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动力学论文_曹俊成,黄华,郭润兰,张来喜

导读:本文包含了混凝土动力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动力学,混凝土,数值,水化,弹性模量,纤维,塑性。

混凝土动力学论文文献综述

曹俊成,黄华,郭润兰,张来喜[1](2019)在《基于均匀化理论的掺杂纤维对混凝土床身动力学性能的影响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机床床身的制造中,以树脂混凝土为代表的复合材料是替代传统铸铁的理想材料,但这种材料的动态特性较差,影响了其使用。其中,弹性模量是影响混凝土床身动态特性的关键因素之一,而在树脂混凝土中掺杂纤维是一种改善床身弹性模量的有效方法。为研究不同纤维尺度对混凝土床身动态性能的影响趋势,采用了均匀化解析结合有限元的方法对其进行分析。首先说明了纤维混凝土均匀化的基本原理与方法;然后结合试验数据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最后分析了不同纤维尺度对混凝土等效弹性模量的影响趋势和床身的动态特性。结果表明,随着高弹性模量纤维含量的增加,纤维混凝土整体弹性模量随之增加,床身动态性能增强;反之,床身动态性能降低。随着纤维长径比的增大,床身弹性模量先增大后逐渐趋于平缓。(本文来源于《机械设计》期刊2019年11期)

柳春,余志祥,骆丽茹,古松,赵世春[2](2019)在《含大块石泥石流冲击作用下混凝土拦挡坝的动力学行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含大块石泥石流冲击混凝土拦挡坝的动力学问题,基于已有的SPH-FEM耦合数值方法,考虑了大块石-泥石流浆体-拦挡坝的相互动态作用,建立了一个叁维耦合数值模型。分别分析了泥石流的冲击被拦挡过程、冲击力时程、坝体关键点位移时程、坝体破坏等动力学行为、块石形状对冲击力影响。并根据坝体破坏机理,结合工程实践,分析了减小迎坡比、增设防撞墩和增加缓冲层叁种防撞优化对策。计算结果表明:SPH-FEM耦合数值方法形象再现了泥石流冲击过程中的冲击、爬高、回淤现象;大块石的集中作用易造成坝体冲击处局部破坏;从冲击力减小幅度和拦挡坝破坏程度综合分析,带缓冲层拦挡坝防撞性能最优。数值分析结果对含大块石泥石流冲击拦挡坝的动力学行为研究及防撞设计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振动与冲击》期刊2019年14期)

郭士强,夏晓舟,顾鑫,章青[3](2019)在《混凝土细观破坏过程的近场动力学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场动力学(Peridynamic,PD)是一种基于非局部作用思想的理论,解决不连续问题时具有独特优势.首先概述了常规态型PD基本理论(Ordinary State-Based PD,OSB PD),采用了一种新的圆形骨料投放方法,有效地提高了混凝土骨料的投放率,建立了适用于混凝土细观破坏的常规态型PD计算模型.对混凝土结构的细观破坏过程进行了模拟,数值模拟结果与理论解吻合较好,进而分析了混凝土结构细观破坏机理.(本文来源于《河南科学》期刊2019年07期)

赵远[4](2019)在《铰接式混凝土搅拌车搅拌机制和动力学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煤矿井下无轨辅助运输的推广以及沿空留巷、快速封闭、壁后充填、空区灌浆等混凝土支护工艺的兴起,混凝土在煤矿井下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需求量越来越大,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煤矿用铰接式搅拌车在满足混凝土运输的同时,可避免斗式材料车传统运输带来的离析、凝固、泄露、卸量不可控等一系列问题,并能实现减人增效、安全环保、保质保量,具有极大的潜力和前景。然而煤矿用混凝土搅拌运输车在设计上会遇到一定的痛点和难点,因其需要满足煤矿安标要求,巷道通过性,车辆安全性,还要兼顾运输能力,所以车辆结构采用中央铰接形式以减小转弯半径,不设悬挂而增设摆架以降低车辆高度,同时增加地形通过性能,车身低窄以适应巷道条件等等,独特的设计方式会造成车辆横向刚度减弱、车辆重心不稳,进而引起车辆稳定性变弱等安全隐患。目前国内外针对铰接式搅拌车的稳定性能相关研究尚未开展,建立准确的流态混凝土模型,并将载有流态混凝土的搅拌筒模型和铰接车辆模型非线性结合,最终实现铰接式搅拌车的稳定性控制是本研究课题的创新点和关键点。本文以煤矿用铰接式混凝土搅拌运输车为研究对象,将流态预拌混凝土视作液固两相流,研究其在旋转搅拌筒内的运动机制,及其运动过程中对铰接式搅拌运输车辆的稳定性影响,并根据车辆动力学特性设计整车稳定性控制系统,具体研究工作有以下几点:(1)流态预拌混凝土搅拌机制研究首先基于离散单元方法,将预拌混凝土成分中的骨料视作固相,水泥砂浆视作液相,充分考虑预拌混凝土在搅拌过程中出现的不同接触形式,对两相流接触机理以及接触模型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及推导,并进行了二次开发,通过修改相关参数分别模拟五种不同强度等级的商品预拌混凝土,进行了塌落度仿真和十字叶片流变性能仿真,并与传统液桥模型仿真结果以及实验数据计算结果进行对比,最终验证了该接触模型的有效性和准确性。然后建立搅拌筒动力学模型,选取搅拌筒内预拌混凝土微单元对其进行动力学和运动学分析,求取其动态质心坐标,并通过积分计算得出搅拌筒内预拌混凝土宏观动态质心坐标。采用离散单元法,从宏观和微观层面对搅拌筒内预拌混凝土运动状态和轨迹进行了研究。并对不同装料体积和不同搅拌速度下的搅拌筒内混凝土运动机制和质心坐标进行了分析和对比研究,最终得出对铰接式搅拌车稳定性影响最小并兼顾预拌混凝土搅拌质量的最佳运载方案。(2)铰接式混凝土搅拌运输车辆稳定性分析首先对铰接式混凝土搅拌运输车进行动力学建模,考虑车辆x、y、z方向运动,前车体、后车体绕x轴的翻滚,前摆架绕x轴的翻滚,整车绕y轴的俯仰,前车体与前摆架绕z轴的横摆,后车体与罐体绕z轴的横摆,并与搅拌筒动态模型进行非线性耦合,建立整车9自由度动力学模型。并根据车辆四轮速度关系,推导车辆平路转向工况速度控制算法。建立了整车侧向翻滚动力学方程,引用横向载荷转移率作为预测车辆侧倾危险的指标。选取UA轮胎模型作为车用轮胎,基于SAE轮胎运动坐标系对其进行动力学建模和性能分析,考虑其行驶工况较为恶劣,载荷变化较为频繁,通过动力学分析了垂向载荷变化对轮胎运动特性的影响。然后分别在平路转向和单轮过障两种工况下对铰接式混凝土搅拌运输车辆进行动力学分析,研究了车辆载有流态预拌混凝土状态下,不同速度、不同转向角、以及转向快慢对车辆稳定性的影响,分析了车辆载有流态混凝土状态下,单侧轮胎通过叁角凸台时的车辆稳定性能。(3)车辆稳定性控制分析以侧偏角、横摆角速度以及翻滚角速度为反馈值,针对煤矿用某型铰接式混凝土搅拌运输车,研究了车辆稳定性控制策略,开发了一套电液控制系统,对车辆控制变量达到阈值时进行补偿转向、差动制动、主动差动以及翻滚力矩控制,使车辆在转弯和过障工况下保持行驶稳定。并设计搭建了控制系统的混凝土搅拌车跑合实验,测试了车辆的稳定性能。实验结果表明,车辆采用控制系统控制后,车辆横摆角速度和翻滚角被有效控制在目标值附近,获得了更好的稳定性能,验证了该非线性铰接搅拌车模型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太原理工大学》期刊2019-06-01)

李玲,钱学登,王科[5](2019)在《复合结构混凝土动力学特征及变形破坏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探索冲击地压巷道充填复合混凝土的动力学特性,利用截面直径为75 mm的SHPB技术对纯混凝土和复合结构混凝土在冲击荷载作用下的动态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复合结构混凝土中的泡沫混凝土左、右两侧应力衰减为原来的1/5,并且复合试样右侧应力峰值仅是左侧应力峰值的1/5,复合结构混凝土有很好的应力衰减效果,且复合结构的应力衰减主要取决于软材料试件2的力学性质。(本文来源于《煤矿安全》期刊2019年04期)

王承凯,夏学文,雷新军[6](2019)在《基于虚拟试验场的混凝土搅拌运输车多体动力学建模及验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某款混凝土搅拌运输车为研究对象,使用MSC Nastran计算车架模态中性文件,基于MSC Adams成熟的Truck数据库,搭建整车多体动力学模型,使用专业的Leaf Spring工具箱建立钢板弹簧,构建3D Shell虚拟试验场,对整车模型关键参数进行灵敏度分析,同时进行应力和振动测试,与虚拟试验场动力学仿真分析提取的应力和加速度进行对比,验证整车模型,可提取车架动态应力更真实评估强度,也可以输出虚拟试验场载荷谱至MSC Fatigue进行疲劳计算。(本文来源于《内燃机与配件》期刊2019年03期)

闫帅星,何思明,李新坡[7](2019)在《滚石冲击作用下钢筋混凝土棚洞板动力学响应及冲切损伤评估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冲击动力学方法,结合修正的考虑混凝土塑性特性及永久变形的分阶段弹塑性接触理论,构建了滚石冲击荷载下钢筋混凝土棚洞板动力响应的一般解析解法,通过有限元模拟验证了方法的适用性,探讨了不同冲击位置的响应规律.依据冲击试验中钢筋混凝土板裂缝开展的分阶段特征,定义最大冲击力与冲切承载力的比值为损伤参数,作为冲切损伤程度的简化理论判据,采用3种典型冲切计算方法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参数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滚石冲击钢筋混凝土棚洞板的最大冲击力与最大压痕和永久压痕呈正相关,叁者均与挠度呈负相关;从靠近棚洞板边缘处到中心位置,其最大冲击力近似呈线性减小;滚石半径相对于冲击速度,以及板厚相对于混凝土强度对冲切损伤程度的影响都更大,而是否考虑纵筋销栓作用也显着影响其冲切损伤状态的评估.(本文来源于《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1期)

冯楚桥,余晓敏,常晓林,罗代明,熊杰[8](2019)在《混凝土水化化学反应动力学模型的推导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从性能演变的基本观点出发,研究了混凝土的水化反应过程,提出了一种混凝土热-化学耦合模型,该模型可考虑混凝土实时温度对水化放热速率的影响。混凝土温度场与化学场的耦合主要通过引入水化度来达成——将水化度作为化学反应系统物理-化学耦合场的中间变量并建立水化度与放热量之间的关系。基于热力学及化学反应动力学的基本理论,推导了水化反应化学亲和力的公式;导出了水化反应的控制方程,建立了相应的水化模型,并详述了模型在有限元方法中的实现过程;最后,结合相关试验结果对该模型进行了数值验证。(本文来源于《中国农村水利水电》期刊2019年01期)

沈峰,章青,顾鑫[9](2019)在《弹丸侵彻混凝土靶板破坏过程的近场动力学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精确描述弹丸侵彻混凝土靶板的破坏过程及其演化规律,文中采用基于非局部相互作用思想与空间积分方程建模的键型近场动力学(peridynamics,PD)方法,改进了近场动力学本构力核函数,对弹丸侵彻下混凝土靶板的动态破坏过程进行仿真分析。模拟了弹丸侵彻下混凝土靶板破坏的全过程,探讨了不同冲击速度下混凝土靶板的破坏特征,较好地描述了其损伤累积和渐进破坏过程。(本文来源于《重庆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沈峰,田磊,章青,黄丹[10](2018)在《基于DIP技术的混凝土非均质近场动力学模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准确描述混凝土的内部微观结构特征,采用数字图像处理(DIP)技术对混凝土微观结构特征进行提取.在此基础上,采用基于非局部积分思想的近场动力学理论和方法,建立混凝土微观结构模型,并对该模型进行了受力分析.(本文来源于《郑州大学学报(理学版)》期刊2018年04期)

混凝土动力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针对含大块石泥石流冲击混凝土拦挡坝的动力学问题,基于已有的SPH-FEM耦合数值方法,考虑了大块石-泥石流浆体-拦挡坝的相互动态作用,建立了一个叁维耦合数值模型。分别分析了泥石流的冲击被拦挡过程、冲击力时程、坝体关键点位移时程、坝体破坏等动力学行为、块石形状对冲击力影响。并根据坝体破坏机理,结合工程实践,分析了减小迎坡比、增设防撞墩和增加缓冲层叁种防撞优化对策。计算结果表明:SPH-FEM耦合数值方法形象再现了泥石流冲击过程中的冲击、爬高、回淤现象;大块石的集中作用易造成坝体冲击处局部破坏;从冲击力减小幅度和拦挡坝破坏程度综合分析,带缓冲层拦挡坝防撞性能最优。数值分析结果对含大块石泥石流冲击拦挡坝的动力学行为研究及防撞设计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混凝土动力学论文参考文献

[1].曹俊成,黄华,郭润兰,张来喜.基于均匀化理论的掺杂纤维对混凝土床身动力学性能的影响分析[J].机械设计.2019

[2].柳春,余志祥,骆丽茹,古松,赵世春.含大块石泥石流冲击作用下混凝土拦挡坝的动力学行为研究[J].振动与冲击.2019

[3].郭士强,夏晓舟,顾鑫,章青.混凝土细观破坏过程的近场动力学模拟[J].河南科学.2019

[4].赵远.铰接式混凝土搅拌车搅拌机制和动力学特性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9

[5].李玲,钱学登,王科.复合结构混凝土动力学特征及变形破坏机制[J].煤矿安全.2019

[6].王承凯,夏学文,雷新军.基于虚拟试验场的混凝土搅拌运输车多体动力学建模及验证研究[J].内燃机与配件.2019

[7].闫帅星,何思明,李新坡.滚石冲击作用下钢筋混凝土棚洞板动力学响应及冲切损伤评估研究[J].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8].冯楚桥,余晓敏,常晓林,罗代明,熊杰.混凝土水化化学反应动力学模型的推导及应用[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19

[9].沈峰,章青,顾鑫.弹丸侵彻混凝土靶板破坏过程的近场动力学模拟[J].重庆大学学报.2019

[10].沈峰,田磊,章青,黄丹.基于DIP技术的混凝土非均质近场动力学模型研究[J].郑州大学学报(理学版).2018

论文知识图

普通混凝土和轻质加气混凝土的动力学性...普通混凝土和轻质加气混凝土的动力学性...普通混凝土和轻质加气混凝土的动力学性...混凝土早期弹模反应动力学模型试验值与...混凝土坝位移突变诊断的总流程Ri≥RαE...附录2003年研究生课程目录(1)

标签:;  ;  ;  ;  ;  ;  ;  

混凝土动力学论文_曹俊成,黄华,郭润兰,张来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