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栓塞论文_李亚灵,王亚楠,纪晓新

导读:本文包含了肿瘤栓塞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栓塞,肿瘤,海藻,氨基酸,动脉,栓子,中脑。

肿瘤栓塞论文文献综述

李亚灵,王亚楠,纪晓新[1](2018)在《一例经后路胸椎椎体全切术加人工椎体植入术并行肿瘤栓塞术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总结椎体全切术的护理经验,提高脊柱椎体切除术的护理水平。方法通过对一例采用胸椎重建术治疗胸椎肿瘤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进行回顾与分析,从而总结护理经验,提高医护配合度,促进患者康复。结果经过有效的治疗和护理,患者四肢肌力及神经功能均恢复正常,术后16天患者配戴支具步行出院。结论对椎体切除术患者进行有效的围手术期护理,对促进患者康复及提高患者生命质量,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期刊2018年88期)

李芸菲[2](2018)在《环境响应性超支化聚氨基酸的合成、性能及其在肿瘤栓塞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肿瘤是世界上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疾病之一,传统的放化疗及外科手术治疗等均存在易伤害正常组织或产生其他并发症等诸多缺点。经导管动脉栓塞治疗术(Transcatheter Arterial Embolization,TAE)即俗称的介入治疗是一种新型的肿瘤治疗技术,具有微创、费用低、安全、疗效好等优点,已实现了临床应用。作为介入治疗的关键要素-栓塞剂对疗效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研究开发新型高性能栓塞剂对肿瘤介入治疗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高分子类栓塞剂由于其具备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多样的制剂方式等诸多优点,逐渐受到了研究者的重视,尤其是以环境响应性高分子等为代表的一些智能高分子栓塞剂更具独特优势而备受亲睐。本论文对有关环境响应性高分子栓塞材料的发展现状作了详细叙述。由于聚氨基酸基环境响应高分子既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降解性及与人体组织蛋白生物化学结构匹配性,又具有丰富的结构和功能可调性,因此本论文拟设计合成一系列环境响应性的超支化聚氨基酸可降解高分子并作为新型高分子栓塞剂用于肿瘤栓塞治疗。本论文首先以端氨基超支化聚缩水甘油醚与与L-谷氨酸-二乙二醇单甲醚、L-二羟基苯丙氨酸、L-精氨酸和L-半胱氨酸或L-苄氧羰基赖氨酸等氨基酸N-羰基环内酸酐(NCA)开环聚合,制备了一系列具有温度响应性的超支化聚氨基酸,并对所得聚合物的分子结构、平均分子量、低临界溶解温度(LCST)、酶促降解性能、细胞毒性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聚合物结构符合预期,具有良好的生物降解性和较低的细胞毒性,其LCST约为32℃。该聚合物具有优异的止血能力,可减少近70%的出血量。以兔肾为模型对所得聚合物的血管栓塞能力进行经导管栓塞测试的结果表明这些聚合物具有优异的动脉栓塞能力,其中超支化聚[(L-谷氨酸-二乙二醇单甲醚)-b-(L-二羟苯丙氨酸-co-L-精氨酸-co-L-半胱氨酸)]和超支化聚[(L-谷氨酸-二乙二醇单甲醚)-b-(L-二羟基苯丙氨酸-co-L-精氨酸-co-L-N(ε)-苄氧羰基-L-赖氨酸)]复合(HPEDAC-HPEDAL)在栓塞38天后仍无血管再通,荷瘤小鼠模型的肿瘤栓塞结果也表明其具有较好的肿瘤抑制效果,栓塞后14天肿瘤瘤体未见明显增大。为了简化栓塞治疗的操作,受肿瘤微酸性环境响应药物输送体系的启发,本论文又以端氨基超支化聚缩水甘油醚引发L-苏氨酸、L-酪氨酸和L-谷氨酸等氨基酸NCA开环聚合,制备了一系列具有p H响应性的超支化聚氨基酸,通过控制单体的加料比及加料次序,可调控聚合物在p H为6.5-7.0时发生凝胶化转变,对单体比例与聚合物响应p H值之间的对应关系进行了详细研究。聚合物的结构、酶促降解性、细胞毒性等测试结果表明聚合物结构符合预期,生物降解性和相容性良好。以H22荷瘤小鼠和VX2荷瘤兔为模型系统研究了所得聚合物的静脉注射栓塞性能,结果表明聚合物大部分可在肿瘤部位富集并堵塞血管形成栓塞,小鼠模型注射后经14天其肿瘤生长率为6.48±2.67,与对照组相比明显未见生长,瘤体组织病理学分析表明部分组织已坏死,证明瘤体血管已栓塞。体内生物学组织分布结果显示聚合物除在肿瘤部位分布以外,主要分布在肝和脾,其它组织分布较少,具有较好的代谢途径。VX2荷瘤兔模型经治疗7天后,肿瘤生长率为1.30±0.98,相较于对照组,肿瘤生长已经基本抑制,瘤体组织病理学分析表明部分肿瘤组织已坏死,表明了瘤体血管已栓塞。栓塞后SPECT造影结果显示p H响应聚氨基酸对肿瘤有很好的靶向富集作用,可在肿瘤部位聚集,可作为肿瘤的无导管栓塞治疗材料。(本文来源于《西北师范大学》期刊2018-05-01)

张永永[3](2016)在《pH响应聚氨基酸的合成、性能及在肿瘤栓塞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pH响应聚氨基酸材料具有低的毒性,良好的生物降解性和生物相容性等优点,该类聚合物会随着环境pH值改变而会发一些结构变化或相转变(如,胶束-解胶束化、交联-解交联化、溶胶-凝胶、溶胀-消胀等),这使其在药物控释、基因传递和组织修复等生物医药领域具有广泛应用。而近年来随着癌症患者的不断增多,各种治疗癌症的新型栓塞剂也应用而生,但是这些栓塞剂均有不同程度的缺陷。本文以1,4-环己二胺作为引发剂,引发酸性氨基酸NCA(如:L-谷氨酸,L-半胱氨酸,L-酪氨酸,L-苏氨酸等)开环聚合的方法,制备了一系列可降解的叁嵌段pH响应聚氨基酸水凝胶,通过研究发现该类聚合物各个嵌段的长度和其水溶液的浓度都会对其凝胶的形成产生一定的影响。同时随着聚合物两端单体的变化其pH响应值也会发生变化,当聚合物两端为L-谷氨酸时,其响应pH值为3.5,当其两端为L-半胱氨酸时,其响应pH值则变为8.0,而当其两端为L-酪氨酸时,其响应pH值更高为10.0左右。另外,当聚合物两端为L-谷氨酸和L-半胱氨酸或L-酪氨酸共聚时,其响应pH值亦会发生变化,同时可以通过调节聚氨基酸中L-谷氨酸和L-半胱氨酸或者L-酪氨酸比例来控制其响应pH值,使其在3.5至10.0之间变化,也就是说可以根据具体的情况和需要合成一种pH响应聚氨基酸使其在3.5至10.0之间任一pH值发生响应。因为人体环境非常复杂各个部位的pH值不尽相同,这就使得这类聚合物可能在生物医药领域(如:药物控释、基因传递、组织修复、肿瘤栓塞等)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研究了温度对于聚合反应的影响,并以核磁、GPC、SEM等手段对其化学结构、分子量大小、形貌特征等进行了表征和测试,根据这些数据给出了该类聚合物形成水凝胶可能的机理。还通过测试其稀溶液在不同pH下的透光率得到了不同聚合物的溶胶-凝胶转变pH值,发现聚合物两端基团酸性越弱,则其pH响应值越高;并且研究了他们的生物相容性(如,细胞毒性和血液相容性等)及其酶降解性能;最后,用Cy5.5 N-羟基琥珀酰亚胺酯(Cy5.5 NHS ester)荧光染料对这类pH响应聚氨基酸水凝胶进行了标记,并在小鼠的右前肢腋下建立了肝肿瘤模型,初步研究了其介入栓塞能力和从小鼠尾静脉注射的栓塞能力,发现介入栓塞时聚合物在肿瘤原位具有较好的滞留率,而通过小鼠尾静脉注射栓塞时聚合物滞留率较差。(本文来源于《西北师范大学》期刊2016-05-01)

R.Gilad,G.M.Fatterpekar,C.D.Gandhi,H.R.Winn,D.M.Johnson[4](2009)在《颅内肿瘤:脑池角作为中脑压迫的测量指标以评估肿瘤栓塞术后临床恶化风险》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 确定预示颅内大的肿瘤行栓塞术后临床恶化的客观影像学特征。方法 本回顾性研究符合HIPAA法案,并得到机构伦理委员会的批准,免除知情同意书。在12例颅内大的肿瘤并接受过栓塞术治疗的病人中,分析有可能预示栓塞术后神经系统病情急性恶化的影像学特征(本文来源于《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期刊2009年04期)

邹巧根,韦萍,陈居芹,李菁,欧阳平凯[5](2008)在《用于肿瘤栓塞术的药用材料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将一些人工栓塞材料通过导管选择性地注入到病变器官的供应血管内或病变血管内,使之发生闭塞、中断血供,以达到抑制肿瘤生长目的的肿瘤栓塞术是治疗肿瘤的一种新方法,这种方法还可控制出血、治疗血管性病变以及消除器官损伤。对现有的各种栓塞材料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讨论这些栓塞材料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本文来源于《药学进展》期刊2008年01期)

朱晓黎,倪才方,刘一之,金泳海,邹建伟[6](2007)在《骶正中动脉及腰动脉造影在骶骨肿瘤栓塞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了解骶正中动脉及腰动脉在骶骨肿瘤术前栓塞及治疗中的作用。方法63例骶骨肿瘤常规行X线平片、CT和/或MR检查,术前均行DSA下双侧髂内动脉造影及相关骶正中动脉及腰动脉造影、栓塞治疗及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63例骶骨肿瘤中,脊索瘤27例(其中复发7例);巨细胞瘤10例;神经鞘瘤6例,转移性肿瘤5例,其它肿瘤15例。肿瘤表现为富血供者36例,以恶性肿瘤及巨细胞瘤为多;乏血供者27例,以部分脊索瘤和良性肿瘤为多。富血供者除髂内动脉供血外,骶正中动脉参与供血者22例,腰动脉参与供血者15例。54例术前栓塞后手术效果满意者23例,较满意者15例,尚满意者13例,不满意者3例。结论对骶骨肿瘤术前栓塞除常规髂内动脉栓塞外,应考虑到肿瘤有骶正中动脉和腰动脉等多支供血的特点,多血供肿瘤者应尽量栓塞彻底以减少术中出血。(本文来源于《江苏医药》期刊2007年09期)

冯晓波,罗成刚,张勇,万洁,李子林[7](2006)在《海藻酸钠微球在肿瘤栓塞治疗中的应用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初步探讨海藻酸钠微球在肿瘤栓塞治疗中的应用及疗效。方法:2005年1月-2006年1月期间,采用北京圣医耀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生产的海藻酸钠微球(KMG)对20 例患者栓塞22次。男16例,女4例,年龄29—69岁,(本文来源于《中华医学会第十叁届全国放射学大会论文汇编(下册)》期刊2006-10-01)

冯晓波,罗成刚,张勇,万洁,李子林[8](2006)在《海藻酸钠微球(KMG)在肿瘤栓塞治疗中的应用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初步探讨海藻酸钠微球在肿瘤栓塞治疗中的应用及疗效。方法:2005年1月-2006年1月期间,采用北京圣医耀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生产的海藻酸钠微球(KMG)对 20例患者栓塞22次。男16例,女4例,年龄29—69岁,平均52岁。其中5例原发性肝癌,4例肝转移瘤(原发肿瘤分别为鼻咽癌和胃癌),8例为肝癌伴脾亢行脾动脉部分栓塞术,3 例肾癌。采用局麻下seldinger法穿刺右股动脉,行肝肿瘤所在区域超选择插管血管造影和脾、肾动脉造影。在9例肝肿瘤中经血管造影证实为乏血供。采用灌注化疗加栓塞治疗,根据肿瘤血管粗细,选用不同直径KMG,其中100-300um3例, 300-500um3例,500—700um7例,150—450um9例.每次用量100—850mg。检塞治疗过程中需多次血管造影来指导KMG 的用量,脾动脉栓塞时加入庆大霉素16万单位。结果:在肝肿瘤中,3例2月后复查病灶缩小较明显,4例病灶变化不明显,2例因检塞剂用量偏大,导致肝功能较明显下降,同时全身多处转移均于1个月后死亡。脾动脉栓塞后平均4天复查白细胞6600单位,血小板8.5万单位。3例肾癌检塞后均已手术,标本显示其内大部坏死。结论:9例肝栓塞病例中,8例肝肿瘤均为乏血供,若行碘油栓塞治疗,碘油的沉积预计不理想。KMG则较适合栓塞小动脉,且栓塞时间较长,栓塞后反应普遍较轻。栓塞脾脏及肾癌栓塞术,疗效不低于其他经典方案。因病例较少,应用时间较短,对中远期疗效及扩展 KMG的应用范围均需进一步观察和探索。(本文来源于《第四届中国肿瘤学术大会暨第五届海峡两岸肿瘤学术会议论文集》期刊2006-10-01)

衣晓峰,靳万庆[9](2006)在《肿瘤栓塞是肿瘤转移重要途径》一文中研究指出43岁的王先生,以右肺上叶腺癌合并胸水被收入哈医大肿瘤医院放疗一科进行放化疗。科主任徐向英教授了解到该患者曾有过左下肢静脉栓塞史,并曾接受过溶栓术,而术后王某并没有严格执行医嘱进行卧床及坚持用药。结合这一实际情况,徐主任判断王先生有发生二次栓塞的潜在危险(本文来源于《中国中医药报》期刊2006-01-26)

周盛轩,谭显西,诸葛启钏[10](2005)在《颅内富血管肿瘤栓塞治疗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颅内富血管肿瘤的手术治疗往往会导致术中大出血。在术前或者术中,如果对这些肿瘤进行栓塞治疗,不但可以减少出血,还可以缩短手术时间,最终降低病残率。目前血管内技术不断进步,已在微导管技术辅助下,运用各种不同性质的栓塞剂对脑膜瘤、血管母细胞瘤和颈静脉球瘤等颅内富血管肿瘤进行栓塞治疗。研究结果显示,栓塞治疗在颅内富血管肿瘤治疗中起重要辅助作用。(本文来源于《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期刊2005年05期)

肿瘤栓塞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肿瘤是世界上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疾病之一,传统的放化疗及外科手术治疗等均存在易伤害正常组织或产生其他并发症等诸多缺点。经导管动脉栓塞治疗术(Transcatheter Arterial Embolization,TAE)即俗称的介入治疗是一种新型的肿瘤治疗技术,具有微创、费用低、安全、疗效好等优点,已实现了临床应用。作为介入治疗的关键要素-栓塞剂对疗效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研究开发新型高性能栓塞剂对肿瘤介入治疗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高分子类栓塞剂由于其具备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多样的制剂方式等诸多优点,逐渐受到了研究者的重视,尤其是以环境响应性高分子等为代表的一些智能高分子栓塞剂更具独特优势而备受亲睐。本论文对有关环境响应性高分子栓塞材料的发展现状作了详细叙述。由于聚氨基酸基环境响应高分子既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降解性及与人体组织蛋白生物化学结构匹配性,又具有丰富的结构和功能可调性,因此本论文拟设计合成一系列环境响应性的超支化聚氨基酸可降解高分子并作为新型高分子栓塞剂用于肿瘤栓塞治疗。本论文首先以端氨基超支化聚缩水甘油醚与与L-谷氨酸-二乙二醇单甲醚、L-二羟基苯丙氨酸、L-精氨酸和L-半胱氨酸或L-苄氧羰基赖氨酸等氨基酸N-羰基环内酸酐(NCA)开环聚合,制备了一系列具有温度响应性的超支化聚氨基酸,并对所得聚合物的分子结构、平均分子量、低临界溶解温度(LCST)、酶促降解性能、细胞毒性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聚合物结构符合预期,具有良好的生物降解性和较低的细胞毒性,其LCST约为32℃。该聚合物具有优异的止血能力,可减少近70%的出血量。以兔肾为模型对所得聚合物的血管栓塞能力进行经导管栓塞测试的结果表明这些聚合物具有优异的动脉栓塞能力,其中超支化聚[(L-谷氨酸-二乙二醇单甲醚)-b-(L-二羟苯丙氨酸-co-L-精氨酸-co-L-半胱氨酸)]和超支化聚[(L-谷氨酸-二乙二醇单甲醚)-b-(L-二羟基苯丙氨酸-co-L-精氨酸-co-L-N(ε)-苄氧羰基-L-赖氨酸)]复合(HPEDAC-HPEDAL)在栓塞38天后仍无血管再通,荷瘤小鼠模型的肿瘤栓塞结果也表明其具有较好的肿瘤抑制效果,栓塞后14天肿瘤瘤体未见明显增大。为了简化栓塞治疗的操作,受肿瘤微酸性环境响应药物输送体系的启发,本论文又以端氨基超支化聚缩水甘油醚引发L-苏氨酸、L-酪氨酸和L-谷氨酸等氨基酸NCA开环聚合,制备了一系列具有p H响应性的超支化聚氨基酸,通过控制单体的加料比及加料次序,可调控聚合物在p H为6.5-7.0时发生凝胶化转变,对单体比例与聚合物响应p H值之间的对应关系进行了详细研究。聚合物的结构、酶促降解性、细胞毒性等测试结果表明聚合物结构符合预期,生物降解性和相容性良好。以H22荷瘤小鼠和VX2荷瘤兔为模型系统研究了所得聚合物的静脉注射栓塞性能,结果表明聚合物大部分可在肿瘤部位富集并堵塞血管形成栓塞,小鼠模型注射后经14天其肿瘤生长率为6.48±2.67,与对照组相比明显未见生长,瘤体组织病理学分析表明部分组织已坏死,证明瘤体血管已栓塞。体内生物学组织分布结果显示聚合物除在肿瘤部位分布以外,主要分布在肝和脾,其它组织分布较少,具有较好的代谢途径。VX2荷瘤兔模型经治疗7天后,肿瘤生长率为1.30±0.98,相较于对照组,肿瘤生长已经基本抑制,瘤体组织病理学分析表明部分肿瘤组织已坏死,表明了瘤体血管已栓塞。栓塞后SPECT造影结果显示p H响应聚氨基酸对肿瘤有很好的靶向富集作用,可在肿瘤部位聚集,可作为肿瘤的无导管栓塞治疗材料。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肿瘤栓塞论文参考文献

[1].李亚灵,王亚楠,纪晓新.一例经后路胸椎椎体全切术加人工椎体植入术并行肿瘤栓塞术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8

[2].李芸菲.环境响应性超支化聚氨基酸的合成、性能及其在肿瘤栓塞中的应用[D].西北师范大学.2018

[3].张永永.pH响应聚氨基酸的合成、性能及在肿瘤栓塞中的应用[D].西北师范大学.2016

[4].R.Gilad,G.M.Fatterpekar,C.D.Gandhi,H.R.Winn,D.M.Johnson.颅内肿瘤:脑池角作为中脑压迫的测量指标以评估肿瘤栓塞术后临床恶化风险[J].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2009

[5].邹巧根,韦萍,陈居芹,李菁,欧阳平凯.用于肿瘤栓塞术的药用材料研究进展[J].药学进展.2008

[6].朱晓黎,倪才方,刘一之,金泳海,邹建伟.骶正中动脉及腰动脉造影在骶骨肿瘤栓塞中的应用[J].江苏医药.2007

[7].冯晓波,罗成刚,张勇,万洁,李子林.海藻酸钠微球在肿瘤栓塞治疗中的应用初探[C].中华医学会第十叁届全国放射学大会论文汇编(下册).2006

[8].冯晓波,罗成刚,张勇,万洁,李子林.海藻酸钠微球(KMG)在肿瘤栓塞治疗中的应用初探[C].第四届中国肿瘤学术大会暨第五届海峡两岸肿瘤学术会议论文集.2006

[9].衣晓峰,靳万庆.肿瘤栓塞是肿瘤转移重要途径[N].中国中医药报.2006

[10].周盛轩,谭显西,诸葛启钏.颅内富血管肿瘤栓塞治疗的研究进展[J].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2005

论文知识图

肿瘤栓塞后未见肿瘤染色Figur...肿瘤栓塞后未见肿瘤染色Figur...2栓塞后肿瘤染色消失3讨论1栓塞前肿瘤显影肝动脉造影,提示肝动脉发出新牛滋)血...肿瘤栓塞后未见肿瘤染色Figur...

标签:;  ;  ;  ;  ;  ;  ;  

肿瘤栓塞论文_李亚灵,王亚楠,纪晓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