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党的十九大强调指出: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中国共产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这是对党的领导地位和作用的最新定位与认识。贯彻落实党的全面领导重大政治原则,需要把握新时代党的领导的基本内涵、基本方式与制度保障,从而为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最根本保证。
关键词:新时代;内涵;方式;制度
党的领导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的核心组成部分。马克思、恩格斯亲自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国际性的无产阶级政党——共产主义者同盟,同时指导帮助了许多民族国家建立了共产党。革命导师在亲自领导无产阶级政党开展革命实践过程中,形成了马克思主义政党学说,其中包括党的领导思想。马克思、恩格斯强调:无产阶级只有通过阶级斗争和暴力革命,夺取政权,“使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争得民主”,才能最终实现消灭阶级,建立一个没有阶级和阶级对立、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列宁结合俄国革命的具体实际比较系统地提出了无产阶级政党领导思想,主要包括坚持党的领导,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实行铁的纪律,强化中央权威,利用“杠杆”“传动装置”实现对非党组织、社会的领导等。毛泽东、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领导中国革命与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立足中国具体实际,对马列经典领导理论进行了本土化传承。革命时期,提出了争取独立自主领导权是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关键、强调实现党的领导的事业成功,必须加强党的建设这一“伟大工程”;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强调“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共产党”“坚持党的领导必须改善党的领导”等一系列思想。上述思想资源是新时代坚持党的领导的基本理论根基。
一、新时代党的领导的基本内涵
党的十九大从历史与现实两个维度,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同时也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与使命。实现伟大梦想,根本在于建设伟大工程,“确保党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和考验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正是从这样的逻辑与现实的分析,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中国共产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强调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这是对党的领导地位和作用的重新定位,同时赋予了党的领导在新时代语境下新的内涵。全面掌握新时代党的领导的内涵,是贯彻落实党的领导重大政治原则的基础与前提。
(一)党的领导是全面的,而不是局部的
十九大提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十四条基本方略中的第一条就是“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因此,新时代党的领导最基本内涵为:坚持党的领导就是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中国共产党作为最高政治领导力量,通过政治、思想、组织、制度以及在此基础上的各种体制机制,把党的方针政策、各项改革部署、重大政治要求、具体地务实地贯彻落实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体现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及国防和军队建设、港澳台工作、外交工作等各领域各方面。中国共产党在“对一切工作领导”具体实践中,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始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二)党的领导是集中统一的,而不是各自为政的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从纵向领导体系上看,包含了党中央、地方党委、党组、基层组织等各个层级。党的十八大以来,在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全党形成了基本的共识,那就是必须坚持全国一盘棋,必须旗帜鲜明维护党中央权威、维护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这是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变革的关键与根本保证。新时代,坚持党的领导,首要的就是要坚持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要切实做到“两个维护”、增强“四个自信”,确保全党令行禁止。地方党委、党组、基层党组织首要的任务就是要按照党中央的整体部署,按照党章赋予的领导职责,在各自领导区域和范围内活动,不能搞变通,不能搞选择。坚持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并不排斥地方积极性、主动性的发挥,而是强调党中央的地位与权威,地方积极性与创造性的发挥,必须保证党中央决策部署的落地落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有利的就执行,不利的就不执行,甚至出于地方利益、局部利益的考虑,对抗中央政策执行的行为就是破坏党的领导。
(三)党的领导是总揽全局的,而不是事无巨细的
列宁指出:党对国家政权的领导是“总的领导”,而不是进行过分频繁的、不正常的、往往是对细节的干预。邓小平在1980年8月18日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的讲话指出:“我们党历史上多次过分强调党的集中统一,过分强调反对分散主义、闹独立性,很少强调必要的分权与自主权,很少反对个人过分集权。过去在中央和地方之间,分过几次权,但每次都没有涉及党同政府、经济组织、群众团体之间如何划分职权范围的问题。我不是说不要强调党的集中统一,不是说任何情况下强调集中统一都不对,也不是说不要反对分散主义、闹独立性,问题都在于‘过分’”。“我们的各级领导机关,都管了很多不该管、管不好、管不了的事,这些事只要有一定的规章,放在下面,放在企业、事业、社会单位,让他们真正按民主集中制自行处理,本来可以很好办,但是统统拿到党政领导机关,拿到中央部门来,就很难办。谁也没有这样的神通,能够办这么繁重而生疏的事情”。[1]历史实践证明,如果把党的全面领导理解为事无巨细的包办代替,实际上是把党作为最高政治领导者的地位降低到行政管理机构和办事机构的地位。共产党是工人阶级先锋队,是政治组织。它不是国家权力机关,不是政府,也不是生产组织。党是通过与政权机关和其他非党组织职责和权限的分工来实现其领导的。习近平同志曾形象地说,这就像“众星捧月”,这个“月”就是中国共产党。在国家治理体系的大棋局中,党中央是坐镇中军帐的“帅”,车马炮各展其长,一盘棋大局分明。正如王岐山撰文指出的那样,党的领导体现为坚定理想信念宗旨、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上,体现在坚持党管干部原则、选对人用好人、树立鲜明的价值观和政治导向上,体现在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和定力上。正是从这个角度看,党的领导是总揽全局的,而不是事无巨细的。
(四)党的领导是普遍的,而针对具体领域实现途径是特殊的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必须坚持共性与个性、普遍与特殊的统一。因此必须正确把握党的全面领导的普遍性原则与在不同领域、不同对象中实现党的领导这一特殊性之间的关系,积极探索将党的领导的一般规律与实际领导环境和具体领导方式有机统一起来的各种途径,切实把党的全面领导落到实处。
本测区先采用了两种方法进行测试,分别使用12个和16个平高控制点作为基本定向进行区域网平差,在检查空三加密成果的时候发现高程精度均不满足规范要求。最后测试选取20个平高控制点作为基本定向点,平面精度和高程精度基本满足规范要求。
从共性上看,对国家政权机关、社会领域全面领导具有普遍性,即不论是国家政权机关、还是社会领域都要自觉地接受党的领导、贯彻执行党的决定。从个性上看,要针对每个具体的领域采取不同的实现方式。在对国家政权机关的领导上,严格按照法律规定,支持国家政权机关依法履行职责,发挥各自作用;在对市场主体、社会领域等,要根据各自特点,科学界定领导职责与方式。如对国有企业的领导上,严格按照党章规定,党委(党组)发挥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讨论和决定企业重大事项的领导作用,通过交叉任职、干部选任、设置党委(党组)在集体决策中的权重等方式实现党的领导;对非公有制企业的领导上,主要表现为通过群众路线、多层次协商,善于把职工的意见建议汇集为企业的科学决策,督促企业合法经营,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在对社会组织的领导上,主要发挥政治引领功能,主要体现在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与增强支部的政治功能上,从而更好地促进社会组织健康发展,发挥社会治理有效作用。
二、新时代坚持党的领导的基本方式
中国共产党作为最高政治领导力量,通过什么样的方式实现对国家政权、社会各方面的领导,保证党的政治路线、政治目标、政治任务得到有效贯彻与实现,从而体现党和国家事业的领导核心,始终是我们必须面对与解决的基本问题。早在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就高度重视党的领导方式与方法问题,他认为,党的领导方式与方法决定着目标的实现程度。领导方式与方法是过河的“桥”与“船”。“我们不但要提出任务,而且要解决完成任务的方法问题。我们的任务是过河,但是没有桥或没有船就不能过,不解决桥或船的问题,过河就是一句空话”[2]。进入新时代,我们党提出了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宏伟目标与任务,根本的在于坚持党的领导,在于根据时代特点、目标任务,科学确定党的领导方式。
(一)法治是党的全面领导的根本方式
依靠法治实现党的全面领导,一是善于把党的决策主张通过立法的形式体现为国家意志,以法治的形式体现党的领导作用。结合我国具体实际来讲,就是要坚持党领导立法工作,把中央一系列站位高远、体现规律性与前瞻性的关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内政、外交、国防的重大决策部署上升为宪法意志、上升为法律法规,成为各级政府、广大群众、社会各阶层的自觉追求与行动;二是党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从而保证党的领导通过法治形式得到实现。宪法、法律作为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是具有稳定性、长期性、强制性为基本特征的“规矩”。作为组织层面的中国共产党与作为个体的党员领导干部都必须模范遵守,都必须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坚决维护宪法法律的权威,自觉在法治范围内推进改革与发展。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来讲,破坏了宪法法律的具体实施,根本上就是破坏了党的领导。三是要提升领导干部的法治思维与能力。要加大对领导干部法治素养与能力的培育与提升,完善考核评价机制,在领导干部绩效考核和选拔任用中充分体现对法治思维、运用法治方式解决问题的能力考查,让法治成为领导干部自觉主动的行为方式;建立领导干部干预司法活动记录制度,杜绝干部对司法活动的不利影响,维护司法公信力。
1.1 研究对象 先证者,男,孕足月分娩。出生后7天因高胆红素血症住院治疗,住院期间出现嗜睡、乏力、食欲差,电解质检测提示低钾血症,予对症支持治疗后好转出院。出院后出现生长发育缓慢,多饮多尿,食欲差,反复出现低钾、低氯血症及碱中毒,偶有腹泻。父母非近亲婚配,无家族疾病史。
我们党是从肩负的光荣职责使命出发而谋求长期执政的党。确立党的领导方式,必须立足我们既是领导党,又是执政党的现实。“党的领导地位和领导职能最终要通过党的执政来实现。党的执政主要体现为执政党对国家公共权力的控制和运作,”“执政以及公共行政管理更多地是一种专业化、日常化、程序性的行为。与领导权相比,执政行为更多地是一种法治行为,体现为依法执政。”进入新时代,完成我们既定的职责与使命,需要更好统筹政府、市场、社会各方面力量,平衡各种利益关系,化解各种矛盾与风险,而上述目标的实现根本是依靠法治。
(二)群众路线是党的全面领导的基本方式
[α′(z+h),[x+f,y+g]] =[α(z),[x,y]]+ω(α(z),[x,y])-ω(x,y)∘ρA(α(z))
3) 缺乏竹产业链。埃塞的竹子企业要从采购原竹和从国外采购机器设备和其它胶水辅料开始,初精加工全部由一个企业完成[2]。有些企业设备和管理落后,产品质量欠佳,只能在埃塞国内销售,质量达不到国际市场上要求的标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迫切需要加强和改进党对群众的领导,把群众团结在党的周围,凝聚成磅礴的力量。一是站稳“以人民为中心”的群众立场。历史唯物主义最基本的结论就是人民创造历史。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历经革命、建设与改革,其存在的价值就在于让人民群众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人民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工作目标。坚持党的领导,并不是为了一党之私,而是为人民群众过上幸福生活创设政治条件与保障。因此,坚持党的领导,首要的就是要求党的各级组织、广大党员领导干部坚定人民立场,以群众利益为第一标准,从群众的实际需要出发定政策、促改革、保落实。以人民群众高不高兴、满不满意、答不答应作为检视党的各项领导政策的最高标准。二是织密领导群众的组织体系。中国共产党作为政治组织,对群众领导的基础在于各级组织体系的健全,特别是基层党组织对群众影响力的发挥。党的十九大提出了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的目标。提升组织力,基础的环节在于党组织有形有效覆盖。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就业方式、社会结构各个方面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变化,新经济组织、社会组织大量涌现,适应这种要求,迫切需要根据新的形势与要求,改进党组织设置形式,不断提升基层党组织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凝聚力、社会号召力,确保基层党组织深深植根于社会基层组织和广大人民群众之中,引领群众听党话、跟党走。三是改进群众工作方法,切实提高群众工作能力。毛泽东同志早在革命时期的1934年就深刻指出:“一切工作,如果仅仅提出任务而不注意实行时候的工作方法,不反对官僚主义的工作方法而采取实际的具体的工作方法,不抛弃命令主义的工作方法而采取耐心说服的工作方法,那么,什么任务也是不能实现的”。[3]新的历史时期,群众本身出现了分层分类的重大变化,要根据群众不同层次的需求,精准施策,才能收到群众工作的最大效果,才能最大程度把群众组织起来,动员起来,凝聚起来。
(三)协商民主是党的全面领导的重要方式
党章规定:在中央和地方国家机关、人民团体、经济组织、文化组织和其他非党组织的领导机关中,可以成立党组。2015年6月,中共中央颁布了《中国共产党党组工作条例(试行)》(以下简称《条例》)。该条例是我们党历史上第一部规范党组设置、运行、党组作用发挥的基础主干党内法规。《条例》明确规定,党组在国家机关、人民团体、经济组织、文化组织和其他组织中“负责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加强对本单位党的建设的领导,履行全面从严治党责任;讨论和决定本单位的重大问题;做好干部管理工作;讨论和决定基层党组织设置调整和发展党员、处分党员等重要事项;团结党外干部和群众,完成党和国家交给的任务;领导机关和直属单位党组织的工作。”《条例》的制定和实施,对于更好地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新时代坚持党的领导的制度保障
制度建设带有根本性、全局性、长期性。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必须完善有效制度供给,以完善民主集中制、党组工作制度、请示报告制度为核心,其它相关制度配套的制度体系,运用法治思维,完善法治方式,实现党的全面领导。
“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转化为群众的自觉行动”为基本内涵的群众路线集中体现了党的性质与宗旨,同时也是党对群众领导的基本方式。
(一)坚持完善民主集中制
《条例》已经颁布实施,当前就是要以《条例》为基本遵循,对于党组的主体责任、责任落实以及绩效考核进一步细化,明确各级党组以及党组成员的具体职责,构建责任网络体系。从明晰责任、细化措施、规定时限等方面进行量化分解;完善议事决策制度,细化党组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明确议事内容,实行清单管理;完善工作运行制度,建立重要问题征求意见和情况通报制度,通过细化工作流程,健全相关制度,确保党组领导作用的发挥。
(二)完善党组工作制度
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作为执政党,中国共产党不仅是国家政治生活的核心,同时是社会生活的核心。协商民主是在新时代多元政治与社会诉求中实现党的领导的重要形式。中国共产党通过与民主党派召开协商会议,约谈民主党派负责人,邀请民主党派列席有关会议、参加专项调研和检查督导工作,联络无党派人士和工商联参加政治协商等形式,引领政治与社会诉求,在合作共事中实现党的领导作用。通过与同级人大协商人大代表候选人提名,党组织部门审查确定名单,选举产生人大代表;党委主要领导、人大党组和党代表参与人大会议、党委向人大推荐领导干部人选等方式,发挥党的影响力,确保党的主张上升为国家意志。通过在国家机关设立党的组织,讨论、批准政府工作报告等形式,将党的政策主张转变为政府的治理实践。通过加强政协协商与党委工作的有效衔接,构筑协商平台,开展民主协商,使各党派、各民族、各宗教、各阶层建睿智之言,献管用之策,使统战对象认同党的主张,团结一心跟党走。通过在社会组织中设立党组、搭建党委同社会组织沟通平台、服务社会组织发展等形式,在资源共享、共建互促中引领社会组织发展,使社会组织认同接受党组织。通过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引领示范、植根群众和模范实践等优势,以民主议事会、恳谈会等形式积极开展乡镇(街道)协商、行政村(社区)协商和企事业单位协商,在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中塑造党的形象,增强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民主集中制是中国共产党根本的领导制度。坚持党的领导,就是要坚持民主集中制。十九大党章对民主集中制表述为“民主基础上的集中与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贯彻落实民主集中制,一是要充分的发扬党内民主。民主集中制的基础与前提是民主,离开民主就没有民主集中制。党章规定:“党的各级组织要按规定实行党务公开,使党员对党内事务有更多的了解和参与”。从确保党的领导科学有效的角度来看,党内民主能够最大程度激发党内活力,汇集党内智慧,体现所有党员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发展党内民主,必须保障党员主体权利,提高党员参与党内重大决策和管理党内事务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负责精神。同时要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发扬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作用,克服庸俗的封建等级作风,真正做到全体党员在政治上一律平等、在党内的权利和义务上一律平等、在党规党纪面前一律平等,营造说真话、说老实话,党内平等的环境与氛围。二是贯彻党委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制度。《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规定:坚持集体领导制度,实行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是民主集中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始终坚持,任何组织和个人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允许以任何理由违反这项制度。党的集体领导,是党的领导活动中把民主与集中结合起来的最好形式。党委制是保证集体领导,防止个人包办的重要制度。“各级党委(党组)必须坚持集体领导制度。凡属重大问题,要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由集体讨论、按少数服从多数作出决定,不允许用其他形式取代党委及其常委会(或党组)的领导。”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负责有机结合起来,必须正确处理“班长”和委员之间的关系,充分发挥每个成员的积极性和责任心;进一步健全党委集体领导的保障机制,细化集体领导的程序,确保每一个程序都严格执行;加强对民主集中制实施的监督检查执纪,形成有效监督机制,确保党的集体领导能够充分实现与保障。三是落实“四个服从”,特别是将“全党服从中央”作为新时代落实全面领导的最高标准。党章规定:党员个人服从党的组织,少数服从多数,下级组织服从上级组织,全党各个组织和全体党员服从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和中央委员会。“四个服从”是民主集中制的表现形式,“全党服从中央”是体现全面领导的最高标准。坚持党的全面领导,首要的就是要坚持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切实解决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等违反党的民主集中制领导原则的突出问题,自觉践行“两个维护”、增强“四个自信”,突出党中央定于一尊的领导权威。
比如《变色龙》一课介绍变色龙外形,作者是怎么写清楚的呢?我把原文中的修饰性词语去掉,把长句子变成短句子,让学生辨析压缩后的句段与原文的区别。当学生说出“去掉修饰性词语后句子不具体了”,说明他们明白了句子写具体要有修饰性词语。但是原文的写作密码还没有完全破解——作者是如何写具体的呢?接下来引导学生分析压缩掉的那些修饰词语:“椭圆形”“三角形”“长筒状”是写形状的;“翠绿”是描写颜色的;“凸起”“隆起”“尖细”“短脚”是描摹形象的;“四只”是写数量的;“酷似龟背”是运用了比较的方法……
(三)完善请示报告制度
请示汇报制度是下级组织对上级组织、下级对上级、党员个人向组织请示与汇报的制度安排。建立请示汇报制度的目的就是让上级组织对下级组织工作运行情况有更直接的了解,上级对下级、组织对党员个人的工作、生活有更为全面准确的把握,从而更好地帮助下级组织、党员个人解决实际工作中的困难与问题,确保上下级组织、上下级之间、组织与个人同心同向,在信息互通有无中更好地发挥党的领导作用。
请示汇报从主客体角度,主要包含两个大的层次。一是下级组织向上级组织的请示汇报;二是下级向上级、党员个人向组织的请示汇报。下级组织向上级组织及时请示汇报,既是纪律规矩,也是确保党的领导作用能够上下贯通的保证。党章规定:党的上级组织要经常听取下级组织的意见,及时解决他们提出的问题。党的下级组织既要向上级组织请示和报告工作,又要独立负责地解决自己职责范围内的问题。对于下级组织来讲,遇到重大紧急特殊情况或超越职权范围内的问题,必须及时请示汇报,这是保证上级组织能够充分发挥领导作用的基础。2019年1月,中共中央专门印发了《中国共产党重大事项请示报告条例》(以下简称《请示报告条例》),对重大事项进行了明晰界定,“超出党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自身职权范围,或者虽在自身职权范围内但关乎全局、影响广泛的重要事情和重要情况,包括党组织贯彻执行党中央决策部署和上级党组织决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事务、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责任,党员履行义务、行使权利,领导干部行使权力、担负责任的重要事情和重要情况”。《请示报告条例》对下级组织向上级组织报告坚持的基本原则、主要事项、请示报告主体、请示报告程序、监督与责任进行了明确规定。该条例的实施,从加强组织管理的角度看,为加强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奠定了坚实的制度支撑。
2.3 人才分布不均。大量的人才集中在上级文化单位,而作为重要生力军的乡镇一级文化人才奇缺,仅有的也经常被抽调至其它中心工作,不能专心组织开展乡镇文化活动,阻碍了文化事业的均衡发展。
请示报告同时包含了个体的下级向上级、党员个人向党组织的请示汇报。下级向上级、党员个人向组织请示汇报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也是管党治党重要的规矩。尽管《请示报告条例》没有明确作为个体的下级向个体的上级请示报告,但从工作运行层面,恰恰是十分重要的方面。作为个体的下级来讲,只有及时地向分管领导请示报告工作运行的基本状况、需要分管领导协调解决的基本问题,上级才能更好地根据实际情况作决策、作部署,发挥其领导作用;遇事不请示、不汇报,上级领导必然处于信息的“真空”,其领导作用也就无从发挥,因此,在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实践中,必须进一步强化规矩意识,强化个体主动向分管领导与上级报告的意识与自觉。
从请示汇报内容上看,主要包括对日常具体工作运行的请示汇报,也包括个人有关事项的报告。《请示报告条例》第一次明晰了党员、党员领导干部就日常具体工作向党组织请示报告的各类事项。事项的明晰有利于党组织全面掌握党员、党员领导干部坚持党的领导、全面从严治党的总体状况。就个人有关事项报告层面,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进一步强化了纪律与规矩,首先抓住了“关键的少数”,要求领导干部率先垂范并形成制度。2017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规定》和《领导干部个人有关事项报告查核结果处理办法》,规定了党员领导干部的必须报告的涉及私产、私事的14个方面的具体事项,同时实行严格的追责、问责及相关纪律处分与组织处理。党员领导干部个人有关事项报告制度的确立,不仅对加强反腐倡廉建设、推进反腐败斗争具有重大意义,同时对落实党的全面领导发挥着重要的支撑作用。
参考文献:
[1]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328.
[2][3]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39,140.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6年国家社科基金一般课题“新形势下共产党员党的意识研究”(项目批准号:16BDJ034)的阶段研究成果。
收稿日期:2019-05-26
作者简介:付启章,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党建部主任、副教授,法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党的建设、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四川成都,610110)
中图分类号:D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79(2019)03-0065-06
责任编辑 卢莹莹
标签:领导论文; 组织论文; 中国共产党论文; 党组论文; 党中央论文; 政治论文; 法律论文; 党的领导论文; 领导原则与方法论文; 《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2019年第3期论文; 2016年国家社科基金一般课题“新形势下共产党员党的意识研究”(项目批准号:16BDJ034)的阶段研究成果论文; 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党建部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