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二迭统论文-干晓锐

上二迭统论文-干晓锐

导读:本文包含了上二迭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玄武岩,煤系,成煤环境,地层划分

上二迭统论文文献综述

干晓锐[1](2007)在《滇东黔西上二迭统峨嵋山玄武岩中的煤系及其地层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滇东北—黔西南一带的二迭系峨嵋山玄武岩(P2β)中夹有一套厚度不大的陆相含煤岩系,部分地区具有可采煤层,有一定的开发利用价值。简要介绍了此套含煤岩系的分布及特征,并对其地层意义进行简单论述。(本文来源于《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期刊2007年03期)

黄籍中,宋家荣[2](1991)在《南桐矿区上二迭统煤层气的若干地球化学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对南桐矿区P_2~1煤层气的组成特征进行了研究.龙潭组煤属腐殖型,系中-高变质阶段产物,分布有肥-焦煤,瘦-贫煤。瓦斯游离气是尚未排出的部分,具“叁高-低-贫”的地化特征,即高C,H同位素比值,高甲烷,高于燥系数,低重灶,无或贫H_2S,可作为判别煤系气的标志。(本文来源于《天然气地球科学》期刊1991年03期)

刘洪福[3](1984)在《陕南西乡上二迭统长兴组和有关问题的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Gallowayinella层和palaeofusulina在西乡堰口地区晚二迭世吴家坪灰岩上部的发现,证实了长兴组的存在。同时,对长兴组与吴家坪组,长兴组与大隆组的界线,从岩性与生物组合方面也作了深入探讨。在长兴组中建立了palaeofusulina带,并提出了西乡与南郑梁山和扬子地区上二迭统之间的对比意见。长兴组与大隆组的关系问题,根据它们在龙门山—大巴山区岩相和厚度的变化,认为大隆组实为长兴组的相变产物。另外,通过对梁山和西乡晚二迭世蜓类动物群的研究,结合扬子区情况,作者建议建立Codonofusiella Lui带,来代表我国南方晚二迭世早期的海相地层,是比较符合实际的。(本文来源于《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1984年03期)

罗槐章[4](1983)在《滇黔桂地区煤的挥发份与镜质体反射率的回归关系及上二迭统有机变质程度与其成因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通过煤的挥发份和镜质体反射率之间的对应关系,用回归分析计算了滇黔桂地区挥发份换算成镜质体反射率的公式:R_0=((37.28917)/(V~Γ))~(0.66748);勾绘了区内上二迭统镜质体反射率等值线图;讨论了上二迭统成熟度分区特征,并对其变质作用进行了探讨。(本文来源于《石油勘探与开发》期刊1983年06期)

李文恒,易培蕃,邓光先[5](1983)在《试谈我国东南上二迭统的下界》一文中研究指出一、前言第一届全国地层会议后,盛金章将茅口组、孤峰组、丁家山组,李家组、文笔山组及当冲组的顶界面作为我国南方上二迭统的下界。王竹泉等则将孤峰组划为上二迭统。1962年盛金章等在苏南龙潭组的下部发现大量茅口期(?)类化石,胡世忠据此将该地上二迭统下界上移百余米。此后,在江西、浙江、福建、广东、湖南等地先后于龙潭组下部发现早二迭世晚期的(?)类和菊石类化石的分子。因此,在中国东南部上二迭统下界是否上移的问题引起了争论,许多生物地层工作者依据古生物化石将龙潭组下部地层的时代划为早二迭(本文来源于《湖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1983年00期)

李秀华,王正英,王文才,叶晓梅,邓江红[6](1982)在《峨眉龙门洞上二迭统沙湾组沉积相》一文中研究指出峨眉龙门洞上二迭统沙湾组剖面位于峨眉山脚的挖断山至龙门洞电站之间,所测剖面全长60余米,沙湾组的岩性下部为紫红色泥岩夹煤线,中部为黄绿色粗至细粒岩屑砂岩,上部为紫红色泥岩、粉砂岩夹煤线。沙湾组与上覆下叁迭统地层呈整合接触,与下伏地层峨眉山玄武岩组呈平行不整合接触。(本文来源于《矿物岩石》期刊1982年03期)

李有亮,谌建国,黎汉明[7](1980)在《广西上二迭统合山组煤系、煤层生成条件——(兼论潮上沼泽相和主要煤层聚积环境)(下)》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分析广西二迭纪历史背景和古地理环境的基础上,探讨合山组煤系、煤层的生成条件。(本文来源于《煤炭科学技术》期刊1980年11期)

李有亮,谌建国,黎汉明[8](1980)在《广西上二迭统合山组煤系、煤层生成条件(兼论潮上沼泽相和主要煤层聚积环境)(上)》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分析广西二迭纪历史背景和古地理环境的基础上,探讨合山组煤系、煤层的生成条件。(本文来源于《煤炭科学技术》期刊1980年10期)

彭汀宏[9](1980)在《广东兴梅、曲仁煤田上二迭统对比》一文中研究指出广东上二迭统对比有多种意见,至今尚未得到统一。兴梅在粤东,曲仁在粤北,如果这两个煤田的地层都能对起来,那么整个广东上二迭统地层的对比就比较好解决了。(本文来源于《煤田地质与勘探》期刊1980年04期)

李文恒[10](1979)在《我国东南地区上二迭统的几个问题》一文中研究指出上二迭统在我国东南地区分布甚广,含有主要可采煤层,是该区主要勘探对象。因而,对其详细研究,将为探讨晚二迭世古地理、成煤规律提供依据。近十余年来,关于我国东南地区龙潭组的划分、对比存在着许多分歧意见。本文在论述东南地区上二迭统对比的基础上,对二迭系二分或叁分及大隆组的层位等问题,提出一些粗浅认识,供进一步研究参考。(本文来源于《地层学杂志》期刊1979年02期)

上二迭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对南桐矿区P_2~1煤层气的组成特征进行了研究.龙潭组煤属腐殖型,系中-高变质阶段产物,分布有肥-焦煤,瘦-贫煤。瓦斯游离气是尚未排出的部分,具“叁高-低-贫”的地化特征,即高C,H同位素比值,高甲烷,高于燥系数,低重灶,无或贫H_2S,可作为判别煤系气的标志。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上二迭统论文参考文献

[1].干晓锐.滇东黔西上二迭统峨嵋山玄武岩中的煤系及其地层意义[J].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

[2].黄籍中,宋家荣.南桐矿区上二迭统煤层气的若干地球化学特征[J].天然气地球科学.1991

[3].刘洪福.陕南西乡上二迭统长兴组和有关问题的探讨[J].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4

[4].罗槐章.滇黔桂地区煤的挥发份与镜质体反射率的回归关系及上二迭统有机变质程度与其成因探讨[J].石油勘探与开发.1983

[5].李文恒,易培蕃,邓光先.试谈我国东南上二迭统的下界[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3

[6].李秀华,王正英,王文才,叶晓梅,邓江红.峨眉龙门洞上二迭统沙湾组沉积相[J].矿物岩石.1982

[7].李有亮,谌建国,黎汉明.广西上二迭统合山组煤系、煤层生成条件——(兼论潮上沼泽相和主要煤层聚积环境)(下)[J].煤炭科学技术.1980

[8].李有亮,谌建国,黎汉明.广西上二迭统合山组煤系、煤层生成条件(兼论潮上沼泽相和主要煤层聚积环境)(上)[J].煤炭科学技术.1980

[9].彭汀宏.广东兴梅、曲仁煤田上二迭统对比[J].煤田地质与勘探.1980

[10].李文恒.我国东南地区上二迭统的几个问题[J].地层学杂志.1979

标签:;  ;  ;  ;  

上二迭统论文-干晓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