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真理在英汉日常语用释义中既存在相容的一面,又存在不同的内涵,表征着不同文化个性化的民族特质。对真理进行英汉日常语用释义的比较能够廓清真理的内涵,开阔我们的文化视野,完善真理标准,发展科学事业,有利于发展马克思主义,有利于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
[关键词]真理;释义;哲学;马克思主义
真理是哲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但它在哲学教科书中的解释与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的理解不尽一致甚而发生矛盾,由此而产生了不同层面的消极影响与负面意义。学界虽有人触及真理日常语义的哲学分析[1],但目前还无人基于英汉释义比较的视角进行微观的细致阐释。“语言毕竟是思想的直接的现实,是一种实践的现实的意识,在真理表现形式问题上,不能没有语言分析的要求”[2]。有鉴于此,有必要对真理的内涵进行英汉日常语用释义的比较及辨明。本文主要是从英汉词典释义的视角论析真理概念内涵的异同及由此而产生的意义。
一、英文日常语用释义概述
按照牛津英语双解词典的解释,真理是指被看作真的事实、信念、信仰等,即truth(真理):fact,belief,etc that is accepted as true[3](P1634),这一界定包括以下四方面的含义:
1.真理的显现离不开人主观意识的反映。真理不具有自显性:它是人的认识对象,总是与人及其意识紧密联系在一起;没有人的主动性与主体的积极参与,真理是不能被揭示的。所以,真理的发现及其把握离不开人的实践活动。而“真理是信念的规范”[4],“信念”也好,“规范”也罢,都是主观的,这表明英文语境下真理释义与学者的认识是一致的。
2.真理的对象内容包括主、客观两个方面。一是指客观事物及其规律(fact),诸如自然事物或人造物品及其客观运动法则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能够进入实践领域中的认识对象;二是指主观想法(如belief),诸如人们耳熟能详的“少数服从多数”“邪不压正”等主观认识等。二者都可进入真理的对象内容中,并为人的意识所反映。
3.真理内容的真伪与否取决于人的主观判断,具有内在的矛盾性。如果真理内容本身是真的,但人的主观判断有误,那真理在人的认识中就是谬误;如果真理内容本身是错误的,也即谬误,但人的主观判断却把它当作真的,那谬误在人的认识中就是真理。这两点表明:无论真理的内容是真还是假,真理的表现形式都是主观的。而且,真理与谬误相比较而存在,并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换,而不是截然对立。
哲学旨在消除我们所使用的词汇在意义上的混淆[5](P5)。当下,中国人对真理的通行理解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6](P1730)。与英文语境的解释相比,这一释义相对简明,但也暴露出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探讨二者的异同,有利于我们更好地直面真理、把握真理、逼近真理、传播真理、发展真理、坚持真理、追求真理。
所以,我更愿意用“激情”这个看似没有什么创意,但实则准确的词汇来总结这六辆跑车。其实,我认为“激情”这个词一直都在被汽车品牌的公关和市场部门滥用,毕竟我永远都不会明白一辆沃尔沃的SUV和“激情”之间到底有什么联系。所幸,SUV只担负了我们这次选题策划的“后勤主管”的角色,就不让它们出镜了。
上述真理四方面的含义表明:英文日常语境下的真理释义是一个复杂的逻辑系统,外延相对窄小,内涵相对丰富,关涉主观与客观因素,牵扯主动语态与被动语态,充满着肯定与或然的矛盾冲突,在人的具体实践操作中必然显示出错综复杂的具体的历史的认识境遇。
4.真理的形式与内容具有内在的统一性。真理的内容及其表述结构中完整地包含着主观与客观的因子,人为地进行主、客分割,将是非常困难的,也是不切实际的。原因在于:一是真理的结构是由形式与内容共组的。无论真理的内容是主观的还是客观的,真理的形式都要经由主观反映出来。二是事实与信念都需要通过主观的反映形式表现出来:当事实是客观存在时,反映事实的信念是主观的;当事实与客观存在不符,反映事实的形式仍是主观的。此外,不论作为真理内容的主观信念是真是假,都需要通过人的主观意识反映出来。因此,真理英文语用释义表征西方传统主、客截然对立的分析思维的内在悖论。
二、英汉日常语用释义比较
Whether using medications or acupuncture,the doctors of Chinese Medicine tried to change the law of Qi and blood,promote follicle and egg development,and improve ovulation disorders.16-19,21
(一)二者的相同点
有比较才有借鉴。真理的英汉语用释义比较表明真理的理解具有国际交流价值与文化启发意义。
一是概念外延上的不同。英文语境下的真理在内容上非常宽泛,既包括客观的存在物及其规律(fact),又可包含主观的信念、信仰(belief)等内容。而汉语语境下的真理只有客观事物及其规律(fact),偏重客观性,精神性的主观事物不在其反映之列。
第一,真理与人的主观反映如影随形,须臾不可分离。在英文语境下,真理内涵的呈现是通过被动语态的方式展露出来的;在汉语语境下,真理内涵的表现是通过主动语态的形式呈现的。无论是主动语态,还是被动语态,都有一个共性,即人的主观反映是真理内容呈现的前提;离开了人及其主体性,真理的内容无从谈起,也无从呈现。也就是说,没有主体的人,有关真理的内容(无论正误)就无法表征,真理的存在也就失去意义。真理本质上不是静态的认知对象,它是一个动态的认识过程,需要主体的人积极地参与和创造。“人走向真理的过程,就是人不断地摆脱各种各样束缚的一种思想探索。”[7]这就是真理内容的呈现或揭示离不开人的主观能动性的根本原因。
第二,客观事物本身及其运动规律能够进入真理的内容之列。在英文语境下,真理的内容包含客观事物及其规律(fact)。尽管对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fact)的内涵,会出现理解上的歧义,但一定会有公认的自然界原汁原味的存在物,也一定会有个体理解与体认的社会物质产品等,也一定会有“水往低处流”“月有阴晴圆缺”等方面的共识。但是,无论哪种理解的客观事物及其规律(fact),都是以客体表现的方式广泛存在于浩渺的时空中,不因我们主观的犹疑而消失,也不因我们主观的判断而改变外在形象或表现形式。至于客观事物的内在联系,如“水往低处流”的规律,虽看不见、摸不着,但它总是与其运动的载体连在一体,而不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二)二者的不同点
英汉日常语用释义虽存在相容性与共同点,但二者也存在一些明显的差异性。这种差异性投射出两种不同的哲学认识论。
“多向互动、动态生成”的词汇课堂也可以通过改善师生之间的合作交往形式来实现。而其中最主要的形式是互动性对话。笔者深入课堂调查的结果表明“失真性” 互动是制约目前独立学院英语词汇课堂动态生成的一个重要因素。要克服这一现象,就要把民主平等、和谐宽松的师生对话落到实处,真正的对话始于平等、基于差异、重于关怀、成于创新。如以下案例。
二是语法语态上的认知方式不同。英语语境下的真理释义是以被动时态的形式表现出来的,重点突出真理本身,而把握真理的主体(人)则是从属的。这是西方文化中主、客截然二分的典型特质。而汉语语境下的真理释义是主动时态的形式,表现主体的人积极把握真理的姿态,强调认识主体(人),其认识对象(真理)则是从属的。这是中国文化中人与认识对象融为一体的表征,同时也暗含了“人是世界万物的尺度”的中国元素。
2.哲学比较的积极意义。真理是西方哲学发展史上重要的概念之一。早在毕达哥拉斯时代,人们认为哲学家就是理解与观察或沉思,目的就是寻求真理[10](P36)。此处的“真理”主要突出的是追根究底的精神探索。相形之下,中国哲学追求的最高境界就是成为圣贤[11](P450)。圣贤主要偏重的是道德的完美。因此,真理英汉释义在哲学比较维度上的教育意义也就有所不同。
三、英汉日常语用释义比较的意义
虽然不同文化视域下的不同语言之间始终存在译不准原则,但是个体、族群、人类存在着认知共性,总能找到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相互沟通的地方。真理在英语与汉语日常语用释义中的内容也不例外,二者的共性在于:
(一)开阔文化视野
英语及其代表的文化与汉语及其代表的文化同属人类文化大家庭中的一份子,二者对于同一概念的理解虽有共同之处,但由于各自所属的文化精神特质不一样,它们对人类共同的基本概念如真理虽有一致之处,但差异与分歧也在所难免。这就提醒我们,在哲学教育上进行概念理解与阐释时,我们须要进行谨慎而周全的考量。
1.文化交流的必要性。一方面,不同文化之间存在“译不准原则”。这是天然的,无法消除的。这既是不同文化源头固有的特质使然,也是所属不同文化的族群后天“遗传”的。既然如此,在文化教育上,我们当尊重差异、求同存异,不刻意追求文化趋同,以迎合对方;同时,不同文化之间“译不准原则”的存在能够推动不同文化的发展——交锋与矛盾永远是推动事物发展的动力源泉;另一方面,不同文化之间的有效交流能够推动文化教育事业的良性发展。因为存在不同,才有交流沟通的必要,才有文化世界的斑斓多姿;因为存在不同,不同文化之间的独特魅力永远存在,教育交流与文化繁荣才会有宽广的发展空间。
三是语义上的差异。英语语境下的真理经由人们接受并被看作是真的 (不等于真或不一定真,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呈现出一定的开放性、可能性、或然性。true(真的)意为“合于事实的”“确实的”,即 corresponding to known facts[3](P1632)。 “真”与“正确”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前者预示着主体与认识对象的“一致性”即“符合论”,属于唯物主义领域;后者预示着认识主体对认识对象的“规定”“规范”,是“主观认识”“一家之言”,属于价值领域。“正确”虽有“符合事实”的义项,但日常语用中更多的是指向“符合道理或某种公认的标准”[6](P1740),具有较强的主观意味。另一方面,英文中correct既有真的(true)的义项,又有对的(right)的义项,也有准确的(accurate)的义项,还有行为符合公认标准、得体(in accordance with accepted standards or convention;proper)等义项[3](P317)。 尽管英文中 correct的内涵更为丰富,但它的主导义项仍倾向于人的主观性,与汉语中“正确”的义项近似。“我们需要一种能够克服既有理论内部不一致的真理理论,需要一种超越了独断论和实用主义的真理理论”[8]。因为“正确”本身确定的内容空乏,理解上回旋的余地宽广,给人的想象留下巨大的空间。而且,“正确”更多地倾向于一种价值判断,而非真假抉择。缘此,汉语语境下的真理释义表示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坚定不移”的正面把握,持守一种非常“正能量”的态度,表征着主体(人)对真理把握的自信与执着。但真理本身具有超越事实——认知的道义含蕴,“真”为中性词,“真理”则具有正面道义维度的赞语,汉语“真理”中的“理”与“道”的语义关联透露了其中的精义——理可生发出合于理(则)和有(道)理两个方面的含义。真与其意义的结合 (true and meaningful)才是真理一词的完整内涵所在[9]。
轴承外圈与底座内孔的配合为间隙配合,其轴孔配合间隙类型如图3所示。装配的定位面为零件1的圆柱表面。间隙带的宽度C最可能出现的区间可根据式(6)得到,且宽度C在此区间内服从正态分布,和有效公差一样,间隙带也可以转化成装配偏差,从而在装配过程中不断传递和累积。对于此类轴孔间隙配合,以零件2为基准,由间隙带引起的零件1的装配偏差为:
其一,真理释义的不同在中西哲学语境下所具有的教育意义内涵丰富。既然中西哲学语境下的真理释义不一样,对真理的阐释方式也应与众不同。原因在于:在哲学教学上,教师应充分挖掘真理的哲学内涵,以充分展示真理在不同文化中的哲学意蕴。同时,就学生而言,面对不同文化境遇下真理的哲学内涵,当认真思考,全面比较,深度鉴别,在相同与不同、共性与个性、同一性与斗争性中学会驾驭错综复杂的哲学概念之间由平常与反常建构的“灵魂震颤”的局面,以把脉哲学教育中出现的惊心动魄的矛盾与斗争,进而拓展自我的哲学襟怀。
软土地区选用的地方做法一般采用增加零层板方案。其中,附属用房及办公楼部分柱网大约为7m×8m,柱网间距不大,可仅在柱网间设置零层板即可。而泵房部分为跨度22m的门式刚架结构,因此,还需要对厂区地坪进行处理。地坪活荷载按照30kN/m2进行计算,在钢柱区间内均匀布置地坪桩。北塘热电厂供热管网南干线天碱中继泵站桩承台平面布置图如图1所示,地坪桩及零层板布置图如图2所示。
其二,真理释义的不同在马克思主义哲学语境下将会遭遇外国哲学、中国哲学的双重夹击,即如何行之有效地回应中外哲学差异性的壁垒,怎样有的放矢地处理不同哲学观视域下教育立场的矛盾斗争,这是哲学教育中必须加以解决的意识形态问题。这是哲学求真精神的必然反映。“真理是在同谬误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的。”[12]
首先,用配置好的硫酸铝进行混凝实验。将硫酸铝加入待处理废水中,在pH值为6.0、硫酸铝用量为1 g/L、混凝转速为100 r/min、助凝剂CPAM用量为50 mg/L下于混凝实验装置中进行反应,反应阶段完成后不沉降。
(二)完善真理标准
真理标准是哲学探索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其探索永无穷尽。通过英汉语用释义的比较,我们发现,真理概念英汉理解上的不同有利于真理标准难题的廓清。一方面,按照汉语的理解,主观的信念、信仰不能进入真理的视阈,这样我们就很难理解“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真理”“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等诸如此类的哲言隽语不能归为真理。这样,我国在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路途上就会面临道路自信的尴尬。因为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真理”“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等不属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fact),它们是主观的,无论是形式还是内容,都充斥着人的精神性与主观判断,属于信念、信仰;另一方面,如果按照英文语用释义的理解,“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真理”“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等就名正言顺地归为真理的行列,也能很好地解释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立场问题、旗帜问题及方向问题,也能明白无误地进行道路自信的宣示与广布,实至名归。“真理不是人的认识简单地同事实符合与否的理论性的问题,而是关乎具有建构性和终极性所指的共产主义能否实现的这样一个实践性的问题”[13]。
而且,“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真理”“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等不仅是真理,而且还属于价值判断。它们属于“改造性理论”,即是“关于应当怎样改造自然与社会的认识”,“不存在真伪”,“不能被实践检验”,但有“好坏优劣之分”[14]。这是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信念、信仰问题。按照英文语用释义的理解,它们也是一种真理。反之,按照汉语语用释义的理解,我们将遭遇意识形态领域宣传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尴尬,即难以自圆其说,结果必然走向道路自信的反面,为人所诟病。“真理不会使我们发财,却会使我们自由。 ”[15](P3)真理的立场及其价值由此可见一斑。
(三)推进科学发展
千百年来,包括中英两类文化的历史表明,科学是真理。根据汉语语用释义的理解,科学公式、定理这类主观的东西不能进入真理的视野,因为它们不属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fact)。但是按照英语语用释义的阐析,科学公式、定理等当仁不让地归为真理的范畴,被当作是“真的”,尽管不一定必然地是真的。既然如此,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中的理论本身就可以作为真理检验的方法与手段,就可以起到“实践标准”类似的检验作用,即理论证明、理论检验。“数学和物理学中的某些内容与实践没有直接的联系,只是在最终的意义上,它们才和实践相关。在这些科学中理论证明依然具有重要意义。 ”[16]
(1)未熔合及未焊透 未熔合是指焊接时焊道与母材坡口、上层焊道与下层焊道之间没有完全熔化结合形成的缺陷。未焊透一般是指根部未熔合,由于长输管道一般都是采用单面焊双面成形,因此这种缺陷比较常见,未焊透对焊道的危害性很大,减小了焊道的有效截面积,造成应力集中,因此,在“金口”焊接中更要严格控制。
诚然,在真理观上,实用论、权力观也好,众人意见观也罢,“都是主观意识在局部领域发号施令”[17]。显然,我们反对这样的“发号施令”。但是,在自然科学与哲学社会科学领域,如数学与物理学领域中的科学公式、定理,本身虽不是“实践”,与“实践”没有直接联系,但它们不仅属于“主观意识”,而且它们又是“公共意识”,与哲学社会科学领域中的“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真理”“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等一样,成为普遍的共识。这种“共识”可以成为检验认识是否正确的一种方法,与实践能够检验真理的功能是一样的,能够检验真理,推进科学发展。“逻辑证明就是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辅助办法”[18]。
总之,对于英汉语用释义之于真理的不同理解,“我们要立足于自己的文化传统,更要立足于自身发展的实际,坚持用自己的价值观来对一切文明成果进行取舍”[19]。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推陈出新,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发展,进而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发展,为中国道路自信“添砖加瓦”“擂鼓助威”。
参考文献:
[1]周建漳,邓龙九.真理:一种基于日常语义的哲学分析[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4):55-61.
[2]潘叔明.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的自觉[J].东南学术,2008(6):4-19.
[3][英]霍恩比.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第四版)[M].李北达,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
[4]程炼.真理作为信念规范[J].世界哲学,2014(2):40-50.
[5][英]加里·考克斯.做哲学:如何更清晰地思考、写作和争论[M].卫青青,译,北京:新华出版社,2016.
[6]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7]宋惠昌.求真的哲学:真相与真理[N].学习时报,2015-05-18(3).
[8]王南湜.真理标准问题的再思考[J].哲学研究,2008(9):8-15.
[9]周建漳,王展.真理的语用和限度[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5):15-22.
[10]吴式颖.外国教育史教程[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
[11]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M].赵复三,译.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05.
[12]梁柱.坚持真理旗帜鲜明[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5-12-31(1).
[13]童建安.论马克思主义真理观的三个特征——读《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第2条[J].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5):12-17.
[14]韩东屏.只有真理标准还不够——价值目标是判断实践优劣的唯一标准[J].湖北社会科学,1999(4):7-8.
[15][美]威尔·杜兰特.哲学的故事[M].梁春,译.北京:中国档案出版社,2001.
[16]安启念.奥伊则尔曼论辩证唯物主义(下)[J].哲学动态,2003(2):38-44.
[17]杨柳.对马克思主义真理观界定性的思考[J].中国教育学刊,2016(12):174-175.
[18]坚毅.实践标准系统化与真理标准准确化——与汤文曙、房玫同志共商[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1):8-13.
[19]高宁.真理、价值和价值观[N].光明日报,2015-02-06(7).
Truth:Comparison and Value of English and Chinese Common Pragmatic Interpretation
TANG Guangquan
Abstract:In English and Chinese daily pragmatic interpretation,truth has both compatible aspects and different connotations,which represent distinct national traits in different cultures.This comparison can clarify the connotation of the truth,broaden our cultural vision,perfect the standards of truth,develop the scientific cause and facilitate the development of Marxism and the promotion of Xi Jin-ping new era socialism road self-confidence.
Key words: truth;interpretation;philosophy;Marxism
[中图分类号]B0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530(2019)05-0030-04
[收稿日期]2019-04-09
[基金项目]湖北省级教改课题“基于教师职业核心素养的‘教育+学科’混合培养模式构建”(2016344);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儿童哲学中国化20年的探索与贡献研究(1997~2017)”(19YJA880054)。
[作者简介]汤广全(1967-),男,龙岩学院师范教育学院教授,博士,研究方向:教育哲学。
标签:真理论文; 释义论文; 哲学论文; 主观论文; 语境论文; 宗教论文; 哲学理论论文; 辩证唯物主义论文; 认识论论文; 反映论论文;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19年第5期论文; 湖北省级教改课题“基于教师职业核心素养的‘教育+学科’混合培养模式构建”(2016344)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儿童哲学中国化20年的探索与贡献研究(1997~2017)”(19YJA880054)论文; 龙岩学院师范教育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