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抗旱育种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基因,转基因,甘蔗,水稻,新品种,小麦,抗旱性。
抗旱育种论文文献综述
李菲,龚记熠,李欲柯,张宇斌,乙引[1](2019)在《抗旱耐盐植物功能基因发掘及其在棉花育种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充分利用和发挥棉花抗旱、耐盐、耐瘠薄的能力,推广盐碱地和瘠薄地植棉,是解决粮棉争地矛盾,保障棉花有效供给的现实途径。通过培育耐旱、抗盐的棉花品种,有效开发利用旱地和盐碱地资源植棉潜力很大。理论和实践皆证明,利用传统育种方法培育耐旱、抗盐品种十分困难,而基因工程与常规育种相结合,当是提高棉花抗旱耐盐性的必经之路。虽然,迄今国内外已获得多个转基因耐旱、抗盐棉花材料,但是这些转基因材料离生产应用都还有很大距离。本研究综述了对模式植物拟南芥、水稻和盐生植物的研究,获得的关于植物耐盐分子机理的信息,以及棉花中的耐逆相关基因及转基因耐逆研究,探讨综合利用已知信息的技术手段,获得转基因抗旱、耐盐棉花新种质的途径,对于棉花抗逆育种,具有前瞻性的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分子植物育种》期刊2019年22期)
[2](2019)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七大农作物育种”重点专项北部麦区优质抗旱节水高产小麦新品种培育取得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进一步加强小麦新品种示范及推广力度,充分发挥良种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2019年7月5日由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组织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七大农作物育种"重点专项"北部麦区优质抗旱节水高产小麦新品种培育"项目现场观摩会在宁夏自治区银川市召开。育种专项总体专家组赵振东院士等同行专家及项目参(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科技导报》期刊2019年09期)
任志强,王晓清,卜华虎,肖建红,张宁[3](2019)在《玉米抗旱育种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玉米是世界上主要的粮食、饲料、能源以及工业原料之一。干旱是影响粮食产量的重要因素,因此抗旱品种选育向来是玉米育种工作者的主要育种目标。玉米抗旱品种选育不仅能够节约农业用水,还能增加玉米种植面积、降低种植风险。文章综述了国内外玉米抗旱品种选育、QTL定位以及抗旱基因的研究现状,可为进一步选育抗旱品种奠定材料基础和提供基因资源。(本文来源于《山西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07期)
杨永升,杨慧萍,刘昌峰,王和乐,宋家勇[4](2019)在《水稻抗旱育种及水旱轮选技术研究与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由于水利资源匮乏,稻田灌溉水减少,致使水稻种植面积逐渐萎缩,给稻米产业的发展造成了很大的影响。选择优质早熟抗旱品种,采用直播技术代替育苗移栽,减少灌溉用水,保护和促进水稻产业健康有序发展,是水稻育种工作者面临的又一个新的研究课(本文来源于《河南农业》期刊2019年16期)
王越,姚晓华,吴昆仑,白羿雄,魏晓星[5](2019)在《青稞HVA1和blt4.9基因对模拟水分胁迫的响应差异及其在抗旱育种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解青稞 HVA1和 blt4.9基因在抗旱方面的作用及其差异,以青稞品种昆仑12号为材料,利用RT-PCR从8个候选内参基因( DHN1、 GAPDH、 Actin-1、 Actin-2、 18SrRNA-1、 18SrRNA-2、 TC139057和 PKABA)中筛选出在15%PEG模拟水分胁迫下表达稳定的基因,同时以筛选到的稳定表达的基因为参照,采用qRT-PCR技术研究青稞 HVA1基因和 blt4.9基因在模拟水分胁迫条件下的表达差异及在不同抗旱性青稞品种鉴定中的应用。结果表明:(1)筛选到1个在干旱胁迫下青稞叶片中能稳定表达的内参基因 TC139057;(2)在1%~30%PEG模拟干旱胁迫下,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青稞 HVA1和 blt4.9基因表达量呈先增后降趋势,25%PEG处理下表达量最高,且在较低浓度PEG处理下基因表达量为 HVA1> blt4.9,而在较高浓度PEG处理下反之;(3)15%PEG处理1~144h,两基因表达量也呈先增后降趋势,胁迫48h后 HVA1基因表达量最高,胁迫96h后 blt4.9基因表达量最高,且处理前期基因表达量为 HVA1> blt4.9,后期反之;(4) 1~500μmol·L~(-1) ABA处理下,两基因表达量仍呈先增后降趋势, HVA1基因比 blt4.9基因敏感,且在较低ABA浓度下基因表达量为 HVA1> blt4.9,在较高浓度下反之;(5)获得转青稞 HVA1和 blt4.9基因拟南芥植株,其主要抗旱性生理指标优于野生型;且在较轻胁迫下,转 HVA1植株的生理指标优于转 blt4.9植株,而在较重胁迫处理下情况相反;(6)在模拟水分胁迫下,青稞叶片中两基因的表达量,抗旱性强的显着高于抗旱性弱的材料(P<0.01),且较轻胁迫下 HVA1基因较敏感,反之 blt4.9基因敏感。本研究结果为 HVA1和 blt4.9基因在青稞抗旱育种中的应用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麦类作物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化烨[6](2018)在《microRNA在小麦抗旱育种中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干旱是陇东地区小麦减产的主要因素,提高小麦的抗旱性是稳定陇东地区农业发展的基础。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应用microRNA基因对小麦进行遗传改良,不仅提高了小麦抗旱性,而且对于深度发掘小麦抗旱分子机理也有重要作用,对于陇东地区小麦抗旱工作具有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吉林农业》期刊2018年23期)
李海碧,桂意云,张荣华,韦金菊,杨荣仲[7](2019)在《甘蔗抗旱性及抗旱育种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甘蔗(Saccharum officinarum)是主要的糖料作物,具有重大的经济价值。世界各国在甘蔗种植面积相对稳定的情况下,通过遗传改良来选育和推广优良甘蔗新品种是保持甘蔗生产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科技手段。甘蔗生产面临许多制约因素,干旱是影响甘蔗生产的主要非生物胁迫之一,对甘蔗的生长发育有重大影响,选育高产高糖抗旱新品种是甘蔗育种的主要目标之一。甘蔗抗旱性是由多种机理共同起作用的复杂过程,为了更好地了解甘蔗抗旱机制和抗旱育种进展,本研究主要从甘蔗的形态特征(叶片和根系的形态结构特征)、生理生化指标(质膜透性,渗透调节,抗氧化酶活性)、甘蔗抗旱相关基因、甘蔗抗旱相关蛋白以及抗旱种质资源鉴定评价等方面对甘蔗抗旱生理基础及其分子机制研究进展进行概述,以及对甘蔗传统抗旱育种和现代分子抗旱育种(转基因育种, DNA甲基化育种)进行概述,以期为中国甘蔗抗旱研究与抗旱遗传育种提供一些思路。(本文来源于《分子植物育种》期刊2019年10期)
唐文思,王叶利,王华芳[8](2018)在《杜仲DREB/WRKY/XET多基因抗旱分子辅助育种基础》一文中研究指出杜仲为中国特有抗逆多用途树种,基于多个基因协同提升植物抗旱性的研究基础,克隆杜仲(Eucommia ulmoides Oliv.) 3个抗旱同源关键基因EuDREB2A、EuWRKY19和EuXET的保守区域。与数据库中其他28个物种的同源序列,进行其基因家族结构域、理化性质、编码氨基酸序列结构和系统进化关系分析,结果表明:杜仲的3个同源基因分别含有其基因家族保守结构域cd00018、cd03892和cd02176,且保守结构域和理化性质与其他物种基本一致。EuDREB2A基因编码的蛋白不稳定且有3个氨基酸残基缺失,EuXET等电点最高且有5个位点的氨基酸残基与其他物种不同。系统发育进化分析表明,杜仲EuDREB2A与洋白蜡FpDREB2A、EuWRKY19与小麦TaWRKY19、EuXET与胡杨PeXET具有相似的抗旱机制。本研究为EuDREB/WRKY/XET多基因分子辅助育种提供理论和技术基础。(本文来源于《分子植物育种》期刊2018年24期)
徐荣,李富生,何丽莲[9](2018)在《甘蔗抗旱性遗传育种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综述结合目前对植物生物膜结构、渗透调节及干旱诱导蛋白等方面的研究,概括了干旱胁迫对甘蔗的伤害及甘蔗抗旱性的生物学机理。通过对甘蔗形态结构特征、生理生化特性等的分析及对抗旱性指标进行的综合分析可以较好地评价甘蔗的抗旱性。进一步扩大对甘蔗野生近缘种的研究和利用,挖掘更多的抗旱基因。继续加强甘蔗抗旱性在生理生化功能方面和分子水平的研究,并进一步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培育出甘蔗抗旱新品种。(本文来源于《分子植物育种》期刊2018年06期)
庞昀龙[10](2017)在《水稻耐盐、抗旱、高产和优质育种材料的选育及遗传剖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盐渍和干旱是严重威胁水稻生产的两大非生物逆境胁迫因素,培育单抗或多抗的水稻品种是保证水稻高产和稳产的有效途径之一。水稻耐盐属于复杂的数量性状遗传,深入了解水稻耐盐遗传机制,有助于从分子水平改良水稻耐盐性,提高育种效率。本研究利用显性雄性核不育材料构建的轮回选择群体,选育高产、抗旱和耐盐的水稻材料;利用耐盐、抗旱和高产选择育种群体和随机分离群体进行目标性状QTL(quantitative trait loci)定位和候选基因分析;通过多群体联合分析定位影响全生育盐胁迫条件下产量及其相关性状的QTL;对高产、抗逆育种材料的蒸煮品质相关性状进行了分析。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利用轮回选择群体选育高产、抗旱和耐盐的水稻材料利用显性雄性核不育材料“佳不育”,构建了两套轮回选择群体,经过两轮次的轮回重组,将可育株上混收的种子寄送到国际水稻研究所进行高产、抗旱和耐盐的定向筛选及交叉筛选以及产量性状评价,最终得到优于对照的11个高产株系,12个抗旱株系和12个耐盐株系。其中,1个株系同时具有高产、抗旱和耐盐的特性,3个株系同时具有抗旱和高产的特性,3个株系同时具有抗旱和耐盐的特性。2.利用选择育种群体定位影响水田、旱田和盐田环境下产量及其相关性状QTL利用两个高产抗旱导入系GPDQ3和GPDQ4杂交得到的F_2群体,经耐盐–耐盐(S–S)的定向筛选,以及耐盐–抗旱(S–D)和耐盐–高产(S–Y)的交叉筛选,最终分别得到91个、45个和27个株系。同时利用单粒传法得到200个个体的F_4随机群体。将这些株系在2016年旱季和雨季同时种植于盐田、旱田和正常水田进行产量及其相关性状的考察。利用tGBS(tunable genotyping by sequencing)的方法对这些材料进行SNP基因型的测定,最终得到2,188个高质量的SNP(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标记用于QTL定位。利用偏分离的方法对3套选择群体进行QTL定位,分别检测到18、9和10个显着偏分离的染色体区段,其中4个qSD(QTL detected by segregation distortion)在随机群体中得到验证。利用3000份水稻基因组测序项目的高密度SNP标记信息进行候选基因分析,获得了8个QTL区段的293个候选基因。结合基因的功能注释,确定了15个最可能的候选基因。3.苗期耐盐QTL定位利用GPDQ3和GPDQ4杂交得到的F_4随机群体进行水稻苗期耐盐的表型评价,获得28个耐盐株系(耐盐级别为1–3级)。通过连锁分析定位到2个影响耐盐级别的QTL(q SES2和qSES4)和叶片叶绿素含量的QTL(qChlo1和qChlo4),其中qSES4和qChlo4被定位在相近的位置。并且这2个影响耐盐级别的QTL(qSES2和qSES4)也被选择基因型法定位到。结合祖亲本的32M SNP标记信息和亲本染色体片段来源,对这3个QTL q SES2、qSES4(q Chlo4)和q Chlo1区段分别确定了13、34、和40个候选基因。根据基因的功能注释,找到12个与已知耐盐相关基因具有类似的功能的最可能候选基因。4.全生育期盐胁迫条件下水稻产量及其相关性状QTL定位利用8套以黄华占为受体亲本、8个不同供体亲本的选择回交导入系群体(BC_1F_5),进行连续两年的全生育期盐胁迫条件下产量及其相关性状的考察。通过多群体联合分析进行QTL定位并估计每个等位基因的效应值。共检测到影响产量及其相关性状(穗数、穗长、实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的25个QTL区段,其中8个QTL区段包含以往定位到耐盐相关基因/QTL。在每个QTL上都检测到具有不同效应值的多个等位基因。利用0.4M的高密度SNP标记并选择合适的导入系材料,对两个环境稳定QTL qGY2和qSSR2进行精细定位,分别将候选区段缩短到93 kb和168 kb,含有16个和29个注释基因。5.高产、抗逆材料蒸煮品质性状分析对选育的671份高产、抗逆育种材料测定直链淀粉含量、糊化温度和RVA特征等性状,通过聚类分析获得了一些与已知优质水稻品种具有类似蒸煮品质参数的育种材料,为高产、抗逆和优质育种提供了材料基础。(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科学院》期刊2017-05-01)
抗旱育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进一步加强小麦新品种示范及推广力度,充分发挥良种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2019年7月5日由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组织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七大农作物育种"重点专项"北部麦区优质抗旱节水高产小麦新品种培育"项目现场观摩会在宁夏自治区银川市召开。育种专项总体专家组赵振东院士等同行专家及项目参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抗旱育种论文参考文献
[1].李菲,龚记熠,李欲柯,张宇斌,乙引.抗旱耐盐植物功能基因发掘及其在棉花育种中的应用[J].分子植物育种.2019
[2]..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七大农作物育种”重点专项北部麦区优质抗旱节水高产小麦新品种培育取得进展[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19
[3].任志强,王晓清,卜华虎,肖建红,张宁.玉米抗旱育种研究进展[J].山西农业科学.2019
[4].杨永升,杨慧萍,刘昌峰,王和乐,宋家勇.水稻抗旱育种及水旱轮选技术研究与应用[J].河南农业.2019
[5].王越,姚晓华,吴昆仑,白羿雄,魏晓星.青稞HVA1和blt4.9基因对模拟水分胁迫的响应差异及其在抗旱育种中的应用[J].麦类作物学报.2019
[6].化烨.microRNA在小麦抗旱育种中的研究进展[J].吉林农业.2018
[7].李海碧,桂意云,张荣华,韦金菊,杨荣仲.甘蔗抗旱性及抗旱育种研究进展[J].分子植物育种.2019
[8].唐文思,王叶利,王华芳.杜仲DREB/WRKY/XET多基因抗旱分子辅助育种基础[J].分子植物育种.2018
[9].徐荣,李富生,何丽莲.甘蔗抗旱性遗传育种的研究进展[J].分子植物育种.2018
[10].庞昀龙.水稻耐盐、抗旱、高产和优质育种材料的选育及遗传剖析[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