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哺乳仔猪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仔猪,母猪,采暖,培养基,去势,大肠杆菌,死亡率。
哺乳仔猪论文文献综述
[1](2019)在《哺乳仔猪圈舍的设计要求》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实践经验,比较理想的产仔哺乳舍,分为3部分:一是母猪分娩限位栏。母猪分娩限位栏的作用是限制母猪转身和后退,限位栏下部有钢管挡住,以避免母猪躺下时压住仔猪。限位栏的尺寸一般为:长2~2.1 m,宽0.6~0.65 m,高1 m,限位栏的前方装有母猪食槽和饮水器。(本文来源于《养殖与饲料》期刊2019年11期)
黄晓兵,刘爱军,章杭建,周彩琴,赵灵燕[2](2019)在《哺乳仔猪局部采暖保温措施概述》一文中研究指出哺乳仔猪由于体温调节机能不健全、体内能量储备有限等特点,是生猪养殖死亡率最高的阶段,因此采取不同的采暖保温措施对提高仔猪的存活率,保障仔猪的健康生长至关重要。通过对红外线保温灯、地暖、保温箱等采暖保温措施的介绍,对其原理、主要特点、优缺点进行了分析,以期为猪场在仔猪局部采暖保温措施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农业开发与装备》期刊2019年10期)
刘佩,郭琛琛,相艳丽,杨青[3](2019)在《分娩环境对母猪代谢状况和哺乳早期仔猪初乳摄入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旨在探讨临产前给母猪提高筑巢材料(木屑)对母猪血清非酯化脂肪酸浓度和新生仔猪初乳摄入量的影响。试验选择平均胎龄一致的母猪54头,随机分为3组,每组18头母猪。处理1组母猪饲喂在210×80 cm的封闭板条箱中,地上铺一层木屑;处理2组母猪饲喂在开口板条箱中,地上撒一层木屑;处理3组母猪被放养在板条箱中,门打开,地上撒两层木屑,提供树枝和50 cm的绳子。所有参与实验的母猪都被限制在产仔箱中,直到第一头小猪分娩后7 d。分别在产前1~3 d、产后1~7 d通过耳静脉收集母猪血液样本进行非酯化脂肪酸的检测。同时测定各组仔猪血清免疫球蛋白A、G和M浓度及仔猪出生后0、12、24、48和72 h血清免疫球蛋白A、G和M浓度。结果发现:母猪分娩环境对哺乳早期仔猪平均日增重具有显着影响(P <0.05),其中处理2组最高,其次是处理3组,处理1组最低。母猪分娩环境对总产仔数,活产仔数,出生和产后第1周体重以及哺乳第7和12天乳成分的影响均无显着差异(P> 0.05)。与处理1组和处理2组相比,处理3组有提高产前1~3 d、产后1~7 d和产前3 d~产后7 d血清非酯化脂肪酸含量的趋势(P=0.07)。处理3组较处理1和处理2组有提高仔猪血清免疫球蛋白G浓度的趋势(P=0.07)。仔猪出生后72 h较出生后12、24和48 h血清免疫球蛋白A、G、M浓度最低(P <0.05)。综上所述,母猪分娩环境并没有降低仔猪产后死亡率,但改善了母猪代谢状况,通过测定哺乳早期新生仔猪血清免疫球蛋白A、G和M浓度可以预测初乳摄入量,这对提高仔猪在哺乳期的存活率和生长速度具有重要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国饲料》期刊2019年20期)
黄晓兵,刘爱军,章杭建,周彩琴,赵灵燕[4](2019)在《哺乳仔猪局部采暖保温措施概述》一文中研究指出哺乳仔猪由于体温调节机能不健全、体内能量储备有限等特点,是生猪养殖死亡率最高的阶段,采取不同采暖保温措施对提高仔猪存活率,保障仔猪健康生长至关重要。通过对红外线保温灯、地暖、保温箱等采暖保温措施的介绍,对其原理、主要特点、优缺点进行分析,以期为猪场仔猪局部采暖保温措施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中国畜禽种业》期刊2019年10期)
王刚,周彤[5](2019)在《哺乳仔猪饲养技术要点》一文中研究指出哺乳仔猪是指从出生到断奶前的养殖阶段,做好饲养管理工作对提高哺乳仔猪成活率、增加养殖场经济效益有很大帮助。该文主要结合实际工作经验,首先分析哺乳阶段仔猪的生理特点,然后论述哺乳仔猪饲养管理技术要点,希望通过该次研究对同行有所帮助。(本文来源于《畜牧兽医科学(电子版)》期刊2019年19期)
马长鸣[6](2019)在《日常管理对哺乳仔猪的影响及处理》一文中研究指出1造成动物疼痛的操作对哺乳仔猪的影响仔猪出生后不久,就进行处理,从头部和口部移除胎衣和黏连,用毛巾或棉布进行干燥,将其放置在母猪乳房或保温灯下。尽管干燥是否有积极效果依然存在疑问,但这种处理通常提高了仔猪的存活率。这种操作可能对仔猪是有害的,因此可能影响其后续行为。据我们所知,还没有数据可以证实这一假设。但是关于小马驹的研究数据表明,出生后长期的有害处理,改变了它们成年时对该应激因素的反应方式。现代猪场中,除了在受法律限制的一些国家,(本文来源于《吉林畜牧兽医》期刊2019年10期)
陈景全,王发盈,郑振华,吴龙飞,师艺轩[7](2019)在《规模猪场哺乳仔猪猪丹毒的防治体会》一文中研究指出猪丹毒也叫"钻石皮肤病"或"红热病",是由红斑丹毒丝菌俗称猪丹毒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其主要特征为高热、急性败血症、皮肤疹块(亚急性)、慢性疣状心内膜炎及皮肤坏死与多发性非化脓性关节炎。该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多发于我国南方地区的猪场且夏天多见。但近几年来,在北方地区猪场也(本文来源于《养猪》期刊2019年05期)
迂斌[8](2019)在《哺乳仔猪腹泻常见问题》一文中研究指出1开始诱食一吃料就拉稀,停料就不拉稀常见原因:仔猪体内消化酶发育情况--初生仔猪对植物蛋白、动物蛋白没有消化能力,吃多后拉稀;乳猪料由乳清粉和各种酶制剂及优质蛋白质等配制而成,注意防霉;日粮抗原的过敏反应;其它--如疾病、乳猪受凉等偶然原因。解决方法:(1)少喂、勤添,日喂4~5次,谨防仔猪多吃料引起消化不良而拉稀。(2)喂料要新鲜,料盆每天冲洗,防止仔猪吃到(本文来源于《云南农业科技》期刊2019年05期)
周爽[9](2019)在《日常管理对哺乳仔猪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许多饲养管理技术常常应用于幼小仔猪。如公猪的去势手术、断尾、剪牙、铁剂注射、打耳缺、打耳标或两性耳刺,且经常在仔猪出生时处理,特别是在分娩管理的猪场,目的是降低新生仔猪死亡率。所有这些程序可能会对仔猪产生影响,也可能对母猪产生影响,因为母猪对处理它们的后代有相应反应。1疼痛操作对哺乳仔猪的影响仔猪出生后不久,就进行处理,从头部和口部移除胎衣(本文来源于《畜牧兽医科技信息》期刊2019年09期)
廖生钱[10](2019)在《大肠杆菌与哺乳仔猪关系的定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3日龄内的初生哺乳仔猪以及分娩过程中闷死的仔猪为对象,采取麦康凯培养基分离细菌的方法定性研究不同检测点来判断规模化养猪场中3日龄内的哺乳仔猪大肠杆菌实际分布密度和规律。结果显示,产房环境的卫生和消毒质量极大影响大肠杆菌的分布,仔猪口腔出现大肠杆菌的时间长短与产房(即仔猪腹部大肠杆菌)环境有密切的关系。本文结合生产实际为现代养猪场环境监控及生物安全提供科学的参考资料。(本文来源于《福建畜牧兽医》期刊2019年05期)
哺乳仔猪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哺乳仔猪由于体温调节机能不健全、体内能量储备有限等特点,是生猪养殖死亡率最高的阶段,因此采取不同的采暖保温措施对提高仔猪的存活率,保障仔猪的健康生长至关重要。通过对红外线保温灯、地暖、保温箱等采暖保温措施的介绍,对其原理、主要特点、优缺点进行了分析,以期为猪场在仔猪局部采暖保温措施提供参考。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哺乳仔猪论文参考文献
[1]..哺乳仔猪圈舍的设计要求[J].养殖与饲料.2019
[2].黄晓兵,刘爱军,章杭建,周彩琴,赵灵燕.哺乳仔猪局部采暖保温措施概述[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9
[3].刘佩,郭琛琛,相艳丽,杨青.分娩环境对母猪代谢状况和哺乳早期仔猪初乳摄入量的影响[J].中国饲料.2019
[4].黄晓兵,刘爱军,章杭建,周彩琴,赵灵燕.哺乳仔猪局部采暖保温措施概述[J].中国畜禽种业.2019
[5].王刚,周彤.哺乳仔猪饲养技术要点[J].畜牧兽医科学(电子版).2019
[6].马长鸣.日常管理对哺乳仔猪的影响及处理[J].吉林畜牧兽医.2019
[7].陈景全,王发盈,郑振华,吴龙飞,师艺轩.规模猪场哺乳仔猪猪丹毒的防治体会[J].养猪.2019
[8].迂斌.哺乳仔猪腹泻常见问题[J].云南农业科技.2019
[9].周爽.日常管理对哺乳仔猪的影响[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19
[10].廖生钱.大肠杆菌与哺乳仔猪关系的定性研究[J].福建畜牧兽医.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