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语适应论文-冯捷

言语适应论文-冯捷

导读:本文包含了言语适应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言语适应理论,身份构建,种族,性别

言语适应论文文献综述

冯捷[1](2019)在《言语适应理论视角下的身份构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语言与社会息息相关,语言为社会的研究提供新的视角。个体作为社会中的一员在社交中使用语言以满足自己各种交际目的,社会身份构建就是其中之一。社会中的个体拥有多元身份,个体的社会身份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通过各种渠道建立起来的,比如权力与金钱。该文从言语适应角度讨论人们在交际过程中的身份构建的问题,通过种族和性别两种身份为例证明语言适应对身份的构建是有很大的影响,两者是有关联的。(本文来源于《海外英语》期刊2019年14期)

黄玮[2](2017)在《基于言语适应理论下的摩西形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摩西作为《圣经·旧约》中的核心人物之一,是以色列历史中的伟大先知和精神领袖,根据言语适应理论,说话人主要通过使用言语趋同和言语趋异策略调整与受话人的关系。在《旧约》中,摩西面对不同的受话对象时能适时调整话语策略,从而不仅达到说服受话者的目的,也塑造了自己不朽的光辉形象,既有仆人式的谦卑,也有英雄般的勇敢,更具父亲式的权威。(本文来源于《南昌教育学院学报》期刊2017年03期)

张倩倩[3](2016)在《言语适应理论视角下综艺节目话语分析——以《奔跑吧兄弟》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言语适应理论于20世纪70年代初由Giles等人提出,最初作为一种社会心理学理论模式,现被广泛应用于社会语言学研究的课题之中。以综艺节目《奔跑吧兄弟》为语料,对该理论核心交际策略言语趋同与言语趋异进行研究,并对其主观性、动态性以及非对称性等特征进行分析。言语趋同有利于交际双方达成共识,促使交际的顺利进行。言语趋异则用来凸显个体个性特征,有时还能造成特殊的幽默反差效果。(本文来源于《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期刊2016年05期)

潘新淮[4](2016)在《基于言语适应理论对语码转换功能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语码转换是一种普遍存在而又复杂的社会语言学现象,这一现象的产生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并具有多种不同的交际功能。言语适应理论是由Giles等人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作为社会语言学中的一个重要理论,被广泛用于多种语言现象的分析。文章试图借用言语适应理论去分析人际交往过程中的语码转换现象,更加深入地探讨语码转换的各种功能,从而帮助人们更好地进行跨文化交流。(本文来源于《海外英语》期刊2016年09期)

韩佳佳,高培新,马倩倩[5](2015)在《言语适应论视野下民航飞行员出国面试语言策略动态解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言语适应论是社会语言学的研究分支,其在语言学研究领域占有重要地位。在言语适应论研究的基础上,对民航飞行员出国面试及交际策略进行深入探讨,主要从言语趋同、言语趋异及言语保持等叁方面对民航飞行员出国面试策略进行动态解析,对交际双方话语策略进行全面解读,并对飞行员出国面试语言策略进行有效探索。(本文来源于《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5年07期)

谈宏慧[6](2015)在《英汉年度热词的言语适应论阐释》一文中研究指出语言随着社会的变化而变化,但这种变化遵循着一定的规律。英汉年度词在评选方式、评选数量、适用人群上存在一定差异,但是都具有时代特色,是年度使用频率最高、媒体与观众最为关注、最能反映当下社会热点的关键词,具有阶段性、全民性特点。在构词方面具有一定的变异性,显现出了语言的创意性与趋同性。社会语言学的言语适应论阐释了英汉年度热词形成背后的社会心理及语言学成因。(本文来源于《湖北工业大学学报》期刊2015年03期)

赵梦瑶[7](2015)在《非课堂环境下言语适应理论在日语自主学习中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言语适应理论(Speech Accomodation Theory:SAT)由柴尔斯等人于70年代初提出,发展至今已近叁十年,理论本身在不断的实践中都得到了发展和完善,日益趋于成熟。其丰富的研究成果和新颖的理论视角受到了社会心理学、社会语言学、交际学、语用学、话语分析、第二语言习得的欢迎和接受,成为了一种很重要的具有学科交叉性质的理论[6]。将该理论应用于日语专业学生的自主学习中,指导日语专业学生更加有效地利用课堂外时间进行日语学习,从根本上改变学生日语自主学习现状,是我们此次研究的目的和意义之所在。(本文来源于《品牌》期刊2015年06期)

刘伟[8](2015)在《言语适应视角下政务微博交际策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微博,作为一个新兴的社交网络,以其高交互性、可见性和实时信息发布等特点深受广大网民喜爱,受欢迎程度远远高于其他形式的社交网络。与此同时,微博为政府和公众塑造了一个更为有效的互动平台,也就是政务微博。政务微博的出现在促进公民参政议政的同时引发了公共事件中政府公众沟通问题。然而,作为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有关政务微博中政府公众交际策略的学术成果则十分少见。本文旨在探讨突发事件情境下政务微博中政府和公众在话语层面的交际策略,运用言语适应理论框架,讨论互动双方在受社会心理语境、沟通特征等因素影响下分别在语言运用方面采取趋同,趋异或维持的交际策略来实现交流目的。本文以2011年9月份发生的上海地铁追尾事件为案例,收集政府微博账号“上海地铁shmetro"在此事件中发布的信息以及来自公众相应的评论作为语料,对语料进行叁个层面的分析,分别是信息长度,话题选择以及言语行为。首先,利用SPSS软件对政府发布消息和其公众评论的长度进行皮尔逊相关性系数检验,检验双方在交际过程中在句长层面适应对方的语言风格;其次,通过使用Antconc 3.2.4w软件进行话题识别,探究双方在整个事件过程中通过调整话题来控制语篇;最后,根据舍尔提出确定和划分言语行为的四条标准,即话语目的、表现的心理状态、话语与世界的关系和命题内容来对语料中的言语行为进行相应的划分并进行定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上海地铁追尾事件中政府和公众使用不同的交际策略来实现各自的交际目的。就信息长度而言,皮尔逊相关系数验证表明政府和公众采取维持的策略;在话题方面,政府在事件前期采取维持策略,之后均采用趋同策略,而公众的评论在整个事件过程中均采用趋异策略。除此之外,在言语行为层面他们使用不同的言语行为实现各自的交际意图,比如,公众多采用质疑、要求等言语行为达到交际目的,政府则更多使用陈述句向公众广播相关信息。此外,结果验证政府和公众运用言语策略的同时对对方产生了一定的互动影响。因此,政务微博运营人员应当明确交际策略的意义,从而与公众建立良好可持续的关系,尤其是在突发事件发生时,使得政务微博在处理相关问题时发挥最大的作用。(本文来源于《大连理工大学》期刊2015-06-01)

李秋岚[9](2014)在《言语适应理论在广告语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言语适应能力最初是作为一种社会心理模式,旨在解释言语风格变化中的言语趋同、言语趋异和语言保持等交际策略的心理动机和情感因素的影响,其理论基础是社会心理学中的相似吸引原则、社会交换原则、归因原则和群体特征原则。广告用语作为一种语言现象正使用了言语趋同和趋异策略,并体现了相似吸引、社会交换和归因原则。因此本文通过语适应理论的视角来分析广告语中的情感诱惑和消费心理,从而达到促进消费的目的。(本文来源于《校园英语》期刊2014年36期)

李姝婷[10](2014)在《言语适应理论下称谓语与社会距离的关联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名着之一,其中人物众多,称谓语亦非常丰富,这些称谓语与社会距离有着密切关联。为了收集所有称谓语并理解它们的使用,作者首先认真通读六遍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红楼梦》一书。由于《红楼梦》后40回争议颇多,作者把《红楼梦》前80回中出现的1615个称谓语按照首字母排序生成语料(见附件1),并从中选取76个案例生成分析语料(见附件2)。作者以SAT理论为指导,从2个方面进行分析。一是社会距离对于称谓语选择的影响,二是称谓语对社会距离的影响。对于第一部分作者从五个方面展开讨论,其中包括环境、地位、性别、年龄以及熟识度。此部分的理论依据为SAT的理论基础,即相似吸引原则,社会交换原则,归因原则和群体特征原则。第二部分作者从叁个方面进行分析,即缩小、保持和扩大社会距离。此分析以SAT的理论核心为基础,包括言语风格变化中的言语趋同、言语保持和言语趋异。该论文以定性分析为主,描述分析为辅。通过研究发现,社会距离影响人们选择称谓语,而交际双方又通过称谓语选择来调节彼此的社会距离。本研究成果在理论和实践层面具有启示意义。理论上拓宽了称谓语的研究视野,将决定称谓语选用的种种因素统一到一个社会心理变量—社会距离。实践中,本研究对于人们掌握行之有效的交际技巧和调适社会人际关系均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西安工业大学》期刊2014-04-28)

言语适应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摩西作为《圣经·旧约》中的核心人物之一,是以色列历史中的伟大先知和精神领袖,根据言语适应理论,说话人主要通过使用言语趋同和言语趋异策略调整与受话人的关系。在《旧约》中,摩西面对不同的受话对象时能适时调整话语策略,从而不仅达到说服受话者的目的,也塑造了自己不朽的光辉形象,既有仆人式的谦卑,也有英雄般的勇敢,更具父亲式的权威。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言语适应论文参考文献

[1].冯捷.言语适应理论视角下的身份构建研究[J].海外英语.2019

[2].黄玮.基于言语适应理论下的摩西形象研究[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7

[3].张倩倩.言语适应理论视角下综艺节目话语分析——以《奔跑吧兄弟》为例[J].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

[4].潘新淮.基于言语适应理论对语码转换功能的分析[J].海外英语.2016

[5].韩佳佳,高培新,马倩倩.言语适应论视野下民航飞行员出国面试语言策略动态解析[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5

[6].谈宏慧.英汉年度热词的言语适应论阐释[J].湖北工业大学学报.2015

[7].赵梦瑶.非课堂环境下言语适应理论在日语自主学习中的应用研究[J].品牌.2015

[8].刘伟.言语适应视角下政务微博交际策略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5

[9].李秋岚.言语适应理论在广告语中的应用[J].校园英语.2014

[10].李姝婷.言语适应理论下称谓语与社会距离的关联性研究[D].西安工业大学.2014

标签:;  ;  ;  ;  

言语适应论文-冯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