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新课程标准改革的倡导之下,高中历史课堂的教学融入了史料教学的内容。史料既是历史教师备课、上课的重要教学材料,也是学生学好历史知识、钻研历史问题所需要的重要学习资源。因此,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拓宽学生的历史视野,在高中阶段的历史课程中融入史料教学有利于学生直面历史,更直观地感受到历史扑面而来的真实气息。高中历史教师要学会从课本出发,引导学生发现史料、研读史料,提高学生的综合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本文将阐述新课程标准改革下高中历史教学中利用史料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高中历史;史料教学;新课标教学
一、 引言
史料是高中历史教学中的重要教学资源。一方面,高中阶段的学生已经具有较为成熟的思考能力和文本分析能力,直观的史料阅读分析能够给学生带来更多的历史思考。另一方面,史料教学也是考验历史教师教学能力和历史知识综合水平的一种授课方式。历史教师借助史料直观地解释、还原和分析历史事件、传递历史感悟是对新课程标准改革中教学三维目标的贯彻落实。除此之外,对史料的理解和分析也是新课程标准改革后的历史试题考查内容,能更客观地反映学生的历史分析能力和历史知识掌握水平。
二、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进行史料教学的必要性
要了解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进行史料教学的必要性,需要从当前的高中历史课程教学现状和以往的历史课堂教学经验谈起。
(一) 学生对史料的分析能力较弱
学生对史料的分析能力较弱,是传统的高中历史教学长期积累的一个弊病。由于在以往的高中历史教学中,出于应试教育的需要,和对学生历史成绩的片面要求,教师往往忽略了对学生历史学科综合素养的培养。因此,对史料分析的阅读和学习没能成为高中历史教学的一个重点。学生在学习中对史料的接触较少、缺乏分析和阅读的基本技能和基础知识,因此在史料学习的初期会出现学生学习难度较大的现象。
(二) 对基本历史知识的欠缺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缺乏基本的历史知识也是一个较为常见的现象。一方面,学生的历史阅读材料仅限于课本居多,除了一些对历史特别感兴趣的学生,其他学生几乎不会主动在课下寻找其他的历史阅读材料。另一方面,教材的编撰目的主要出于知识的传授而非历史的详细讲解,仅仅通过阅读历史教科书,获取历史知识、了解历史详情是不现实的。因此,大部分学生都存在着对历史知识较为缺乏的现象。
(三) 高中历史教师缺乏史料教学观念
不仅是学生缺乏对史料阅读的主动性,在传统的高中历史教学中,历史教师也缺乏史料教学的观念。在备课的过程中,史料往往是历史教师的重要教学资源,但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和课堂的容量,教师往往会精简归纳教学内容,传递给学生的是自己总结归纳过后的历史知识,而非原本的史料。这种传授式的教学方法虽然有利于学生的历史考试和快速大量地掌握历史知识,但不利于学生的长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培养,一定程度上也削弱了学生的史料阅读和分析能力。即使学生认真听了历史课也很难还原、掌握完整的历史面貌和历史事件经过。
三、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进行史料教学的策略
(一) 树立高中历史教师的史料教学观念
要响应新课程标准改革内容中,在高中历史教学里融入史料教学的内容,应该做的是使历史教师具有史料教学的观念。这就需要高中历史教师转变传统的传授法教学观念,而转入研究型、引导型的教学模式。高中历史教研组和学校应该积极对教师展开培训,进行教师级别的史料阅读训练和史料教学内容研讨。在史料教学实行的初级阶段,应当进行集体备课、互相听课取长补短,以保证新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二) 立足课本进行史料教学
传统历史教学还有一个局限性是:使历史成为简单机械的知识背记科目。然而,读史应当使人明智,教师应当通过拓展教材深化教材,使学生能有更多的思辨性思维和课堂讨论,使历史教学富有时代气息和历史感。如在讲授李鸿章代表清政府签订各项不平等条约事件时,有人认为李鸿章是千古罪人,有人认为李鸿章是爱国大臣。对于这些历史事件,当前的学术界也褒贬不一,众说纷纭。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就学术界的观点阐发自己的思考,提供更多的学术动态以供学生采用不同的历史视角来解读历史材料,历史教师应该做研究型的教育促进者。
Kano & Li 2014: Kanu Kazuo (加納和雄) & Li Xuezhu (李学竹), Sanskrit Verses from Candrakīrti’s Triśaraasaptati Cited in the Munimatālakāra, China Tibetology,vol. 22, 4-11.
教师在上课之前应该备自己的学生,明确课堂的主体是学生,课堂有效性应体现于学生。一堂课学生要有所发展,首先要明白学生的起点在何处,有哪些已有的知识,有哪些已会的技能。学生的知识基础是有差异的,当全面了解学情后,我们应精心设计合理的教学环节,组织活动,有针对性的让学生选择自主学习、接受式学习、合作及探究学习等丰富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能够态度积极、兴趣浓厚、精力集中的有序高效的完成学习目标。并充分肯定学生的观点,尊重学生,充分的保证学生的发言权,不讥讽学生。别林斯基说过,“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并以此来告诫别人,也严格要求自己,以宽厚仁爱去包容、尊重、热爱学生。
尤其是在讲授近现代的历史知识时,由于距当今的生活较为接近,可以留存更多的文字图片和视频资料,教师应当充分把这些宝贵的历史材料运用起来,融入历史课堂的教学中,使学生更直观地体会到历史的变化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在讲授屈辱的近代中国历史时,教师要注重爱国主义教育和历史知识基本内容的传授相结合,这不仅是一种历史学科的单一学科性教学,也是爱国主义的教学。
(三) 拓展教材史料促进学生思考
史料教学的教学模式改革不是与传统的高中历史教学割裂开来的,而应该是一脉相承的。在史料教学融入高中历史课堂的初期,应当采用循序渐进的原则。还要立足课本。从课本出发,充分考虑到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的总体要求,细化教科书中的历史知识和历史事件的内容,逐步使学生了解到,在历史学习中史料的重要性,使学生也具有重视史料学习的观念意识。
此外,教师应当采用多种形式的史料进行教学,增加学生对历史资料的了解和兴趣。例如,在讲述“鸦片战争”的过程中文字史料和图片史料,甚至视频资源可以并用。而文字史料又可以细化为原始史料,撰述史料和文艺史料。在讲述某一位历史名人时,可以借用他们的日记、随笔、散文诗歌,甚至绘画作品进行展示。人物的个人作品就是他们的生平史料,既可以拓展学生的史料视野,又能够在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史料中,使学生对课堂有更高的积极性和参与度。让史料教学成为一种新颖的教学模式,而非死板的教学内容,用来增强高中历史课堂的活跃程度。
在运用史料时,教师应该立足课本,从课本出发,如对历史课本上插图的补充和说明进行运用。在进行图片史料展示时,可以涉及更多的启发性问题,由浅入深地使学生身临其境地进入历史状态和历史情境,激发更多真实的历史感悟和个人体会,达到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学性与教育性的统一。
大数据+农业有效促进知识产权创新与现代化农业建设的深度融合,“三农”知识产权创新创业机会逐渐显现,使我国农业规模化、标准化、低成本化、高效益化成为可能。关于农村地区基础设施薄弱的问题,还需要将大批创新人才引入一线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随着农产品消费观念和定义发生转变,生态农业、乡村文明等目标被提上日程,市场需求带动创新团队发展,为“三农”知识产权创新人才团队提供了充分施展才能的平台。
图3为经过不同相态转变次数后的花桥板栗淀粉凝胶傅里叶红外光谱图。由图看出,水分子相态转变0~7次的花桥板栗淀粉凝胶傅里叶红外光谱图中均存在三个特征吸收峰,分别在3450 cm-1、1150 cm-1和1020 cm-1附近。
(四) 结合试题培养学生的史料阅读分析能力
新课程标准改革后,高中历史的考试内容融入了史料的分析和观点阐发。因此,教师也需要对学生的史料阅读和分析能力进行专题培训。首先要仔细阅读史料。一般来说,史料大多数是文言文,需要学生掌握一定的语文阅读基础,除了阅读正文之外,还需要阅读史料的批注,帮助学生联想到正确的历史知识,准确地回答问题。在读懂了历史材料之后,还需要仔细审题。审题是准确回答问题的基础。因此,准确理解题意、结合史料答题才是学生正确回答问题的方法。除此之外,流畅准确的历史文书表述,也是学生答好历史题目的基础。这些基本的答题能力都是在史料阅读的培训过程中高中历史教师需要着重讲解和培养的。
四、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高中历史课堂的教学中,融入史料教学是非常有必要的。一方面,它锻炼了学生的史料阅读和分析能力,触类旁通地加强了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使教学更综合化,提高了学生的历史学科素养,使学生能够直面历史。另一方面,它对高中历史教师的教学技能和历史知识基础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有利于教师队伍的不断强化,为国家培养优秀的历史人才提供了坚实的师资储备。
参考文献:
[1]王婷婷.新课标高中历史教学中史料教学的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9(30):157.
[2]邓惠云.基于史料实证核心素养视域下的高中历史作业设计研究[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19.
[3]冯南南.高中历史史料教学策略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9.
作者简介:
朱道丰,福建省三明市,福建省建宁县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