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际结构论文_田文文

导读:本文包含了交际结构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结构,话语,课堂,跨文化,西厢记,焦虑,意愿。

交际结构论文文献综述

田文文[1](2018)在《基于语料库的中外学术语篇中the-N-of结构里外壳名词的互动交际功能对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基于自建语料库,从互动交际功能和语法结构分布两个角度,系统分析中外学者在机械科学期刊论文中出现在the-N-of结构里的外壳名词使用的异同。研究发现,在四类有交际功能的名词中,尽管两组语料库在整体上呈现出相同的比例分配,但仍然存在一些差异。中国学者倾向于使用the-N-of这一结构,在评价前人研究不足时,中国学者较多使用间接性质类名词,本族语学者则较直接使用消极意义的性质类名词;中国学者为表现自谦,倾向于使用模糊的状态类名词弱化绝对性,而本族语学者则自信地表达立场;中国学者过多使用方式类名词,使读者被动接收信息,语篇缺乏互动性;在汉语迁移的影响下,中国学者使用较多的动名词作为外壳名词的具体实现形式。(本文来源于《外语教育》期刊2018年00期)

裴蕾[2](2019)在《日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结构因素解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策略的研究一直都是外语学界不懈的追求,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随着中日两国交流的不断深化,在实际教学中运用何种模式,才能更有效地培养出既懂语言,又懂交际的实用型日语人才,是日语教学越来越注重的课题。因此,本文研究了日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结构因素对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性。(本文来源于《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孙乃玲,孟弘侠[3](2019)在《京剧《西厢记》会话交际中的冲突性话语结构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京剧中经典的《西厢记》为语料分析来源,并运用定性的方法对中文语境下的冲突性话语的启始、高潮、结束叁个阶段逐一进行分析,进而了解冲突性话语的结构。首先,在启始阶段,主要存在两种启始模式:否定陈述和表态陈述,指令陈述和拒绝陈述。其次,在冲突阶段,依然存在着两个主要表现形式:争论式、非顺从式这。在结束阶段,屈服顺从式、不分胜负式是最主要的两种形式。希望通过此文能够使得人们加深对小说人物性格和当时社会背景下阶级之间的矛盾的理解,并且揭示冲突性话语的结构。(本文来源于《北方文学》期刊2019年03期)

赖安康,张铱梵[4](2018)在《双线结构:部编七年级语文教材口语交际素养结构特点》一文中研究指出部编本七年级语文教材采取"双线组织单元结构"并把"口语交际素养"的各种基本要素分散在各个单元的教材语言中,这使整部教材构成一个以基础素养为显性结构、学科专项素养为隐性结构的完整的口语交际素养结构系统。(本文来源于《教育观察》期刊2018年18期)

仇伟,王琮[5](2018)在《结构和显明在言语交际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言语交际涉及两个主要问题:第一,交际传递的信息;第二,交际的达成。两件事情之间变化多端,言语交际中的言者和听者也存在诸多离合向背的关系。会话主要源于会话内容以及言者和听者双方对合作原则的把握。本文引用Grice的合作原则,运用Levinson的语用学知识以及Sperber和Wilson的关联理论中的代码模式,对言语交际和显明进行研究,对不同显明模式下的言语交际进行探讨。(本文来源于《新校园(上旬)》期刊2018年05期)

程艳[6](2018)在《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中国大学生英语交际意愿、外语焦虑和教师即时行为关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表明交际意愿对二语学习具有重要意义。交际意愿决定着语言的输出。中国学习者在英语课堂上一直扮演着沉默的参与者角色,他们在课堂上的英语交际意愿成为近年研究的热点话题。多数研究发现学习者的焦虑感与其交际意愿呈负相关。教师即时行为对学习者的焦虑感和交际意愿也有一定的影响。然而,已有的量化研究结果并不完全一致。除此之外,鲜有研究探讨中国外语课堂环境下交际意愿、外语焦虑和教师即时行为的相关性,对教师即时行为能否直接影响外语焦虑和交际意愿的量化研究更是少之又少。本研究旨在调查中国学习者英语交际意愿的同时,探讨课堂环境下学习者的交际意愿、外语焦虑和教师即时行为的关系。本文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通过在线问卷工具“问卷星”分发并收集了来自安徽省部分高校共697名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的问卷数据。作者借助SPSS 17.0分析了前测问卷的信效度,并对正式问卷中的英语交际意愿分量表进行描述性分析。AMOS 17.0被用来建立结构方程模型,旨在验证交际意愿、外语焦虑和教师即时行为的假设关系。研究发现,中国学生表现出中等程度的交际意愿,多数学生倾向于用英语和同桌或者小组成员而非教师或全班同学进行交流。在选择开展的课堂活动上,相较于以语义表达为中心的课堂活动,大部分学生也表现出对语言形式类型的课堂活动(如单词或短语释义)更大的兴趣。结构方程模型的验证结果表明,外语焦虑与交际意愿呈负相关,教师即时行为对交际意愿发挥积极作用,但与外语焦虑的关系甚微。该研究为交际意愿、外语焦虑和教师即时行为的相关关系提供了数据支持,对大学英语教学有一定的启示。(本文来源于《华中科技大学》期刊2018-05-01)

薛亮[7](2017)在《“情景-交际-结构”教学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英语教学在我国教育体系中一直占据比较重要的位置,但以前的英语教学偏重的是提升学生的英语应试能力,对学生实际的英语交际能力和英语运用能力的重视度不够。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界适应新时代的发展要求,也建立了英语教学的新方向。在英语教学中,需要更多科学的、合理的新理论和新方法,来促进学生的英语能力的提高。"情景-交际-结构"是一种比较新颖和灵活的教学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起到了很多积极的作用。(本文来源于《校园英语》期刊2017年33期)

肖新月[8](2017)在《俄语连贯话语的交际结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俄语连贯性话语中,不同主位的平行发展或链条性发展,以及述位对主位描述的单线性发展或交叉式发展,构成了话语的交际结构和信息结构,实现了作者(说话人)的交际目的。因此,本论文从实义切分的角度对连贯性话语的交际结构进行研究,在比较系统全面地在分析总结各种交际结构类型和接应方式的基础上,探讨其在不同语境以及不同种类型功能语体中的使用特点,考察连贯性话语的交际结构在组织篇章信息和实现作者交际目的中的功能。此外,优控述位体现了连贯性话语主要信息的性质及其展开的主线,本论文对优控述位这一理论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和阐述。本论文包括绪论、正文、结论和参考文献四个部分。绪论部分明确了论文的研究对象和任务,介绍相关课题在国内外的研究状况,指出课题的创新点、研究价值、研究方法和理论基础等问题。第一章对实义切分理论进行简要的介绍,重点研究了实义切分理论的产生与基本原理、实义切分与句法切分的关系、实义切分的切分标准等问题;介绍了常见的主位和述位类型以及它们的结构特点。第二章在分析总结前人对主-述位结构模式的研究成果基础上,将其分为建立在平行联系基础上的结构模式、建立在链式联系基础上的结构模式和复合型结构模式,对它们的结构特点、接应方式、修辞特点和组织话语的作用等问题进行详细的研究。第叁章探讨优控述位的概念和划分方法,对主要的优控述位类型进行划分,并归纳其语言学特点。结论部分对论文所作的研究进行了总结,并对本课题的进一步研究作了前景展望。参考文献中含有作者在论文撰写过程中使用过或引用过的文献和资料的信息。(本文来源于《上海外国语大学》期刊2017-06-30)

李凡[9](2017)在《艺术类大学生英语课堂交际意愿的结构方程模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通过调查湖北大学艺术类大一新生的大学英语课堂交际意愿及会对他们的交际意愿产生影响的外语课堂焦虑和课堂环境,构建了中国外语学习环境下艺术类本科生的大学英语课堂焦虑及对课堂环境的认识与课堂交际意愿间错综复杂的影响关系。本研究的理论框架是MacIntyre等人(1998)提出的第二语言交际意愿金字塔模型,并以Wen和Clément(2003)对中国英语学习者不愿交际的现象的文化阐释为基础对研究结果进行分析。根据现有文献和国内外学者的相关研究,本文构建了关于大学英语课堂交际意愿、外语课堂焦虑及课堂环境的假设模型。此模型提出了叁个假设:(1)国内艺术类本科生的外语课堂焦虑可以预测他们的大学英语课堂交际意愿;(2)中国大学英语课堂环境对艺术类本科生的大学英语课堂交际意愿有直接的影响;(3)中国大学英语课堂环境可以通过影响艺术专业本科生的课堂焦虑,进而间接预测他们的大学英语课堂交际意愿。为了验证以上假设,本文以定量研究为主,定性研究为辅,采用国内外成熟量表,并根据中国外语教学的实际情况略作修改,调查了湖北大学艺术学院的271名大一新生。本研究最后一共收集了250份有效问卷,而且从中挑选了9名被试参加为期叁周的半结构式访谈。问卷收集的数据用SPSS20.0及Amos20.0进行处理分析,得出问卷信度良好,而且也验证了经过合理修正后的假设模型。访谈收集的数据都转写成文字,用内容分析法进行了分析。本研究通过综合定量和定性研究结果得出以下结论:(1)大学英语课堂环境不仅可以直接,而且还可以间接地通过外语课堂焦虑的中介效应去预测艺术类本科生的大学英语课堂交际意愿;被访谈者表示积极活跃的课堂环境会使他们更愿意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而在英语课堂上产生的焦虑感则会令他们更不愿去表达自己的想法;(2)除了外语课堂焦虑和课堂环境,被访谈者还提及了很多其他影响因素,例如自信心、性格、个人情绪、动机及英语学习经历等。这些发现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老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课堂行为,从而进一步提高课堂效率。(本文来源于《湖北大学》期刊2017-04-18)

张培[10](2017)在《交际语言测试理论视角下上海高级口译考试中听力测试的结构效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交际语言测试理论产生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是一个对语言测试更为客观全面的解读。本文以交际语言测试理论为指导,分析上海高级口译考试听力测试的结构效度及其对口译学习的指导作用。(本文来源于《北方文学》期刊2017年02期)

交际结构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策略的研究一直都是外语学界不懈的追求,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随着中日两国交流的不断深化,在实际教学中运用何种模式,才能更有效地培养出既懂语言,又懂交际的实用型日语人才,是日语教学越来越注重的课题。因此,本文研究了日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结构因素对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交际结构论文参考文献

[1].田文文.基于语料库的中外学术语篇中the-N-of结构里外壳名词的互动交际功能对比研究[J].外语教育.2018

[2].裴蕾.日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结构因素解析[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9

[3].孙乃玲,孟弘侠.京剧《西厢记》会话交际中的冲突性话语结构探析[J].北方文学.2019

[4].赖安康,张铱梵.双线结构:部编七年级语文教材口语交际素养结构特点[J].教育观察.2018

[5].仇伟,王琮.结构和显明在言语交际中的应用[J].新校园(上旬).2018

[6].程艳.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中国大学生英语交际意愿、外语焦虑和教师即时行为关系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8

[7].薛亮.“情景-交际-结构”教学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校园英语.2017

[8].肖新月.俄语连贯话语的交际结构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7

[9].李凡.艺术类大学生英语课堂交际意愿的结构方程模型研究[D].湖北大学.2017

[10].张培.交际语言测试理论视角下上海高级口译考试中听力测试的结构效度研究[J].北方文学.2017

论文知识图

以技能为中心的课程设计程序英语教学中情境交际意愿的基本结构中美在跨文化交际中主位运用分布:医生请求否定类交际意图分类图开放英语(3)考试成绩各分数段人数分布...基于交际语用意识与交际语用能力的交...

标签:;  ;  ;  ;  ;  ;  ;  

交际结构论文_田文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