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适用于膜成型设备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芯棒式内冷成型装置以及膜成型设备。膜成型设备包括挤出机、模头、芯棒式内冷成型装置以及外冷成型装置。芯棒式内冷成型装置包括流通管道、出水腔体、储水腔体、给水管道、排水管道以及通气管道。本实用新型的芯棒式内冷成型装置具有从模头方向进气与出气的通气管道,能向膜管内部不断充气与排气,同时,还具有与通气管道同轴的可进水的给水管道与可排水的排水管道,给水管道外部连接水泵,从而实现补水与排水的不断循环。通过控制空气进出的大小以及控制水循环的大小,膜管从模头出来后经芯棒式内冷成型装置冷却能迅速成型。
主设计要求
1.一种芯棒式内冷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流通管道、出水腔体、储水腔体、给水管道、排水管道以及通气管道;所述储水腔体嵌置于所述出水腔体内部;所述流通管道的顶部端口用于接入膜头,所述流通管道的壁体上开设有通气孔,所述通气管道接入所述流通管道内,并与所述通气孔连通;所述给水管道以及排水管道设置于所述流通管道内,并且,所述给水管道的底部端口与所述出水腔体连通,所述排水管道的底部端口与所述储水腔体连通;所述出水腔体的壁体上开设有出水孔,所述储水腔体的侧壁上开设有进水孔。
设计方案
1.一种芯棒式内冷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流通管道、出水腔体、储水腔体、给水管道、排水管道以及通气管道;所述储水腔体嵌置于所述出水腔体内部;所述流通管道的顶部端口用于接入膜头,所述流通管道的壁体上开设有通气孔,所述通气管道接入所述流通管道内,并与所述通气孔连通;所述给水管道以及排水管道设置于所述流通管道内,并且,所述给水管道的底部端口与所述出水腔体连通,所述排水管道的底部端口与所述储水腔体连通;所述出水腔体的壁体上开设有出水孔,所述储水腔体的侧壁上开设有进水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芯棒式内冷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腔体的顶部壁体上开设有出水孔。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芯棒式内冷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管道从所述储水腔体的顶部穿入所述储水腔体内部,并且,所述排水管道的外周缘与所述储水腔体的顶部之间的接触位置密封。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芯棒式内冷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腔体整体呈圆柱状,其外表面光滑。
5.一种膜成型设备,包括挤出机、模头以及冷却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成型装置还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芯棒式内冷成型装置以及外冷成型装置,所述芯棒式内冷成型装置的流通管道的顶部端口与所述模头连接,所述出水腔体、储水腔体安装于所述外冷成型装置的内部。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膜成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还包括用于收拢膜管的第一夹板装置、用于牵引膜管的牵引机构、用于加热膜管的预热炉、用于膨胀膜管的膨胀炉、用于冷却膜管的风环、用于再次收拢膜管的第二夹板装置以及收膜机构;所述第一夹板装置位于所述冷却成型装置的正下方。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膜成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还包括控制器、吸排气装置以及水泵,所述吸排气装置与所述芯棒式内冷成型装置的通气管道连接,所述水泵与所述芯棒式内冷成型装置的给水管道连接,所述控制器与所述吸排气装置以及水泵电连接;所述控制器通过控制所述吸排气装置以及水泵,能调节空气进出所述芯棒式内冷成型装置的大小以及所述芯棒式内冷成型装置内部水循环的大小。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膜成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板装置的夹缝中设置有气孔,所述气孔与第一夹板装置外部的吸排气装置连接。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膜成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牵引机构包括第一牵引机构以及第二牵引机构,所述第一牵引机构位于所述第一夹板装置下方,所述第二牵引机构高于所述第一牵引机构。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膜成型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芯棒式内冷成型装置以及膜成型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行业里膜成型的通俗做法是用空气从管子穿过模头内部进入膜管的内部空间进行冷却成型,通过不断的充气与排气来保持膜管的成型状态。由于空气在高温的膜管里形成的压力变化大,所以膜管从模头出来后很难在短时间内难以形成一个稳定的膜泡,而且受外部水流冷却的冲击,会形成内外压差,这导致了膜管成型难、成型慢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芯棒式内冷成型装置以及膜成型设备,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用空气从管子穿过模头内部进入膜管的内部空间进行膜管冷却成型所存在的膜管成型难、成型慢的问题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芯棒式内冷成型装置,包括流通管道、出水腔体、储水腔体、给水管道、排水管道以及通气管道;所述储水腔体嵌置于所述出水腔体内部;所述流通管道的顶部端口用于接入膜头,所述流通管道的壁体上开设有通气孔,所述通气管道接入所述流通管道内,并与所述通气孔连通;所述给水管道以及排水管道设置于所述流通管道内,并且,所述给水管道的底部端口与所述出水腔体连通,所述排水管道的底部端口与所述储水腔体连通;所述出水腔体的壁体上开设有出水孔,所述储水腔体的侧壁上开设有进水孔。
进一步的,所述出水腔体的顶部壁体上开设有出水孔。
进一步的,所述排水管道从所述储水腔体的顶部穿入所述储水腔体内部,并且,所述排水管道的外周缘与所述储水腔体的顶部之间的接触位置密封。
进一步的,所述出水腔体整体呈圆柱状,其外表面光滑。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还提供了一种膜成型设备,包括挤出机、模头、冷却成型装置、芯棒式内冷成型装置以及外冷成型装置,所述芯棒式内冷成型装置的流通管道的顶部端口与所述模头连接,所述出水腔体、储水腔体安装于所述外冷成型装置的内部。
进一步的,所述设备还包括用于将膜管收拢膜管的第一夹板装置、用于牵引膜管的牵引机构、用于加热膜管的预热炉、用于膨胀膜管的膨胀炉、用于冷却膜管的风环、用于再次收拢膜管的第二夹板装置以及收膜机构;所述第一夹板装置位于所述冷却成型装置的正下方。
进一步的,所述设备还包括控制器、吸排气装置以及水泵,所述吸排气装置与所述通气管道连接,所述水泵与所述芯棒式内冷成型装置的给水管道连接,所述控制器与所述吸排气装置、水泵电连接;所述控制器通过控制所述吸排气装置以及水泵,能调节空气进出所述芯棒式内冷成型装置的大小以及所述芯棒式内冷成型装置内部水循环的大小。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夹板装置的夹缝中设置有气孔,所述气孔与第一夹板装置外部的吸排气装置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牵引机构包括第一牵引机构以及第二牵引机构,所述第一牵引机构位于所述第一夹板装置下方,所述第二牵引机构高于所述第一牵引机构。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的芯棒式内冷成型装置具有从模头方向进气与出气的通气管道,能向膜管内部不断充气与排气,同时,还具有与通气管道同轴的可进水的给水管道与可排水的排水管道,给水管道外部连接水泵,从而实现补水与排水的不断循环。通过控制空气进出的大小以及控制水循环的大小,膜管从模头出来后经芯棒式内冷成型装置冷却能迅速成型。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膜成型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的芯棒式内冷成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请参见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较佳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膜成型设备,包括包括挤出机1、模头2、冷却成型装置、用于收拢膜管100的第一夹板装置 3、用于牵引膜管100的牵引机构、用于加热膜管的预热炉4、用于膨胀膜管100 的膨胀炉5、用于冷却膜管100的风环6、用于再次收拢膜管100的第二夹板装置7、控制器、吸排气装置、水泵以及收膜机构8。其中,牵引机构包括第一牵引机构91以及第二牵引机构92,第一牵引机构91位于第一夹板装置3下方,第二牵引机构92高于第一牵引机构91。第一夹板装置3位于冷却成型装置的正下方。
上述冷却成型装置包括芯棒式内冷成型装置11以及外冷成型装置12。具体的,请参见图2,芯棒式内冷成型装置11包括流通管道111、出水腔体112、储水腔体113、给水管道114、排水管道115以及通气管道116。
芯棒式内冷成型装置11的流通管道111的顶部端口与模头2连接,出水腔体112、储水腔体113安装于外冷成型装置12的内部。
储水腔体113嵌置于出水腔体112内部,流通管道111的顶部端口用于接入膜头2,流通管道111的壁体上开设有通气孔1111,通气管道116接入流通管道111内,并与通气孔1111连通;给水管道114以及排水管道115设置于流通管道111内,并且,给水管道114的底部端口与出水腔体112连通,排水管道115的底部端口与储水腔体113连通,出水腔体112的顶部壁体上开设有出水孔1121,储水腔体113的侧壁上开设有进水孔1131。
排水管道115从储水腔体113的顶部穿入储水腔体113内部,并且,排水管道115的外周缘与储水腔体113的顶部之间的接触位置密封。
出水腔体112整体呈圆柱状,为了减少膜管100的内表面与出水腔体112 的摩擦力,出水腔体112设计成外表面光滑。
吸排气装置与通气管道116连接,水泵与芯棒式内冷成型装置11的给水管道114连接,控制器与吸排气装置、水泵电连接;控制器通过控制吸排气装置以及水泵,能调节空气进出芯棒式内冷成型装置11的大小以及芯棒式内冷成型装置12内部水循环的大小。
本实施例的芯棒式内冷成型装置11具有从模头2方向进气与出气的通气管道116,能向膜管100内部不断充气与排气,同时,还具有与通气管道116同轴的可进水的给水管道114与可排水的排水管道115,给水管道114外部连接水泵,从而实现补水与排水的不断循环。通过控制空气进出的大小以及控制水循环的大小,膜管100从模头2出来后经芯棒式内冷成型装置11冷却能迅速成型。
一般情况下膜管100在第二次受热成型时一旦充气完成后根本不能再次充气,为了可以给膜管100进行二次充气与排气,第一夹板装置3的夹缝中设置有气孔,气孔与第一夹板装置3外部的吸排气装置连接。通过该新型的设计可以很轻松的完成对二次膜泡成型施加影响改变它的大小,这样生产膜管时的幅宽就可大可小,实用性强。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设计图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68018.3
申请日:2019-01-11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94(深圳)
授权编号:CN209775514U
授权时间:20191213
主分类号:B29C49/28
专利分类号:B29C49/28;B29C49/64;B29C49/48
范畴分类:17J;
申请人:深圳市致新包装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深圳市致新包装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沙井街道马安山第二工业区36栋
发明人:刘元发
第一发明人:刘元发
当前权利人:深圳市致新包装有限公司
代理人:彭年才
代理机构:44370
代理机构编号:深圳市华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370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排水管道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