耻骨上经膀胱前列腺切除术后排尿困难26例分析

耻骨上经膀胱前列腺切除术后排尿困难26例分析

一、耻骨上经膀胱前列腺摘除术后排尿困难26例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胡兵[1](2020)在《机器人辅助腹腔镜经膀胱入路与后入路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临床疗效对比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比较经膀胱入路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下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Transvesical robotic assisted laparoscopic radical prostatectomy,TvRARP)与后入路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下前列腺癌根治术(保留Retzius间隙)(Retzius sparing robotic assisted laparoscopic radical prostatectomy,RsRARP)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回顾性收集和分析2016年10月至2019年12月于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下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共50例患者的围手术期资料,按手术方式分为RsRARP组(23例)和TvRARP组(27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年龄、BMI)、术前tPSA、前列腺体积、术前临床分期、穿刺病理Gleason评分、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并发症、术后病理Gleason评分、术后病理分期、尿控情况及肿瘤控制(PSM和生化复发)等指标。结果:RsRARP组与TvRARP组患者平均年龄为(68.3±4.4岁VS 69.6±7.4岁)、平均 BMI 为(22.1±2.2kg/m2 VS 23.5±3.4 kg/m2)、术前中位血清 tPSA 为 17.1ng/ml(12.9-28.8ng/ml)VS 16.9ng/ml(9.4-24.4ng/ml)、中位前列腺体积为 36.8ml(29.9-43.8ml)VS 34.4ml(17.5-54.6ml)、术前 Gleason 评分≤6、7、≥8 分病例数分别为(11例、10例、2例VS 15例、10例、2例),术前临床分期T1c、T2a、T2b、T2c期病例数分别为(15例、3例、3例、2例VS 14例、8例、3例、2例),以上资料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所有患者术前均未接受内分泌治疗。50例患者均顺利在全身麻醉下完成手术,无中转开放及其他手术入路,无输血病例,无严重术中并发症。RsRARP组TvRARP组手术时间为(168.5±49.8min VS 183.7±37.3min);术中出血量为(131.7±66.9ml VS 150.6±69.3ml)。术后病理分期T2a、T2b、T2c、T3期病例数分别为(10例、8例、3例、2例VS 9例、8例、6例、4例);术后Gleason评分≤6、7、≥8分病例数分别为(9例、10例、4例VS 12例、10例、5例);切缘阳性率为(6例,26.1%VS 4例,14.8%),以上资料统计分析显示P值均大于0.05,无统计学意义。患者术后即刻,1月,3 月尿控率分别为(82.6%、100%、100%VS 85.2%、100%、100%),比较未见统计学差异。单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在TvRARP组中,年龄、BMI、术前血清tPSA、前列腺体积、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与患者术后即刻的尿控恢复未见相关性。术后中位随访16个月(4-36月),所有均未见出现生化复发(tPSA<0.2ng/ml)。RsRARP组中1例出现尿道狭窄,TvRARP中1例出现尿道狭窄,1例出现腹壁切口疝。结论:TvRARP是一种可行的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新术式,虽与RsRARP手术入径不同,但都是一种保留Retzius间隙且可实现完全筋膜内切除的手术方式。两组手术疗效比较未见明显差异,TvRARP能够较好的保护患者早期尿控功能,有望成为治疗局限性前列腺癌的手术治疗方法之一。

卢明曼[2](2020)在《动态变换角度截石体位在经尿道重度前列腺增生等离子切除术中的效果评价》文中提出目的通过在经尿道重度前列腺增生等离子切除术中使用动态变换角度截石位,评价其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设计,选取2017年7月至2019年6月,连云港市中医院泌尿外科收住的重度前列腺增生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截石位的摆放,试验组采用动态变换角度截石位行经尿道等离子前列腺切除术。试验组在切除和修整5-7点位及精阜周围尖部增生前列腺组织时,将手术床面调整与水平面呈头高臀低20°斜坡状截石位;当切除和修整膀胱颈10-2点位至括约肌近端前列腺组织时,将手术床面调整为头低臀高20°截石位。比较两组术前基线资料,术中前列腺组织切除量、前列腺切除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生命体征变化、患者对术中体位舒适度评分,术后膀胱冲洗时间、留置导尿管时间、术后住院天数,以及随访1个月的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残余尿、最大尿流率、术后出血与术后并发症。结果本研究共纳入重度前列腺增生患者64例,每组32例,其中试验组因其他疾病转外院治疗而中途退出1例,对照组术后失访1例,术后大出血再次手术1例。共完成研究61例,试验组31例,对照组30例。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前列腺组织平均切除量、前列腺组织切除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着(P<0.01)。两组术中SBP、DBP、HR、SpO2、R和患者对体位舒适度评分结果比较无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中均未发生包膜穿孔、水中毒、大出血。术后试验组膀胱冲洗时间、留置导尿管时间显着少于对照组(P<0.01),术后住院天数无差异(P>0.05)。对照组术后24h内出血5例,4例保守治疗,出血停止,1例因出血量大,膀胱内血块填塞,采取PKRP治疗。两组拔除导尿管后无排尿困难、尿潴留和尿失禁等情况发生。全部患者随访1个月,两组内术前、术后IPSS评分,PVR、Qmax比较差异均显着(P<0.01),术后组间比较均无差异(P>0.05)。随访期间,对照组3例反复间断性出血,两组均未发生严重泌尿系感染、肺部感染和尿道狭窄、尿潴留、尿失禁等并发症。结论动态变换角度截石位行经尿道等离子体前列腺切除术治疗重度前列腺增生,手术时间明显缩短,前列腺组织切除量大,前列腺组织切除率高,术中出血少,各项生命体征平稳,术后出血率低,具有较好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景海波[3](2019)在《经尿道等离子前列腺剜除术后急性附睾-睾丸炎危险因素的临床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背景:经尿道等离子前列腺剜除术(Transurethral enucleation and resection of the prostate,TUERP)作为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BPH)梗阻症状的一种改良术式,在广泛的临床应用中体现了其出血少、腺体切除率高、术后拔除导尿管等优势,同时国内外也对TUERP术后尿失禁、出血、尿道狭窄等并发症有较多研究,而对于TUERP术后急性附睾-睾丸炎的发生,临床医师的关注程度及相关研究则相对较少,一旦发生术后急性附睾-睾丸炎必将导致医疗成本的增加及治疗满意度的降低,造成一系列的不利后果。目的:明确TUERP术后急性附睾-睾丸炎发生的危险因素及TUERP技术路线对于术后急性附睾-睾丸炎可能的影响,指导临床TUERP技术路线的改进及患者围术期诊疗,以降低TUERP术后急性附睾-睾丸炎发生率,节省医疗成本及提高患者治疗满意度。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本中心2015年6月-2018年9月期间因良性前列腺增生症行TUERP术治疗的患者,将其经纳入、排除标准筛选后,按照术后是否发生急性附睾-睾丸炎,分为炎症组、非炎症组,搜集两组患者围术期一般资料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统计本中心2015年6月-2018年9月因良性前列腺增生症行TURP术及术后发生急性附睾-睾丸炎患者数量。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对可能导致TUERP术后急性附睾-睾丸炎发生的危险因素纳入logistic回归分析。所有分析结果,均以p<0.05被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按照纳入排除标准,行TURP患者共470例,其中发生术后急性附睾-睾丸炎共20例(4.08%)患者。按照纳入排除标准,行TUERP患者共220例纳入本研究,其中炎症组21例患者(10.5%),非炎症组199(89.5%)例患者。其中两组患者间年龄(67.8 vs 70.4,p=0.161>0.05)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合并高血压病:炎症组3例(14%),非炎症组35例(17%),p=0.467;合并糖尿病:炎症组7例(33%),非炎症组20例(10.1%),p=0.007;留置导尿>3天:炎症组6例(28%),非炎症组20例(10%),p=0.012;术前尿白细胞阳性:炎症组9例(42%),非炎症组30例(15%),p=0.006;前列腺体积>80mL:炎症组8例(38%),非炎症组21例(10%),p=0.002;手术时间>90分钟:炎症组15例(71%),非炎症组91例(45%),p=0.025;术前I-PSS评分:炎症组(28.01±5.25)分,非炎症组(27.61±5.1)分,p=0.721;抗生素应用时间:炎症组(48.6±10.6)H,非炎症组(49.3±12.4)H,p=0.804;术前是否行前列腺穿刺:炎症组2例(9.5%),非炎症组25例(12.6%),p=0.686;术前t-PSA:炎症组(7.0±9.6)ng/ml,非炎症组(7.6±7.9)ng/ml,P=0.784;腺体切除率:炎症组(47%±15%),非炎症组(45%±17%),p=0.605。统计分析,合并糖尿病、术后留置导尿大于3天、术前尿白细胞阳性、前列腺体积大于80ml、手术时间>90分钟是TUERP术后急性附睾-睾丸炎发生的危险因素。两组间合并高血压病、术前I-PSS评分、术前t-PSA、术前是否行前列腺穿刺、腺体切除率、抗生素应用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将所有单因素分析具有统计学差异的指标纳入logistic回归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前列腺体积>80ml(OR=12.402,P=0.000)、留置导尿>3天(OR=3.64 P=0.021)为TUERP术后急性附睾-睾丸炎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本研究发现前列腺体积>80ml、术后留置导尿>3天是TUERP术后急性附睾-睾丸炎的独立危险因素。对于高危患者在行TUERP围手术期应密切观察是否存在术后急性附睾-睾丸炎体征,争取早发现、早治疗。应继续优化TUERP的技术路线,个体化治疗,从而降低患者术后急性附睾-睾丸炎的发病率,降低医疗成本。

魏世平[4](2018)在《前列腺包膜和周围NVB的病理结构分析及临床意义》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第一部分前列腺包膜的病理分析目的:研究前列腺包膜的病理组织结构,探讨其在前列腺剜除手术中的意义。方法:对2009年1月-2016年2月30例前列腺包膜(耻骨上前列腺剜除术(n=10例)、耻骨后前列腺剜除术(n=10例)、腹腔镜前列腺根治性切除术(n=10例))采用HE(苏木素-伊红)染色、VanGiesons(范吉森)染色和Masons(梅森)染色,分析前列腺包膜病理组织结构。结果:三组前列腺包膜的组织学研究提示由平滑肌和胶原纤维组成,平滑肌层形成外环内纵的结构,其中环形和纵向平滑肌比例是1:2或2:3,纵向层更加广泛,三组间平滑肌比例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前列腺包膜纵向平滑肌层可能是前列腺剜除术的解剖学层面基础,临床上遵循该层面进行前列腺剜除手术可能会促进前列腺窝的组织修复,会减少手术相关副损伤的发生。第二部分TUERP术相关前列腺外科包膜的病理分析目的:比较经尿道等离子前列腺剜除术(TUERP)和耻骨上经膀胱开放前列腺剜除术(SOP)后患者前列腺外科包膜的病理特点,评价两种手术方法效果的一致性。方法:收集2008年1月至2016年2月40例经尿道等离子前列腺剜除术(内镜组)和40例开放前列腺剜除术(开放组)的标本,内镜组标本1-3是在TUERP术后经尿道内镜下收集,分别为经尿道切除的前列腺腺体深部组织、经尿道切除的前列腺腺体表面邻近前列腺外科包膜的组织和术后前列腺腺窝组织;开放组标本采用耻骨上经膀胱开放剜除术后联合经尿道内镜下收集,标本1-3顺序与内镜组相同。采用HE染色法分析上述标本组织病理构成。另外将两组剜除的前列腺组织进行质量秤重并比较两组的剜除率。结果:内镜和开放组标本病理成分分析大致相同,标本1为腺体、平滑肌和少量纤维组织成分;标本2为纤维组织、平滑肌成分和少量腺体成分,越靠近外科包膜处纤维组织越多,腺体成分越少;标本3主要为纤维组织和少量炎性细胞,腺体成分几乎不见。两组组内标本1-3成分构成之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内镜和开放组剜除率大致相同,约58.2%,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前列腺外科包膜主要由平滑肌和纤维组织构成,经尿道等离子前列腺剜除术的剜除层面等效于耻骨上经膀胱开放前列腺剜除术的前列腺外科包膜层面,能在安全范围内最大限度地有效切除增生腺体组织。第三部分前列腺包膜周围NVB的分析目的:分析正常前列腺、良性前列腺增生(BPH)和前列腺癌(PCA)包膜周围神经血管束(NVB)分布的MRI特点,探讨3.0T MRI评价PCA侵犯NVB的价值。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17年1月10例正常前列腺、20例BPH和42例PCA患者的前列腺MRI影像结果,比较分析NVB在前列腺包膜周围分布及肿瘤侵犯NVB的成像结果,同时对比分析NVB受侵MRI影像结果和术后PCA病理结果的一致性。结果:正常前列腺、BPH和PCA包膜周围NVB分布三者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前列腺体部包膜周围NVB分布最密集,NVB呈集束状位于背外侧(约60%),弥散状位于腹侧区域(约40%);PCA侵犯NVB的图像呈多样化,主要表现为NVB和前列腺包膜间脂肪间隙消失;42例PCA共有20例术前MRI诊断为NVB受侵犯,其中共有16例术后病理诊断为NVB受侵犯,MRI诊断NVB受侵犯的敏感性为75%,特异性为95.45%,阳性预测值为93.75%,阴性预测值为80.77%,MRI诊断结果与病理诊断具有一致性,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正常前列腺、BPH和PCA包膜周围NVB分布特点无明显差异,3.0T MRI可以清晰显示PCA侵犯NVB的图像,能在PCA根治术前提供NVB保留与否的重要参考依据,制定个性化手术方案。第四部分术前MRI检查前列腺包膜周围NVB的分布差异在保留神经腹腔镜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目的:探讨术前核磁共振(MRI)检测神经血管束(NVB)在前列腺包膜周围分布的差异情况,在保留神经的前列腺癌根治术(NS-LRP)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42例临床局限性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年龄58~74岁,平均68岁。术前血清PSA 0.9412.28 ng/dl,平均7.01 ng/dl。术前Gleason评分5~10分,平均6分。临床分期:T1T2期37例,T3期5例。术前国际勃起功能指数问卷表-5(IIEF-5)平均为21分,其中勃起功能正常(IIEF-5>22分)23例。42例术前均行MRI检测,根据NVB在前列腺包膜周围的分布差异情况分为3组:A组17例,为完全未见明显的NVB;B组8例,为可见NVB但不明显;C组17例,为可见明显NVB。3组的年龄、术前血清PSA、Gleason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B、C组术前IIEF-5分别为19.5分、22.8分、21.5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2例均全麻下行NS-LRP。比较3组手术前后IIEF-5的差异。结果:本研究42例手术均顺利完成。42例术后随访1236个月,平均14.1个月。A、B、C组术后IIEF-5分别为8.0分、14.1分、15.5分,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IIEF-5下降幅度与B、C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MRI检查NVB明显可见的患者相比,MRI检查未见明显NVB患者的前列腺包膜周围与勃起功能相关的神经可能走行于前列腺包膜两侧,并弥散分布于前列腺前方腹侧面。为最大限度保留NVB及术后勃起功能,NS-LRP术中在前列腺包膜两侧和腹侧面应更精确地解剖和游离。

王海涛[5](2016)在《高危前列腺增生症患者的TURP围手术期处理体会》文中提出目的:、探讨高危前列腺良性增生患者在前列腺经尿道电切术围手术期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总结围手术期间的准备、注意事项及处理,术中及术后监测的临床经验。方法:通过对2012年4月-2015年4月近3年来的90例高危前列腺良性增生患者行前列腺电切术(经尿道)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该手术对于高危前列腺良性增生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回顾性分析近3年来的90例高危前列腺良性增生患者的住院期间的情况及出院后的随访,前列腺电切术(经尿道)的术中出血量大约为50-300m1,平均约为160m1,前列腺电切术(经尿道)术中切除的前列腺良性增生腺体重量为16-56g,平均约为39g,前列腺电切术(经尿道)的手术用时30-100min,平均55min,术前颈外静脉穿刺置管后测量中心静脉压平均7.6cmH20,术中最高中心静脉压平均约为10.55cmH20,8例患者因术中中心静脉压高于12cmH20,静脉注射应用快速利尿剂后中心静脉压降至正常范围。术前常规检查血清血钠平均约为140mmol/L,术后复查血清血钠平均约为136mmol/L。患者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由手术治疗前的平均约为25.3分降至术后随访复查的平均约为6.8分,残余尿量由手术治疗前的平均约为295m1降至术后随访复查的平均约为26m1,最大尿流率由手术治疗前的平均约为7.1ml/s升至术后随访复查的平均约为26ml/S。90例高危前列腺良性增生患者切除腺体标本均送病理检查,术后病理结果:前列腺良性增生,未发现前列腺癌病例。90例高危前列腺良性增生患者全部安全度过围手术期,围手术期未出现死亡病例。术后随访90例高危前列腺良性增生患者6-24个月,前列腺电切术(经尿道)术后平均随访时间为12个月,出现假性尿失禁2例,经加强盆底肌肉功能锻炼(提肛锻炼)1月后明显好转,尿道狭窄4例(包括尿道膜部狭窄2例、尿道外口狭窄2例),术后及时行尿道按摩(尿道扩张)后好转,术后患者及家属对临床治疗效果均满意。结论: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对于治疗高危前列腺良性增生患者是安全的、有效的。充分的围手术期准备,术中联合应用耻骨上膀胱造瘘,低压冲洗,严格的术中、术后监测,及时有效地处理和护理以及个体化的手术方案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周金山,夏磊[6](2014)在《耻骨上经膀胱前列腺摘除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临床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研究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运用耻骨上经膀胱前列腺摘除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选择2010年6月—2013年6月诊治的200例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将其分为两组,观察组100例患者进行耻骨上经膀胱前列腺摘除术,对照组100例患者进行腹腔镜下切除良性前列腺增生。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天数以及术后留置导尿管时间等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良性前列腺增上患者运用耻骨上经膀胱前列腺摘除术治疗术中所需的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并发症少,临床效果较为满意。

覃光,杨兴业,刘伟[7](2013)在《30例前列腺术后排尿困难的原因及治疗体会》文中指出目的探讨前列腺手术术后排尿困难的相关原因及治疗方法。方法对2009年~2012年前列腺术后发生排尿困难的3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术后排尿困难的相关原因及治疗方法。结果 30例患者因腺体残留及复发导致者10例,术后尿道狭窄导致者5例,膀胱颈挛缩所致者4例,尿道水肿所致者4例,膀胱功能出现异常导致者7例。结论前列腺术后排尿困难的常见原因为残留腺体、膀胱功能问题及尿道狭窄等;术中严格遵守操作规范,并加强尿道狭窄预防措施,可降低前列腺术后排尿困难的发生率。

张征[8](2013)在《耻骨上经膀胱前列腺摘除术48例临床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耻骨上经膀胱前列腺摘除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7月—2012年7月收治的62例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耻骨上经膀胱前列腺摘除术治疗,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以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本组62例行耻骨上经膀胱前列腺摘除术治疗患者,手术时间为(51.6±7.6)min,术中出血量为(219.6±23.8)ml,住院时间为(10.6±1.5)d。所有患者术后均恢复良好,其中2例患者发生出血,1例患者发生尿失禁,1例患者发生膀胱痉挛,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5%,经对症处理后痊愈出院。结论采用耻骨上经膀胱前列腺摘除术治疗前列腺增生症临床疗效确切,手术适应证广,且操作简便,适合基层医院进一步推广使用。

方克伟,李泽惠,邱学德,李志鹏,李海丹,万伟鸣,袁顺辉,何进,曹贵华[9](2011)在《良性前列腺增生及其伴发疾病的同期治疗(附205例报告)》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及其伴发疾病的同期手术治疗方法及疗效、安全性。方法对205例BPH合并膀胱结石、腹股沟疝、尿道狭窄或膀胱肿瘤的患者在行耻骨上经膀胱前列腺摘除术或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时,同期行膀胱取石或碎石术、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尿道内切开术、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随访期间回顾性分析上述患者的排尿情况、并发症、并发疾病的手术后情况。结果 205例手术全部成功。所有患者住院期间无并发症,无死亡病例;随访3个月~91个月,随访期间所有患者排尿通畅。33例腹股沟疝和128例膀胱结石均无复发。16例尿道狭窄1例术中内切开失败,改为开放手术,4例术后需继续尿道扩张。28例膀胱肿瘤未见前列腺窝种植转移,7例非原位复发者再次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术后未再复发。结论 BPH合并膀胱结石、腹股沟疝、尿道狭窄、膀胱肿瘤可一期手术治疗,安全有效;有条件者,腔内手术可作为首选。

周发友,王玉清,万水,耿勇,谷炎[10](2010)在《膀胱内缝扎前列腺动脉、膀胱颈口连续缝合在耻骨上前列腺切除术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耻骨上经膀胱前列腺切除术中防止出血的有效方法.方法对42例前列腺增生症患者在耻骨上前列腺切除时作膀胱内5点、7点处前列腺动脉缝扎、前列腺切除后温盐水纱布填塞前列腺窝5min,用1-0肠线连续环行缝合前列腺窝膀胱颈创缘1周.结果手术时间50~110 min,平均70 min,术中出血85~140 mL,平均120 mL,无输血病例.术后1~2 d膀胱冲洗液转清,3~5 d拔除造瘘管,7~10 d拔除尿管后自行排尿通畅,术后住院时间9~12 d,平均10 d.随访1 a,轻度尿失禁者3例,2~3月恢复尿控,无明显性功能障碍及继发性出血病例.结论在耻骨上前列腺切除术时,作膀胱内前列腺动脉缝扎、膀胱颈口连续缝合,具有安全、出血量少、疗效确切、手术简便、恢复快等优点.

二、耻骨上经膀胱前列腺摘除术后排尿困难26例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耻骨上经膀胱前列腺摘除术后排尿困难26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机器人辅助腹腔镜经膀胱入路与后入路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临床疗效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第1章 前言
第2章 资料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1.1 研究类型
        2.1.2 研究对象
        2.1.3 纳入标准
        2.1.4 排除标准
    2.2 研究方法
        2.2.1 术前准备
        2.2.2 手术步骤
        2.2.3 标本处理
        2.2.4 术后处理
        2.2.5 资料收集及观察指标
        2.2.6 随访
        2.2.7 统计方法
第3章 结果
    3.1 术前一般资料比较
    3.2 术中及术后临床资料比较
    3.3 术后尿控比较
    3.4 肿瘤控制疗效
第4章 讨论
    4.1 手术疗效比较
        4.1.1 围手术期结果分析
        4.1.2 尿控恢复
        4.1.3 肿瘤控制
        4.1.4 性功能恢复
    4.2 技术特点分析
    4.3 研究的不足与局限性
第5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综述
    参考文献

(2)动态变换角度截石体位在经尿道重度前列腺增生等离子切除术中的效果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一、研究背景
        (一) BPH的手术治疗
        (二) 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腺体组织残留原因
        (三) 前列腺切除术的体位
    二、研究目的
    三、研究路线图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选择与临床资料
        (一) 对象来源
        (二) 入选标准
        (三) 排除标准
        (四) 脱落标准
        (五) 样本量确定
        (六) 分组
    二、麻醉方式与仪器设备
        (一) 麻醉方式
        (二) 仪器设备
    三、干预方法与步骤
        (一) 术前访视与术前基线资料记录
        (二) 器械准备
        (三) 手术步骤与术中干预
        (四) 术后护理干预
        (五) 出院随访检查与记录
    四、观察指标
        (一) 术前观察指标
        (二) 术中观察指标
        (三) 术后观察指标
        (四) 随访观察指标
    五、统计分析
    六、质量控制
第三章 研究结果
    一、研究进程
    二、术前基线资料比较
    三、两组术中观察指标比较
        (一) 前列腺组织切除量、切除率、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
        (二) 生命体征
        (三) 体位舒适度评分
        (四) 并发症
    四、两组术后观察指标比较
        (一) 膀胱冲洗时间、留置导尿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
        (二) 出血
        (三) 并发症
    五、两组随访观察指标比较
        (一) IPSS评分
        (二) PVR
        (三) Qmax
        (四) 出血
        (五) 并发症
第四章 讨论
    一、动态变换角度截石位对PKRP切除率和手术效率的影响
        (一) 术中动态变换角度截石位对前列腺组织切除量和切除率的影响
        (二) 术中动态变换角度截石位对手术时间的影响
    二、动态变换角度截石位对PKRP手术安全性的影响
        (一) 术中出血量的影响
        (二) 生命体征与体位舒适度的影响
        (三) 术中和术后并发症及术后出血的影响
    三、动态变换角度截石位对PKRP手术效果的影响
        (一) 对膀胱冲洗、留置导尿时间及术后住院天数的影响
        (二) IPSS、Qmax、PVR的影响
第五章 结论
    一、结论
    二、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经尿道手术治疗前列腺增生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英文缩写简表
附录
致谢

(3)经尿道等离子前列腺剜除术后急性附睾-睾丸炎危险因素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前言
2.材料与方法
    2.1 病例资料
    2.2 纳入与排除标准
    2.3 手术方法
    2.4 统计学方法
3.结果
4.讨论
5.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症状性前列腺增生症合并腹股沟疝的手术治疗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4)前列腺包膜和周围NVB的病理结构分析及临床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中英文名词对照表
引言
第一部分 前列腺包膜的病理分析
    1 材料和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第二部分 TUERP术相关前列腺外科包膜的病理分析
    1 材料和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第三部分 前列腺包膜周围NVB的分析
    1 材料和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第四部分 术前MRI检查前列腺包膜周围NVB的分布差异在保留神经腹腔镜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
    1 材料和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一
    参考文献
综述二
    参考文献
攻博期间科研成果
致谢

(5)高危前列腺增生症患者的TURP围手术期处理体会(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前言
研究对象与方法
研究结果
讨论部分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6)耻骨上经膀胱前列腺摘除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本资料
    1.2 手术方法
    1.3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10)膀胱内缝扎前列腺动脉、膀胱颈口连续缝合在耻骨上前列腺切除术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手术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四、耻骨上经膀胱前列腺摘除术后排尿困难26例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机器人辅助腹腔镜经膀胱入路与后入路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临床疗效对比研究[D]. 胡兵. 南昌大学, 2020(08)
  • [2]动态变换角度截石体位在经尿道重度前列腺增生等离子切除术中的效果评价[D]. 卢明曼. 苏州大学, 2020(02)
  • [3]经尿道等离子前列腺剜除术后急性附睾-睾丸炎危险因素的临床研究[D]. 景海波. 大连医科大学, 2019(04)
  • [4]前列腺包膜和周围NVB的病理结构分析及临床意义[D]. 魏世平. 武汉大学, 2018(01)
  • [5]高危前列腺增生症患者的TURP围手术期处理体会[D]. 王海涛. 山东大学, 2016(02)
  • [6]耻骨上经膀胱前列腺摘除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临床观察[J]. 周金山,夏磊. 医药论坛杂志, 2014(01)
  • [7]30例前列腺术后排尿困难的原因及治疗体会[J]. 覃光,杨兴业,刘伟. 右江医学, 2013(04)
  • [8]耻骨上经膀胱前列腺摘除术48例临床分析[J]. 张征.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3(06)
  • [9]良性前列腺增生及其伴发疾病的同期治疗(附205例报告)[J]. 方克伟,李泽惠,邱学德,李志鹏,李海丹,万伟鸣,袁顺辉,何进,曹贵华. 国际泌尿系统杂志, 2011(06)
  • [10]膀胱内缝扎前列腺动脉、膀胱颈口连续缝合在耻骨上前列腺切除术中的应用[J]. 周发友,王玉清,万水,耿勇,谷炎. 昆明医学院学报, 2010(09)

标签:;  ;  ;  ;  ;  

耻骨上经膀胱前列腺切除术后排尿困难26例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