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制度论文_袁铭健

导读:本文包含了村制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工作,制度,乡村,干部,晋中市,精准,村干部。

村制度论文文献综述

袁铭健[1](2019)在《“第一书记”驻村制度运转中的主体性策略选择——基于政策代理人的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第一书记"驻村制度在推进基层精准扶贫工作,改善民生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现有实践中也存在着外来资源的路径依赖、形式主义的治理短期性和基层权力结构冲突等制度实施困境。通过建立"第一书记"机制的委托代理关系可以发现:作为委托方的上级政府部门通过政治动员、科层制传递来展开代理过程,并通过扶贫为导向的考核来监督"第一书记"的代理行为,这导致了政策目标在传递给代理人时已与初始目标出现较大的偏差;而作为代理方的"第一书记"在制度约束与自身晋升激励下形成了维稳型、灵活型、按部就班型和积极型等多种模式的"选择性行为",同时也受到了自身权责不匹配下的外来排斥。委托代理双方的信息不对称的存在使"第一书记"制度的运转产生了耗散性,为了提升扶贫政策落实成效,国家需要逐渐将驻村制度规范化并保证代理人的能力与权责匹配,以及培育基层自治的自生性。(本文来源于《四川行政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王明哲,蔡淑熙,卢丽羽,薛钰洁[2](2019)在《干部驻村制度对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作用及发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层党组织是促进农村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决定性因素,是实现贫困户脱贫致富,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单位。在全国各地的精准扶贫实践中,干部驻村制度作为上级政府对完善基层治理的外派力量,在建强基层党建、打好脱贫攻坚战等农村工作方面产生了巨大成效。文章系统梳理了干部驻村制度对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作用机制,总结驻村干部在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治理成效与实施困境。研究得出,驻村干部在促进农村党组织自身建设、联系党群关系,激发党员活力,加强党的阵地建设等方面起到突出的积极作用。然而驻村干部制度也面临着权责不匹配、支部党员流动大以及干部自身定位不明确的困境。最后提出干部驻村嵌入型治理模式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对接机制,规划其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发挥成效路径和应对潜在困境的参考建议。(本文来源于《新疆农垦经济》期刊2019年10期)

田先红[3](2019)在《联村制度与基层政府动员——基于浙江省A县的经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乡村治理体系的末梢,国家政策常常面临着"最后一公里"难题。在乡政村治的背景下,基层政府如何保持其对村庄的整合和动员能力,不仅关系到国家政策执行如何落地,而且关乎乡村社会秩序稳定。联村制度是应对"最后一公里"难题的制度安排。在联村制度框架内,基层政府通过常规动员、运动式动员、嵌入式动员和仪式化动员等方式,较好地实现了其对乡村社会的管理,既能够维持乡村社会秩序,又能够较好地确保其治理任务尤其是中心工作任务的完成。联村制度不仅构成了我们理解发达地区县域治理的重要视角,而且是我们理解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环节。(本文来源于《长白学刊》期刊2019年05期)

王明哲,蔡淑熙,卢丽羽,薛钰洁[4](2019)在《干部驻村制度作用研究——以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干部驻村制度是指上级政府对行政村配备专职干部,负责推动中央相关政策在基层执行与落实的一种工作机制。在全国各地的脱贫实践中,驻村干部作为坚强的外派力量,在建强基层政党、打好精准扶贫攻坚战等农村工作上产生良好的效益。本文通过实地调研获取的四个干部驻村典型案例,梳理干部驻村模式工作制度与职责,总结驻村干部在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作用与实施困境,并将其作用与经验延伸到对整个农村的发展,探讨其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从而实现在乡村振兴战略下推广制度化、科学化的干部驻村制度。(本文来源于《当代农村财经》期刊2019年05期)

白续宏[5](2019)在《晋中建立市县领导联系“一企一村”制度》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记者 白续宏)3月23日,记者获悉,全省万名干部入企进村服务工作开展以来,晋中市在做好规定动作的同时,自加压力,建立了市县领导联系“一企一村”制度。万名干部入企进村服务是全省“改革创新、奋发有为”大讨论的重要环节,晋中市在全省完成入企进(本文来源于《山西日报》期刊2019-04-04)

本报通讯员[6](2019)在《我市建立市县领导联系“一企一村”制度》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 全省万名干部入企进村服务工作开展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立即响应,副省长、市委书记王成召开专题会议就我市干部入企进村服务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市直有关部门在全省率先完成入企进村服务人员的抽调、编组和上报工作,并于3月21日和22日分别完成对市县入(本文来源于《晋中日报》期刊2019-03-25)

张志原,刘贤春,王亚华[7](2019)在《富人治村、制度约束与公共物品供给——以农田水利灌溉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改革开放后,由乡村企业家担任村干部的富人治村现象出现且普遍化,但对富人治村的效果,研究者各执两端。本文利用2014~2016年27省份756个村庄的治理调查数据,分析了富人治村对以农田水利灌溉为代表的公共物品供给的影响。结果显示,富人治村能够显着提升灌溉设施维护频率,但对整体灌溉状况和集体行动组织影响有限。本文还进一步分析了制度约束产生的交互作用:作为非正式制度的宗族网络规模并不能影响富人治村的治理绩效,但正式的基层民主制度可以显着提升村庄的公共物品供给水平。在劳动力外流、乡村治理衰败的背景下,兼具经济实力与政治权威的富人村干部逐渐超越传统的宗族网络,成为乡村公共事务中的主导性力量,而基层民主的发展则对富人村干部扩张中的权力构成了约束,激励其更好地提供公共服务。(本文来源于《中国农村观察》期刊2019年01期)

谭晓伟[8](2018)在《脱贫攻坚背景下干部驻村制度创新及问题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干部驻村制度已成为全面小康决胜期地方政府应对脱贫攻坚艰巨繁重任务、破解贫困村基层治理力量不足、完善基层治理机制的一项重要制度探索。学术届对于干部驻村制度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对于干部驻村制度,学者们各自认识不同,可以说是毁誉参半。本文就是在此背景下,基于L市“尖刀班”驻村制度的调查分析,运用场域理论和协同治理理论研究剖析脱贫攻坚背景下干部驻村制度的实践创新与制度困境。L市“尖刀班”驻村制度通过推动干部下沉,以到八个“到村到户”的形式嵌入基层治理,打破了科层制的诸多限制,重构了国家和社会之间的中间协调地带,从而实现了对贫困村基层治理的强化。这种方式有利于缓解干群矛盾、加强政府对基层社会需求的回应能力、弥补村级治理公共性的缺失。与此同时,也面临着多重困境:外援力量越位、村级权力结构对正式权力的排斥、特色产业选择市场论证评估不足、驻村干部调动帮扶资源能力不平衡、炫耀性权力寻租风险提升等。因此,应当进一步完善对驻村干部的监督考核机制,强化培育内生发展能力的激励考核;建立持续在场的机制强化对村级权力结构的监督和管理;实施帮扶资金统筹,建立基金制度化供给;强化帮扶单位权力监督,规避炫耀性权力寻租风险。(本文来源于《重庆大学》期刊2018-11-01)

郑洁[9](2018)在《乡镇干部驻村制度问题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是农业大国,历来重视农村治理。乡镇干部驻村制度作为国家加强村庄治理和推动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政策,在村庄的运作及乡村治理中发挥着重大作用。完善乡镇干部驻村制度,提升其有效性,是目前乡镇驻村制度发展的关键问题。本文主要是对目前我国的乡镇驻村干部制度运行现状进行解读分析,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及产生问题的原因,为建立完善的乡镇干部驻村制度提供参考。对于国家而言,驻村制度对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均具有重要的影响,是联系社会和国家的重要桥梁。而驻村干部作为驻村制度的执行者,联系着国家与乡村社会。因此,本文在“国家与社会”关系上进行发展,以“国家-驻村干部-乡村社会”为分析框架。在此框架中,存在着两种互动关系,分别是驻村干部与国家(即乡镇政府)的互动及驻村干部与乡村社会的互动。通过访谈、问卷调查等方法对文成县大峃镇的乡镇干部驻村现状进行实地调研,从编制情况、专职情况、工作职责等角度进行分析,对驻村干部的角色定位和在村庄实际工作中的角色关系等方面进行研究,我们可以发现发现当前的乡镇干部驻村制度仍然存在较多问题。在驻村干部与国家(即乡镇政府)的互动中存在着驻村工作内容繁杂不合理、责任承担不合理、管理不到位及福利待遇不合理的问题;在驻村干部与乡村社会的互动中存在着政策落实不到位、形式主义虚设现象严重的问题。这些影响因素严重的削弱了我国的驻村干部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对驻村干部工作效率的提升具有不良的影响。之所以产生这些问题,存在着多方面的原因。最后,本文在完善调整乡镇层面的偏失、加强驻村干部管理、深入乡村社会叁个层面提出对策建议,在乡镇层面的建议是合理分配工作内容、驻村责任、树立领导干部正确政绩观;在驻村干部管理层面的建议是开展“四互”活动、开展教育培训、完善考核机制、调整薪酬福利;在深入乡村社会层面的建议是提高驻村干部传达政策的能力、将走亲入户制定到制度中。综合运用多种方法,针对改善乡镇干部驻村制度提出切实可行的策略。(本文来源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期刊2018-05-01)

刘成良[10](2018)在《联村制度:转型期基层社会治理的制度实践与反思——基于浙东H镇的调查》一文中研究指出联村制度成为转型期地方政府应对社会复杂矛盾、破解基层行政僵化、完善基层治理机制的一项重要制度探索。基于浙东的田野调查发现,联村制度通过推动干部下沉,以联村联户的形式参与基层治理的方式,打破了科层制的诸多限制,重构国家和社会之间的中间协调地带,从而实现自下而上的民意表达和政治参与。这种方式有利于缓解干群矛盾、加强政府对基层社会需求的回应能力、弥补村级治理公共性的缺失,与此同时,也面临着多重困境:群众日益复杂多元的诉求、村级权力结构对正式权力的排斥、行政体系内过于形式化的监督与考核机制等。因此,应当进一步明确联村干部的职能与职责,完善对联村干部的监督考核机制,同时强化对村级权力结构的监督和管理。(本文来源于《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8年02期)

村制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基层党组织是促进农村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决定性因素,是实现贫困户脱贫致富,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单位。在全国各地的精准扶贫实践中,干部驻村制度作为上级政府对完善基层治理的外派力量,在建强基层党建、打好脱贫攻坚战等农村工作方面产生了巨大成效。文章系统梳理了干部驻村制度对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作用机制,总结驻村干部在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治理成效与实施困境。研究得出,驻村干部在促进农村党组织自身建设、联系党群关系,激发党员活力,加强党的阵地建设等方面起到突出的积极作用。然而驻村干部制度也面临着权责不匹配、支部党员流动大以及干部自身定位不明确的困境。最后提出干部驻村嵌入型治理模式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对接机制,规划其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发挥成效路径和应对潜在困境的参考建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村制度论文参考文献

[1].袁铭健.“第一书记”驻村制度运转中的主体性策略选择——基于政策代理人的视角[J].四川行政学院学报.2019

[2].王明哲,蔡淑熙,卢丽羽,薛钰洁.干部驻村制度对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作用及发展研究[J].新疆农垦经济.2019

[3].田先红.联村制度与基层政府动员——基于浙江省A县的经验研究[J].长白学刊.2019

[4].王明哲,蔡淑熙,卢丽羽,薛钰洁.干部驻村制度作用研究——以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为例[J].当代农村财经.2019

[5].白续宏.晋中建立市县领导联系“一企一村”制度[N].山西日报.2019

[6].本报通讯员.我市建立市县领导联系“一企一村”制度[N].晋中日报.2019

[7].张志原,刘贤春,王亚华.富人治村、制度约束与公共物品供给——以农田水利灌溉为例[J].中国农村观察.2019

[8].谭晓伟.脱贫攻坚背景下干部驻村制度创新及问题研究[D].重庆大学.2018

[9].郑洁.乡镇干部驻村制度问题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8

[10].刘成良.联村制度:转型期基层社会治理的制度实践与反思——基于浙东H镇的调查[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

论文知识图

规范性文件选编乳山市农村集体经济管理制度2 龙门村的制度变迁过程案例村制度演进的分类框架市尖刀班驻村制度与传统驻#~袁家村制度因素推动力问题调查...案例村制度演进的分类框架

标签:;  ;  ;  ;  ;  ;  ;  

村制度论文_袁铭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