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湍流大气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大气湍流,激光通信系统,光强起伏,传输特性
湍流大气论文文献综述
黄方方,熊伟[1](2019)在《大气湍流对激光通信系统传输特性的数学模型构建》一文中研究指出掌握大气湍流对激光通信系统传输特性影响有利于提高系统探测精度,因此,构建大气湍流对激光通信系统传输特性的数学模型。用Rytov方差表征强、弱湍流下闪烁方差,以此为前提分析大气湍流效应强、弱影响下光强起伏情况;在此基础上,以激光通信系统的发射孔径间距、接收孔径大小、传输距离以及激光束数量为参量,以光束间相干性为限制条件,构建大气湍流对激光通信系统传输特性的数学模型。根据所构建模型分析可知:Rytov方差不断增加,光束光强起伏程度不断降低。经验证,所构建模型模拟的激光光强概率排列曲线、光强概率排列趋势与实际情况一致,所构建模型在分析大气湍流激光通信系统传输特性方面可靠程度高。(本文来源于《激光杂志》期刊2019年11期)
任程程,杜玉军,吕宏,刘旭东,朱运周[2](2019)在《弱湍流大气中部分相干涡旋光束的轨道角动量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轨道角动量谱理论,推导了部分相干拉盖尔-高斯光束轨道角动量态的功率表达式。分析了相干长度、束宽对轨道角动量的影响,讨论了弱湍流大气中部分相干-拉盖尔高斯光束轨道角动量特性。结果表明:部分相干拉盖尔-高斯光束在相干长度与束腰半径比值固定的情况下,其初始轨道角动量态相对功率不会随着束腰半径的改变而变化。在部分相干拉盖尔-高斯光束初始相干长度与束腰半径取值大小相同的情况下,随着束腰半径的增大,光束在弱湍流大气中传输1 km处的初始轨道角动量态相对功率减小。(本文来源于《激光与红外》期刊2019年11期)
杨帆,赵恒凯[3](2019)在《涡旋电磁波的大气湍流相位畸变校正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自由空间传输的涡旋电磁波不可避免地受到大气湍流的干扰,使其螺旋相位发生畸变。为了对抗大气湍流的影响,可以使用相位恢复算法进行校正。文中提出一种改进的Gerchberg-Saxton(GS)相位恢复算法,通过引入优化方向因子,有效地克服了传统GS相位恢复算法陷入局部极小值的困境。随机相位屏的模拟实验结果显示,改进的GS相位恢复算法具有更好的校正效果,根据相对均方根误差评估指标,改进的GS相位恢复算法比传统GS算法改善了35.09%,相比未使用相位恢复算法则改善了64.72%。(本文来源于《微波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向磊,陈纯毅,姚海峰,倪小龙,潘石[4](2019)在《双向大气湍流光信道瞬时衰落相关特性测量》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证明双向光传输系统中大气湍流信道的互易性,提出一种测量瞬时接收信号衰落相关性的方法,并建立了分析测量数据的数学模型。在相距883 m的两栋高楼之间进行双向光传输测量实验,根据测得的光斑图像数据,对信道的瞬时衰落相关性进行验证,并分析了实际场景下归一化接收信号起伏方差对相关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两个相反方向的光信道瞬时衰落相关系数大部分均在0. 85以上,最高可达0. 95,证明了双向大气湍流光信道之间存在良好的互易性;且随着归一化接收信号起伏方差的增大,相关系数呈轻微下降的趋势。(本文来源于《中国光学》期刊2019年05期)
孙方,刘泽军,周育锋,杜兰,王宏[5](2019)在《一种基于超短基线干涉仪的大气湍流参数测量算法》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对流层大气湍流造成的随机变化的相位误差已严重影响了高频段深空测控通信系统的工作性能.为了量化湍流强度,基于超短基线干涉仪系统接收的地球同步卫星信号,统计信号干涉相位的标准偏差,结合经典的Kolmogorov-Obukhov"2/3"扰动理论和随机场理论建立了大气湍流参数计算模型,实时获取表征湍流强度的物理量:大气折射率结构常数C~2_n.分别在郑州、杭州进行了连续多天的晴天、雨天相位观测试验,利用试验数据计算C~2_n,并利用气象探空数据经验模型进行了验证.试验数据计算结果显示:C~2_n在郑州晴天的正午前后要明显高于早晨和傍晚,而在杭州雨天则没有明显的规律性.C~2_n在10~(-15)~10~(-13)的数量级范围变化,与经验模型计算的结果相吻合,验证了算法的合理性和准确性.(本文来源于《电波科学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赵建华,张峰,梁芸,刘世祥[6](2019)在《大气边界层湍流相干结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湍流相干结构的发现是湍流研究的重大转折,它对湍流的认识和对物质、动量与能量的输送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回顾了大气边界层中湍流相干结构的发现过程,其次综述了其形态特征、组成结构、通量贡献以及其他特征,接着阐述了其产生的原因,详述了其典型的形成机制,然后论述了其在实践中的应用,继而综述了其检测方法,最后对全文进行了总结,并对未来的研究趋势进行了展望。(本文来源于《干旱区研究》期刊2019年06期)
赵刚,邓万涛,夏惠军[7](2019)在《大气湍流对高能激光系统瞄准精度的影响(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对于高能激光系统,由于普遍存在发射激光与探测跟踪的波长差,大气湍流成为了其瞄准精度的影响因素之一,所以文中旨在研究大气湍流对高能激光系统瞄准精度的影响。采用高能激光系统的发射激光轴和光电探测跟踪轴的角偏差表征瞄准精度的受影响程度,首先利用Zernike多项式法构造大气湍流相位屏,然后通过角谱衍射理论建立激光传输模型,最后基于以上方法仿真分析了不同大气湍流强度和不同跟踪成像波长两种情况下角偏差的变化情况。最终开展了相关的实验证实了上述仿真结果的正确性。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的湍流条件下,不同的跟踪成像波长会带来不同的角偏差,其中跟踪成像波长与发射激光波长越接近,角偏差越小;而在同一探测跟踪波长条件下,角偏差随着湍流强度的增大而增大。上述结果可对高能激光系统在工程应用中提升跟瞄毁伤能力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本文来源于《红外与激光工程》期刊2019年S2期)
胡晓丹,吴晓庆,青春[8](2019)在《利用Thorpe尺度估算南极点大气湍流廓线》一文中研究指出分析了南极点(South Pole) 2012年常规气象参数探空数据,统计了南极点全年的边界层高度分布,利用Thorpe尺度估算了南极点夏季及冬季的折射率结构常数Cn2、大气相干长度、视宁度、等晕角等参数和边界层高度以上及边界层内的视宁度及其对整层(0—25 km)视宁度的贡献,将之与文献结果比对。结果表明:估算的Cn2在近地面随高度迅速递减,300m后随高度缓慢减小,5km以后出现一个鼓包,10km后随高度稳定递减,都呈现湍流主要集中于300 m以下这一特点。用Thorpe尺度估算的南极点冬季整层视宁度为1.87′′,270 m以上高度视宁度为0.39′′,与文献报道较为吻合。Thorpe尺度相较于其他外尺度模式估算过程更为简便。(本文来源于《极地研究》期刊2019年03期)
梅杰,袁仁民,王显,吴徐平[9](2019)在《近地面层湍流大气中光传输到达角起伏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不同气象条件下近地面层湍流大气对光传输到达角起伏的影响,在校园内一块较平坦草地上开展了光传输实验。采用半导体激光器作为光源,传输60 m至接收端,使用焦距为1.300 mm的望远镜接收后由CCD相机采集光点灰度图片。根据灰度图片上光点位置计算传输路径上的大气湍流折射结构常数C_n~2以及垂直、水平两个方向到达角(Angle of arrival,AoA)起伏方差的比值。同时测量了传输路径附近的温度、风速等气象数据,计算稳定度参数Richardson数。结果表明,Richardson数大于临界值0.25时,垂直、水平到达角起伏方差比值均大于1.0;Richardson数小于0.25时,垂直、水平到达角起伏方差比值在1.0左右起伏。由此可以看到,稳定层结条件下,湍流表现为各向异性特征;不稳定层结条件下,湍流表现为各向同性特征。(本文来源于《大气与环境光学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吴长锋[10](2019)在《我国完成首次大气湍流原位探测实验》一文中研究指出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安徽光机所大气光学研究中心吴晓庆研究员、罗涛研究员带领课题组,日前圆满完成了由中科院空天信息研究院牵头的临近空间科学实验系统战略性先导专项(以下简称"鸿鹄专项")在青海省大柴旦地区、西藏自治区拉萨市等地同步开展的大气湍流原位探测及湍流探空等实验。(本文来源于《科技传播》期刊2019年17期)
湍流大气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根据轨道角动量谱理论,推导了部分相干拉盖尔-高斯光束轨道角动量态的功率表达式。分析了相干长度、束宽对轨道角动量的影响,讨论了弱湍流大气中部分相干-拉盖尔高斯光束轨道角动量特性。结果表明:部分相干拉盖尔-高斯光束在相干长度与束腰半径比值固定的情况下,其初始轨道角动量态相对功率不会随着束腰半径的改变而变化。在部分相干拉盖尔-高斯光束初始相干长度与束腰半径取值大小相同的情况下,随着束腰半径的增大,光束在弱湍流大气中传输1 km处的初始轨道角动量态相对功率减小。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湍流大气论文参考文献
[1].黄方方,熊伟.大气湍流对激光通信系统传输特性的数学模型构建[J].激光杂志.2019
[2].任程程,杜玉军,吕宏,刘旭东,朱运周.弱湍流大气中部分相干涡旋光束的轨道角动量特性[J].激光与红外.2019
[3].杨帆,赵恒凯.涡旋电磁波的大气湍流相位畸变校正方法[J].微波学报.2019
[4].向磊,陈纯毅,姚海峰,倪小龙,潘石.双向大气湍流光信道瞬时衰落相关特性测量[J].中国光学.2019
[5].孙方,刘泽军,周育锋,杜兰,王宏.一种基于超短基线干涉仪的大气湍流参数测量算法[J].电波科学学报.2019
[6].赵建华,张峰,梁芸,刘世祥.大气边界层湍流相干结构研究进展[J].干旱区研究.2019
[7].赵刚,邓万涛,夏惠军.大气湍流对高能激光系统瞄准精度的影响(英文)[J].红外与激光工程.2019
[8].胡晓丹,吴晓庆,青春.利用Thorpe尺度估算南极点大气湍流廓线[J].极地研究.2019
[9].梅杰,袁仁民,王显,吴徐平.近地面层湍流大气中光传输到达角起伏实验研究[J].大气与环境光学学报.2019
[10].吴长锋.我国完成首次大气湍流原位探测实验[J].科技传播.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