拌种灵论文_胡奎,李俊凯,赵阳,张旭,杜铁钢

导读:本文包含了拌种灵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病菌,杀菌剂,琥珀酸,回收率,辣椒,水稻,溃疡。

拌种灵论文文献综述

胡奎,李俊凯,赵阳,张旭,杜铁钢[1](2014)在《拌种灵氨基酸衍生物的合成及其生物活性》一文中研究指出拌种灵四氢呋喃与乙醛酸乙酯或丙酮酸乙酯衍生合成出2个希夫碱化合物(Ⅰa和Ⅰb),经硼氢化钠还原合成2个拌种灵的氨基酸衍生物(Ⅱa和Ⅱb),并经熔点测定、NMR和MS表征。以拌种灵为对照药剂,测定了4个目标化合物对水稻纹枯病菌(Rhizoctonia solani)和水稻白叶枯病菌(Xanthomonas oryzae)的室内抑菌活性。结果表明4个目标化合物对水稻纹枯病菌和水稻白叶枯病菌均有抑菌活性。(本文来源于《湖北农业科学》期刊2014年05期)

邢春杰[2](2012)在《柑橘溃疡病菌(Xanthomonas axonopodis pv.citri)琥珀酸脱氢酶B亚基原核表达及体外与拌种灵药物结合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由Xanthomonas axonopodis pv. citri引起的柑橘溃疡病是热带和亚热带柑橘种植园中最危险的病害之一,是许多国家的检疫对象。在我国大部分柑橘产区发生、为害。由于缺少有效的抗该病的种质资源,化学防治仍然是控制该病的主要措施。拌种灵是一种丁烯酰胺类高效、广谱的内吸性杀菌剂,不仅可以防治由担子菌亚门真菌引起的植物病害,还对植物细菌性病害尤其是黄单胞菌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本实验室的前期研究表明,柑橘溃疡病菌琥珀酸脱氢酶B亚基的点突变导致其对拌种灵的抗药性。本文以对拌种灵不同敏感性水平的柑橘溃疡病菌为研究对象,克隆琥珀酸脱氢酶B亚基的全序列,分别进行原核表达,将该蛋白与药剂进行体外结合,旨在为柑橘溃疡病菌对拌种灵抗药性分子机制提供直接证据。具体如下:载体构建和表达验证。分别扩增了柑橘溃疡病菌(X. axonopodis pv.citri)对拌种灵敏感菌株及抗性菌株中的琥珀酸脱氢酶B亚基(SdhB)的基因全长,经测序后,将对拌种灵不同敏感性水平菌株的sdhB基因分别连接到表达载体pET30a (+)上,然后转化到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表达菌株Rosseta (DE3) pLysS中,获得重组表达突变体。通过IPTG (1mM)37℃诱导表达6-8h得到了分子量为35kDa的目的蛋白。Western-blot验证结果表明,该蛋白能与抗His标签的单克隆抗体发生特异性反应,表明该蛋白是柑橘溃疡病菌琥珀酸脱氢酶B亚基基因所编码的蛋白质。原核表达条件的优化和纯化。在大肠杆菌中表达SdhB亚基,筛选使SdhB亚基蛋白可溶性表达的诱导因子,并对可溶性蛋白纯化条件进行优化。以已构建好的(pET30a+-sdhB)质粒为重组表达载体,转化到表达宿主菌Rossatta (DE3) pLysS,筛选阳性克隆,进行蛋白诱导表达,并筛选蛋白可溶性表达的诱导因子;对纯化后的蛋白进行SDS-PAGE和Western Blot验证。最终获得了在大肠杆菌中表达效率高的阳性克隆。为了克服常规诱导条件下表达的SdhB亚基主要以包涵体形式存在的问题,通过对诱导温度、时间和诱导物浓度等因子的综合分析,原核表达的优化条件为在20℃、0.6mM IPTG诱导12h后可溶性SdhB亚基的表达量最大;利用HisTrapHP预装柱纯化的优化条件为结合缓冲液、洗涤缓冲液和洗脱缓冲液中咪唑浓度分别为20mM、75mM、300mM. SDS-PAGE分析表明表达出的融合蛋白分子量为35kD,且能与6xHis的单克隆抗体发生特异性反应。该研究为外源基因在大肠杆菌中的可溶性表达提供了参考;获得的SdhB亚基蛋白为研究以琥珀酸脱氢酶SdhB亚基为靶标类药物的抗性机制以及生产中开发新的以琥珀酸脱氢酶为靶标的杀菌剂提供了物质基础。原核表达的SdhB蛋白与拌种灵药物体外结合。采用DTNB-SH方法测定了柑橘溃疡病菌敏感与抗性菌株原核表达的琥珀酸脱氢酶B亚基与拌种灵体外结合程度。2.2μmo1·L-1拌种灵与不同抗性水平的柑橘溃疡病菌的SdhB亚基反应后,用10μmo1·L-1的DTNB与其游离的半胱氨酸残基中的巯基结合,结果表明X1、XA、XB、XC中每个SdhB亚基中半胱氨酸残基中游离巯基分别为4.62±0.33、6.88±0.43、10.60±1.00、12.26±0.45;由此推算出敏感菌株中的SdhB亚基与拌种灵结合程度为66.75%±2.39%,抗性菌株XA、XB、XC分别为50.84%±3.13%、24.29%±7.17%、12.44%±4.07%。该结果表明,药物和分子靶标的亲和性差异导致了菌株对药物的敏感性差异,为柑橘溃疡病菌SdhB亚基点突变导致菌体对拌种灵抗药性及SdhB是拌种灵的分子靶标提供了直接证据。(本文来源于《南京农业大学》期刊2012-08-01)

胡奎,赵阳,张旭,李俊凯[3](2012)在《固相萃取HPLC法测定烟草植株中拌种灵残留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建立一种测定植物中拌种灵残留的HPLC分析方法。[方法]以烟草为供试植物,利用甲醇浸提、固相萃取法净化进行了样品前处理,并在醇∶水=55∶45(V/V)为流动相、流速1.0 ml/min、进样量20μl、紫外检测波长270 nm的条件下采用HPLC法(ODS-C18柱)测定了样品中拌种灵的残留量。[结果]在该条件下,拌种灵的保留时间为7.20 min,峰面积关于标准溶液浓度(0.1~100.0μg/ml)的回归方程为y=71.31x+76.26,相关系数为0.999 9,回收率在90.30%~97.93%,变异系数在1.26%~6.63%。[结论]该方法的回收率、精密度均能完全满足残留分析要求,具有一定的适用性。(本文来源于《安徽农业科学》期刊2012年13期)

陈金,龚道新,易丽君,苏循发,项裕昆[4](2010)在《拌种灵在辣椒和土壤中的残留和消解动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明确拌种灵施用于辣椒后的残留消解情况,评价其使用后的生态环境安全性,指导它的科学合理施用,通过添加回收率,建立了拌种灵的残留分析方法,借助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技术,检测了田间试验中拌种灵在辣椒及其土壤中的残留动态和最终残留情况。拌种灵在辣椒及其土壤中较易消解,其半衰期分别为3.84、5.76d,按推荐使用剂量和使用方法按最后1次施药后5d采收辣椒,辣椒和土壤中的最终残留浓度均<0.5mg/kg。(本文来源于《农药科学与管理》期刊2010年09期)

王小佳,卫培,王栋[5](2010)在《拌种灵在辣椒地与辣椒中的回收率及变异系数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往辣椒地与辣椒中添加拌种灵农药,对其回收率和基质效应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当拌种灵的添加浓度为0.225、0.45、0.9mg/kg时,拌种灵在辣椒地、辣椒中的添加回收率分别为80.1%~94.6%、90.8%~120.0%,标准偏差分别为0.60~3.84、3.3~5.89,变异系数分别为0.74~4.4、2.94~5.72。(本文来源于《广东农业科学》期刊2010年04期)

王小佳,卫培,王栋[6](2010)在《拌种灵在辣椒地与辣椒中的降解动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拌种灵在在湖南长沙、海南澹州、浙江杭州、河北石家庄辣椒地与辣椒中的降解动态。结果表明:拌种灵在辣椒地与辣椒中的降解符合一级化学反应动力学方程:Ct=C0e-kt;湖南长沙拌种灵在辣椒地土壤和辣椒上的半衰期分别为5.9d和3.8d,海南澹州拌种灵在辣椒地土壤和辣椒上的半衰期为8.7d和5.1d,浙江杭州拌种灵在辣椒地土壤和辣椒上的半衰期为10.9d和6.8d,河北石家庄拌种灵在辣椒地土壤和辣椒上的半衰期为6.3d和3.8d。(本文来源于《广东农业科学》期刊2010年03期)

李俊[7](2006)在《柑桔溃疡病菌(Xanthomonas axonopodis pv. citri)对拌种灵抗性机制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拌种灵是一种高效、广谱的内吸性杀菌剂,作为羧基酰胺类杀菌剂中的一个代表品种,它不仅可以防治由担子菌真菌引起的植物病害,还对植物细菌性病害尤其是黄单胞菌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本文以拌种灵(amicarthiazol)及野生敏感型柑桔溃疡病菌(Xanthomonas axonopodis pv.citri)为材料,系统研究了通过紫外诱导的柑桔溃疡病菌抗药突变体的生理生化及分子生物学特性,揭示了柑桔溃疡病菌对拌种灵产生抗性的原因,并从分子遗传学的角度加以验证。 以野生敏感型柑桔溃疡病菌Xcc为亲本,通过紫外诱导获得了3个室内抗拌种灵突变体:Xuv10,Xuv20,Xuv40。拌种灵对柑桔溃疡病菌敏感菌株Xcc的最低抑制浓度(minimal inhibition concentration,MIC)为100μg/mL,而对3个抗药突变体均为400μg/mL;有效中浓度(medium effective concentration,EC_(50))分别为1.4638,33.3473,24.6278和20.4681μg/mL。紫外诱导并没有影响抗药突变体的菌体生长速率和致病力。对抗药突变体的致病力测定显示,活体条件下抗药突变体的致病力与Xcc相比并未下降,即使在低至10~2cfu/mL浓度的菌液仍能在柑桔叶片上产生典型的溃疡症状。 采用PCR方法扩增并克隆了X.axonopodis pv.citri野生敏感型菌株Xcc及其抗药突变体的致病基因pthA及与之功能密切相关的hrpF、hrpB_2基因。pthA、hrpF和hrpB2基因全长分别为3492bp、2475bp和393bp,G+C%含量分别为66.87%、58.42%和60.05%,其编码的蛋白分别具有1063、824和130个氨基酸,大小分别为122.33504、88.4609和13.799kDa,等电点分别为8.21、5.52和8.29。序列对比分析发现,在致病基因pthA中,存在着14.5个102bp的衔接重复序列(102bp tandem repeats),3个核定位信号(nuclear localization signals)。但是在Xcc及其抗药突变体的pthA、hrpF、hrpB_2基因中,均未发现基因突变,抗药性的产生与它们无直接关系。 采用氯化叁苯基四唑氮(triphenyltetrazolium chloride,TTC)法测定了拌种灵对柑桔溃疡病菌野生型及抗药菌株琥珀酸脱氢酶活性的抑制作用。结果发现,抗药突变体的琥珀酸脱氢酶活性显着的低于野生型菌株。在不加拌种灵处理的情况下,Xcc及其(本文来源于《南京农业大学》期刊2006-06-01)

季汝泉,杨俊柱[8](2005)在《拌种灵·福美双复配制剂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拌种灵·福美双复配悬浮种衣剂是由拌种灵、福美双原药与填充物、助剂等经加工而成的。主要用于棉花等种子的包衣,对苗期炭疽等病害具有良好防治效果,是一种新型的二元复合杀菌剂。在同一色谱条件下,同时测定两组分含量尚未见文献报道,为了配合产品开发,我们采用反相高效(本文来源于《农化新世纪》期刊2005年10期)

张宇君,周明国[9](2005)在《水稻白叶枯病菌对拌种灵抗药性分子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拌种灵是目前我国唯一生产和应用的噻唑类杀菌剂。研究表明该化合物能够强烈抑制病原菌体内的琥珀酸脱氢酶(succinate dehydrogenase,SDH),活性。琥珀酸脱氢酶在细菌中为膜结合蛋白,分为亲水区域和疏水区域。亲水区域有黄素蛋白和铁-硫蛋白两个亚基(SdhA和SdhB),催化琥珀酸氧化;电子通过铁-硫蛋(本文来源于《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暨植物病理学报创刊50周年纪念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05-07-01)

张宇君,周明国[10](2005)在《水稻白叶枯病菌对拌种灵抗药性分子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拌种灵是目前我国唯一生产和应用的噻唑类杀菌剂。研究表明该化合物能够强烈抑制病原菌体内的琥珀酸脱氢酶(succinate dehydrogenase,SDH),活性。琥珀酸脱氢酶在细菌中为膜结合蛋白,分为亲水区域和疏水区域。亲水区域有黄素蛋白和铁.硫蛋白两个亚基(SdhA和SdhB),催化琥珀酸氧化;电子通过铁-硫蛋白亚基中的3个铁-硫聚簇:S1、S2和S3,依次传递到泛醌(CoQ)。疏水区域(本文来源于《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暨植物病理学报创刊50周年纪念会论文集》期刊2005-07-01)

拌种灵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由Xanthomonas axonopodis pv. citri引起的柑橘溃疡病是热带和亚热带柑橘种植园中最危险的病害之一,是许多国家的检疫对象。在我国大部分柑橘产区发生、为害。由于缺少有效的抗该病的种质资源,化学防治仍然是控制该病的主要措施。拌种灵是一种丁烯酰胺类高效、广谱的内吸性杀菌剂,不仅可以防治由担子菌亚门真菌引起的植物病害,还对植物细菌性病害尤其是黄单胞菌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本实验室的前期研究表明,柑橘溃疡病菌琥珀酸脱氢酶B亚基的点突变导致其对拌种灵的抗药性。本文以对拌种灵不同敏感性水平的柑橘溃疡病菌为研究对象,克隆琥珀酸脱氢酶B亚基的全序列,分别进行原核表达,将该蛋白与药剂进行体外结合,旨在为柑橘溃疡病菌对拌种灵抗药性分子机制提供直接证据。具体如下:载体构建和表达验证。分别扩增了柑橘溃疡病菌(X. axonopodis pv.citri)对拌种灵敏感菌株及抗性菌株中的琥珀酸脱氢酶B亚基(SdhB)的基因全长,经测序后,将对拌种灵不同敏感性水平菌株的sdhB基因分别连接到表达载体pET30a (+)上,然后转化到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表达菌株Rosseta (DE3) pLysS中,获得重组表达突变体。通过IPTG (1mM)37℃诱导表达6-8h得到了分子量为35kDa的目的蛋白。Western-blot验证结果表明,该蛋白能与抗His标签的单克隆抗体发生特异性反应,表明该蛋白是柑橘溃疡病菌琥珀酸脱氢酶B亚基基因所编码的蛋白质。原核表达条件的优化和纯化。在大肠杆菌中表达SdhB亚基,筛选使SdhB亚基蛋白可溶性表达的诱导因子,并对可溶性蛋白纯化条件进行优化。以已构建好的(pET30a+-sdhB)质粒为重组表达载体,转化到表达宿主菌Rossatta (DE3) pLysS,筛选阳性克隆,进行蛋白诱导表达,并筛选蛋白可溶性表达的诱导因子;对纯化后的蛋白进行SDS-PAGE和Western Blot验证。最终获得了在大肠杆菌中表达效率高的阳性克隆。为了克服常规诱导条件下表达的SdhB亚基主要以包涵体形式存在的问题,通过对诱导温度、时间和诱导物浓度等因子的综合分析,原核表达的优化条件为在20℃、0.6mM IPTG诱导12h后可溶性SdhB亚基的表达量最大;利用HisTrapHP预装柱纯化的优化条件为结合缓冲液、洗涤缓冲液和洗脱缓冲液中咪唑浓度分别为20mM、75mM、300mM. SDS-PAGE分析表明表达出的融合蛋白分子量为35kD,且能与6xHis的单克隆抗体发生特异性反应。该研究为外源基因在大肠杆菌中的可溶性表达提供了参考;获得的SdhB亚基蛋白为研究以琥珀酸脱氢酶SdhB亚基为靶标类药物的抗性机制以及生产中开发新的以琥珀酸脱氢酶为靶标的杀菌剂提供了物质基础。原核表达的SdhB蛋白与拌种灵药物体外结合。采用DTNB-SH方法测定了柑橘溃疡病菌敏感与抗性菌株原核表达的琥珀酸脱氢酶B亚基与拌种灵体外结合程度。2.2μmo1·L-1拌种灵与不同抗性水平的柑橘溃疡病菌的SdhB亚基反应后,用10μmo1·L-1的DTNB与其游离的半胱氨酸残基中的巯基结合,结果表明X1、XA、XB、XC中每个SdhB亚基中半胱氨酸残基中游离巯基分别为4.62±0.33、6.88±0.43、10.60±1.00、12.26±0.45;由此推算出敏感菌株中的SdhB亚基与拌种灵结合程度为66.75%±2.39%,抗性菌株XA、XB、XC分别为50.84%±3.13%、24.29%±7.17%、12.44%±4.07%。该结果表明,药物和分子靶标的亲和性差异导致了菌株对药物的敏感性差异,为柑橘溃疡病菌SdhB亚基点突变导致菌体对拌种灵抗药性及SdhB是拌种灵的分子靶标提供了直接证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拌种灵论文参考文献

[1].胡奎,李俊凯,赵阳,张旭,杜铁钢.拌种灵氨基酸衍生物的合成及其生物活性[J].湖北农业科学.2014

[2].邢春杰.柑橘溃疡病菌(Xanthomonasaxonopodispv.citri)琥珀酸脱氢酶B亚基原核表达及体外与拌种灵药物结合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2

[3].胡奎,赵阳,张旭,李俊凯.固相萃取HPLC法测定烟草植株中拌种灵残留量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2

[4].陈金,龚道新,易丽君,苏循发,项裕昆.拌种灵在辣椒和土壤中的残留和消解动态研究[J].农药科学与管理.2010

[5].王小佳,卫培,王栋.拌种灵在辣椒地与辣椒中的回收率及变异系数研究[J].广东农业科学.2010

[6].王小佳,卫培,王栋.拌种灵在辣椒地与辣椒中的降解动态研究[J].广东农业科学.2010

[7].李俊.柑桔溃疡病菌(Xanthomonasaxonopodispv.citri)对拌种灵抗性机制的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6

[8].季汝泉,杨俊柱.拌种灵·福美双复配制剂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研究[J].农化新世纪.2005

[9].张宇君,周明国.水稻白叶枯病菌对拌种灵抗药性分子机制[C].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暨植物病理学报创刊50周年纪念会论文摘要集.2005

[10].张宇君,周明国.水稻白叶枯病菌对拌种灵抗药性分子机制[C].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暨植物病理学报创刊50周年纪念会论文集.2005

论文知识图

拌种灵拌种灵拌种灵在浙江杭州辣椒中的消解动...拌种灵拌种灵在海南澹州辣椒中的消解动...拌种灵

标签:;  ;  ;  ;  ;  ;  ;  

拌种灵论文_胡奎,李俊凯,赵阳,张旭,杜铁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