层状土论文_修占国,李纯,王斐笠,齐佳

导读:本文包含了层状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层状,入渗,横向,土壤,底土,矿化度,各向同性。

层状土论文文献综述

修占国,李纯,王斐笠,齐佳[1](2019)在《大型基础下基底层状土的变形性状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土体变形理论,建立了大型基础下层状土的变形计算模型,运用自编程序SSBS(Simulating Subsidence of Building Subsoil)对工程算例进行了计算分析,并结合该算例的实测数据对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校验.研究结果表明:基坑降水使得基底上覆土层产生有效应力增量,且有效应力增量对基底变形的贡献不可忽略;同时,由于大型基础下基底附加应力的非均匀分布,导致最大荷载与最大变形点不一致,基础中心点非最大变形点;应用层状地基变形计算方法得到的变形计算结果更接近工程实际.研究结论可为大型基础下层状地基变形控制提供参考依据.(本文来源于《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12期)

汪顺生,翟士旭,傅渝亮,费良军[2](2019)在《含砂层层位及厚度变化条件下层状土上升毛管水运动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解决我国西北地区土壤次生盐碱化问题。【方法】通过室内试验,对层状土上升毛管水运动特性进行了分析,并考虑了含砂层层位和厚度共同变化影响下的毛管水运动特性变化规律,建立了地下水补给量、毛管水上升高度随时间变化的函数关系,并进一步对其地下水补给量和毛管水上升高度等值线变化分布情况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含砂层层位与体积常数和高度常数之间有明显的正相关关系;与达到稳定时的地下水补给速率和毛管水上升速率有明显的负相关关系,由于含砂层的作用,达到稳定时的地下水补给速率和上升速率与含砂层厚度有明显的负相关关系;当地下水补给的时间持续在0~4 d、含砂层层位在30~50 cm之间变化、厚度在0~15 cm变化时,地下水补给量和毛管水上升高度受二者的影响最为明显;当地下水补给的时间持续在4~12 d、含砂层层位在15~30 cm之间变化、厚度在15~30 cm之间变化时,地下水补给量和毛管水上升高度受二者的影响最为明显。【结论】函数中拟合参数体积常数v、稳定补给速率q*、地下水补给时间常数τQ决定了层状土地下水补给量的变化规律;毛管水上升高度υ、稳定上升速率μ*、上升高度时间常数τh决定了层状土毛管水上升高度的变化规律。(本文来源于《灌溉排水学报》期刊2019年11期)

仲轩野,朱成立,柳智鹏,王洁,谢修会[3](2019)在《不同矿化度对层状土入渗规律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不同矿化度水分对沙壤土中壤土夹层入渗规律的影响,设置4种矿化度处理,分别为0,1,3,5 g/L,进行室内土柱垂直一维积水入渗试验。结果表明:壤土夹层对不同矿化度水分均有阻渗作用;各处理累积入渗量在湿润锋到达夹层界面前随时间呈非线性变化,通过夹层后随时间呈线性变化,各处理稳渗率大小关系为V(3 g/L)>V(5 g/L)>V(1 g/L)+>V(0 g/L);矿化度为0~3 g/L时,累积入渗量、入渗后土壤含水率均随矿化度提高而增大;入渗结束后,各处理夹层界面上层土壤脱盐,夹层界面下层土壤积盐。(本文来源于《节水灌溉》期刊2019年05期)

Oliver,C.,Waka[4](2019)在《水平受荷桩与横观各向同性饱和层状土相互作用问题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岩土工程中,地基的设计比上部结构的设计要重要得多。地基下土体的模量和渗透性随各土层变化很大。因此,当土层不适用于浅基础体系时,采用桩基础加固软弱土的地层,防止上部结构的过度沉降。因此,本研究探讨了单桩侧向荷载与层状半空间土的相互作用,建立了层状横观各向同性饱和土(TISS)中水平荷载桩响应的数值模型。为此,将桩土相互作用问题分解为一个扩展的半空间和虚拟桩。然后,将反射透射矩阵(RTM)法与虚拟桩法相结合,建立了第二类受力桩的Fredholm积分方程。本文主要内容如下:1.利用反射透射矩阵(RTM)方法,建立了研究层状土层中单桩分析所需的基本解。基于比奥理论,建立了TISS的偏微分方程,同时,利用Hankel-Laplace变换形成相应的常微分方程,求解后得到状态向量和静态波向量的变换矩阵。通过逆拉普拉斯变换,得到了时间域的基本解。2.对层状半空间TISS土中桩的响应进行了深入分析。为便于分析,采用Muki桩法,结合层状土的基本解,建立了桩的积分方程。根据虚拟桩法,将土的弹性模量与实际桩的弹性模量相减,得到虚拟桩的弹性模量。采用Schapery方法,得到了第二类时域积分方程。3.本文编制了一个Fortran程序,对分层结构中的桩进行了数值模拟。为了验证该模型的有效性,本文将所得结果与已有的结果进行了比较,并观察到了两个模型间的良好的一致性,从而验证了该模型的有效性。此外,还进行了参数研究,以分析土的模量和渗透性等对层状土中桩的响应的影响。(本文来源于《江苏大学》期刊2019-04-28)

孟坤,崔春义,许成顺,梁志孟,杨刚[5](2019)在《叁维饱和层状土–虚土桩–实体桩体系纵向振动频域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分析饱和土中浮承桩纵向振动特性,基于Biot波动理论提出一种桩底饱和虚土桩模型,并建立叁维饱和层状土–虚土桩–实体桩耦合纵向振动体系定解问题。采用势函数法、桩–土耦合条件及阻抗函数传递性求解得出桩顶纵向振动动力阻抗解析解答,并通过多元退化验证所提出解析解的正确性。在此基础上,对浮承桩纵向振动特性影响因素进行参数化分析,结果表明:当桩底土饱和性显着且排水性较差时,桩底土单相虚土桩模型会过低估计阻抗曲线共振频率,宜采用饱和虚土桩模型和所得相关解析解答分析浮承桩纵向振动特性。桩周饱和软(硬)夹层对桩顶动力阻抗曲线振幅水平影响显着,而桩底软(硬)下卧夹层则对桩顶动力阻抗曲线影响很小。桩周饱和表层土体孔隙率仅对桩顶动力阻抗曲线共振幅值产生明显影响,而桩底饱和土层孔隙率对桩顶动力阻抗曲线共振幅值和共振频率均影响显着。(本文来源于《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07期)

李晶[6](2018)在《层状土地基条件下具桩靴自升式钻井船插桩深度分析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应用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自升式钻井船的桩靴在复杂层状地基土中贯入一定深度时的地层响应情况,取得了桩靴贯入过程中地基土破坏形式、荷载影响深度、不同承载力计算方法的适用性等多方面认识。在上硬下软及上软下硬的层状土中,所有公式的计算结果无论在数值还是趋势方面都与有限元模拟成果相差较大,这主要是由于单一的公式未考虑到插桩荷载影响深度内下伏不同地层对总承载力的贡献。有限元模拟成果显示,在3. 0B深度范围插桩荷载影响较大;桩靴自上覆硬土层贯入软土层时,会有一定厚度的硬土被压入到软土层,且厚度随插入深度变化,导致出现地层结构的动态重分布。根据层状地层中有限元模拟成果,提出了考虑到3. 0B深度范围所有地层的强度贡献、并考虑地层结构动态重分布的桩靴下地基土极限承载力计算方法,其计算结果与有限元模拟成果最为接近。工程实例计算表明,得出的计算结果以及有限元模拟结果都与实际插桩深度较为接近。(本文来源于《水道港口》期刊2018年06期)

郝瑞,施斌,曹鼎峰,孙梦雅,魏广庆[7](2018)在《层状土毛细水上升过程中Lucas-Washburn模型评价及修正》一文中研究指出受界面效应影响,毛细水在层状土中运移规律还难以用描述均质土中水分运移规律的Lucas-Washburn(LW)渗吸模型进行描述。基于此,本文设计了层状土室内模型试验,采用分布式的主动加热光纤法(简称AHFO)监测毛细水上升过程。根据AHFO测试结果,进一步对LW模型进行了修正,提出了适用于描述层状土中毛细水上升规律的ILW模型,并对ILW模型进行了试验验证。试验结果表明:(1)当毛细水湿润锋抵达"黏土(下部)-砂土(上部)"界面时,会产生"毛细屏障作用",从而导致上部砂土中毛细水含水率急剧下降;(2)"毛细屏障作用"由砂土和黏土中的基质吸力不均衡造成,基质吸力大小由含水率决定;(3)当毛细水湿润锋抵达"砂土(下部)-黏土(上部)"界面时,在界面处出现"反毛细屏障作用",从而导致上部黏土层中的含水率比相邻下部砂土层含水率更高;(4)虽然常见的LW模型可准确预测均质土中毛细水上升高度及速率,但受"毛细屏障作用"和"反毛细屏障作用"影响,LW模型在层状土中失效;(5)相比LW模型,ILW模型精度更高,能够更加准确地描述层状土中毛细水上升规律。(本文来源于《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期刊2018年06期)

傅渝亮[8](2018)在《波涌畦灌层状土间歇入渗模型及地下水影响的肥液间歇入渗氮素运移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地表致密层的形成及减渗作用是波涌灌区别传统地面灌的主要入渗特性之一。本文在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结合国家自然基金课题,针对我国北方旱区波涌灌和农田施肥特点,旨在揭示和掌握层状土波涌畦灌间歇入渗规律及肥液的水氮运移规律,通过改进间歇入渗模型,对优化波涌灌溉技术要素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通过室内试验、数值模拟和理论研究,取得的主要成果为:(1)研究了均质土和层状土的上升毛管水运动特性通过试验资料分析与理论研究,建立了基于Philip模型的均质土毛管水上升模型,模型中系数与土壤含水率之间符合一元二次函数关系,揭示了层状土地下水补给量和毛管水上升高度随时间变化规律,含砂层层位越大,非线性阶段补给量和上升高度越小,线性阶段补给量和上升高度越大,含砂层厚度越大,非线性阶段对补给量和上升高度无影响,线性稳定补给速率和上升速率越小。建立了层状土上升毛管水运动特性方程,通过相关性分析指出,土壤含砂层厚度和含砂层层位均与模型的时间常数无关,但补给量常数和上升高度常数与含砂层层位之间呈极显着正相关关系,地下水稳定补给率和毛管水稳定上升速率与含砂层层位之间呈显着负相关关系,而含砂层厚度仅与稳定补给率和毛管水稳定上升速率之间呈显着负相关关系;通过层状土多因素交互作用研究指出,土壤容重、含砂层层位和含砂层厚度之间的交互作用对层状土上升毛管水运动变化影响最大。(2)研究了非饱和土壤条件下基于Green-Ampt和Philip二模型的间歇入渗改进模型通过试验资料分析与理论研究,建立了波涌灌间歇入渗条件下的GA-P(Green-Ampt和Philip)改进入渗模型,进而确定了模型参数的求解方法;确立了关于土壤周期性含水率增量随时间变化的函数关系,将土壤含水率增量随时间的定量变化概化为实际累积入渗量与实际湿润锋之间的比值,并将周期数大于2时的土壤水分剖面分布划为两阶段(Ⅰ区补水阶段和Ⅱ区入渗阶段),并假定Ⅰ区湿润锋出流通量等于湿润锋进入Ⅱ区的进水通量,通过图形特征的方法得到土壤含水率增量与入渗时间的0.5次方符合较好的线性函数关系,最终求得进入Ⅱ区时对应的饱和导水率和土壤湿润锋面水吸力值,其湿润锋运移距离和累积入渗量实测值与计算值进行对比结果显示模型计算精度较高,通过不同含砂层埋深对比发现,周期数越大,含砂层埋深对间歇入渗湿润锋运移距离及入渗量的影响差异越不明显。(3)研究了地下水影响的层状土壤波涌畦灌间歇入渗模型通过试验资料分析与理论研究,建立了波涌灌间歇入渗条件下的层状土 BC-GA(Brook-Corey和Green-Ampt)改进入渗模型,确立了层状土间歇入渗湿润锋面水吸力与湿润深度的函数关系,确定了层状土间歇入渗进入夹砂层时的稳渗率,明确了含砂层内部土壤饱和导水率、滞留含水率,进气吸力值,导水度系数,形状系数和深度变化是层状土间歇入渗运移距离变化的主要影响参数;通过不同含砂层埋深对土壤间歇入渗的对比分析指出,周期数增加,相同含砂层埋深下的累积入渗量减小,湿润锋运移距离增大,含砂层埋深增加,相同供水周期的累积入渗量增大,湿润锋增大,供水周期达到最大时,含砂层埋深对累积入渗量和湿润锋运移距离影响减小。(4)肥液浓度对浅埋地下水间歇入渗土壤水分运动特性研究探明了肥液浓度对土壤间歇入渗的入渗量、土壤含水率变化规律,肥液浓度越大,时间常数越大,土壤孔隙体积常数越大,稳渗率越大,有利于土壤水分向下运移。采用Hydrus-1D模型对间歇入渗土壤运动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明确了土壤饱和含水率、进气吸力值和饱和导水率为肥液间歇入渗的主要影响因素,但与土壤滞留含水率和土壤形状系数关系不大;探明了基于V-G模型的分形维数与土壤孔隙类型之间的变化关系,分形维数与非毛管孔隙度、毛管孔隙度、总孔隙度呈极显着负相关关系,其中非毛管孔隙度对进气吸力倒数和饱和导水率的影响贡献最大,通过相关性分析指出,周期数增加且肥液浓度减小,分形维数增大,土壤容重增大,通气导水能力降低。(5)肥液浓度对浅埋地下水间歇入渗土壤氮素运移特性研究探明了肥液间歇入渗的土壤铵态氮、硝态氮含量的分布规律及土壤铵态氮和硝态氮与土壤含水率之间的变化关系,入渗时,周期数越大,地表铵态氮和硝态氮浓度逐渐增大,浓度小于250mg/l肥液不利于两者的累积,大于250mg/l肥液有利于表层土壤铵态氮和硝态氮聚集。再分布时肥液浓度越大,铵态氮和硝态氮浓度越大,且再分布时间越长,硝态氮易发生深层渗漏。土壤铵态氮和硝态氮随土壤水分变化均经历了淋失和累积两阶段,肥液浓度增大,土壤铵态氮含量随水分的增加淋失量减小,土壤硝态氮淋失量的减小不明显,周期数增加,两者累积阶段含量增大,但硝态氮含量上限值随周期数的增加影响减小,肥液浓度增大,两者累积阶段的含量也增大,再分布5天的淋失阶段,土壤铵态氮、硝态氮淋失量随时间的增加减小,累积阶段的土壤铵态氮、硝态氮含量均增大;采用Hydrus-1D模型对肥液浓度条件下的间歇入渗土壤氮素运移及转化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了地表5cm和地下水浅埋处土壤铵态氮、硝态氮浓度再分布的变化规律,明确了地表5cm和地下水浅埋处的净矿化量、净硝化量随时间变化的动力学函数关系,通过氮素有效转化分析表明了肥液浓度增加,有利于硝态氮快速下渗,增加硝态氮渗漏地下水的可能,且不利于反硝化的进行,可为土壤溶质运移理论和模型建立提供参考和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西安理工大学》期刊2018-06-30)

罗勇[9](2018)在《层状土场地条件下的核电厂房结构拟叁维抗震安全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核电作为一种安全高效的能源,在满足能源需求、减少环境污染、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随着我国核电建设的不断发展,岩基等优良厂址正逐年减少,为加快核电厂建设,在土质场地条件上建造核电厂,已成为核电发展的当务之急。本研究课题以在层状土场地上某拟建内陆核电厂为研究对象,进行核电厂工程结构拟叁维安全抗震数值分析的研究,在保持上部结构真叁维精准模拟的基础上,基于对层状地基进行简化处理,提高非线性动力分析的计算效率,并结合通用有限元软件二次开发功能,实现层状土场地条件下拟叁维动力计算时域模型的嵌入及地震响应分析。(1)层状土地基-结构拟叁维动力相互作用分析模型的合理性及效率是抗震安全分析的关键技术问题。基于对上部核电厂房结构的精细化叁维模拟,提出一种对层状地基的拟叁维简化处理方法,从而提高核电厂房结构非线性动力分析的计算效率,其中,采用等效线性法描述近场层状土地基非线性特征,通过引入粘弹性人工边界模拟无限地基辐射阻尼效应及无限地基的弹性恢复性能,进而,在有限元框架内建立了层状地基条件下核电厂房结构拟叁维地震响应分析模型。并结合典型算例验证了所建模型的可靠性与合理性。(2)可操作性与工程实用性是推进层状土场地条件下拟叁维动力计算模型在工程应用中的必要条件。以大型通用有限元软件ANSYS为开发平台,基于层状土场地条件下拟叁维动力响应分析模型,运用UPFs的二次开发特点,开发了拟叁维动力计算模型所需的UserElem.f和UserXX.f子程序,完成了地基简化后能考虑平面外效应的动力计算的求解过程,并结合APDL实现了基于拟叁维时域计算模型在ANSYS软件中的嵌入,建立了适用于层状土场地条件下的拟叁维动力计算分析模型。最后通过典型算例,与真叁维动力计算结果进行对比研究,验证了所开发的拟叁维计算时域模型的准确性与可靠性。(3)在实际工程中被广泛应用是建立层状土场地条件下拟叁维计算模型的最终目标。以本文研究成果为基础,针对某建立在层状土场地条件上拥有多台CPR1000百万千瓦级压水堆核电机组的内陆核电厂进行拟叁维动力响应分析,同时考虑不同有效宽度对拟叁维动力响应的影响。进而,就不同工况下核岛厂房结构典型部位的加速度反应谱、位移响应进行对比分析,并将楼层加速度反应谱与CPR1000设计谱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对层状土场地条件下的核电厂房结构的抗震安全性分析具有指导与参考意义。(本文来源于《大连大学》期刊2018-05-21)

沈纪苹,陈蕾[10](2016)在《基于传递矩阵法的层状土中管桩水平动力阻抗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考虑土体分层特性的基础上,分别建立了管桩桩周土体和桩芯土体的水平振动控制方程。通过引入势函数并考虑桩周土和桩芯土径向位移和环向位移的边界条件及其奇偶性,求得了管桩-土动力相互作用的刚度系数和阻尼系数。将土体模拟为连续分布的弹簧-阻尼器,并考虑桩芯土和桩周土的作用,建立了层状土中管桩的水平振动方程。借助初参数法和传递矩阵法求解了管桩的水平振动,得到了管桩桩顶的水平动力阻抗。通过数值分析,得到了土层剪切模量、管桩壁厚、桩周土和桩芯土剪切模量比、土层厚度等对管桩桩顶动力阻抗的影响规律。土层剪切模量、管桩壁厚、桩周土和桩芯土剪切模量比对层状土中管桩水平振动的影响主要在低频处,土层厚度在较宽的频率范围内对管桩水平振动有影响;管桩壁越厚,桩周土的剪切模量越大时,管桩水平动力阻抗的绝对值越大。(本文来源于《岩土力学》期刊2016年10期)

层状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解决我国西北地区土壤次生盐碱化问题。【方法】通过室内试验,对层状土上升毛管水运动特性进行了分析,并考虑了含砂层层位和厚度共同变化影响下的毛管水运动特性变化规律,建立了地下水补给量、毛管水上升高度随时间变化的函数关系,并进一步对其地下水补给量和毛管水上升高度等值线变化分布情况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含砂层层位与体积常数和高度常数之间有明显的正相关关系;与达到稳定时的地下水补给速率和毛管水上升速率有明显的负相关关系,由于含砂层的作用,达到稳定时的地下水补给速率和上升速率与含砂层厚度有明显的负相关关系;当地下水补给的时间持续在0~4 d、含砂层层位在30~50 cm之间变化、厚度在0~15 cm变化时,地下水补给量和毛管水上升高度受二者的影响最为明显;当地下水补给的时间持续在4~12 d、含砂层层位在15~30 cm之间变化、厚度在15~30 cm之间变化时,地下水补给量和毛管水上升高度受二者的影响最为明显。【结论】函数中拟合参数体积常数v、稳定补给速率q*、地下水补给时间常数τQ决定了层状土地下水补给量的变化规律;毛管水上升高度υ、稳定上升速率μ*、上升高度时间常数τh决定了层状土毛管水上升高度的变化规律。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层状土论文参考文献

[1].修占国,李纯,王斐笠,齐佳.大型基础下基底层状土的变形性状分析[J].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2].汪顺生,翟士旭,傅渝亮,费良军.含砂层层位及厚度变化条件下层状土上升毛管水运动特性研究[J].灌溉排水学报.2019

[3].仲轩野,朱成立,柳智鹏,王洁,谢修会.不同矿化度对层状土入渗规律的影响研究[J].节水灌溉.2019

[4].Oliver,C.,Waka.水平受荷桩与横观各向同性饱和层状土相互作用问题研究[D].江苏大学.2019

[5].孟坤,崔春义,许成顺,梁志孟,杨刚.叁维饱和层状土–虚土桩–实体桩体系纵向振动频域分析[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9

[6].李晶.层状土地基条件下具桩靴自升式钻井船插桩深度分析研究[J].水道港口.2018

[7].郝瑞,施斌,曹鼎峰,孙梦雅,魏广庆.层状土毛细水上升过程中Lucas-Washburn模型评价及修正[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18

[8].傅渝亮.波涌畦灌层状土间歇入渗模型及地下水影响的肥液间歇入渗氮素运移特性[D].西安理工大学.2018

[9].罗勇.层状土场地条件下的核电厂房结构拟叁维抗震安全分析[D].大连大学.2018

[10].沈纪苹,陈蕾.基于传递矩阵法的层状土中管桩水平动力阻抗分析[J].岩土力学.2016

论文知识图

蒙脱土片层表面PMMA()a及PS()b原位白...通过iPckrenig乳液的方法制备改性蒙脱...被el即一pDMAEMA3(A)不11el盯一pDMAE...辽宁建平产膨润土的SEM照片层状钙钛矿RbLnTa2O7的晶体结构示意...不同覆膜开孔条件下层状土的累积...

标签:;  ;  ;  ;  ;  ;  ;  

层状土论文_修占国,李纯,王斐笠,齐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