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土着种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生物入侵,替代控制,入侵机制
土着种论文文献综述
张震,代宇雨,王一帆,吕得林,王瑞[1](2018)在《入侵植物替代控制中土着种选择机制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生物入侵对入侵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及社会经济造成严重危害,成为全球叁大环境问题之一。为有效治理入侵植物,结合常采用的物理、化学和生物防治等方法,从防治机制方面分析土着种替代控制入侵植物的有效性。通常土着种替代控制入侵植物是由于土着植物向环境中分泌化感物质,使得土壤中的微生物、动物以及化学成分相互作用,从而改变了入侵植物的生存环境。同时,土着植物利用自身的优势条件与入侵植物进行养分和光能等资源竞争,使入侵植物处于不利地位。通过对替代控制机理的概述,提出了替代植物的选择方法,讨论了需要进一步加强的领域,以期拓展替代控制这一领域的广度和深度,为入侵植物的生态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生物安全学报》期刊2018年03期)
王鹏鹏[2](2018)在《外来入侵种意大利苍耳与土着种苍耳竞争能力的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意大利苍耳(Xanthium italicum Moretti)为菊科(Compositae)苍耳属(Xanthium)一年生草本植物,是一种恶性入侵杂草。其具有植株体型巨大,结实量高,生长速度快,传播速度快,生态适应能力强的特性,具备强烈的入侵性,对入侵地的生态系统造成了恶性破坏。本文采用取代实验的方法,在可控条件下通过盆栽实验研究不同水分条件、氮素下意大利苍耳和苍耳的竞争效应,揭示了意大利苍耳成功入侵的原因,为入侵植物意大利苍耳的管理、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和理论基础。研究结果如下:(1)水分显着促进了意大利苍耳和苍耳的生长,显着增加了意大利苍耳和苍耳的叶片叶绿素含量、叶面积、总生物量、根生物量、茎生物量、叶生物量、果实生物量和根冠比。混种处理下,意大利苍耳的各项指标均显着高于苍耳。在不同水分条件下,意大利苍耳对水分的响应更强烈,其竞争能力比苍耳的强。(2)氮素对意大利苍耳和苍耳生长有显着的促进作用,表现为意大利苍耳和苍耳的叶片叶绿素含量、叶面积、株高、总生物量、根生物量、茎生物量、叶生物量和果实生物量均随氮素水平的提高而增加。混种处理下,意大利苍耳的各项指标均显着高于苍耳。在不同氮素条件下,意大利苍耳对氮素是反应更敏感,其竞争平衡指数大于0,与苍耳相比有更强的竞争能力。(3)意大利苍耳和苍耳之间的地上、地下竞争存在一定程度的负相互作用,意大利苍耳受到苍耳地上、地下竞争则产生显着的正互作,而苍耳则受到意大利苍耳地上、地下竞争之间显着的负互作。在地上、地下隔离条件下,意大利苍耳的竞争能力大于苍耳。综上所述,水分,氮素,地上、地下隔离对意大利苍耳和苍耳竞争能力的影响结果说明,意大利苍耳较苍耳有强竞争力,在生境中可以逐渐取代苍耳及其他本地植物的生态位。竞争能力强是其成功入侵的重要原因。(本文来源于《石河子大学》期刊2018-06-01)
高乐旋[3](2015)在《不同水陆生境下入侵种喜旱莲子草与土着种莲子草表型变异和细胞渗透势调节能力的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喜旱莲子草(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Mart.)Griseb.)能成功入侵不同水陆生境,而其同属近缘种莲子草(A.sessilis(Linn.)DC.)适于生长在潮湿的陆地环境中。为揭示两物种生态幅差异的机理及与其入侵潜力的关系,我们在模拟不同水陆生境的同质园环境下,比较了喜旱莲子草和莲子草的形态特征、细胞渗透势变异状况和细胞内溶质物质合成相关基因(蛋氨酸合成酶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表明:喜旱莲子草对环境变异更敏感,表型变异幅度更大,具有更有效的渗透势调节能力;蛋氨酸合成酶基因在喜旱莲子草进入水生环境的早期阶段表现出短暂上调的特殊表达趋势。这说明有效的细胞渗透势调节机制与喜旱莲子草对不同水陆生境的广泛适应性和较强的表型可塑性能力可能有关,从而帮助其在不同生境中成功入侵。(本文来源于《植物科学学报》期刊2015年02期)
陈正勇,王国祥,刘金娥,宣勇,徐伟伟[4](2011)在《苏北潮滩群落交错带互花米草斑块与土着种竞争关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选取盐城滨海湿地典型滩地(互花米草与碱蓬交错区、碱蓬滩)互花米草斑块,研究互花米草和本地种的生长特征、斑块微生境变化和互花米草与本地种的相对竞争力。结果表明:①和本地土着种碱蓬Suaeda salsa、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相比,入侵种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能更有效地改善微生境,其发达根系能够提高土壤含水量,互花米草的耐盐特性和泌盐作用能够使得互花米草在高盐度环境中生存,并有效的降低土壤盐度;②在互花米草与碱蓬交错区,从互花米草斑块边缘到中心,碱蓬的长势显着变弱,互花米草的长势显着增强,互花米草与碱蓬的相对竞争力为1.94±0.94,互花米草的竞争能力明显强于碱蓬;③在碱蓬滩,从互花米草斑块边缘到中心,碱蓬、芦苇的长势显着变弱,互花米草的长势显着增强,互花米草与碱蓬的相对竞争力为0.87±0.30,互花米草与碱蓬之间的竞争相对平衡;④因此,互花米草可能通过种间竞争不断侵蚀碱蓬生境,从而取代当地土着植被碱蓬和芦苇。(本文来源于《生态环境学报》期刊2011年10期)
许湘琴,陆强,林植华,陈慧丽[5](2011)在《外来种加拿大一枝黄花与土着种芦苇根际土壤线虫群落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比较外来入侵种加拿大一枝黄花(Solidago canadensis L.)与土着种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根际土壤线虫多样性和群落结构的差异,笔者分别于2009年4月(出苗期)、9月(开花期)和12月(枯萎期)对杭州下沙加拿大一枝黄花群落及相邻芦苇群落的根际土壤线虫进行调查.结果显示:两种植物根际土壤线虫群落存在差异,并且这种差异与采样时间(植物生长阶段)有关.加拿大一枝黄花根际土壤的线虫数量、属丰富度和多样性在出苗期和开花期与芦苇根际没有显着差异,而在枯萎期则显着高于芦苇.加拿大一枝黄花根际土壤线虫营养多样性在叁个生长阶段均显着高于芦苇.在出苗期和开花期加拿大一枝黄花根际植食性线虫比例明显低于芦苇根际,食真菌线虫比例则明显高于后者;在枯萎期,加拿大一枝黄花根际土壤线虫的食真菌线虫比例明显高于芦苇根际土壤,而食细菌线虫比例趋于降低.非参数多变量排序(MDS)表明,加拿大一枝黄花根际土壤线虫群落结构与芦苇在其叁个生长阶段均差异明显,其中枯萎期差异最大.上述结果表明外来植物入侵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土壤线虫多样性、功能多样性和营养结构,这种改变可能导致土壤生态系统中营养源流向和路径发生变化,并促进外来植物进一步入侵.(本文来源于《杭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1年05期)
王宝霞[6](2011)在《闽江口鳝鱼滩入侵种互花米草与土着种芦苇湿地土壤碳库特征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揭示植物入侵对湿地生态系统地下碳循环过程的影响,本文选取闽江口面积最大的鳝鱼滩湿地为研究区域,比较入侵种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和土着种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群落下0~60cm深度土壤样品的有机碳、易氧化态碳、轻组有机碳、微生物生物量碳、可溶性碳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互花米草湿地土壤有机碳(SOC)、轻组有机碳(LFOC)、微生物生物量碳(MBC)、可溶性有机碳(DOC)含量分别介于19.32~31.45 g/kg、1.29~3.14 g/kg、116.97~555.14 mg/kg、22.89~71.34 mg/kg,平均值分别为23.41 g/kg、1.81 g/kg、292.93 mg/kg、46.23 mg/kg,高于芦苇湿地(SOC、LFOC、MBC、DOC含量分别介于20.32~24.57 g/kg、1.26~2.63 g/kg、176.68~423.30 mg/kg、20.71~45.11 mg/kg,平均值分别为22.59 g/kg、1.73g/kg、272.47 mg/kg、29.88 mg/kg),而互花米草湿地土壤EOC含量(介于4.95-7.83g/kg,平均值为5.87g/kg)低于芦苇湿地(介于5.11-7.78 g/kg,平均值为6.02 g/kg),且两种湿地土壤不同活性有机碳的垂直分布特征均具有较为明显的变异性;(2)互花米草湿地和芦苇湿地土壤EOC/SOC分别为25.23%和26.43%,LFOC/SOC分别为7.73%和7.64%,MBC/SOC分别为1.26%和1.22%,DOC/SOC分别为0.19%和0.13%,互花米草入侵对土着种芦苇湿地活性碳分配比例影响不显着(P>0.05);(3)两种湿地植物根系特征、土壤理化性质对不同活性有机碳的影响以及不同活性有机碳之间的关系因碳种类的变化而改变;两种湿地相比,各自植物根系特征、土壤理化性质对同一碳素的影响也不尽相同;(4)互花米草湿地土壤有机碳密度(SOC density)介于14.36~17.86 kg/m3,平均值为16.03 kg/m3,高于芦苇湿地(介于11.21-14.46 kg/m3,平均值为13.19 kg/m3);互花米草湿地0-60cm土壤有机碳储量(96.16 t/hm2)高于芦苇(79.17t/hm2);互花米草的入侵明显增加了湿地土壤碳密度和碳储量(P<0.01)。(本文来源于《福建师范大学》期刊2011-03-30)
刘树生,蒋明星,祝增荣,郭建英,栾军波[7](2010)在《课题3“重要入侵物种与土着种的竞争作用”主要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课题以典型重要农林入侵物种为对象,围绕外来物种在种群形成与扩张过程中,入侵物种在与土着种或生态位近似种的相互作用中,如何导致竞争替代这一科学问题,从个体、种群到群落等不同尺度,阐明竞争替代的行为机制、化学机制和生理机制。从2009年1月正式实施以来,取得以下重要进展:(本文来源于《第叁届全国生物入侵大会论文摘要集——“全球变化与生物入侵”》期刊2010-11-26)
廖成章,唐小平,程小玲,李博,骆亦其[8](2010)在《外来种互花米草和土着种芦苇空中凋落物氮动态的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土壤氮含量是限制植物生长的重要因素,所以入侵植物要入侵成功必须突破土壤氮限制的瓶颈。近年来,外来种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在中国海岸带盐沼中快速取代土着种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引起了多方面的生态学后果。为了解互花米草与本地种芦苇空中凋落物的氮含量是否存在差异及产生这种差异的机制,2003年11月至2004年4月,作者在长江口九段沙湿地对互花米草与芦苇空中凋落物氮含量(单位面积凋落物的总氮量,Ng/m2)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互花米草的氮含量比芦苇高。在空中分解过程中,互花米草茎(包括叶鞘与秆)凋落物的氮含量显着上升,但芦苇茎凋落物的氮含量显着降低。2006年1月,又对中国海岸带6个地点的盐沼中互花米草的凋落物进行取样和氮浓度测定,发现互花米草空中叶鞘与秆的老凋落物(2004年冬季产生)的氮浓度均显着高于其新产生的凋落物(2005年冬季产生),表明在空中分解过程中,互花米草叶鞘与秆凋落物氮含量增加具有普遍性。进一步的温室受控实验结果表明,互花米草凋落物氮含量增加可能是由腐生固氮微生物引起的。以上结果表明,互花米草取代芦苇后,改变了空中凋落物的氮动态,增加了生态系统中氮的输入,可能有利于互花米草的快速扩张。(本文来源于《生物多样性》期刊2010年06期)
李冰,李玉瑛[9](2009)在《生物入侵中入侵种与土着种的相互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全球范围内,生物入侵已经成为一个非常严重的环境问题,并产生了生态问题和经济问题。本文阐述了生物入侵中入侵种自身的变化及对土着种的影响,并讨论了生物入侵过程中入侵种与土着种的快速进化问题。(本文来源于《四川环境》期刊2009年01期)
唐赛春,陈秋霞,莫科,韦春强[10](2008)在《喀斯特地区飞机草与土着种光合特性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喀斯特地区土层薄、干旱贫瘠、条件恶劣,在广西,飞机草(Eupatorium odoratum)入侵这些地区,常形成优势群落。灌木红背山麻杆(Alchornea trewioides)和黄荆条(Vitex negundo var.cannabifolia)以及草本植物蔓生莠竹(Microstegium vegans)是喀斯特地区常见的土着植物,常与飞机草伴生。本文选择有飞机草入侵十余年的喀斯特地区为地点,比较飞机草与常见土着种的光合特性,以了解飞机草入侵条件恶劣的喀斯特地区的能力。结果表明:飞机草的最大净光合速率(P_(max))为34μmol CO_2m~(-2)S~(-1),高于红背山麻杆和黄荆条(均为23μmol CO_2m~(-2)S~(-1))以及蔓生莠竹(16μmolCO_2m~(-2)S~(-1))的最大净光合速率;光饱和点(LSP)为645μmolm~(-2)S~(-1),也高于红背山麻杆(509μmolm~(-2)S~(-1))、黄荆条(530μmol m~(-2)S~(-1))及蔓生莠竹(552μmol m~(-2)S~(-1))的光饱和点;光补偿点(LCP))为16μmol m~(-2)S~(-1),低于红背山麻杆(34μmol m~(-2)S~(-1))、黄荆条(25μmol m~(-2)S~(-1))及蔓生莠竹(34μmol m~(-2)S~(-1))的光补偿点;水分利用效率(WUE)极大地高于红背山麻杆、黄荆条和蔓生莠竹的水分利用效率。研究结果表明了飞机草在喀斯特生境下的光合能力比常见土着植物强,水分利用效率也比土着植物高,能很好地适应喀斯特地区干旱贫瘠的生境,在该地区具有极大的入侵特性。(本文来源于《第二届全国生物入侵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08-11-21)
土着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意大利苍耳(Xanthium italicum Moretti)为菊科(Compositae)苍耳属(Xanthium)一年生草本植物,是一种恶性入侵杂草。其具有植株体型巨大,结实量高,生长速度快,传播速度快,生态适应能力强的特性,具备强烈的入侵性,对入侵地的生态系统造成了恶性破坏。本文采用取代实验的方法,在可控条件下通过盆栽实验研究不同水分条件、氮素下意大利苍耳和苍耳的竞争效应,揭示了意大利苍耳成功入侵的原因,为入侵植物意大利苍耳的管理、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和理论基础。研究结果如下:(1)水分显着促进了意大利苍耳和苍耳的生长,显着增加了意大利苍耳和苍耳的叶片叶绿素含量、叶面积、总生物量、根生物量、茎生物量、叶生物量、果实生物量和根冠比。混种处理下,意大利苍耳的各项指标均显着高于苍耳。在不同水分条件下,意大利苍耳对水分的响应更强烈,其竞争能力比苍耳的强。(2)氮素对意大利苍耳和苍耳生长有显着的促进作用,表现为意大利苍耳和苍耳的叶片叶绿素含量、叶面积、株高、总生物量、根生物量、茎生物量、叶生物量和果实生物量均随氮素水平的提高而增加。混种处理下,意大利苍耳的各项指标均显着高于苍耳。在不同氮素条件下,意大利苍耳对氮素是反应更敏感,其竞争平衡指数大于0,与苍耳相比有更强的竞争能力。(3)意大利苍耳和苍耳之间的地上、地下竞争存在一定程度的负相互作用,意大利苍耳受到苍耳地上、地下竞争则产生显着的正互作,而苍耳则受到意大利苍耳地上、地下竞争之间显着的负互作。在地上、地下隔离条件下,意大利苍耳的竞争能力大于苍耳。综上所述,水分,氮素,地上、地下隔离对意大利苍耳和苍耳竞争能力的影响结果说明,意大利苍耳较苍耳有强竞争力,在生境中可以逐渐取代苍耳及其他本地植物的生态位。竞争能力强是其成功入侵的重要原因。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土着种论文参考文献
[1].张震,代宇雨,王一帆,吕得林,王瑞.入侵植物替代控制中土着种选择机制的研究[J].生物安全学报.2018
[2].王鹏鹏.外来入侵种意大利苍耳与土着种苍耳竞争能力的比较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8
[3].高乐旋.不同水陆生境下入侵种喜旱莲子草与土着种莲子草表型变异和细胞渗透势调节能力的比较研究[J].植物科学学报.2015
[4].陈正勇,王国祥,刘金娥,宣勇,徐伟伟.苏北潮滩群落交错带互花米草斑块与土着种竞争关系研究[J].生态环境学报.2011
[5].许湘琴,陆强,林植华,陈慧丽.外来种加拿大一枝黄花与土着种芦苇根际土壤线虫群落比较[J].杭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
[6].王宝霞.闽江口鳝鱼滩入侵种互花米草与土着种芦苇湿地土壤碳库特征比较[D].福建师范大学.2011
[7].刘树生,蒋明星,祝增荣,郭建英,栾军波.课题3“重要入侵物种与土着种的竞争作用”主要研究进展[C].第叁届全国生物入侵大会论文摘要集——“全球变化与生物入侵”.2010
[8].廖成章,唐小平,程小玲,李博,骆亦其.外来种互花米草和土着种芦苇空中凋落物氮动态的比较研究[J].生物多样性.2010
[9].李冰,李玉瑛.生物入侵中入侵种与土着种的相互作用[J].四川环境.2009
[10].唐赛春,陈秋霞,莫科,韦春强.喀斯特地区飞机草与土着种光合特性比较[C].第二届全国生物入侵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