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密耦合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旱作,甜菜,覆膜方式,氮密耦合
密耦合论文文献综述
闫威[1](2019)在《覆膜方式及氮密耦合对旱作甜菜生理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甜菜是我国重要的糖料作物,具有耐旱、耐寒、耐盐碱的特性。近年来内蒙古甜菜种植面积大幅增加,干旱区是甜菜扩大种植的主要区域。旱作区的水分是以自然降水为基础,全生育期无灌溉条件,水分成为限制旱作区甜菜生长的主要因素。全覆膜具有增温、保墒和压草的作用,是旱区农作物种植的有效措施。全覆膜栽培技术能够有效的改善作物生长的微环境,提升土壤含水量和温度,优化作物生长指标,促进作物产质量的形成。为了探索在旱作条件下,甜菜高产高糖的覆膜方式以及旱作甜菜在全覆膜条件下适宜施氮量和种植密度,连续两年(2017-2018年)在内蒙凉城县旱作条件下进行覆膜方式对甜菜生理效应以及全覆膜氮密耦合对甜菜的生理效应研究,旨在为旱作甜菜的高产高糖提供新技术及理论依据。取得的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旱作条件下,覆膜处理对土壤的保水保温性较好,全覆膜的增温保墒作用最好;全覆膜处理的产量和产糖量均与半覆膜、不覆膜处理呈显着性差异(P<0.05),两年全覆膜分别较不覆膜增产幅度25.4-43.5%,较半覆膜增产14.8-22.7%。2.旱作条件下,全覆膜处理较半覆膜、不覆膜处理能够显着提高甜菜的叶面积指数、单株干物质积累量、SPAD值以及净光合速率。通过灰色关联度分析发现,叶面积指数和SPAD值可以作为突出显示旱作甜菜高产的参考指标。3.在旱作条件下,不同覆膜处理的叶绿素荧光FO值以及qN值均表现为全覆膜<半覆膜<不覆膜,不覆膜能够造成甜菜的水分胁迫进而抑制甜菜生长。4.旱作条件下,全覆膜处理的氮肥生理利用率和氮肥农学利用率较半覆膜、不覆膜处理高,两年全覆膜处理氮肥偏生产力的增产范围为104-113kg/kg;施氮量120kg/hm2,种植密度为9.1万株/hm2处理的氮肥偏生产力、氮肥农学利用率较高。5.在旱作全覆膜条件下,氮密耦合处理对甜菜的叶面积指数、SPAD值、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氮磷吸收有显着影响。其中在块根糖分增长期叶面积指数、SPAD值、净光合速率分别大于4、43、23μmol/(m2.s)时可提高甜菜产量。6.建立了旱作全覆膜甜菜产量、含糖率以及产糖量与氮密耦合的多元回归方程:Y 产量=50981+166X1+2.6X2-8.5X12-0.01X22-1.7X1X2;Y含糖率=16.5+0.1966X1+0.0025X2-0.010X12-0.0000136X22-0.00008432X1X2;Y严糖量=8406+87.3X1-8.1X2-4.5X12-0.03X22-0.2X1X2;优化旱作全覆膜甜菜种植密度和施氮量分别为9.8万株/hm2与130kg/hm2、9.83万株/hm2与91.9kg/hm2、9.7万株/hm2与135kg/hm2时,旱作甜菜产量、含糖率及产糖量分别能达到 65000 kg/hm2、17.4、11000 kg/hm2。(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农业大学》期刊2019-06-01)
陈志国,刘婧,王磊,张海燕[2](2019)在《肥密耦合对德美亚3号玉米品种干物质及叶面积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1试验材料与方法1.1试验地基本情况试验地设在黑龙江省八五○农场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旱田园区,属于黑龙江省第二积温带下限。土质为草甸白浆土,质地中壤,有机质38.4g/kg,碱解氮156.0mg/kg、有效磷47.6mg/kg、速效钾172.0mg/kg,pH值5.78,前茬大豆。整地方法:秋翻、秋旋、秋起空垄、春施肥。(本文来源于《现代化农业》期刊2019年02期)
赵琦[3](2016)在《肥密耦合施肥技术对2个水稻品种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水稻试验上选用3个氮肥水平和3个栽培密度,探讨肥密互作对2个水稻品种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高氮肥条件下,2个水稻品种低密度处理产量相对较高,说明高氮肥用量下稀植能获得相对高的产量,而密度越高则产量越低,原因是施肥量大使稻株贪青晚熟,籽粒饱满程度降低。在中、低氮肥用量条件下,2个水稻品种高密度处理产量均较高,而中等肥力下产量为3种氮肥处理中最高。在不同处理下,辽优5218和辽粳101垩白度和垩白粒率差异均未达显着水平,说明肥密互作对2个品种外观品质影响不显着,但对内在品质如蛋白质含量和食味值方面影响较显着,对直链淀粉含量差异影响未达显着水平。(本文来源于《中国农技推广》期刊2016年09期)
金宝鑫,张玉先,周桂芳,王越,陈志国[4](2015)在《肥密耦合对垦丰16产量及相关性状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进一步探索和研究八五○农场大豆品种垦丰16高产潜力和增产途径,分类指导科研生产,本试验采用密度和施肥量二因素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对大豆品种垦丰16的产量及主要农艺性状进行研究,旨在进一步探索其不同群体结构中密度和施肥量对产量及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为密植施肥与高产栽培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1材料与方法1.1试验地基本情况试验地设在八五○农场旱田科技园区,土质为草甸白浆土,土壤肥力中等,前茬小麦。整地方法:秋翻、秋旋、秋起空垄、春施肥。(本文来源于《农民致富之友》期刊2015年24期)
闫飞燕,钟昌松,范继征,石达金,吕巨智[5](2012)在《肥密耦合对广西玉米主推品种产量及其构成因子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密肥耦合对本地区主推玉米品种的产量及其构成因子的影响关系,为生产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开展主推玉米品种不同的种植密度和肥料施用试验,试验品种为正大619、玉美头105和玉美头168;设39000、46500、54000株/ha3个种植密度,常规分次施用复合肥、一次性施用生物缓效肥及不施肥(对照)3种施肥模式,调查测定各处理组合条件下玉米产量及其构成因子等指标。【结果】正大619种植密度为54000株/ha产量最高,玉美头168和玉美头105种植密度为46500株/ha产量最高;千粒重、穗粗、行粒数均随种植种植密度的增加而下降;常规分次施肥处理各品种产量及千粒重均显着高于一次性施肥处理,秃尖、穗粗、行粒数则无显着差异。【结论】常规分次施肥为获得高产的首选方式,缓效生物肥在玉米生育后期供肥不足。一次性施肥采用的适宜种植密度为46500~54000株/ha,缓效生物肥施肥量为975kg/ha,采用一次性施肥技术时应选用抗倒伏品种,并注意增施有机肥底肥,防止后期脱肥减产。(本文来源于《南方农业学报》期刊2012年08期)
张松斌[6](2011)在《低能(正/负)电子与原子/分子散射的密耦合及R矩阵理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电子散射问题是原子分子物理学科的基本问题之一,与等离子体物理、大气物理、放射生物物理、天体物理等多学科都有密切关系。本博士论文采用密耦合(Close-Coupling)和R矩阵(R-matrix)理论方法,研究了电子与原子/分子的散射问题。包括(正/负)电子与氢原子在Debye等离子体环境(或屏蔽库仑势场)下的动力学行为,低能电子与BH2自由基的散射,以及构建了不对称条件下电子分子碰撞电离的多中心理论模型。论文分为以下六章:第一章介绍了本论文研究的背景以及概述了现在电子原子/分子碰撞的典型理论研究方法。第二章研究了Debye等离子体屏蔽环境对低中能正电子与氢原子非弹性散射过程的影响,研究表明屏蔽作用会削弱通道间的耦合作用,导致激发截面成倍甚至成十倍的减小。第叁章研究了屏蔽库仑势对阈值以下电子与氢原子散射过程的影响,发现随着屏蔽长度的减小,一些Feshbach共振态会‘越过’相应的母态并转化为Shape型的共振态,极大的改变共振态的宽度,强烈的影响弹性散射和碰撞激发谱线强度随着屏蔽长度的演化规律。第四章研究了低能电子与BH2等分子的散射问题,计算了弹性散射的微分截面,总弹性散射截面,动量转移截面,以及碰撞激发截面,并评估了激发阈值差异对激发截面的影响。第五章构建了不对称几何条件下电子分子碰撞电离的多中心理论模型。采用平面波描述入射和散射快电子的运动行为。通过求解多中心模型势场下的运动方程得到慢出射电子的多中心运动波函数。采用单中心库仑波函数模型初步测试研究了电子与水分子碰撞电离过程,初步计算结果与实验测量的微分截面符合较好。论文的第六章(末章)总结了作者博士期间的研究工作进展,并展望了即将进一步开展的研究工作。(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期刊2011-04-01)
戴伟,冯灏,孙卫国,唐永建,申立[7](2008)在《用振动密耦合方法研究低能电子与N_2分子碰撞的振动激发微分散射截面》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振动密耦合方法,分别应用球高斯分布极化势和优于绝热极化势,及基于量子力学从头计算的静电、交换势,得到入射电子能量2.40eV时0→2和0→3的振动激发微分散射截面,与目前优秀的实验值比较,获得了满意的结果,并从理论上分析了整个计算过程中可能影响微分散射截面精度的主要物理因素.(本文来源于《物理学报》期刊2008年01期)
申立,戴伟,刘秀英,冯灏,孙卫国[8](2006)在《低能电子与N_2分子碰撞的振动共振激发散射截面的密耦合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使用经孙卫国教授改进后的振动密耦合散射方法和基于量子力学从头计算得到的静电、交换与极化散射作用势,研究了低能电子与N2分子的振动激发散射截面.研究表明在振动密耦合计算中使用18个振动波函数和12个分波数目,可以得到收敛的0→5,1→5等高激发散射的积分和微分截面.(本文来源于《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期刊2006年02期)
任廷琦,杨焕旺,张怿慈[9](1992)在《原子刚性转子散射几率的密耦合波包法计算》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方向固定于空间的质心坐标系(SF系)和随体坐标(BF系)中,建立了原子-分子非弹性散射的密耦合波包理论,并以He-H_2为碰撞体系计算了转动激发态-态跃迁几率.理论和计算结果表明:(1)在两种坐标系中建立的理论是等价的,其计算结果与标准的密耦合法的计算结果符合良好;(2)如果耦合项数增加,则在BF坐标系中密耦合波包法的计算效率明显高于在SF坐标系中的计算效率.(本文来源于《烟台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1992年03期)
任廷琦,杨焕旺,张怿慈[10](1992)在《原子刚性转子散射几率的密耦合波包法计算》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分别在方向固定于空间的质心坐标系(以下简称SF坐标系)和随体坐标系(以下简称BF坐标系)两种坐标系中,详细地讨论了最近发展起来的密耦合波包理论,以He-H_2为碰撞体系,计算了其态-态跃迁几率,结果表明:(1)在两种坐标系中建立的理论是等价的,其计算结果与标准的密耦合(以下简称CC)法计算的结果符合良好;(2)如果耦合项数增加,则在BF坐标系中密耦合波包法的计算效率将明显高于在SF坐标系中密耦合波包法的计算效率。(本文来源于《物理学报》期刊1992年01期)
密耦合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1试验材料与方法1.1试验地基本情况试验地设在黑龙江省八五○农场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旱田园区,属于黑龙江省第二积温带下限。土质为草甸白浆土,质地中壤,有机质38.4g/kg,碱解氮156.0mg/kg、有效磷47.6mg/kg、速效钾172.0mg/kg,pH值5.78,前茬大豆。整地方法:秋翻、秋旋、秋起空垄、春施肥。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密耦合论文参考文献
[1].闫威.覆膜方式及氮密耦合对旱作甜菜生理性能的影响[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9
[2].陈志国,刘婧,王磊,张海燕.肥密耦合对德美亚3号玉米品种干物质及叶面积的影响[J].现代化农业.2019
[3].赵琦.肥密耦合施肥技术对2个水稻品种的影响[J].中国农技推广.2016
[4].金宝鑫,张玉先,周桂芳,王越,陈志国.肥密耦合对垦丰16产量及相关性状的影响[J].农民致富之友.2015
[5].闫飞燕,钟昌松,范继征,石达金,吕巨智.肥密耦合对广西玉米主推品种产量及其构成因子的影响[J].南方农业学报.2012
[6].张松斌.低能(正/负)电子与原子/分子散射的密耦合及R矩阵理论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
[7].戴伟,冯灏,孙卫国,唐永建,申立.用振动密耦合方法研究低能电子与N_2分子碰撞的振动激发微分散射截面[J].物理学报.2008
[8].申立,戴伟,刘秀英,冯灏,孙卫国.低能电子与N_2分子碰撞的振动共振激发散射截面的密耦合研究[J].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2006
[9].任廷琦,杨焕旺,张怿慈.原子刚性转子散射几率的密耦合波包法计算[J].烟台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2
[10].任廷琦,杨焕旺,张怿慈.原子刚性转子散射几率的密耦合波包法计算[J].物理学报.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