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车车架论文和设计-金宙渊

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自行车车架,包括后钩架、主杠、上叉架、中空套筒和后轮架,所述主杠顶部的一侧焊接有后钩架,主杠远离后钩架一侧的外壁上固定有上叉架,所述上叉架外侧壁的一端套装有放置盘,放置盘两侧的两端皆安装有弹性绷带,所述弹性绷带远离放置盘的一端分别固定有紧固插扣与紧固插套,且紧固插扣与紧固插套相互配合,所述上叉架远离主杠的一端固定有中空套筒,中空套筒靠近上叉架一侧的外壁上焊接有前支架,所述后钩架与上叉架下方的主杠外壁上焊接有四组加强箍,所述连接轴座的外侧壁上设有后轮架。本实用新型不仅提高了自行车车架使用时的便利程度,延长了自行车车架的使用寿命,而且减少了自行车车架零件结构的繁复程度。

主设计要求

1.自行车车架,包括后钩架(1)、主杠(2)、上叉架(3)、中空套筒(8)和后轮架(15),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杠(2)顶部的一侧焊接有后钩架(1),主杠(2)远离后钩架(1)一侧的外壁上固定有上叉架(3),所述上叉架(3)外侧壁的一端套装有放置盘(6),放置盘(6)两侧的两端皆安装有弹性绷带(4),所述弹性绷带(4)远离放置盘(6)的一端分别固定有紧固插扣(5)与紧固插套(7),且紧固插扣(5)与紧固插套(7)相互配合,所述上叉架(3)远离主杠(2)的一端固定有中空套筒(8),中空套筒(8)靠近上叉架(3)一侧的外壁上焊接有前支架(10),所述后钩架(1)与上叉架(3)下方的主杠(2)外壁上焊接有四组加强箍(14),且相邻加强箍(14)之间的夹角为九十度,所述主杠(2)的底端焊接有连接轴座(13),且连接轴座(13)通过连接钩体(18)与前支架(10)远离中空套筒(8)的一端可拆卸连接,所述连接轴座(13)的外侧壁上设有后轮架(15),且后轮架(15)远离连接轴座(13)的一端通过松紧调节件(16)与后钩架(1)远离主杠(2)的一端相连接。

设计方案

1.自行车车架,包括后钩架(1)、主杠(2)、上叉架(3)、中空套筒(8)和后轮架(15),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杠(2)顶部的一侧焊接有后钩架(1),主杠(2)远离后钩架(1)一侧的外壁上固定有上叉架(3),所述上叉架(3)外侧壁的一端套装有放置盘(6),放置盘(6)两侧的两端皆安装有弹性绷带(4),所述弹性绷带(4)远离放置盘(6)的一端分别固定有紧固插扣(5)与紧固插套(7),且紧固插扣(5)与紧固插套(7)相互配合,所述上叉架(3)远离主杠(2)的一端固定有中空套筒(8),中空套筒(8)靠近上叉架(3)一侧的外壁上焊接有前支架(10),所述后钩架(1)与上叉架(3)下方的主杠(2)外壁上焊接有四组加强箍(14),且相邻加强箍(14)之间的夹角为九十度,所述主杠(2)的底端焊接有连接轴座(13),且连接轴座(13)通过连接钩体(18)与前支架(10)远离中空套筒(8)的一端可拆卸连接,所述连接轴座(13)的外侧壁上设有后轮架(15),且后轮架(15)远离连接轴座(13)的一端通过松紧调节件(16)与后钩架(1)远离主杠(2)的一端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后钩架(1)、主杠(2)、上叉架(3)以及前支架(10)的表面皆设有衣架螺母(9)。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后钩架(1)、主杠(2)以及与上叉架(3)的侧壁上皆设有紧压螺栓(17)。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箍(14)的外侧壁上皆固定有增强筋(12)。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松紧调节件(16)的表面皆设有固定螺柱。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行车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紧压螺栓(17)位置处的加强箍(14)内部设有圆形通腔(11),且圆形通腔(11)的直径大于紧压螺栓(17)的最大直径。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行车车架技术领域,具体为自行车车架。

背景技术

自行车是人们出行时的交通工具之一,自行车,又称脚踏车或单车,通常是二轮的小型陆上车辆,人骑上车后,以脚踩踏板为动力,是绿色环保的交通工具,然而对于自行车来讲车架是重要的组成部件,目前一般自行车车架的结构组成较为复杂,而且很多的自行车车架在使用的过程中无法实现物品的放置固定功能,甚至有些自行车车架在使用时其结构强度较差,从而严重的缩短了自行车车架的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自行车车架,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自行车车架,包括后钩架、主杠、上叉架、中空套筒和后轮架,所述主杠顶部的一侧焊接有后钩架,主杠远离后钩架一侧的外壁上固定有上叉架,所述上叉架外侧壁的一端套装有放置盘,放置盘两侧的两端皆安装有弹性绷带,所述弹性绷带远离放置盘的一端分别固定有紧固插扣与紧固插套,且紧固插扣与紧固插套相互配合,所述上叉架远离主杠的一端固定有中空套筒,中空套筒靠近上叉架一侧的外壁上焊接有前支架,所述后钩架与上叉架下方的主杠外壁上焊接有四组加强箍,且相邻加强箍之间的夹角为九十度,所述主杠的底端焊接有连接轴座,且连接轴座通过连接钩体与前支架远离中空套筒的一端可拆卸连接,所述连接轴座的外侧壁上设有后轮架,且后轮架远离连接轴座的一端通过松紧调节件与后钩架远离主杠的一端相连接。

优选的,所述后钩架、主杠、上叉架以及前支架的表面皆设有衣架螺母。

优选的,所述后钩架、主杠以及与上叉架的侧壁上皆设有紧压螺栓。

优选的,所述加强箍的外侧壁上皆固定有增强筋。

优选的,所述松紧调节件的表面皆设有固定螺柱。

优选的,所述紧压螺栓位置处的加强箍内部设有圆形通腔,且圆形通腔的直径大于紧压螺栓的最大直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自行车车架不仅提高了自行车车架使用时的便利程度,延长了自行车车架的使用寿命,而且减少了自行车车架零件结构的繁复程度;

1、通过在后轮架与后轮架之间设松紧调节件,并通过在连接轴座与前支架之间的连接位置处设连接钩体,采用了隐藏式链条张力的调节功能,从而减少了自行车车架零件结构的繁复程度;

2、通过在上叉架外侧壁的一端套装放置盘,放置盘两侧的两端安装弹性绷带,并通过在弹性绷带远离放置盘的一端分别固定紧固插扣与紧固插套,实现了自行车车架的物品放置功能,从而提高了自行车车架使用时的便利程度;

3、通过在后钩架与上叉架下方的主杠外壁上焊接四组加强箍,加强箍的外侧壁上固定增强筋,增加了自行车车架的结构强度,从而延长了自行车车架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后钩架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松紧调节件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后轮架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前支架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前支架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后钩架;2、主杠;3、上叉架;4、弹性绷带;5、紧固插扣;6、放置盘;7、紧固插套;8、中空套筒;9、衣架螺母;10、前支架;11、圆形通腔;12、增强筋;13、连接轴座;14、加强箍;15、后轮架;16、松紧调节件;17、紧压螺栓;18、连接钩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6,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实施例:自行车车架,包括后钩架1、主杠2、上叉架3、中空套筒8和后轮架15,主杠2顶部的一侧焊接有后钩架1,主杠2远离后钩架1一侧的外壁上固定有上叉架3,上叉架3外侧壁的一端套装有放置盘6,放置盘6两侧的两端皆安装有弹性绷带4,弹性绷带4远离放置盘6的一端分别固定有紧固插扣5与紧固插套7,且紧固插扣5与紧固插套7相互配合,上叉架3远离主杠2的一端固定有中空套筒8,中空套筒8靠近上叉架3一侧的外壁上焊接有前支架10,后钩架1与上叉架3下方的主杠2外壁上焊接有四组加强箍14,且相邻加强箍14之间的夹角为九十度,加强箍14的外侧壁上皆固定有增强筋12,用于增加结构强度,主杠2的底端焊接有连接轴座13,且连接轴座13通过连接钩体18与前支架10远离中空套筒8的一端可拆卸连接,连接轴座13的外侧壁上设有后轮架15,且后轮架15远离连接轴座13的一端通过松紧调节件16与后钩架1远离主杠2的一端相连接,松紧调节件16的表面皆设有固定螺柱,便于固定工作,后钩架1、主杠2、上叉架3以及前支架10的表面皆设有衣架螺母9,用于固定工作,后钩架1、主杠2以及与上叉架3的侧壁上皆设有紧压螺栓17,用于连接工作,紧压螺栓17位置处的加强箍14内部设有圆形通腔11,且圆形通腔11的直径大于紧压螺栓17的最大直径,便于紧压螺栓17的操作。

工作原理:使用时,首先通过后轮架1与后轮架15之间的松紧调节件16配合连接轴座13与前支架10之间的连接钩体18相互工作,以采用隐藏式链条张力的调节方式,从而减少自行车车架零件结构的繁复程度,之后通过上叉架3外侧壁一端的放置盘6与放置盘6两侧两端的弹性绷带4以及弹性绷带4远离放置盘6一端分的紧固插扣5与紧固插套7相互配合工作进行物品的放置固定,最后通过后钩架1与上叉架3下方主杠2外壁上的加强箍14与加强箍14外侧壁上的增强筋12相互配合,以增加自行车车架的结构强度,完成自行车车架的使用工作。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设计图

自行车车架论文和设计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821823255.8

申请日:2019-05-13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12(天津)

授权编号:CN209142316U

授权时间:20190723

主分类号:B62K 19/00

专利分类号:B62K19/00

范畴分类:32C;

申请人:天津轮翼运动器材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天津轮翼运动器材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300000 天津市武清区自行车王国产业园区福发路27号

发明人:金宙渊

第一发明人:金宙渊

当前权利人:天津轮翼运动器材有限公司

代理人:段宇

代理机构:11572

代理机构编号:北京卓特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  

自行车车架论文和设计-金宙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