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主义论文_张巧

导读:本文包含了基础主义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主义,基础,形而上学,儒学,康德,哲学,本体论。

基础主义论文文献综述

张巧[1](2019)在《艺术约定论及其困境——重审艺术理论中的基础主义》一文中研究指出约定是在语言、文化和艺术中都被广泛讨论的议题。本文从约定植根其中的哲学理论基础出发,展示了现存于文学理论、分析美学和文学社会学中的诸种艺术约定论面相:文学能力、艺术界、艺术惯例、艺术概念、艺术体制、社会规约。虽然这些艺术约定论在艺术阐释中显示极强的阐释效力,但也容易陷入基础主义的困境,诸种约定论的基础主义困境产生的原因在于它们都共享了图式-内容的二元论。依托古德曼和维特根斯坦的理论资源,本文对这种二元论进行了重审,并提出了具体的解决之法。借助对艺术约定论的梳理和重审,希望进一步反思艺术理论的阐释限度,并借此推动艺术理论的实践维度。(本文来源于《汉语言文学研究》期刊2019年02期)

王淑娇[2](2019)在《弗·施莱格尔的反基础主义哲学与美学》一文中研究指出弗·施莱格尔对将世界建立在绝对、单一原则上的基础主义表示怀疑,认为如果缺乏形成知识的思想、历史背景,哲学本身便无法成立。哲学须基于多项原则而非单一原则,某一独特的体系必须与其他体系多元共存。施莱格尔反对非历史的哲学模式,提出"交替原则",认为哲学"从中间"开始,从这几个方面既拒绝哲学的基础主义,同时又并不摧毁哲学大厦的理性根基。反基础主义哲学在美学上的影响表现在追求风格的多样与杂糅以及开放的结构。(本文来源于《外国语文》期刊2019年01期)

马晶[3](2018)在《罗尔斯反思平衡方法的探索——建构“温和基础主义”式的反思平衡》一文中研究指出反思平衡方法是通过在道德判断、原则和理论之间来回反思,达到信念融贯一致的平衡状态。针对反思平衡方法在应用过程中受到的四种主要批判,即深思熟虑判断的可信度、融贯方式的可靠性、能否达到广义的反思平衡的要求以及达成共识,在分析现有的解决方法的优势及困境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一种"温和的基础主义"式的反思平衡方法,并论证其能更好地回应以上难题。(本文来源于《当代中国价值观研究》期刊2018年02期)

杨虎[4](2017)在《论“新基础主义”——《泉城之会》编者前言》一文中研究指出本书以两位当代着名哲学家、儒家思想家黄玉顺先生和林安梧先生的对谈整理稿为主体,并附录两位先生的相关论文6篇(黄先生的3篇、林先生的3篇),构成全书。笔者的这篇前言,分为四个部分:一是林安梧、黄玉顺"泉城之会"的主要内容;二是林安梧、黄玉顺"泉城之会"的现实定位和思想意(本文来源于《当代儒学》期刊2017年02期)

张祖辽,王雷雨[5](2017)在《从基础主义到“康德式”建构主义——兼论事实与价值在契约式推理中的互契性和局限性》一文中研究指出公平性是契约论的内在诉求,对契约之公平性的证成存在事实和价值两条路径。前者试图用历史事实来说明证成起点的真实性,后者采取思想实验的手段论证证成起点的价值合理性。近代契约论同时诉诸事实和价值,但其基础主义色彩使这两种路径同时失效。当代契约论则以"康德式"建构主义立场将证成重心置于价值维度,引入动态化的思想实验来不断消解证成起点可能带有的独断性。不过,纯粹的价值性论证无法使"康德式"建构主义的契约推理逻辑走向彻底,而是不得不在逻辑推理的起点再次引入事实维度。(本文来源于《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7年02期)

杨虎[6](2016)在《哲学的新生——新基础主义道路:传统基础主义和反基础主义之“后”》一文中研究指出基础主义是指这样一种信念:一切存在物及其相应的知识、价值等等都奠定在某种"基础"之上。反基础主义是相反对的信念,认为不存在着万事万物最终奠定于其上的"基础"。传统基础主义表现为形而上学思维模式,由此反基础主义的核心即在于"拒斥形而上学",二者都误置了基础,真正的基础并非某种先验设定的"形而上者",而是原初的存在结构及其领悟。鉴于反基础主义的经验化道路之不可取,而形而上学又是不可避免的,为此需要走新基础主义的道路,不仅要超越传统基础主义而且更要超越反基础主义,进一步寻求形而上学之"后"、之"基础",这更可以说是反基础主义之"后"、之"基础"。由此,新基础主义道路必须展开"返源"与"立相"(绝对相以及相对相)的双重向度,由"返源"而成"源论"——揭明一切事物之源,并在此基础上"立相"——重建我们时代的"体用论"(形而上学本体论和形而下学)。从而,在新基础主义的"道路"上,作为形而上学的哲学才能并且必将获得"新生":形而上学观念"生"成于更加先行的"基础",并植根于我们时代的存在样式而成一种不同于传统哲学的"新"的哲学形而上学。(本文来源于《江汉论坛》期刊2016年10期)

陈于飞[7](2016)在《论陶行知的弱基础主义知识观》一文中研究指出陶行知不同于传统的知识观,他将生活、经验、实践紧密连接起来,知识的价值就在于让人们参与到生活中去。本文在知识论框架下,分析传统知识论中基础主义与融贯论的争论,通过研究陶行知的知识观,来找到一种弱基础主义的可能出路,并讨论知识的价值。(本文来源于《生活教育》期刊2016年01期)

尹维坤[8](2015)在《哈克的基础融贯主义仍是基础主义》一文中研究指出基础主义与融贯主义是相互竞争的知识辩护理论。它们各有自身无法克服的难题。哈克认为基础主义和融贯主义之间存在其它知识辩护理论的逻辑空间,即存在一种融合基础主义和融贯主义的基础融贯主义理论。这种理论能够克服基础主义和融贯主义的难题。阐发基础融贯主义的关键是区分信念状态与信念内容。但这种区分实际上并没有成功地支持哈克的理论。哈克的基础融贯主义本质上仍是一种基础主义。哈克理论不成功的根源在于它继承了个体主义和绝对真理知识观。(本文来源于《嘉应学院学报》期刊2015年09期)

赵雪[9](2015)在《罗蒂“无镜哲学”对传统基础主义的批判》一文中研究指出罗蒂的哲学是在反本质主义、反基础主义等各类表象主义的基础上,提出的一种对话式的、实践式的新哲学。前者的表征主义就像镜子一样反映出万千事物的本质,被罗蒂称为"自然之镜",因而他这样一种反镜的新哲学,且称之为"无镜哲学"。无镜哲学主要是一种反基础主义,反本质主义的对话式的哲学。罗蒂认为,在交流与对话中表现出来的协同性才是知识所应追求的目的。(本文来源于《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期刊2015年08期)

刘钰森[10](2015)在《数学哲学中的基础主义与心理主义之争——从《算术基础》到《真之追求》》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算术基础》中,弗雷格追溯了数学表达式之不变的逻辑基础的同时,清理了带有主观性和相对性的心理主义。但心理主义并没有因此销声匿迹,反而在蒯因那里得到复兴,而且蒯因还基于自然主义的心理主义,否定了弗雷格对数学基础的探寻。本文试图借由解读弗雷格和蒯因的文本,展示数学哲学中的基础主义与心理主义之争,并借由弗雷格的文本对蒯因的心理主义做出回应。(本文来源于《现代哲学》期刊2015年03期)

基础主义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弗·施莱格尔对将世界建立在绝对、单一原则上的基础主义表示怀疑,认为如果缺乏形成知识的思想、历史背景,哲学本身便无法成立。哲学须基于多项原则而非单一原则,某一独特的体系必须与其他体系多元共存。施莱格尔反对非历史的哲学模式,提出"交替原则",认为哲学"从中间"开始,从这几个方面既拒绝哲学的基础主义,同时又并不摧毁哲学大厦的理性根基。反基础主义哲学在美学上的影响表现在追求风格的多样与杂糅以及开放的结构。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基础主义论文参考文献

[1].张巧.艺术约定论及其困境——重审艺术理论中的基础主义[J].汉语言文学研究.2019

[2].王淑娇.弗·施莱格尔的反基础主义哲学与美学[J].外国语文.2019

[3].马晶.罗尔斯反思平衡方法的探索——建构“温和基础主义”式的反思平衡[J].当代中国价值观研究.2018

[4].杨虎.论“新基础主义”——《泉城之会》编者前言[J].当代儒学.2017

[5].张祖辽,王雷雨.从基础主义到“康德式”建构主义——兼论事实与价值在契约式推理中的互契性和局限性[J].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

[6].杨虎.哲学的新生——新基础主义道路:传统基础主义和反基础主义之“后”[J].江汉论坛.2016

[7].陈于飞.论陶行知的弱基础主义知识观[J].生活教育.2016

[8].尹维坤.哈克的基础融贯主义仍是基础主义[J].嘉应学院学报.2015

[9].赵雪.罗蒂“无镜哲学”对传统基础主义的批判[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2015

[10].刘钰森.数学哲学中的基础主义与心理主义之争——从《算术基础》到《真之追求》[J].现代哲学.2015

论文知识图

“核心—边缘”模式示意图社会基本结构要素图朱汉东未来叁峡(TheThreeGorgesoft...杰里米·提尔(JeremyTill)文革时期的“语录操专刊”11967年,语...论文的研究方法——以问题为中心的“...

标签:;  ;  ;  ;  ;  ;  ;  

基础主义论文_张巧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