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机器自动循环供油系统,包括有针对机器配置的污油油槽、用于收集污油的污油总池、用于给机器供油的净化油总池,以及,用于处理污油的污油过滤装置;该污油油槽的输入端连接于机器,该污油油槽的输出端连接于污油总池的输入端,该污油总池的输出端连接于污油过滤装置的输入端,该污油过滤装置的输出端连接于净化油总池的输入端,该净化油总池的输出端连接于机器;借此,其实现了机器的自动循环供油,提高了工作效率,避免了油的浪费,降低了生产与制作的成本,减少了占用空间。
主设计要求
1.一种机器自动循环供油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有针对机器配置的污油油槽、用于收集污油的污油总池、用于给机器供油的净化油总池,以及,用于处理污油的污油过滤装置;该污油油槽的输入端连接于机器,该污油油槽的输出端连接于污油总池的输入端,该污油总池的输出端连接于污油过滤装置的输入端,该污油过滤装置的输出端连接于净化油总池的输入端,该净化油总池的输出端连接于机器。
设计方案
1.一种机器自动循环供油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有针对机器配置的污油油槽、用于收集污油的污油总池、用于给机器供油的净化油总池,以及,用于处理污油的污油过滤装置;
该污油油槽的输入端连接于机器,该污油油槽的输出端连接于污油总池的输入端,该污油总池的输出端连接于污油过滤装置的输入端,该污油过滤装置的输出端连接于净化油总池的输入端,该净化油总池的输出端连接于机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机器自动循环供油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器有若干个,若干机器均具有污油输出端、注油端,该污油输出端连接于污油油槽的输入端,该注油端连接于净化油总池的输出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机器自动循环供油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输油管,该输油管的输入端连接于净化油总池的输出端,该输油管具有若干输出端,所述注油端连接于相应的输油管的输出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机器自动循环供油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净化油总池的输出端连接有第一抽油泵,所述输油管的输入端连接于第一抽油泵的输出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机器自动循环供油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净化油总池位于污油总池的内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机器自动循环供油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油总池的输出端连接有第二抽油泵,所述污油过滤装置的输入端连接于第二抽油泵的输出端。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机器自动循环供油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油过滤装置的输出端连接有第三抽油泵,该第三抽油泵的输出端连接于净化油总池的输入端。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机器自动循环供油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油过滤装置设置有废渣输出端,该废渣输出端连接有废渣集中装置。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器设备领域技术,尤其是指一种机器自动循环供油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打头机、搓牙机等机器均配置有油箱,为了保证其工作正常运行,需要及时对其进行加油、换油,而现有技术通常采用人工的方式对每台机器进行加油、换油,对于一些具有机器数量较多的企业,需要大量的人工,导致人工成本较高,且工作效率较低,以及,使用过后的污油缺乏过滤处理以循环利用,导致油的浪费,不仅增加企业成本,还对环境有一定的影响。也有一些针对机器设置供油装置的,但其只能单独对每台机器进行设置供油装置,导致制作成本较高,且占用较多的空间。
因此,需要研究出一种新的技术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机器自动循环供油系统,其实现了机器的自动循环供油,提高了工作效率,避免了油的浪费,降低了生产与制作的成本,减少了占用空间。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
一种机器自动循环供油系统,包括有针对机器配置的污油油槽、用于收集污油的污油总池、用于给机器供油的净化油总池,以及,用于处理污油的污油过滤装置;
该污油油槽的输入端连接于机器,该污油油槽的输出端连接于污油总池的输入端,该污油总池的输出端连接于污油过滤装置的输入端,该污油过滤装置的输出端连接于净化油总池的输入端,该净化油总池的输出端连接于机器。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机器有若干个,若干机器均具有污油输出端、注油端,该污油输出端连接于污油油槽的输入端,该注油端连接于净化油总池的输出端。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还包括输油管,该输油管的输入端连接于净化油总池的输出端,该输油管具有若干输出端,所述注油端连接于相应的输油管的输出端。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净化油总池的输出端连接有第一抽油泵,所述输油管的输入端连接于第一抽油泵的输出端。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净化油总池位于污油总池的内部。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污油总池的输出端连接有第二抽油泵,所述污油过滤装置的输入端连接于第二抽油泵的输出端。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污油过滤装置的输出端连接有第三抽油泵,该第三抽油泵的输出端连接于净化油总池的输入端。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污油过滤装置设置有废渣输出端,该废渣输出端连接有废渣集中装置。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而言,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其主要是通过污油油槽、污油总池、净化油总池、污油过滤装置的设计,并巧妙结合到机器中,形成一循环供油系统,使其实现了机器的自动循环供油,提高了工作效率,避免了油的浪费,降低了生产与制作的成本,减少了占用空间;以及,通过第一抽油泵结合输油管的设计,使其能对若干机器同时进行注油,无需人工针对每台机器进行加油、换油,大大节省了人工,且只需一个马达即可通过第一抽油泵给所有机器供油,无需设计多个马达进行供油,大大节省了马达。
为更清楚地阐述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技术手段及其所达到的具体目的和功能,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大致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识说明:
10、污油油槽 20、污油总池
30、净化油总池 40、污油过滤装置
50、机器 51、污油输出端
52、注油端 60、输油管
70、第一抽油泵。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照图1所示,其显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具体结构。
所述机器自动循环供油系统包括有针对机器配置的污油油槽10、用于收集污油的污油总池20、用于给机器供油的净化油总池30,以及,用于处理污油的污油过滤装置40;该污油油槽10的输入端连接于机器50,该污油油槽10的输出端连接于污油总池20的输入端,该污油总池20的输出端连接于污油过滤装置40的输入端,该污油过滤装置40的输出端连接于净化油总池30的输入端,该净化油总池30的输出端连接于机器50;优选地,所述净化油总池30位于污油总池20的内部,以节省空间的占用。
其中,所述机器50有若干个,若干机器50均具有污油输出端51、注油端52,该污油输出端51连接于污油油槽10的输入端,该注油端52连接于净化油总池30的输出端;借此,使得污油油槽10将若干机器50的污油集中输送至污油总池20内,以进行集中处理。
所述机器自动循环供油系统还包括输油管60,该输油管60的输入端连接于净化油总池30的输出端,该输油管60具有若干输出端,所述注油端52连接于相应的输油管60的输出端;所述净化油总池30的输出端连接有第一抽油泵70,所述输油管60的输入端连接于第一抽油泵70的输出端。借此,通过第一抽油泵70将净化油总池30的油经输油管60分别对若干机器50同时进行注油,无需人工针对每台机器进行加油、换油,大大节省了人工,且只需一个马达即可通过第一抽油泵70给所有机器供油,无需设计多个马达进行供油,大大节省了马达,降低了成本。
还有,优选地,所述污油总池20的输出端连接有第二抽油泵,所述污油过滤装置40的输入端连接于第二抽油泵的输出端;优选地,所述污油过滤装置40的输出端连接有第三抽油泵,该第三抽油泵的输出端连接于净化油总池30的输入端。
以及,所述污油过滤装置40设置有废渣输出端,该废渣输出端连接有废渣集中装置;借此,以更好地处理废渣,避免废渣随意倒置而影响环境。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设计重点在于,其主要是通过污油油槽、污油总池、净化油总池、污油过滤装置的设计,并巧妙结合到机器中,形成一循环供油系统,使其实现了机器的自动循环供油,提高了工作效率,避免了油的浪费,降低了生产与制作的成本,减少了占用空间;以及,通过第一抽油泵结合输油管的设计,使其能对若干机器同时进行注油,无需人工针对每台机器进行加油、换油,大大节省了人工,且只需一个马达即可通过第一抽油泵给所有机器供油,无需设计多个马达进行供油,大大节省了马达。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故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设计图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104372.7
申请日:2019-01-22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44(广东)
授权编号:CN209484280U
授权时间:20191011
主分类号:F17D 1/14
专利分类号:F17D1/14
范畴分类:27G;
申请人:广东博康科技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广东博康科技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523000 广东省东莞市企石镇东山村永发工业区
发明人:姚敏锐;杨健聪
第一发明人:姚敏锐
当前权利人:广东博康科技有限公司
代理人:范小艳;徐勋夫
代理机构:35203
代理机构编号:厦门市新华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系统论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