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当阳市第二高级中学444100
摘要:英语作为高中学生的必修课程,除了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之外,还应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本文从“创设英语语境,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精心设计问题,引领学生的思维品质”、“加强文化碰撞,扩展学生的文化品格”、“培养学习习惯,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这四个方面探讨了如何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英语学科素养。
关键词:高中英语课堂教学英语核心素养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品格学习能力
英语作为高中学生的必修课程,除了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之外,还应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所谓英语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学生通过英语课教育及自身的实践和认识活动,获得的相关英语学科的基础知识、技能、情感、观念和品质等。在英语教学中,要把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融于听说读写技能的培养之中,使学生在语言能力提高的同时,思维品质、文化品格、学习能力也得到良好的发展。
下面谈谈我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英语学科素养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一、创设英语语境,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
语言能力主要是指在社会情境中借助语言进行理解和表达的能力。语言能力是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中的“核心”。英语课堂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需要教师创设紧密联系真实生活和社会实际的英语教学情境,作为学生语言能力培养的桥梁。
例如,在教学必修一第三单元ThePresentProgressivetoExpressFuturity这一语法项目时,正值国庆放假前,我抓住时机,设计了如下教学:
T:Inthisactivity,youwillcreateachainstoryaboutyourNationalDayHoliday.我要求学生在学习小组内完成一个“接龙故事”的任务。首位发言人说出一个含有“be+doing”的句子,下一位学生必须重复前边已经说出的句子,并增加一句含有此结构、在逻辑语意上符合前面已讲出的句子的话,最后形成一篇小的计划打算。这样,围绕“度假计划”这个学生感兴趣的、熟悉的、有话可说的话题去创设使用该语法项目的情境,从而培养了学生的思维和正确运用该语言形式的能力。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优势,下载与课文主题与内容相关的图片、音乐、电影等资料,借助于多媒体教学手段,制作丰富多彩的教学课件,努力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英语交际和学习氛围,给学生提供一个图文声并茂的立体的英语思维与交际空间,做到寓教于情、寓教于景、寓教于趣、寓教于乐。课堂上创设真实有效的语境,能使学生在较真实或虚拟的交际活动中发展其语言综合能力。在这种环境下,学生思维活跃,注意力高度集中,课堂氛围也就相当活跃,对教学也有巨大的促进作用。
二、精心设计问题,引领学生的思维品质
思维品质指人的思维个性特征,反映其在思维的逻辑性、批判性、创新性等方面所表现的水平和特点。通过英语课程的学习,学生能辨析语言和文化中的各种现象;分类、概括信息,建构新概念;分析、推断信息的逻辑关系;正确评判各种思想观点,理性表达自己的观点,具备初步用英语进行多元思维的能力。准确鲜明的设问能激活学生的思维,将学生的思维水平与教学要求衔接起来。
例如,在必修二第二单元教学TheOlympicGames时,我先出示运动场、五环旗的照片,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并提问学生:“WhatwasthemostexcitingeventforChinesesportsfansin2008?”Beijingsuccessfullyheldthe2008OlympicGames.我继续问:“DoyouknowthehistoryoftheOlympicGames?”学生带着极大的兴趣去浏览课文,并陈述文中的关键词或句子来回答我提出的问题。对于他们的回答,我适时给予了充分的鼓励和肯定。通过精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维,训练了学生的思维品质。
再如在教学选修6Unit5Thepowerofnature时,联系2008年汶川大地震,我在班上启发学生思考和讨论如下问题:
Howdoyoufeelwhenyouknowsomanypeoplewerekilledandinjuredinthisterribleearthquake?Whatwillyoudotohelpthepeopleintrouble?Whatothernaturaldisastersdoyouknowabout?Howdoesnatureformadangertopeopleintheworldandhowcansciencehelpreducethatthreat?这些问题激活了学生关于自然灾害如地震、台风、洪水、火山爆发等的知识,引起了学生对地质学、气象学、天文学、生物学等几门自然科学和日常生活的关系的思考。问题是思维的起点,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以问题为导向,引领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独立思考、推理和探究,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加强文化碰撞,扩展学生的文化品格
文化品格指对中外文化的理解和对优秀文化的认同,是学生在全球化背景下表现出的知识素质、人文修养和行为取向。通过学习,学生能获得文化知识,理解文化内涵,比较文化异同,吸收文化精华,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和道德情感,自信、自尊、自强,具备一定的跨文化沟通和传播中华优秀文化的能力。
例如,在教学必修三第一单元Festivalsaroundtheworld时,在教授完中西方节日之后,可适当进行总结、对比。通过中西方文化的对比,能培养学生既尊重外国的文化与传统,又对本民族的语言和文化怀有深深的自豪感,认识到语言与文化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只有不断传承与发展才是对历史最好的诠释。通过此种方式加深了学生对文化差异的辨别能力,提高了学生对文化异同的敏感性,同时培养了学生的文化平等意识。
再如在阅读完必修4Unit4BodyLanguage一文,让学生通过表演的方式将东西方文化差异展示出来,让其他同学猜测所表演的文化习惯是哪个国家的礼仪。这一活动的设计,不仅可以调动学生对阅读内容巩固的积极性,同时在表演与猜测中,学生通过对比东西方文化的差异性更强化了对自己国家文化习俗的侧面认识,在展示本国文化的过程中,同学们对本国文化的认识程度、热爱之情也会因此得到升华。
四、培养学习习惯,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21世纪的公民必须具有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对于中国学生来说,发展英语学习能力尤其重要。由于各种因素的限制,对中国的学生来说,学好英语并非易事。因此,掌握英语学习的要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有效的英语学习策略,显得尤其重要。需要注意的是,作为核心素养的学习能力,并不局限于学习方法和策略,也包括对英语和英语学习的一些认识和态度。例如,对英语学习有正确的认识和持续的兴趣,有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和成就动机,能够确立明确的学习目标,有主动参与语言实践的意识和习惯。
“善学者师逸而功倍,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我在教学中发现学生在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上暴露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不会计划,过于依赖老师;2.不会总结,学习缺乏系统性;3.不肯吃苦,凭兴趣学习。
学好英语绝非一朝一夕之功,关键在于积累。我建议学生在学习中要关注四个“三”:
一是保持三种学习精神,即不唯书、不唯师、不唯一,学会质疑。也许我们的怀疑是错误的,我们提出的观点见解是不正确的,但正是从这种错误与正确的交锋中才能获得正确的认识。一味死记硬背,即使把课本背熟了,把老师的板书一字不差地抄录下来,也难以灵活运用。
二是把握好三个学习要点,即多读书、多思考、多重复。很多学生不重视阅读,宁愿多做一些题目,其实这是一种本末倒置的做法。提高英语素养的最好途径还是阅读,通过阅读、思考、理解、交流,能力才会不断提高。
三是坚持三条学习原则,即自觉性原则、主动性原则、独立性原则。当学习成为一种自觉行为时,学习才更有效。被动学习的人往往动力不足,久而久之就会产生厌倦感,失去学习兴趣,学习成绩也可想而知。
四是提升三种学习能力,即自学能力、合作能力、表达能力。英语学习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合作、交流的平台。在我校实行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中,学生在完成小组任务的过程中相互沟通、相互合作、共同负责,从而达到了共同的目标。学生在共同完成相关学习任务的时候,不断增强自己的学习能力;随着学习能力的增强,又反过来对其他核心素养的培养起到了助推作用,让其他的核心素养能得到更好的发展。
多年的英语教学使我深深地体会到,英语教育的价值不仅仅是掌握一种交流工具,更是在于促进学生的心智发展,塑造健康的品格,培养思维能力。我们在实际教学中要继续思考和探索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途径与方法,让学生真正得到全面发展,为他们未来英语的学习及应对全球化挑战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