兼备的各类型西部地区高层次人才,也将持续为西部地区大开发推进新格局输送宝贵的高层次人才,极大地促进了西部地区的繁荣与发展。

二、西部大开发新格局对高层次人才培养的新要求

自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在诸多政策项目的推动下,西部地区高层次人才队伍相较以往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为西部地区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领域的事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在当前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形势下,结合西部地区高层次人才现状,可以初步判定在西部地区高层次人才培养中依旧存在培养重点不够突出、培养质量存在短板、培养投入较为弱化等问题。

(一)面对新格局要求,高层次人才培养重点不够突出

究其原由,一是由于当前西部地区高层次人才培养体制机制不够健全,存在培养模式单一化、科研与教育二元分离、各培养单位各行其是、评价考核机制缺失等问题,不利于高层次人才理论与实践融合、信息与技术交流、素质与能力提升;二是由于西部地区在“两院”院士、“长江学者”及“千人计划”等尖端高层次师资总量上日渐减少引致的“马太效应”。梳理2017年全国尖端高层次人才分布数据后不难发现,我国尖端高层次人才师资多聚集于东部沿海省份。以“两院院士”数量为例,东部地区高校共有“两院院士”1,028位,而西部地区高校仅有“两院院士”134位,全国占比8.7%,可见西部尖端高层次师资匮乏现象严重。同时,由于西部地区高层次人才内外交流渠道狭窄、缺少针对高层次人才涉外技能的专业培训,使得现有西部高层次人才涉外交流水平不高,难以支撑西部大开发新格局下对外经济、技术交流,势必会对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造成一定影响。

随着西部大开发不断深入,国家针对西部地区高层次人才培养政策不断推陈出新,诸如“西部之光”人才培养计划、“西部地区人才培养特别项目”、“展望计划”西部人才工程、“春晖计划”、“高层次专业人才援西工程”等工程项目计划陆续推进,促进西部各省市自治区对西部地区各类人才的培养热度持续升温,其中对于西部地区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尤为明显,持续推进使得西部地区高层次人才相比之前已取得较大的改观,西部地区农村实用人才、医疗卫生人才、应用开发型人才以及高技能人才队伍均得到长足发展,基本上实现了高层次人才在高等教育、卫生服务、文化体育、科学技术、基础建设、工业农业等领域的全面覆盖。

土豆播种机的播种架试验装置的最优组合在试验优选方案中没有出现,为确保优选前后的播种质量在试验指标(粒距合格率、重播率、漏播率)上有可比性,进行二次试验,选取的主要参数为播种机架倾角α=10°、皮带转速ω=0.27m/s、种勺空间尺寸大小55mm×17.5mm。试验结果表明,优选后的排种器排种粒距合格率可达91.0%,重播率9%,漏播率2.0%。优选后的土豆播种机播种架试验装置综合指标优于其它参数组合下的排种性能。

(二)面对新格局要求,西部高层次人才培养质量存在短板

随着西部大开发的深入,特别是在当前加快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过程中,西部地区高层次人才培养质量存在的短板愈发显现,表现为高层次人才综合素质距离国内外高精尖人才水准相去较远,科研创新能力较差、涉外交流水平不高。西部地区高层次人才科研创新能力较差可以从其科研投资效益全国排名略窥一二。以2017年的数据为例,在全国各省份工业企业研究与试验发展(R&D)人员人均专利数(件/人)综合排名中,仅有四川省(0.45)、西藏自治区(0.47)达到中上水平,而西藏自治区整体水平较高也有可能是由于其研究与试验发展人员基数较小,仅为202人,其余西部地区10个省份均在下游水平徘徊,重庆市尤为明显,在科研投入水平与四川省总额大致相当时,其研究与试验发展人员人均专利数仅为0.22。

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要更加注重抓好大保护、抓好大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因而在西部地区高层次人才培养过程中对生态环境保护型、基础设施建设型、高新科技产业型高层次人才的培养是重中之重。但是当前西部地区高层次人才培养重点却不够突出,在行业分布上存在畸轻畸重现象,高层次人才资源整体布局显得不尽合理。如环保技术开发、环保设备生产、生态环境监测、生态环境治理等领域的生态环境保护型高层次人才,交通设施建设、工程勘测设计、现代物流仓储、电气通信建设等领域的基础设施建设型高层次人才,新材料、新能源、电子信息科技、人工智能技术等领域的高新科技产业型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力度不够,使得这三类重点高层次人才相对匮乏。

在折页机构中引入弹簧后,折页机构的增加了8个局部自由度,4个为轴承的径向动态刚度引起的变形量lki,表现为弹簧受到压缩变形;4个为轴承径向压缩的角度γi,表现为弹簧压缩方向的变化.将运动副间隙假设成无质量刚性杆,将轴承滚子假设为弹簧.用刚性杆与弹簧组合模拟折页机构各运动副接触情况,即为刚性杆弹簧组合假设.

(三)面对新格局要求,西部高层次人才培养投入不足

面向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西部地区现有高层次人才培养投入力度不够,难以支撑西部地区实现大保护、大开放以及推动高质量发展,具体表现在西部地区高层次人才培养及科研经费投入较低、高层次人才培养配套机制投入不足,使得在西部地区高层次人才培养工作实施方面捉襟见肘,不仅缺乏聚集西部地区人才参与高层次培养的吸引力,而且极易导致西部地区高层次人才合约期满外流,加剧现有地区高层次人才总量不足以支撑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困境。

2017年1月,国务院正式批复的《西部大开发“十三五”规划》中指出要实施更加积极的创新人才引进政策,健全人才流动机制,注重培养一线创新人才和青年科技人才,通过东西部联动机制增加西部科技创新力量,深入实施东部城市对口支援西部人才开发工程,进一步加强西部高层次人才培养。

从西部地区科研经费投入中的R&D经费投入状况来看,据相关资料,虽然近年来西部大部分地区的R&D经费占地区生产总值(GDP)比例均有所上涨,但是在总量上西部地区相当部分省份R&D经费投入不高,与中东部较发达省份仍然差距较大。以2017年的数据为例,在全国省份R&D经费投入总量排名中,西部只有四川省、重庆市的R&D经费投入总量处于中游水平,西部R&D经费投入总量最大的四川省仅居于第12位,为301.08亿元,甚至比不上同期的中部省份,和东部沿海省份在总量上更是相去甚远,仅为浙江、广东两省的R&D投入的1/6,居于后10位的有7个是西部地区的省份,至于R&D投资本来就相对较少的宁夏、青海、西藏则分别只有29.11亿元、8.32亿元、0.3亿元,这也从侧面反映了西部地区高层次人才培养及科研经费投入弱化的问题。

从高层次人才培养配套机制投入来看,西部地区尚未建立现代化的高层次人才市场,且在高层次人才激励保障机制投入上极为弱化,突出表现为西部地区高层次人才平均工资及福利水平较东部沿海省份差距明显,导致西部地区耗费心力培养的高层次人才合约期满外流,无法稳定为西部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持续动力。由此可见,当前加大西部地区高层次人才培养配套投入已迫在眉睫。

三、西部大开发新格局背景下高层次人才的培养路径

当前西部地区要有效进行高层次人才培养,就必须将其置于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背景下进行深入思考,探索出具有针对性的高层次人才培养路径,充分弥补目前西部高层次人才培养重点不够突出、培养质量存在短板、培养投入弱化的不足。

(一)突出生态环保型高层次人才培养,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

1.充分依托现有生态环境研究院所

经典文献是那些历经时光淘洗,能提供给我们有关具有“深刻意涵和基础性”问题开放性答案的文本,其思想和观点具有丰富性、建设性和普适性。阅读推广为实现推动主流文化和价值观的传承,首先要明晰“经典文献”之所以为“经典”之“道”,才能顺“道”而“导”,才能“导”有其效。

西部地区应当优先依托诸如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及三峡生态研究所、青藏高原研究所等现有生态环境研究院所,积极发挥各自平台优势和影响力,不断凸显高级研究院所以才聚才、以才引才、以才育才的“裂变”效应。同时探讨各独立研究院所之间的高层次生态环保型人才联合培养,构建人才培养运行体系,由被动培养接受向主动培养发展转变,按需制订相应人才培养计划,适当放宽遴选标准,积极吸纳培养对象,初步建立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的生态环境保护高层次人才培养开发工作机制,实现西部地区生态环保型人才培养的循环运作及批量产出,不断扩大其总体规模。

2.积极建设生态环境保护重点实验室

西部地区要突出生态环境保护高层次人才培养,就必须针对当前西部最为严峻的水土流失、土壤沙化、沙尘暴等生态问题以及传统的水体污染、土壤污染、大气污染等环境问题,精准对接高层次环保人才现实空缺,积极筹备建设各级生态环境保护重点实验室,重点扩充紧缺人才领域的实验室数量,同时要在西部地区联合西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引进优质师资资源,提供基础数据和网络信息、分析实验环境,建设拥有一流的科研仪器设备的研究平台,为生态保护工程开发和环境治理技术创新研究的高层次生态环保人才的培养提供条件支持。对于有发展前途的地区中青年高层次人才,要广开渠道,重点培育,综合提升西部生态环境治理能力、促进科技创新与环境保护结合的能力,从而为西部地区培养一批紧缺型高层次生态环境保护人才。

(二)加强基础建设型高层次人才培养,建设内外通道及区域性枢纽

(3)工匠精神与高校党建思政研究工作融合的发展方向是改革创新、与时俱进。理论创新的基础上是中国经济社会改革和发展中的特色、亮点和成果。反之,理论创新又不断推动社会改革的深化和发展。理论研究是为了发现未知、探索未来,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开展创新性研究,体现理论的探索性和创新性。在党建和思想政治理论研究中,要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树立强烈的问题意识和创新意识,不断研究新问题、探索新情况、总结新经验、进行新概括,积极回答高校附属医院工作实践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不断丰富和完善党建理论。

2.建立健全高层次人才监督考核机制

很多学生在参与中长跑活动后会出现一些副作用,包括胸闷、气短、脸色发白等,这些副作用让学生对中长跑活动存有一定的抵触心理。所以教师要云用合适的方法引导学生去“善后”,帮助学生去可致不良反应,这样能够让学生环节对中长跑活动的为难心理。如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做一些保健按摩、放松操,适当的做一些简单的轻松的小游戏等,让学生对中长跑活动不再抵触。

2.建设基建企业人才继续教育平台

西部地区在外在吸纳培养高层次基础设施建设人才的同时,应积极联合西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及专业培训机构,探索开展基建企业人才继续教育平台建设,采用多种教育模式为其提供在职培训,将继续教育与科研课题、技术职务聘任等相结合,推进继续教育手段的现代化,以加强对西部现有基础设施建设企业集团中人才的继续教育,注重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及理念,强化深层次理论和业务培训,将现有中层次技术人才内生培养开发成为企业紧缺的高层次基础设施建设型人才。

(三)扩大高新产业型高层次人才培养,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1.推行企业同高校联合招收博士后模式

西部地区应积极促进企业博士后工作站对接高等院校博士后科研流动站,鼓励实行“双线制”教育,建立“校企战略联盟”,将学历教育与应用型职业教育相结合,实现企业和高校联合招收博士后模式,将企业较强的经济实力及较好的科研条件同高校较强的科研实力和较高的学术水平整合起来,充分发挥企业与高校联合招收博士后的后天优势,在企业与高校实现资源共享的同时,促进产学研的有效结合,提升企业的高新科技研发能力及博士后研究人员的综合实践素质,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为西部地区定向培育高新产业高层次人才,持续为西部高新产业注入新的科技活力,并培养和造就一大批高水平的年轻科技人才。该模式不仅是企业培育高层次人才和开拓技术创新的有效途径,而且有利于企业高新技术的开发和成果的转化,最终使西部高校、企业和博士后人员实现三赢。

为了保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护理科研工作的顺利、有序进行及开展实施,医院护理部门应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科研管理的工作运行机制进行建立,不断完善及健全各个层级之间的科研管理体系,将医院内科研小组作为决策组,将护理科研小组作为督导层,护理科研小组主要针对科研项目的开题、结题、论文收集、鉴定、科研工作的开展、监督及评价等进行指导,将护理部门作为管理层,主要负责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科研小组课题的具体实施,将课题组作为攻关层[3],主要负责针对课题研究过程中出现的一切困难及难题进行解决处理。针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护理科研实施相应的强化管理措施,为科研项目的进行提供针对性的依据及参考。

2.探索构建“三位一体”高新科技产业园

1.合理设立基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西部地区应该探索构建基于科技园区、科技实业、科技金融“三位一体”业务发展模式的高新科技产业园,尝试引进高校和科研院所进园设立高新科学技术产业研究院,发展新材料、新能源、电子信息科技、人工智能技术等领域的高新技术产业,建立涵盖“源头创新—技术开发—成果转化—新兴产业”的现代产业创新体系,将西部高新技术产业园打造成最新尖端科技产业高层次人才培育平台,推动跨学科、大协作、高强度的高层次高新技术产业人才培养,加强人才自主创新能力,推动科技企业发展壮大,并提供产、学、研、商、住、办的完善配套,打造生产、生活、生态“三生互利”的产业生态,保障科技人才安居乐业,防止高层次人才流失,加速西部地区产业提档升级,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构筑全球化、网络化的高新科技产业集群。

(四)提升高层次人才科研创新能力,推动西部地区高质量发展

1.积极引进高层次人才培养优质师资

西部地区要积极同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等国内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开展战略合作,双方共建新型科教创产融合发展联合体,着重探讨在西部地区设立分院,遵循小规模高质量宗旨,引进两院院士等优秀师资,建设一流教师团队,聚焦世界科技前沿,立足优势学科,建立多元化的高层次人才培养体系,以“新理论、新技术、新技能、新知识、新方法”为主要内容,以提高创新能力和弘扬科学精神为核心,建立开放、流动、竞争、协作的科学研究机制,立足新时代国家重大科研及建设项目,实现教育与科研相结合的多学科交叉融合,引领带动西部高层次人才培养,综合提升高层次人才科研及业务水准,致力于培养高素质顶尖人才,抓紧造就一批具有世界前沿水平的高级专家。

西部地区要根据西部大开发总体发展规划,以行业、领域科技实力雄厚的重点科研机构或高校为平台基础,加强与西部地区具有高研发和创新水平的基础设施建设企业之间的合作,对接新格局背景下加快建设内外通道和区域性枢纽的新要求,探索合理设立相应的基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使其初步形成较为完备的工程技术综合配套试验条件,实现基础设施建设企业与西部高校、科研机构、科研院所共同进行研发设计,逐步形成以基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为推进主体,西部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科研部门为辅的自我良性循环的人才培养机制,将其打造成为西部高层次基础设施建设型人才的培养基地,培养和造就一批具有创新能力的交通设施建设、工程勘测设计,现代物流仓储、电气通信建设等领域的高层次基础建设型人才。

西部地区在完善高层次人才培养体制机制过程中,要始终以建立健全监督考核机制为重点,促进中、东、西部地区良性竞争,进行科研成果送外互审,提升在校硕博研究生培养标准,在适当降低高层次人才培养准入门槛的基础上,以监督考核机制为重心,秉承宁缺毋滥原则,严格把关高层次人才监督考核环节,谨防学术造假与专利伪报,实现高层次人才培养的宽进严出。针对重大建设项目和各类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专门设置对应评价考核机制,对成果转化程度及效用进行评价,并给予相应奖惩,着重提升高层次人才科研创新能力,踏实抓好西部高层次人才素质能力培养。

(五)增进西部高层次人才涉外技能,助推西部外向型经济发展

1.拓宽高层次人才内外交流渠道

西部地区要提高高层次人才涉外水平以助推外向型经济发展,积极拓宽西部高层次人才内外交流渠道是十分必要的,一者要在充分利用好现有重庆智博会永久会址、贵阳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等涉外交流机会的同时,全力争取国际及国家级会议、学术研讨会等在西部城市召开,增加西部地区高层次人才与海内外高精尖人才之间的深度交流合作机会;二者西部地区要依托现有“一带一路”科技创新行动计划,同沿线国家一道推进科技人文交流、共建联合实验室、科技园区合作、技术转移四大举措,与国内外高层次人才开展项目合作、组织合作,分领域设立“国际性科学研究中心”;最后积极聘用海外和留学高级人才,将其合理编入现有西部研究团队,组织内部活动交流吸收其涉外经验,实现团队素质水平对接国际标准,综合提升西部地区高层次人才的国际化培养水平。

2.开展高层次人才涉外技能网络培训

西部地区为全面有效提升高层次人才涉外水平,需要充分利用现有移动互联网技术,由西部各省市、自治区带头组织搭建网络培训平台,运用远程教育手段,集中开展高层次人才涉外技能培训,按专业分类设置课程,建立“必修+选修”模式,对接多领域高层次人才涉外技能培养需求,旨在使西部地区高层次人才形成宽广的国际化视野和强烈的合作创新意识、熟练掌握自身专业的国际化知识和多语种表达、深刻领会国际合作惯例及相关法律条文,最终提升西部高层次人才较强的跨文化信息交互能力、独立处理国际业务的能力、充分参与国际科研活动的能力以及经受多元文化冲击的文化自信能力,为促进西部地区外向型经济发展打好坚实涉外技能基础。

(六)增加高层次人才培养综合投入,发挥“一带一路”引领带动作用

1.加大西部高层次人才培养经费投入

针对当前西部高层次人才培养投入弱化的问题,要充分集合国家及地区财力逐步加大高层次人才培养开发经费投入,中央及地方财政要安排适当财政拨款用于高层次人才培养开发,综合考虑设立西部地区高层次人才培养专项资金。与此同时,鼓励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西部高层次人才培养开发,多渠道广泛吸引社会资金以及国外资金针对紧缺领域的高层次人才培训项目提供经费支持,形成政府、企事业单位和个人等广泛参与的多元化高层次人才开发投入体系。发展西部高层次人才培养开发基金会,充分利用好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国际农发基金等国际金融组织的优惠资金和智力资源,凝聚国内外金融资金,支持西部地区加强高层次人才培养与开发,发挥“一带一路”引领带动作用。

2.增加西部高层次人才科研经费投入

少年的咄咄相逼,令族长的脸色彻底阴沉了下来,她盯着少年的眼睛,道:“每一条刀剑的伤痕,都是对罪恶的审判;每一处野兽的噬咬,都会在灵魂上留下污垢。这是个罪恶的躯体,早已被魔鬼占据。若以割礼施之其身,必将令圣洁的天葬场玷污!”

西部地区各级政府应适当增加地区高层次人才研究与实验发展经费(R&D)总量和科研三项经费占GDP的比例,通过经济杠杆、政策措施,引导和鼓励企事业单位增加研发投入,逐步形成以政府财政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银行贷款为支撑、社会集资和引进外资为补充的多元投资机制,为西部高层次人才的科研实践创造条件,以保障西部地区各级重点科技计划项目和国家重点科技计划项目的稳步实施,同时适当扩大地区高层次人才科研资助范围、增加资助名额,让西部各个领域的高层次人才均可按照自身情况申请合适的起步资金以及短期维持资金,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地区高层次人才的科研经费压力,吸引更多中层次人才参与培训开发工作,促进西部高层次人才总量平稳增长。

(七)强化高层次人才培养配套机制投入,形成高层次人才培养新格局

1.增加高层次人才激励保障机制投入

西部地区要想支撑高层次人才培养形成新格局,就必须持续增加高层次人才激励保障机制投入。首先,要积极探索以知识、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多元收入分配,充分发挥各级政府的政策支持作用以及用人单位的主体实施作用,针对不同领域高层次人才,建立与个人工作业绩密切相关、激励人才创新创造的分配制度,并加大对西部地区高层次人才工资政策的倾斜力度,稳步提升西部地区各类高层次人才工资水准;其次,要建立以政府奖励为导向、用人单位和社会力量奖励为主体的人才奖励机制,积极强化精神奖励、增加物质奖励金额,将二者有机结合,充分发挥社会荣誉和经济利益双重激励作用;最后,加大西部高层次人才福利保障,逐步推行尖端高层次人才地区政府投保机制,根据各类人才的特点和需要,采用多种形式,保证各领域高层次人才的福利待遇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同步提升,实现福利货币化。

2.加大西部高层次人才市场建设投入

这里假设每个事件都应存在主体与客体,从表6中可以得到对象要素中主体的缺省度为57.2%,客体的缺省度为88.5%,客体缺省度远远大于主体缺省度.

西部地区在进行高层次人才培养时要坚持市场需求导向,加大现代化的西部地区高层次人才市场建设投入,引入现有互联网大数据技术,加快高层次人才供求信息网络枢纽和个人信息数据库建设,根据专业差别科学分类,建设西部地区各领域高层次人才市场体系,提高高层次人才市场的信息化水平,形成机制健全、运行规范、服务周到、指导监督有力的人才市场。将西部地区高层次人才需求主体市场化,激发用人单位对高层次人才需求期望和留存能力,建设全局性大市场,注意无形市场的建设,力争打破西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之间由于行政区域而形成的人为障碍,打破地区、部门的分割和壁垒,形成有西部特色的地区高层次人才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供需机制,在满足传统高层次人才需求的同时,充分填补地区高层次人才空缺,探索更宽领域的高层次人才培养,推进西部高层次人才培养形成新格局。

AHP法是一种将与决策有关的元素分解成目标、准则、方案等层次权重决策的分析方法,既包含了专家对指标重要性的主观判断,又遵循了指标间的客观关系[9]。具体步骤如下:

[参考文献]

[1]王斌,梅哲.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研究//中国人才发展论坛大会论文集[C].西南大学,2010: 268-275.

[2]赵永乐.西部地区人才发展:前所未有的挑战,前所未有的机遇[N].光明日报,2015-05-12(16).

[3]唐红坤.广聚人才为西部大开发大开放注入新的活力[N].西部时报,2011-07-29(01).

[4]赵永乐,王斌.谨防陷入人才争夺的误区[J].人民论坛,2018(15):32.

[5]周黎,刘莎,郭爱婷.浅谈在“西部大开发”中生态环境的保护[J].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综合版),2005(4):75-76,71.

[6]张姣蓉.我国少数民族高层次人才培养政策演进探微[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33 (2):177-180.

[7]王斌,黄英歌.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的西部地区人才政策研究[J].中国人事科学,2018(9):74-82.

[8]焦艳群.内蒙古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研究[D].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2009.

[9]赵艾.大力改善投资环境,促进西部地区重点城市加快发展//第四届中国投资环境论坛论文集[C].国务院西部开发办公室,2006:58-62.

[10]何凤秋.构建多层次、多元化事业单位高层次人才激励机制//2010中国人才发展论坛大会论文集[C].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2010:674-683.

[11]杨庆.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效能评估与提升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17.

[12]袁波.加强新疆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对策的思考[J].人力资源管理,2015(5):130-131.

Research on the Path of Cultivating High-level Talents in the Western Region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Promoting the New Pattern of Western Development

Wang Bin Nie Kailong Wang Rongjing

[Abstract] High-level talents in the western region are the key factors to promote the western development strategy and realize the prosperity and development of the western economy and society. With the deepening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western region, the state's supporting policies and talent project plans for the training of high-level talents in the western region have been implemented one after another, and the situation of high-level talents in the western region has been significantly improved. However, there are still some problems in the training of high-level talents in the western region, such as the lack of emphasis on training, the short board of training quality, and the weakening of training investmen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new pattern of western development in the new era, the cultivation of high-level talents in the western region should focus on the cultivation of high-level talents in key fields such as ecological environment protection,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and high-tech industries, improve the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innovation ability of high-level talents and talents' foreign skills, give full play to the leading and driving role of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increase comprehensive investment in high-level personnel training,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and level of talents training.

[Key words] Development of the western regions New pattern High-level talents Talents training

[中图分类号]C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761(2019)05-0068-09

*项目来源:本研究为重庆市教育委员会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项目编号18SKSJ002)、2018年度中央高校 基本科研专项资金项目(项目编号SWU1809339)阶段性研究成果。

(王 斌 西南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院长助理,西 南大学公共事务与基层治理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聂凯龙 西南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 王荣景 西南大学发展规划处职员)

标签:;  ;  ;  ;  ;  ;  ;  ;  ;  ;  ;  ;  ;  

□王:西部大开发新格局下西部地区高层次人才的培养路径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