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滑移理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理论,组合,界面,摩擦,管井,路堤,势能。
滑移理论论文文献综述
于晓光,胡兆同,邢国华,谢鹏宇,穆卓辉[1](2019)在《基于缝宽-滑移理论的铝合金配筋混凝土梁粘结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铝合金筋与混凝土的粘结性能是影响铝合金配筋新型混凝土梁承载力的重要因素。对9根铝合金配筋混凝土梁和2根钢筋混凝土对比梁进行了静载试验,分析混凝土梁在加载过程中的裂缝发展情况,基于缝宽-滑移理论研究试验梁的粘结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同级荷载作用下,钢筋混凝土梁的裂缝宽度小于铝合金配筋混凝土梁,钢筋与混凝土的粘结性能优于铝合金与混凝土的粘结性能;混凝土梁中纵筋所受拉力,实质上是混凝土开裂后,单元体内部粘结力的合力;纵筋与混凝土的粘结滑移量与粘结力直接相关,可通过代数和微积分计算得到二者的对应关系。(本文来源于《世界地震工程》期刊2019年03期)
张庆,李林安,戚佳颖,王世斌[2](2019)在《考虑滑移和剪力滞的曲线组合箱梁理论模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曲线钢-混凝土组合箱梁在静力荷载下的力学响应问题,基于曲线组合箱梁截面内应变与基本变形之间的关系,提出考虑界面滑移和剪力滞的曲线组合箱梁理论模型。基于该模型,利用伽辽金法得到曲线组合箱梁的竖向挠度、滑移变形和轴向应力等力学参量的近似解。同时以某简支曲线组合箱梁为例,对比本文理论结果和有限元模拟结果,验证本文理论模型的正确性和适用性。研究若干关键参数对曲线组合箱梁竖向挠度和剪力滞系数的影响,并预测最优滑移刚度。(本文来源于《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08期)
蒋卫新,史圣凡[3](2019)在《预应力钢-混凝土组合连续箱梁交界面滑移理论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以3片钢-混凝组合连续箱梁的受弯试验为基础,结合弹性理论提出了一种钢-混凝土组合梁跨中相对滑移的计算方法.该方法考虑了组合梁交界面滑移刚度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预应力对钢-混凝土组合梁的相对滑移影响较大,且有效预应力越大,作用效果越明显;通过计算值与理论值的分析比较,验证了本试验理论计算的可靠性和精度.(本文来源于《湖南城市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2期)
史红艳,赵先锋,姜雪婷[4](2019)在《滑移线场理论在正交切削过程中的研究现状》一文中研究指出切削是包含弹性变形、塑性变形、断裂、剪切、冲击和热场等诸多力学现象的复杂过程,滑移线场理论是分析正交切削过程的有效力学工具.截至目前,国内外学者利用滑移线场理论已建立了许多中低速条件下的经典正交切削滑移线场模型,为优化切削工艺参数和指导切削过程提供了理论支撑;但是随着高速切削和微细切削的发展,目前的模型无法完全解释切削过程的诸多物理现象.文中回顾70多年来的正交切削滑移线场模型,分析比较了各模型的前提条件和所侧重解决的问题,总结了目前各类模型的特点及不足之处,对滑移线场模型(包括均匀滑移线场、非均匀滑移线场、自由接触滑移线场、受限接触滑移线场、切屑与工件过渡区滑移线线场、刀具钝圆滑移线场、刃口磨损(负倒棱)滑移线场等)进行了总结,并讨论了正交切削滑移线场模型未来的发展方向,为建立高速切削和微细切削条件下的正交切削滑移线场模型奠定基础.(本文来源于《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1期)
周博,汪华斌,江彬,周宇,徐一鸣[5](2018)在《基于FEM和滑移线场理论的高填路堤稳定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边坡稳定性分析是山区高填路堤设计和研究的主要议题.基于潜在滑移线场理论并考虑土体塑性变形的非关联流动法则,建立了山区高填路堤的稳定性分析方法.首先,选取路基的典型边坡建立理想弹塑性模型,采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得到边坡在临界状态下的应力场.然后,在Matlab中编写基于滑移线场理论的有限元后处理程序,根据滑移线场的应力情况计算每一条滑移线上的安全系数,并依据安全系数最小的滑移线确定边坡的潜在滑动面.最后,选取在建广佛肇高速公路肇庆段山间洼地高填典型断面K89+360为研究对象进行了详细的实例研究,从而论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可靠性.该分析方法将为山区高填路堤的稳定性评价建立一个新的研究体系,服务于高填路堤的设计和优化工作.(本文来源于《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期刊2018年12期)
徐渊,宾光富,叶桂林,李学军[6](2018)在《基于相对滑移理论的管带机直线爬坡段极限输送倾角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输送倾角是圆管带式输送机直线爬坡段设计中的关键难点,过大会发生胀管事故,过小则需重新布局管线导致整机成本大幅增加。基于相对滑移理论,构建了管带中物料的力学模型,采用导来摩擦因数表征物料与管带之间的滑移状态,推导不同填充率下导来摩擦因数与极限输送倾角之间的关系。然后针对50%,62%,75%叁种典型填充率下某型圆管带式输送机运行工况,分析得出导来摩擦因数与输送倾角的函数关系,根据物料与圆管之间不发生相对滑移的基本准则,从而分别确定管带机的极限输送倾角为32°,34°,36°。该方法可为圆管带式输送机直线爬坡段物料输送倾角的设计与分析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煤炭学报》期刊2018年11期)
蒋海明,李杰,王明洋[7](2019)在《块系岩体滑移失稳中低摩擦效应的理论与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深部岩体具有块状层次结构,深部动载造成岩块发生相互间的振动脱离产生低摩擦效应,从而极易诱发原先处于平衡状态的岩体的动力变形破坏。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将块系岩体振动简化为等效质量-黏弹性模型,引入岩石摩擦滑移速率弱化模式,最终得到块系岩体滑移失稳计算模型。通过计算分析块系岩体自身特性及外荷载特性对岩块间低摩擦效应的影响。理论计算表明:水平静力及外扰动保持不变,增大岩块间弹性系数或者减小黏性系数,更容易引发岩体低摩擦滑移。随着冲击扰动、水平拉力幅值的增加,岩块的水平残余位移量值增加,当它们幅值超过一临界值时,岩块发生自持续滑移失稳运动。冲击扰动诱发岩块间不可逆位移、动力滑移失稳的临界能量与剪切力水平密切相关,在较大的剪切内力条件下,极其微弱的动力扰动即可诱发较大的岩块间不可逆位移甚至岩块的动力滑移失稳,随着剪切内力的减小,诱发岩块滑移失稳的能量阈值不断增大,当剪切内力低于岩块动摩擦强度时,单次冲击扰动只能诱发岩块间的不可逆位移。初步开展扰动诱发含初应力紫砂岩块体滑移试验,试验结果与理论计算基本符合,证明该模型的可行性。(本文来源于《岩土力学》期刊2019年04期)
吴振鹏[8](2018)在《基于界面滑移理论的摩擦副润滑性能优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液体动压轴承被广泛应用于工程机械、汽车、航空航天、风力发电等工业领域。其中,摩擦副作为液体动压轴承的关键部位,其润滑性能直接影响到机械设备整体性能的优劣。随着现代工业技术的迅猛发展,人们对节能、环保要求的不断提高,因此对于摩擦副的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至今为止,高速率、高承载力的流体润滑摩擦副的设计和应用一直是比较热门的课题,然而润滑介质所固有的特性以及摩擦副表面的加工精度极大的限制了这类性能的进一步提升。针对这类问题,本文提出了将具有低表面能的非润湿性材料应用在流体润滑摩擦副表面,以这类材料所具有的界面滑移性质作为理论基础,以处于摩擦副间的流体膜作为研究对象,建立耦合滑移边界条件的液膜能量方程和扩展式雷诺方程,构建在有限的区域内优化基于滑移/非滑移异质界面动压润滑特性的数学模型,通过模型的仿真以及试验的验证,取得如下研究成果:将Navier提出的界面滑移理论模型与瞬态能量方程耦合,建立新的适用于描述这类非润湿性材料应用的数学模型,选取处于旋转圆盘间的层流作为研究对象,以具有低表面能的聚四氟乙烯薄膜作为滑移材料,采用模型仿真预测圆盘在连续转动条件下,流体的温升和阻力变化机制,并解释壁面的界面滑移性质如何在圆盘的长期运行期间实现温度的控制功能,并结合旋转流变仪搭建试验平台对温度进行监测,以验证数学模型所预测的温度场的有效性。以聚四氟乙烯板为滑移材料和有机玻璃为非滑移材料制备了滑移/非滑移异质界面的试验样品,采用旋转流变仪结合两个镜像分布的力传感器搭建试验平台,分别对正向和逆向流经异质界面的液膜法向力进行监测,在排除楔形效应即均匀膜厚条件下定性分析液膜的动压效应。将界面滑移理论模型与经典雷诺方程耦合,建立适用于描述滑移/非滑移异质界面的柱坐标形式的扩展式雷诺方程,基于试验模型设定边界条件进行仿真求解。对转速线性提升的斜坡模式下将试验所监测的承载力与数学模型求解结果进行对比分析,以验证无楔形效应的扩展式雷诺方程求解的准确性。提出曲线拼接式滑移/非滑移异质界面的设计方案,构建两种离散式数学模型,即二次抛物线方程和正弦曲线方程,将滑移区和非滑移区的拼接轨迹参数化。采用MATLAB软件进行参数化仿真计算,分别以液膜承载力、摩擦因数、液膜刚度作为优化目标参数进行仿真求解,针对不同的工况需求得出所对应的滑移区和非滑移区的最优拼接方案,在现有的滑移/非滑移异质界面应用的基础上,通过合理的优化具有针对性的滑移区和非滑移区间的拼接方案能进一步改善液膜的润滑性能。提出一种非对称分布形式的滑移/非滑移异质界面在摩擦副表面上应用的方法。以该种形式分布的异质界面应用在滑动副表面上,能够使处于滑动副间的液膜产生动压的同时,并向摩擦副表面提供单方向的侧向牵引力。同时设计了一种参数化的滑移区和非滑移区的拼接轨迹的仿真模型,实现了多样本优化的方法,应用该方法可以设计出更加合理的滑移区和非滑移区的组合方案。定义了一种可用于表征液膜产生的整个切向力中侧向牵引力的占比的无量纲参数,并以计算区域的横纵比和描述滑移区和非滑移区的拼接轨迹的幂函数的指数为变量,对该无量纲参数进行优化,得出了使横向牵引力更加显着的异质界面组成方案。(本文来源于《武汉科技大学》期刊2018-09-01)
唐晓明,江灿,苏远大,陈雪莲[9](2018)在《用黏弹滑移界面表征的固井声波测井理论》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地球介质弹性波传播问题中,常采用滑移界面来描述介质分层对波的影响.文章利用这一方法来求解油井固井质量检测中的声传播问题.将套管与地层之间的水泥环表征为具有复数耦合刚度的黏弹性滑移界面,不仅可以简化原有的经典弹性波理论对此问题的复杂描述,还能够有效模拟原有理论难以解释的各种复杂测井声波传播特征.具体而言,这一固井声波测井新理论很好地描述了套管与地层之间(水泥)胶结状态的变化以及这种变化发生的位置(即套管-水泥间的一界面,或水泥-地层间的二界面)对声波传播的影响,具有较强的模拟和预测功能.对实际声波测井数据的模拟和对比表明,这一新理论较好地解释了套管井中的声传播特征,为油田固井质量检测提供了一个行之有效的基础理论.(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地球科学》期刊2018年08期)
张延庆,文平[10](2018)在《基于滑移线理论的支盘成型过程对桩周土的扰动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支盘桩桩型优化设计,就支盘桩单向成型过程对桩周土的扰动进行分析。以滑移线理论为基础,对挤土臂与土体作用进行力学化,建立单向挤压成型过程盘下土体的滑移线场模型,推导不同挤扩角盘下土体的应力场、速度场、土体极限荷载和塑性区分布,探讨成型过程对桩周土体的塑性区影响范围和盘下土体流动规律。结果表明,该模型计算的盘下土体影响深度与周明芳现场试验吻合较好,盘下土体的影响深度为0.47~0.49m;距离挤土臂越远,土体塑性流动速度越小,靠近挤土臂的土体挤密效果更好;土体极限荷载随挤扩过程的进行不断增大。研究结果具有工程应用价值,可为支盘桩桩型优化设计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河北工业科技》期刊2018年04期)
滑移理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针对曲线钢-混凝土组合箱梁在静力荷载下的力学响应问题,基于曲线组合箱梁截面内应变与基本变形之间的关系,提出考虑界面滑移和剪力滞的曲线组合箱梁理论模型。基于该模型,利用伽辽金法得到曲线组合箱梁的竖向挠度、滑移变形和轴向应力等力学参量的近似解。同时以某简支曲线组合箱梁为例,对比本文理论结果和有限元模拟结果,验证本文理论模型的正确性和适用性。研究若干关键参数对曲线组合箱梁竖向挠度和剪力滞系数的影响,并预测最优滑移刚度。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滑移理论论文参考文献
[1].于晓光,胡兆同,邢国华,谢鹏宇,穆卓辉.基于缝宽-滑移理论的铝合金配筋混凝土梁粘结性能研究[J].世界地震工程.2019
[2].张庆,李林安,戚佳颖,王世斌.考虑滑移和剪力滞的曲线组合箱梁理论模型研究[J].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2019
[3].蒋卫新,史圣凡.预应力钢-混凝土组合连续箱梁交界面滑移理论分析[J].湖南城市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4].史红艳,赵先锋,姜雪婷.滑移线场理论在正交切削过程中的研究现状[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5].周博,汪华斌,江彬,周宇,徐一鸣.基于FEM和滑移线场理论的高填路堤稳定性分析[J].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2018
[6].徐渊,宾光富,叶桂林,李学军.基于相对滑移理论的管带机直线爬坡段极限输送倾角研究[J].煤炭学报.2018
[7].蒋海明,李杰,王明洋.块系岩体滑移失稳中低摩擦效应的理论与试验研究[J].岩土力学.2019
[8].吴振鹏.基于界面滑移理论的摩擦副润滑性能优化研究[D].武汉科技大学.2018
[9].唐晓明,江灿,苏远大,陈雪莲.用黏弹滑移界面表征的固井声波测井理论[J].中国科学:地球科学.2018
[10].张延庆,文平.基于滑移线理论的支盘成型过程对桩周土的扰动分析[J].河北工业科技.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