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人格现代化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人格,编辑,政治,城市,武汉人,统计分析,情境。
人格现代化论文文献综述写法
颜玲[1](2018)在《人格现代化研究现状及展望——以CNKI篇名含“人格现代化”的文献为分析对象》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社会的不断向前推进,人格的发展问题尤其现代化问题是近年来专家学者关注的热点。文章以中国知网(CNKI)篇名含"人格现代化"的文献为分析对象,用文献计量学方法梳理人格现代化研究的历史进程,展望人格现代化研究的未来发展趋势,以促进我国关于人格现代化研究的深入发展。(本文来源于《南昌工程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2期)
章立[2](2016)在《编辑主体人格现代化浅议》一文中研究指出现代的出版活动,是在编辑组织、编辑主体、编辑手段现代化的大背景下进行的精神产品的生产活动。在计划经济时代,编辑的主要活动是通过收集材料、资料,再做整理加工,从而完成书籍的出版。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文化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仅靠上述方式进行的编辑活动及生产的产品,已经不能完全被市场接受。只有编辑队伍中那些集开放性、自主性、创造性和能动性于一体,具有现代人格特征的编辑主体的编辑活动,才能生产出既有良好社会效益,又有良好经济(本文来源于《共产党人》期刊2016年21期)
张艳红[3](2015)在《武汉人人格现代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城市现代化是城市文明进程的里程碑。城市现代化,不仅表现为科学技术在社会生产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而且还表现在城市文明水平与市民现代化素养的大幅度提升。现代化的实质是人的现代化,是公民现代人格的再造。2011年,武汉市围绕“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复兴大武汉”的目标奋力拼搏。武汉,正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一个城市的崛起是建立在对自身优势和不足深刻分析基础上的。武汉的优势突出,交通、工业、商贸、教育等资源丰富,但不足也是十分明显。武汉人,即曾经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和现在定居在这个城市的人们。作为一个文明城市体现者,武汉人的形象不佳、素质不高是比较严峻的问题,城市现代化和城市文明说到底是市民的素养和素质的高度体现。武汉人群体的人格现代化发展,是确保武汉城市现代化建设朝着正确方向前进的关键因素,完善武汉人人格刻不容缓。通过对武汉人人格特征做历史的现实分析和考证,反思武汉人人格发展的优点和缺陷,提出了完善武汉人人格的建设性对策,这对于武汉的现代化发展和城市文明将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大武汉的建设,需要凝聚全社会的共识,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更需要完善武汉城市人格和武汉人个体人格,塑造崭新的武汉现代公民,成为具有科学文化素质、强烈道德法律责任意识、独特的气质精神的新型武汉人。只有这样的“武汉人”才能展现“大武汉”的魅力和灵魂。(本文来源于《武汉轻工大学》期刊2015-05-21)
梁宇[4](2015)在《再论中国政治发展的动力机制问题——从许烺光和英克尔斯的人格现代化理论说起》一文中研究指出关于政治发展的动力问题,许烺光和英克尔斯两位学者的研究框架都具有较强的解释力;他们从社会学、心理学等角度为社会发展的动力研究提供了独特的视角。然而,两者的分析框架与中国国情间存在时空上的出入,本文将在比较中分析双方利弊,以期待借助其社会发展动力理论为进一步分析中国政治发展的走向提供一定的参考或借鉴。(本文来源于《理论界》期刊2015年01期)
邹万平,颜玲[5](2013)在《中国传统人格现代化的路向》一文中研究指出现代化是我们现在仍在孜孜以求的未竟事业。现代化的关键是人的现代化,人的现代化的关键则是人格的现代化。中国传统人格现代化的路向是:从依附型人格转型到独立型人格,从等级型人格转型到平等型人格,从双重型人格转型到同一型人格,从伦理型人格转型到法律型人格。(本文来源于《科教导刊(上旬刊)》期刊2013年12期)
李紫迪[6](2013)在《人格现代化是社会现代化的基石》一文中研究指出这起事件的发生,让我看见了中国社会一个令人振奋的变化。那就是,很多争执和冲突,很多人越来越愿意通过司法的渠道来解决。这是一个积极的信号。所谓法治社会,逻辑上来说,就是一切争执和冲突,最终都可以、也应该通过司法来仲裁。法律之上,别无权威。这才是法治的本义。(本文来源于《东莞日报》期刊2013-09-16)
梁宇[7](2013)在《论中国式政治人格现代化的动力问题——从《美国人与中国人》一书谈起》一文中研究指出许烺光在《美国人与中国人》一书中基于文化人类学的角度,对中国和美国的生活方式进行比较。他以"文化与行为"为视角,对中国式人格的特征、生成机制进行剖析,在本书末尾指出,只要中国固守传统的"情境式"生活方式,那么社会将保持原样、发展停滞。这种斩钉截铁的判定让本文较为怀疑。本文将考察本书的论证思路,浅谈未来中国式政治人格现代化的路径选择,以求有所裨益。(本文来源于《法制与社会》期刊2013年21期)
蔡婷[8](2013)在《中国社会人格现代化的历史进程和现代塑造》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目前正处于社会的转型时期,一方面是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另一方面也是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变,在社会转型时期,人格转型既是社会转型的必然结果,又是社会转型的必要条件。据此,人格转型是社会转型理论研究的有机成分。而人格转型也即人格现代化则是由传统人走向现代人,实现人的现代化的关键。只有既实现社会的现代化,又实现人的现代化,我们才能真正走上现代化的发展道路。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深化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剧,一些固有的人格模式越来越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因而要从根本上实现人格的现代化,塑造与现代社会相适应的现代人格,已成为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课题。而在目前的社会发展过程中,一方面社会生活发生着急剧的变化,现代化社会的建设速度不断加快;另一方面个人也受着巨大的心理冲击和影响,面临着新的挑战和选择。在通向现代化的社会的过程中,由于社会的不断重组和整合,所以无论是实践层面,还是在心理层面,都给个人留下了较大的活动空间和场所。在这一时期,个体人格的分化也表现得十分明显。因此,我们必须对此现象展开深入的研究,然而目前各派人格理论的共同点仅仅在于:它们都是对“个人”的研究。对个人的研究是人的研究的一个组成部分,但由于每个作为个体的个人都有自己的独特的个性特征(人格),不能指望对所有的个性特征都加以说明,所以目前人格理论着重讨论的是人的个性特征形成和发展的条件、机制和动力,人的个性特征的组织结构以及总的类型倾向,而实际上并没有提出该如何实现、表现自我,或是说如何将个性特征的发展与社会实践的发展相结合,也缺乏对我国社会实际发展状况所需要的相应人格范型的考量。基于此,本文以唯物史观的立场、观点与方法,以马克思主义的人学理论为指导,以阐释人格的涵义为切入点,以梳理我国传统人格理论及其人格范型的历史回顾为铺垫,以研究我国人格现代化发展历程及出现的人格问题为立论根基,以确定现代人格的塑造为落脚点,从对人格现代化的历史分析和现代塑造的探讨中摸索出正确的理论与相应的社会措施去引导和解决社会现代化进程中出现的人格现代化问题。本文主要针对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人格的发展与实际社会发展不相适应、甚至相冲突的问题以及出现的有可能对社会发展有消极影响的人格危机,从传统人格与现代人格的对比入手,发展具有正能量的积极人格,并提出塑造现代人格的具体思路,实现个体人格与社会实践结合并全面发展的目标。(本文来源于《陕西师范大学》期刊2013-05-01)
方竹兰[9](2012)在《论人格现代化是中国现代化之根本》一文中研究指出一、中国经济发展的根本目的是人的发展中国自1978年启动的改革开放已历经叁十多年,极大地推进了中国现代化的进程。但是目前对于中国现代化目标的理解存在一定程度的偏差。最大的问题是更注重从人们的物质生活改善的程度、从人们使用的技术器物的角度理解现代化,忽视人本身的人格现代化以及人格现代化所需的制度现代化。而这种忽视很有可能使我们现代化建设的质量不高甚至虚假,不能从根本上提升我国在国际竞争中的核心竞争力,不能引领世界潮流。如果是这样,一代又一代中国人梦想的建设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本文来源于《和谐社区通讯2012年第2期(总第19期)》期刊2012-05-01)
方竹兰[10](2010)在《人格现代化是中国现代化之根本》一文中研究指出对中国现代化的理解不能只从技术器物或物质生活的角度理解,从本质上看,中国现代化的核心内容是中国人人格的现代化。人格现代化是贯穿各个具体现代化的主线。中国人人格现代化具有丰富的内容,初步可归纳为从自卑依附型向自主独立型转变、从消极服从型向积极创造型转变、从私情人治型向契约法治型转变、从内耗避责型向诚信守责型转变、从保守封闭型向创新开放型转变、从盲从冲动型向科学理性型转变,从而真正构建具有时代先进性的中国人的精神结构。(本文来源于《中国第二次人的发展经济学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10-06-12)
人格现代化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现代的出版活动,是在编辑组织、编辑主体、编辑手段现代化的大背景下进行的精神产品的生产活动。在计划经济时代,编辑的主要活动是通过收集材料、资料,再做整理加工,从而完成书籍的出版。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文化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仅靠上述方式进行的编辑活动及生产的产品,已经不能完全被市场接受。只有编辑队伍中那些集开放性、自主性、创造性和能动性于一体,具有现代人格特征的编辑主体的编辑活动,才能生产出既有良好社会效益,又有良好经济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人格现代化论文参考文献
[1].颜玲.人格现代化研究现状及展望——以CNKI篇名含“人格现代化”的文献为分析对象[J].南昌工程学院学报.2018
[2].章立.编辑主体人格现代化浅议[J].共产党人.2016
[3].张艳红.武汉人人格现代化研究[D].武汉轻工大学.2015
[4].梁宇.再论中国政治发展的动力机制问题——从许烺光和英克尔斯的人格现代化理论说起[J].理论界.2015
[5].邹万平,颜玲.中国传统人格现代化的路向[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3
[6].李紫迪.人格现代化是社会现代化的基石[N].东莞日报.2013
[7].梁宇.论中国式政治人格现代化的动力问题——从《美国人与中国人》一书谈起[J].法制与社会.2013
[8].蔡婷.中国社会人格现代化的历史进程和现代塑造[D].陕西师范大学.2013
[9].方竹兰.论人格现代化是中国现代化之根本[C].和谐社区通讯2012年第2期(总第19期).2012
[10].方竹兰.人格现代化是中国现代化之根本[C].中国第二次人的发展经济学研讨会论文集.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