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伽蓝记论文_何蓉

导读:本文包含了洛阳伽蓝记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洛阳,伽蓝,佛教,永宁,大乘,差异,子书。

洛阳伽蓝记论文文献综述

何蓉[1](2019)在《中国古代的城市生活与宗教:基于韦伯理论的反思和《洛阳伽蓝记》的考察》一文中研究指出一般认为,传统中国城市具有军事和政治功能,与西方城市发展模式相比较,缺少公共生活的、经济的等内容。针对这一看法,本文首先梳理了韦伯的经典城市社会学理论,指出其西方城市与东方城市的二分模式忽视了中国本土经验现象的实质内容;进而,采取个案研究的方法,总结了《洛阳伽蓝记》所记载的北魏洛阳的城市规划与治理原则,指出宗教团体与宗教实践对于城市公共生活的重要意义,表明中国城市在社会融合、文化交流等方面所具有的作用机制。(本文来源于《社会学评论》期刊2019年06期)

林丹妮[2](2019)在《《四库提要·洛阳伽蓝记》疏证》一文中研究指出《四库提要·洛阳伽蓝记》从作者、撰书背景、主要内容及历史意义等方面对《洛阳伽蓝记》这一重要古籍作出颇具价值的概述。本文通过爬梳多种史料,考证该篇提要所涉及的各方面内容,对其中诸多细节进行拾遗补缺、纠偏正误。(本文来源于《史志学刊》期刊2019年05期)

岳彦如[3](2019)在《《洛阳伽蓝记》所见北魏洛阳城的动植物与城市环境》一文中研究指出魏晋南北朝时期,洛阳作为北魏政权的都城和当时最重要的城市之一,城市建设日趋完善。《洛阳伽蓝记》细致描述了北魏洛阳城的风貌,其中不乏对动植物的介绍。通过对该书所记载动植物的整理与分析,可知北魏洛阳城动植物种类繁多,广泛分布于街道、寺院、园林、住宅等各类空间场所,且大致呈现出以下特点:彰显山水审美风尚,密切联系城市环境,凸显佛教文化特色。北魏洛阳城的动植物分布,与人们的生活需要、经济发展状况、社会文化特点及当地自然地理环境紧密联系在一起,展现出当时、当地特有的城市环境风貌。(本文来源于《鄱阳湖学刊》期刊2019年05期)

辛浩,王玲娟[4](2019)在《《洛阳伽蓝记》中的佛教建筑金属装饰艺术——以永宁寺塔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洛阳伽蓝记》再现了北魏洛阳的佛国盛景,灵太后胡氏所立的永宁寺九层巨塔最具代表性。九层巨塔装饰了大量金属装饰构件。塔刹造型精妙的金盘、宝铎,门饰中整齐有序的门钉、铺首等,这些金属装饰又有着点睛之美、庄严之美,是佛教东传梵华互融的艺术结晶。(本文来源于《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李丹[5](2019)在《《洛阳伽蓝记》中的女性与佛教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洛阳伽蓝记》记载了北魏洛阳城内佛寺众多的景象。北魏佛教的传播目的是教化与安抚民众,而女性作为民众的一部分,自然也与佛教有一定的关系。《洛阳伽蓝记》中所描写的女性形象身上有两大鲜明特点:一是染指佛教,这些女性或痴迷佛教、直接参与佛教活动,或间接从行为活动中阐发佛教教义;二是才华横溢,这些女性技艺卓绝、才思敏捷,她们身上处处体现着女性的主体意识,这与当时社会流行的佛教思想有直接关系。究其原因,一是大乘佛教思想促进了女性地位的提高,二是大乘佛教思想触发了女性意识的觉醒。(本文来源于《中华女子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李璐笛[6](2018)在《从《世说新语》和《洛阳伽蓝记》看南北朝时期处置式的南北发展》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汉语史上承上启下重要时期的南北朝,由于南北分裂等政治文化原因,南北语言发展不平衡,产生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的差异。为了解南北朝时期语法发展的南北差异情况,分别选取这一时期南方代表文献《世说新语》和北方代表文献《洛阳伽蓝记》,对其语料中的处置式进行检索考察,对比分析南北处置式的发展情况。(本文来源于《中州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06期)

洪橙[7](2018)在《《洛阳伽蓝记》的实录原则与子书传统》一文中研究指出《洛阳伽蓝记》作为北朝文学的高标,是观察南北朝文学演进的实例。通过杨衒之的"实录"文学理念与《洛阳伽蓝记》文本本身传异记录的对比,体现出史传与子书两种传统关注焦点与叙事方式的不同,及这两种叙事传统在《洛阳伽蓝记》中的冲突与平衡,借此讨论《洛阳伽蓝记》的故事因素在魏晋南北朝小说史发展中的地位。(本文来源于《黄山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6期)

牟青[8](2018)在《中古时期指示代词的南北差异——以《世说新语》与《洛阳伽蓝记》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古时期南北政权对立,虽然战乱不断,动荡不安,但也是历史上思想最活跃、精神最自由的时代,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也带动了当时语言的发展。《世说新语》《洛阳伽蓝记》是反映魏晋南北朝时期南北语言的两部着作。《世说新语》真实地反映了南朝的汉语风貌,口语色彩丰富。《洛阳伽蓝记》记录了当时洛阳佛教寺庙的兴亡,富有文言色彩。通过对两本书的指示代词进行比较,我们可以了解南北朝时期指示代词的基本情况,从而探究出南北朝指示代词的差异。(本文来源于《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04期)

汪宝荣,姚伟,金倩[9](2018)在《王伊同英译《洛阳伽蓝记》地名之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南北朝重要地理类文化典籍《洛阳伽蓝记》涉及大量地名,中国历史文化内涵丰富,是中国文化对外传播的载体之一,因而成为翻译重点。本文参照艾克西拉的"文化专有词"翻译策略分类法,以《城内》篇中地名为样本,采用数据统计和实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考察华裔美籍学者王伊同采取的地名翻译策略。王伊同偏重文化保留性翻译策略,尤其音译、语言翻译和注释,但偶尔也采用归化法;其翻译手法灵活圆通,注释详尽可靠,颇受好评。王译有助于西方专业读者全面深入了解中国古代城市文化。(本文来源于《中国文化研究》期刊2018年02期)

尹辉[10](2018)在《《洛阳伽蓝记》文体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篇论文主要致力于对《洛阳伽蓝记》的文体研究,包括绪论和结语在内,文章共分为五个部分。绪论首先对《洛阳伽蓝记》从记体散文的界定和研究现状、文体特征研究现状、文体研究方法和创新点以及文体研究的价值与意义来分述,将《伽蓝记》定义为北朝文学史上具有强烈史学意识的记体散文。记体散文的界定根据有记之名和记之实的记体文文体概念,记叙和议论作为记之实的特征,区分了以《学记》、《考工记》、《礼记》为代表的有记之名但无记之实的一类;辨析了以《山海经》、《水经注》为代表的有记之实但无记之名的地记文;还探究了有记之名记之实的史传类和笔记类小说的区别,分别以《史记》、《搜神记》、《西京杂记》为比较研究的对象,界定记体文实属记叙笔法成熟、记体题材明确、兼具议论色彩、并具“记”之独立文体意识的这一类。第一章为《洛阳伽蓝记》的文体性质,分为两小节,探究其小说性,兼具史传性。《伽蓝记》是小说发展阶段的产物,结合志人、志怪之小说之笔法,可补正史之阙;而其间蕴含的史传精神和史传笔法,以当时北魏历史兴衰为纬,以洛阳伽蓝为经,并将历史人物置于时代背景之中。第二章为《洛阳伽蓝记》记体散文特征,分为叁节。首先详细分析《伽蓝记》的记体文语言特征,《伽蓝记》的语言相对于六朝骈文,句式灵活自由,不押韵;相对于史传文学来说,其句式较松散,不具史书的系统性,有小品文的清新灵动。再论及记体文的表达特征,《伽蓝记》记人、记事和记景历历如绘,记人善于运用正侧面结合的手法、衬托、虚实结合将人物丰满呈现;记事则重视情节的曲折宛转;记景细致、细腻、隽永,有更详尽的景观描述,环境描写清新优雅,以游记为序,移步观景法运用得当;记俗则注重场面的渲染,尤其书中对行像的场面描写,繁盛之景勾勒得尽善尽美。最后结合传说和街谈巷议的集市书写中就是记体文文体特征的集中体现,将集市书写中的语言特征和表达特征细细道来。第叁章为《洛阳伽蓝记》对记体文产生的影响,分为四节。从其开创了记体文之范式、开启唐传奇的繁荣、体现记体文自觉性的文体发展以及对唐宋记体文的影响来研究,这是研究《伽蓝记》的价值和意义所在。有记之名又兼记之实的成熟的记体文当属《伽蓝记》,那么其开创之功也就不言而喻,开创了集记叙、议论、抒情和描写为一体的记体文范式,而其也是笔记体小说的完善之作,是连接汉魏笔记和唐宋笔记的关键板块,开启了唐传奇的繁荣;而在记体文学史上,它代表着六朝记体文以独立之姿立于文坛,是文人自觉创作的结果;其对唐宋记体文的影响主要是佛教因果思想的渗透、对山水游记题材的深远影响、唐代记体文的作者主观意识的增强。结语部分总结全文,对《洛阳伽蓝记》的文学性与艺术性进行充分肯定。(本文来源于《湘潭大学》期刊2018-06-02)

洛阳伽蓝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四库提要·洛阳伽蓝记》从作者、撰书背景、主要内容及历史意义等方面对《洛阳伽蓝记》这一重要古籍作出颇具价值的概述。本文通过爬梳多种史料,考证该篇提要所涉及的各方面内容,对其中诸多细节进行拾遗补缺、纠偏正误。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洛阳伽蓝记论文参考文献

[1].何蓉.中国古代的城市生活与宗教:基于韦伯理论的反思和《洛阳伽蓝记》的考察[J].社会学评论.2019

[2].林丹妮.《四库提要·洛阳伽蓝记》疏证[J].史志学刊.2019

[3].岳彦如.《洛阳伽蓝记》所见北魏洛阳城的动植物与城市环境[J].鄱阳湖学刊.2019

[4].辛浩,王玲娟.《洛阳伽蓝记》中的佛教建筑金属装饰艺术——以永宁寺塔为例[J].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学报.2019

[5].李丹.《洛阳伽蓝记》中的女性与佛教探析[J].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19

[6].李璐笛.从《世说新语》和《洛阳伽蓝记》看南北朝时期处置式的南北发展[J].中州大学学报.2018

[7].洪橙.《洛阳伽蓝记》的实录原则与子书传统[J].黄山学院学报.2018

[8].牟青.中古时期指示代词的南北差异——以《世说新语》与《洛阳伽蓝记》为例[J].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8

[9].汪宝荣,姚伟,金倩.王伊同英译《洛阳伽蓝记》地名之策略[J].中国文化研究.2018

[10].尹辉.《洛阳伽蓝记》文体研究[D].湘潭大学.2018

论文知识图

洛阳伽蓝记-《洛阳伽蓝记》书影(北魏)《洛阳伽蓝记》是研究北魏邑主隽蒙娥合邑子册十一人造像局部2据...贴金释迎像发现,‘1(北魏)杨街之撰、范...慧远法师与庐山东林寺(资料来源:htt...慧远法师与庐山东林寺(资料来源:htt...

标签:;  ;  ;  ;  ;  ;  ;  

洛阳伽蓝记论文_何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