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移植相关毒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淋巴细胞,毒性,抗原,细胞,免疫,肝移植,树突。
移植相关毒性论文文献综述
陈昌庆,石炳毅,蔡明,赵豫波,金伯泉[1](2014)在《肾移植排斥反应中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的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是新近发现的共刺激分子,在肿瘤及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研究较多,在肾移植领域缺少研究。目的:探讨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在肾移植排斥反应中的作用。方法:纳入肾移植患者50例,根据移植后肾功能分为2组,急性排斥组20例,移植肾功能稳定组30例。同时选择30例健康查体者作为健康对照组。分别抽取外周静脉血,采用ELISA法及流式细胞术检测观察对象血清及外周血淋巴细胞中的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水平。结果与结论: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在肾移植后急性排斥组、肾功能稳定组及健康对照组血清中的表达水平差异有显着性意义(F=70.008 1,P=0.000 0)。肾功能稳定组显着低于健康对照组(P=0.000 0),急性排斥组显着低于健康对照组(P=0.000 0),急性排斥组显着低于肾功能稳定组(P=0.000 0)。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在肾移植后急性排斥组、肾功能稳定组及健康对照组淋巴细胞中的表达水平差异无显着性意义(F=1.865 6,P=0.161 7)。提示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在肾移植患者发生排斥反应时血清中表达减低,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可能参与了排斥反应的发生。(本文来源于《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期刊2014年05期)
张剑,余松峰[2](2011)在《感染和免疫抑制剂相关神经毒性可能不是引起肝移植后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的主要因素》一文中研究指出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并发症是肝移植后常见并发症,发生率达13%~47%,常由感染和免疫抑制剂的神经毒性引起。将肝移植受者免疫抑制方案从叁联改为单用一种药物或者降低剂量可能有助于减少药物相关神经毒性,从而降低CNS并发症发生率。美国学者分析了1999—2008年单中心395(本文来源于《中华移植杂志(电子版)》期刊2011年04期)
黄赤兵,李健,张艮甫,范明齐,王琦[3](2008)在《共刺激阻断剂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Ig基因修饰树突状细胞对移植肾存活的影响(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前期的研究表明,通过受体全身注射T细胞活化所需的B7/CD28共刺激信号阻断剂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Ig可以明显延长大鼠移植肾存活,但所需剂量大、影响范围广、特异性差,可能造成全身性不良反应。目的:为了提高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Ig治疗的靶向性,采用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Ig基因对肾移植供、受体树突状细胞进行体外修饰,观察两种树突状细胞单独以及联合应用对移植肾存活的影响。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3-04/2004-07在解放军全军肾病中心实验室完成。材料:肾移植供体为近交系Brown-Norway(BN)大鼠,受体为近交系Lewis大鼠,Wistar大鼠作为无关淋巴细胞供体。方法:分离培养供、受体大鼠骨髓源性树突状细胞,以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Ig基因重组腺病毒转染供、受体大鼠骨髓源性树突状细胞。构建大鼠肾移植模型,将单独的供、受体树突状细胞,混合的供、受体树突状细胞于肾移植前24h经股静脉注入受体,以未注射树突状细胞的受体为对照。主要观察指标:①移植肾存活时间。②术后20d应用MTT法检测受体脾细胞对供体及无关抗原刺激反应程度。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受体树突状细胞未能延长移植肾存活,但与供体树突状细胞联合应用时可使移植肾存活时间较单独应用供体树突状细胞时明显延长(P<0.01)。注入供体树突状细胞与混合的供、受体树突状细胞大鼠的脾细胞对供体抗原刺激的反应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而对无关抗原刺激的反应与对照组无差异。结论: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Ig基因修饰的供体树突状细胞可以明显延长大鼠移植肾存活时间,受体树突状细胞无此作用,但两种树突状细胞联合应用可以使移植肾获得更长的存活时间。(本文来源于《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期刊2008年31期)
苏志雷,韩德恩,姜明山,邰升[4](2007)在《供肝局部转染人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免疫球蛋白的重组腺相关病毒诱导大鼠同种肝移植免疫耐受》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利用人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免疫球蛋白的重组腺相关病毒(rAAV-hCTLA4Ig)局部基因转染供肝诱导大鼠同种肝移植免疫耐受。方法供体为DA大鼠,受体为LEW大鼠,分为以下4组:(A)同基因对照组(LEW-LEW);(B)生理盐水对照组;(c)rAAV- EGFP(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对照组;(D)rAAV-hCTLA4Ig灌注组。大鼠原位肝移植前6周,经门静脉灌注采用血管夹闭法对供肝进行基因转染。结果D组大鼠平均生存期显着高于C组(10.8±1.0)d及B组(11.6±1.1)d,B组与D组间,C组与D组间,生存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D组血浆及移植肝中可以持续检测到hCTLA4Ig的表达。术后1周移植肝病理检查显示B组、C组均有严重免疫排斥反应,免疫组织化学显示大量CD4~+、CD8~+T淋巴细胞浸润;而D组仅有轻、中度炎症反应,少量CD4~+、CD8~+T淋巴细胞浸润。结论移植术前6周对供肝体内经门静脉灌注采用血管夹闭技术基因转染rAAV-hCTLA4Ig可以诱导大鼠同种肝移植免疫耐受。(本文来源于《中华实验外科杂志》期刊2007年09期)
童秀珍,许多荣,邹外一,李娟,罗绍凯[5](2007)在《静脉剂型白消安为主的预处理方案对接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白血病患者的疗效及相关毒性》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与目的:白消安(busulfan,Bu)是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预处理方案中的常用药物,口服Bu由于胃肠道吸收不稳定,影响移植疗效且毒性风险增加。本研究评价静脉剂型Bu联合环磷酰胺(cyclophosphamide,Cy)(Bu/Cy)作为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allogeneic peripheral blood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allo-PBSCT)预处理方案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15例白血病患者采用静脉剂型Bu/Cy,20例采用口服Bu/Cy预处理方案,观察两组的疗效及相关毒性。结果:静脉剂型Bu组15例(100.0%)患者获得造血重建,中性粒细胞和血小板植活中位时间分别为移植后12(9~15)天和15(11~24)天,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cute graft versus host disease,aGVHD)6例(40.0%),其中Ⅰ~Ⅱ度4例,Ⅲ~Ⅳ度2例。预处理相关毒性,7例(46.6%)发生呕吐,1例(6.7%)口腔粘膜炎,1例(6.7%)出血性膀胱炎,2例(13.3%)肝功能损害。中位随访时间为180(35~420)天,14例(93.3%)截止随访时仍生存,1例死于严重aGVHD合并肺部、中枢神经系统真菌感染。静脉剂型Bu组在肝脏毒性、口腔粘膜炎发生率分别明显低于口服组(13.3%vs.60.0%、6.7%vs.8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在造血重建、aGVHD、胃肠道反应、出血性膀胱炎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静脉剂型白消安组成的Bu/Cy方案作为白血病allo-PBSCT预处理,疗效确切且毒副作用降低。(本文来源于《癌症》期刊2007年08期)
郭传友,戴戎,汤亭亭[6](2005)在《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诱导新鲜异体骨移植免疫耐受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 利用外源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 ( cytotoxic T lymphocyte- associated antigen 4immuno globlin,CTL A4 - Ig)阻断T细胞反应的第2信号,诱导新鲜同种异体骨移植免疫耐受。 方法 采用近交系小鼠BAL B/C 6 6只作为骨移植的受体,进行异位肌袋一次及第2次骨移植。一次移植分为3组,每组18只,一组移植C5 7BL/6小鼠骨骼,注射L6 (对照品) ,为AL组;一组移植C5 7BL/6小鼠骨骼,注射CTL A4 - Ig,为AC组;一组移植同系BAL B/C小鼠骨骼,注射PBS缓冲液,为AB组。在第2、4及6周,进行血淋巴细胞亚群分析,血清抗体测定,供体细胞及抗原二次刺激实验及组织学观察。另取12只BAL B/C小鼠,进行第2次移植实验,供体为C5 7BL/6小鼠的骨骼,注射CTL A4 - Ig后2周,分别移植C5 7BL/6 ( BC组)和C3H( BH组)小鼠的骨骼,检测产生免疫耐受的特异性。 结果 AL组与AB组比较,产生了强烈的免疫排斥反应,移植后2、4及6周,CD4 T细胞的增殖明显增加( P<0 .0 5 ) ,血清抗体明显增多( P<0 .0 5 ) ,供体细胞及骨抗原二次刺激的细胞增殖也明显增加( P<0 .0 5 ) ;AC组免疫排斥反应较轻,在CD4 T细胞的增殖、血清抗体及二次刺激的细胞增殖方面均与AB组相似( P>0 .0 5 ) ;组织学观察也显示,异体骨周围的淋巴细胞浸润消失,软骨诱导及新骨形?(本文来源于《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期刊2005年05期)
陆森,王学浩,李国强,高云,俞悦[7](2005)在《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抗原4免疫球蛋白重组腺相关病毒载体的构建及其在移植肝中的表达》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 将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抗原4免疫球蛋白(CTLA-4Ig)cDNA克隆到腺相关病毒载体pSNAV中,获得目的基因在移植肝表达,为器官移植免疫耐受基因治疗奠定基础。 方法 应用基因重组技术和限制性内切酶酶切构建pSNAV-CTLA-4Ig,转化DH-5α,得到抗性克隆,BamH Ⅰ酶切鉴定。用脂质体将psNAV-CTLA-4Ig导入BHK-21中,G418筛选,以HSV1-rc感染此细胞株,产生pSNAV-CTLA-4Ig病毒。斑点杂交法测定病毒滴度, PCR鉴定CTLA-4Ig基因的整合并测序鉴定CTLA-4Ig全长,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CTLA-4Ig蛋白在大鼠移植肝中的表达。 结果 重组质粒经BamH Ⅰ酶切得到CTLA-4Ig全长cDNA片段,表明CTLA-4Ig成功地插入pSNAV内;病毒滴度测定的病毒颗粒数为8.5×1011/ml;PCR扩增产物为500~600 bp的基因片段,证实有CTLA~4Ig基因的整合;所测得的DNA序列与已知的CTLA-4Ig基因序列完全一致。经pSNAV-CTLA-4Ig病毒灌注的肝脏可见CTLA-4Ig蛋白的表达。 结论将CTLA-4Ig cDNA成功克隆到腺相关病毒载体pSNAV内,证实CTLA~4Ig cDNA正确插入pSNAV多克隆位点内,CTLA-4Ig蛋白可在移植肝中表达。(本文来源于《中华肝脏病杂志》期刊2005年03期)
冯晨,唐锁勤,黄东生,王建文,于芳[8](2004)在《CEM为预处理方案的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晚期神经母细胞瘤相关毒性及疗效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 观察以CEM (卡铂 +VP 16 +马法兰 )为预处理方案的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晚期神经母细胞瘤患儿的毒性和疗效。方法 研究经大剂量放、化疗及手术治疗达完全缓解的IV期神经母细胞瘤患儿 6例 ,采用CEM预处理方案 (卡铂每日 4 2 5mg/m2 共 4d ,VP 16每日 338mg/m2 共 4d ,马法兰每日 70mg/m2 共 3d)的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 ,并依据Bearman标准对预处理毒性进行评价 ,对其造血重建、并发症及预后进行观察。结果 预处理后髓外毒性除 1例为I级肝损害外 ,主要表现在口腔粘膜 (I级 6例 )和胃肠道 (I级 5例 ,II级 1例 )损害。白细胞于移植后 3± 0 .5d达到 0 ,移植后 33± 3.1d稳定于 1× 10 9/L以上。除 1例患儿移植后 11个月颅内转移外 ,余 5例患儿均健康存活。随诊时间分别为 8、10、2 3、36及 4 8个月。结论 以CEM为预处理方案的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可以安全、有效的治疗IV期神经母细胞瘤。(本文来源于《中国当代儿科杂志》期刊2004年06期)
林劲秋[9](2003)在《口服VitC及VitE对缓解骨髓移植术相关毒性的临床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补充抗氧化性维生素对于增强骨髓移植患者血浆总抗氧化力(TAC),降低脂质过氧化(MDA),缓解移植术相关毒性的作用。方法随机、单盲设计,选择20例骨髓移植患者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于预处理前给予VitC(300mg/d)及VitE(600mg/d),对照组不予补充,其余处理两者同。测定移植前后两组患者血浆TAC、MDA以及血胆红素、肌酐、L-乳酸脱氢酶的浓度,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口腔溃疡(OM)的发生及其程度。结果(1)移植前后实验组TAC值一直处于正常或高于正常对照值,对照组则低于正常,两者有显着差异;移植后对照组MDA值与实验组有显着差异,实验组移植后很快降至正常,对照组一直处于较高水平。(2)实验组患者在OM的发生及程度上、心肌毒性、肝脏毒性指标上与对照组有差异;在肾脏毒性指标方面两组患者无差异。结论移植前外源性补充抗氧化性维生素可提高骨髓移植患者机体的抗氧化力,减少脂质过氧化物的产生,有效缓解移植术后部分相关毒性。(本文来源于《中国临床营养杂志》期刊2003年02期)
彭勇[10](2002)在《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Ig与移植器官免疫耐受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器官移植在 2 1世纪进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新时期。然而 ,移植引起的排斥反应仍然是影响移植最终成功的最大障碍。尽管在过去 2 0年里出现了许多免疫抑制剂 ,然而移植排斥问题尚未得到完全解决。这些免疫抑制剂是非特异性的 ,在控制移植物排斥的同时 ,要面临发(本文来源于《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期刊2002年03期)
移植相关毒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并发症是肝移植后常见并发症,发生率达13%~47%,常由感染和免疫抑制剂的神经毒性引起。将肝移植受者免疫抑制方案从叁联改为单用一种药物或者降低剂量可能有助于减少药物相关神经毒性,从而降低CNS并发症发生率。美国学者分析了1999—2008年单中心395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移植相关毒性论文参考文献
[1].陈昌庆,石炳毅,蔡明,赵豫波,金伯泉.肾移植排斥反应中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的作用[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4
[2].张剑,余松峰.感染和免疫抑制剂相关神经毒性可能不是引起肝移植后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的主要因素[J].中华移植杂志(电子版).2011
[3].黄赤兵,李健,张艮甫,范明齐,王琦.共刺激阻断剂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Ig基因修饰树突状细胞对移植肾存活的影响(英文)[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8
[4].苏志雷,韩德恩,姜明山,邰升.供肝局部转染人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免疫球蛋白的重组腺相关病毒诱导大鼠同种肝移植免疫耐受[J].中华实验外科杂志.2007
[5].童秀珍,许多荣,邹外一,李娟,罗绍凯.静脉剂型白消安为主的预处理方案对接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白血病患者的疗效及相关毒性[J].癌症.2007
[6].郭传友,戴戎,汤亭亭.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诱导新鲜异体骨移植免疫耐受的实验研究[J].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05
[7].陆森,王学浩,李国强,高云,俞悦.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抗原4免疫球蛋白重组腺相关病毒载体的构建及其在移植肝中的表达[J].中华肝脏病杂志.2005
[8].冯晨,唐锁勤,黄东生,王建文,于芳.CEM为预处理方案的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晚期神经母细胞瘤相关毒性及疗效观察[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04
[9].林劲秋.口服VitC及VitE对缓解骨髓移植术相关毒性的临床观察[J].中国临床营养杂志.2003
[10].彭勇.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Ig与移植器官免疫耐受的研究进展[J].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