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会君
(1.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承德供电围场分公司河北承德068450;2.华北电力大学经济管理系河北保定071000)
摘要:电网智能化的大背景下,配电网线损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线损问题亟待解决。深入分析了配电网线路损耗的现状及其产生的原因,并从技术措施、管理措施和保证体系三个方面提出了降低配电网线路损耗的具体措施,对提高电网企业的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字:电网智能化;配电网;线路损耗;降损措施
1引言
20世纪末21世纪初,智能电网的概念首次提出并迅速成为各国电力行业争相研究的重要内容,数字化变电站、智能调度系统、智能电表等指明了电网发展的具体方向。同时,我国的社会总用电量从2008年的3.43万亿千瓦时增加到2013年的5.32万亿千瓦时,呈快速增长趋势。按我国综合线损率8%~9%计算,意味着我国每年线路损耗电量超过4000亿千瓦时[1],造成了巨大的电能损失,制约着电力系统的经济运行。加之国家各种节能政策的推进,降低配电网线路损耗成为电网智能化背景下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
电网智能化背景下降低配电网线路损耗具有重要意义:1)降低线损有利于实现电网智能化的目标,有利于实现电网的可靠、安全、经济、高效、环境友好和使用安全;2)降低线损直接关系到电网企业的生存,线损率是电网企业一个综合性的核心经济技术指标,表明供电系统技术水平高低的同时反映企业管理水平的好坏,并直接影响企业的经营效益;3)根据科学发展观中生态文明建设的指导精神,电网企业加强线损管理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然举措[2]。因此,基于电网智能化的大背景进行配电网管理研究,以推动电网智能化进程,提高电网企业经济效益。
2配电网线路损耗的现状及其产生的原因
2.1配电网线路损耗的现状
据了解,我国输配电网络(包括线路、配电变压器)的损耗约占电力总产量的10%,造成电能的巨大损失和浪费。近年来,随着对配电网建设的投入,配电网的线损率有所下降,但目前仍存在着一些问题,亟待解决[3],具体如下:
(1)负荷中心设置不合理,造成线路迂回,供电半径过长;
(2)居民对无功需求较大的日光灯、空调、电风扇和彩电等的使用大幅增加,造成电网功率因数较低,无功补偿不足,线损较大;
(3)由于历史和资金原因,设备较为陈旧,有许多高损耗的配电变压器仍处于运行状态,且低压配电网线路导线截面积偏小,造成线损较大;
(4)抄表工作管理不规范,抄表人员责任心不强,且线路巡视人员巡视不到位,未能及时杜绝漏电、窃电情况;
(5)线损分析不够深入,未在现有电网状况的基础上开展技术分析,对线路的运行状况不够了解,线损计算也缺乏有效的根据和说服力。
2.2配电网线路损耗产生的原因
配电网线路损耗产生的原因主要为两个方面[4]:技术原因和管理原因。在技术方面,线损指电网中各元件电能损耗的总和,包括固定损耗和可变损耗。可变损耗与电网元件中所通过的功率或电流的平方成正比,例如变压器绕组电阻和导线电阻中所损失的电量;固定损耗主要与电力网元件上所加的运行电压有关,例如变压器铁芯、电缆和电容器的绝缘介质中所损失的电量以及电晕损耗电量(即空载损耗)等。而造成管理线损的主要原因则是线路不规范安装、电能计量装置存在误差、日常的维护管理不善、线路发生窃电等。
3电网智能化背景下的配电网降损措施
伴随电网智能化进程,电网管理正发生巨大变化:由人工巡查、人工到户手工抄表转变为电子巡查、自动计量;由事故被动应对转向事故预警及早消除;由长的管理周期变为短的;由定期向动态实时转变。与此相适应,线损管理作为电网管理的重要内容,随着计算机、网络、光纤通讯等技术及智能传感和传输设备的更多应用,线损管理的智能化水平将会产生质的飞跃。在电网智能化的背景下,结合线损成因分析,从技术、管理以及保证体系三个方面提出相应的降损措施。
3.1技术措施
(1)在线损管理智能化方面,不断推进线损管理智能化,以智能化配电设施为基础,实现配电网在线智能化监控,实时计算线损,充分利用智能化仪表和装置采集线损计算分析基础数据,进而完成分压、分线、分台区等多种线损计算与分析;针对智能化电能计量装置,建立相关的计量装置档案,开展计量装置的不定期检查,确保其计量精度;
(2)在电网布局、设备装置方面,合理进行电网规划,完善电网结构,电源点布置在负荷中心,减少重载线路,降低供电半径,减少电网迂回供电来实现合理布局;加快老电网改造,提升输配电线路质量,推广节能变压器和智能电表应用,有效减低网内设备损耗[5];及时检测配电和变电状况,合理的配置无功补偿装置,采取集中、分散、就地相结合的方式,提高功率因数,改变无功潮流分布,减少因输送无功电流而增加的线路损耗;
3.2管理措施
(1)企业采用信息技术手段提升管理水平,实施线损管理一体化,积极应用智能电表等智能化仪表实时读取数据输送到系统[6],以避免抄表工作中的问题,对相关负责人员进行技术培训,确保数据系统的高效准确运行;
(2)定期开展线损分析例会,降损技术交流会等,及时发现智能化线损分析系统中的问题,通过经验交流、技术探讨来攻克难点,提高人员素质和积极性,并积极让员工就会议内容进行总结反思,实现理论和现实的有效融合;
(3)明确各部门的分工和职责,制定工作标准,责任分配到人,共同搞好线损管理工作;加强基础管理,建立健全各项基础资料;制定线损计划,细化线损考核指标,严格线损考核制度,实现奖优罚劣。
3.3保证措施
为确保上面提出的技术和管理方面的降损措施得以顺利实现,还应加强保证体系的构建,具体从以下四方面着手:
(1)制度建设方面,建立日常线损管理制度,规范抄表、计量等方面的营销管理制度,加强运行方式的编制和管理,以确保电网经济运行;
(2)人员保证方面,分工明确、定岗定责,建立完善的培训管理体系,提高员工的整体能力和素质;
(3)监督保证方面,要充分调动企业内部全体职工甚至社会的公众的力量,齐抓共管,建立起经常性的、有效的监督机制;
(4)激励保证方面,建立一套线损综合激励模式,使线损各级管理人员将自己的切身利益与企业的降损效益联系在一起,充分调动线损管理人员的积极性。
4结论
电网智能化背景下配电网线损管理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任重道远,对目前配电网线路损耗现状及产生原因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从技术、管理和保证体系三个方面有针对性的提出降损措施,有利于加强配电网线损管理,能有效降低线路损耗,提高供电企业的经济效益,推动智能化电力系统的经济运行。
参考文献
[1]刘晓军,杨明玉.浅析电力系统中的线路损耗问题[J].中国电力教育:下,2011(5):156-157.
[2]唐永祥.城市配电网的线损管理和降损措施[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4):145-145.
[3]张恭卓.城市配电网的线损管理和降损措施[J].安徽电力,2010(2):28-31.
[4]黄颖.浅析配网低压线损管理[J].科技传播,2011,14:057.
[5]洪天圻,程德山.浅谈智能电网建设与线损管理[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6(B10):138-141.
[6]陈玫.智能电表在线损智能化管理中的功用分析[J].电源技术应用,201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